我國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成功發射上面搭載哪些科學儀器
4月16日2時16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采用長征四號丙遙二十八運載火箭發射大氣環境監測衛星。該星將推動我國生態環境、氣象、農業農村等領域遙感應用,對提高衛星資源綜合應用效能、促進環境保護事業意義重大。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中的科研衛星,運行于太陽同步軌道,主要配置大氣探測激光雷達、高精度偏振掃描儀、多角度偏振成像儀、紫外高光譜大氣成分探測儀、寬幅成像光譜儀等有效載荷。衛星利用主動激光、高光譜、多光譜、高精度偏振等多種手段綜合觀測,可實現對對大氣細顆粒物、污染氣體、溫室氣體、云和氣溶膠以及陸表、水體等環境要素大范圍、連續、動態、全天時的綜合監測。衛星入軌后,將進一步提升我國大氣環境綜合監測、全球氣候變化和農作物估產及農業災害等應用能力,推進衛星遙感數據在生態環境、氣象、農業農村等方面應用,有效解決各行業部門對外國遙感數據的依賴。國家航天局負責該衛星工程組織管理、重大事項......閱讀全文
大氣環境監測衛星的“寶藏司機”
2022年4月16日,大氣環境監測衛星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衛星搭載五個被動探測載荷,并在國際上首次搭載大氣探測激光雷達這一主動探測載荷,可實現對二氧化碳的全天時、高精度探測,將為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發展提供重要數據支撐。衛星搭載的遙感儀器,各自發揮了何種獨特作用?控制系統又如何實時“
資源環境衛星監測
將遙感遙測的儀器裝在星上進行監測,它的優點是站得更高,石得更寬。我開始沙暴、揚塵、浮塵人氣預測預報,就是利用風云星資料作預報的、我國還計劃發射組小星對地面空氣、水質、生態及自然災害進行監測,要使遙感遙測的數據準確可靠,必須要星地監測結合,在地面選一些參照點進行實測,以便對遙感遙測的數據j進行校正
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接收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數據
中新網北京4月21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4月21日晚發布消息說,該院所屬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當天成功接收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數據,均處理正常。中科院空天院介紹說,北京時間當天上午11點46分,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密云站成功跟蹤、接收到大氣環境監測衛星下行數據,這也
合肥造遙感儀器助大氣環境監測衛星識別多種氣體
16日,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將大氣環境監測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據悉,這是世界首顆激光二氧化碳探測衛星,其成功發射和在軌應用標志著中國在大氣遙感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記者16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衛星上裝載了該院安光所自主研發的三臺載荷——紫外高光譜大氣成分
我國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成功發射-上面搭載哪些科學儀器
4月16日2時16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采用長征四號丙遙二十八運載火箭發射大氣環境監測衛星。該星將推動我國生態環境、氣象、農業農村等領域遙感應用,對提高衛星資源綜合應用效能、促進環境保護事業意義重大。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中的科研衛星,運
基于北斗導航衛星的大氣、海洋和空間監測
氣象領域是最早應用我國北斗系統的重要應用領域之一。在邊遠臺站和海島,氣象實測數據最先通過北斗導航系統試驗衛星傳到中心預報服務部門。早在北斗導航衛星系統建設之初,在中國北斗第二代導航衛星系統專項管理辦公室的領導下,中國氣象局就開展了基于北斗MEO試驗衛星的北京上空大氣水汽探測試驗,參與了奧運氣象保障,
大氣環境監測有哪些?
1、大氣采樣器:用于環境空氣、作業場所中的有毒有害氣體、甲醛、氨氣、TVOC、苯等采樣 2、顆粒物采樣器:捕集環境大氣中的總懸浮微粒(TSP)和可吸入微粒(PM10)或細顆粒(PM2.5) 3、大氣顆粒物綜合采樣器:采集環境大氣、室內空氣中各種有害氣體,捕集環境大氣中的總懸浮微粒(TSP)和
河北利用環境衛星開展立體化監測
今后,河北省將利用“天眼”——國家環境一號A、B、C3 顆衛星,全方位開展環境遙感技術應用,實行立體化環境監測。 河北省環保廳與環境保護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近日簽署環境遙感監測與綜合應用合作協議。河北省由此成為全國首個實現“ 天地一體化”立體全覆蓋監測省域的省份。 河北省環保廳黨組
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成功發射
9月6日11時許,我國首個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環境一號A、B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通過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 環境與災害檢測預報小衛星(2+1)星座包括兩顆光學小衛星和一顆合成孔徑雷達小衛星(稱為環境一號A、B、C衛星)。星座的主要任務是對災害、生態破壞、環境污染進行大范圍、全天候、全天時
福州建成環境大氣超級監測站
記者昨日獲悉,福州市環境大氣超級監測站(一期)通過專家組驗收。該站擁有我市首個一站式大氣復合污染(灰霾)立體監測、分析及源解析系統,也是福建省首座地市級環境大氣超級監測站。 一期項目包含有單顆粒氣溶膠質譜儀、在線離子色譜儀、激光雷達、差分吸收光譜儀、PM1顆粒物監測儀、NOy分析儀和數據集成系
大氣環境監測系統的特點
◆ 系統性能穩定,體積小、性價比高,適合網格化在線監測; ◆ 模塊化產品設計,泵吸式監測,反應快,自帶過濾功能,方便后期維護; ◆ 彩色可觸摸顯示屏,完美展現各監測參數; ◆ 原裝進口四電極氣體傳感器,性能穩定、分辨率高; ◆ 自帶三級點校準功能,以保證測量的準確與長期穩定性; ◆ 帶
大氣環境質量監測分析方法
摘 要:大氣中的有害物質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地區污染類型和排放污染物種類不盡相同,因此,在進行大氣質量評價時,應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確定需要檢測的大氣環境指標。 關鍵字:大氣環境 質量監測 分析方法 大氣中的有害物質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地區污染類型和排放污染物種類不盡相同,因此,在進行
高分五號衛星大氣環境探測載荷正式交付
3月21日,生態環境部、中國氣象局、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等用戶單位在北京共同簽署了高分五號衛星在軌投入使用證書,這標志著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徽光機所為高分五號衛星研制的用于大氣環境探測的三臺載荷實現正式交付。 高分五號衛星是我國首顆實現對大氣和陸地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遙感衛星,目前已圓滿完
環境監測發力-全球首顆灰霾監測衛星發射
近日,我國首顆高分辨率大氣環境觀測衛星“高分五號”成功發射。作為世界首顆實現對大氣和陸地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通過對大氣污染氣體、溫室氣體、氣溶膠等物理要素的監測,動態反映我國大氣污染狀況,標志著我國高光譜分辨遙感衛星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另外,生態環境部積極參與《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
解析大氣環境立體監測解決方案
分析和機理研究,為大氣污染治理和污染預警預報提供科學依據。 方案構架 特點/優勢 “地空天一體化”的立體監測,系統結合近地面數據、遙感數據和衛星模擬數據; 氣象和大氣環境全指標監測,為大氣監測提供全面有效的數據支持; 科學的儀器配備和實驗室布局,數據來源可靠有效;
大氣網格化環境監測系統的特點
大氣環境問題涉及到人們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面對我國日益嚴重的大氣環境污染問題,結合國家政策與地方標準,推行網格化大氣環境監測系統。大氣網格化環境監測系統是一種集數據采集、存儲、傳輸和管理于一體的無人值守的環境監測系統,那么部署網格化大氣環境監測系統的意義和相關特點有哪些呢? 首先,網格化
Duckling助力上海世博會大氣環境監測
伴隨著上海世博會的圓滿閉幕,服務于世博會大氣環境監測的Duckling科研數據無線傳輸與管理平臺也在成功運行6個月后告一段落。運行期間,大氣環境監測平臺及時準確地傳輸192474個大氣環境文件,合計5.13GB,完成監測設備故障診斷與恢復15次以上。 Duckling科研數
大氣網格化環境監測系統的特點
大氣環境問題涉及到人們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面對我國日益嚴重的大氣環境污染問題,結合國家政策與地方標準,推行網格化大氣環境監測系統。大氣網格化環境監測系統是一種集數據采集、存儲、傳輸和管理于一體的無人值守的環境監測系統,那么部署網格化大氣環境監測系統的意義和相關特點有哪些呢? 首先,網格化
大氣網格化環境監測系統的特點
大氣環境問題涉及到人們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面對我國日益嚴重的大氣環境污染問題,結合國家政策與地方標準,推行網格化大氣環境監測系統。大氣網格化環境監測系統是一種集數據采集、存儲、傳輸和管理于一體的無人值守的環境監測系統,那么部署網格化大氣環境監測系統的意義和相關特點有哪些呢? 首先,網格化
高分五號衛星大氣環境載荷通過在軌測試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由該院安光所研制的搭載在高分五號衛星上的核心載荷——大氣痕量氣體差分吸收光譜儀(EMI)、大氣主要溫室氣體監測儀(GMI)和大氣氣溶膠多角度偏振探測儀(DPC)日前通過在軌測試總結評審。 這三臺載荷于2018年5月9日隨高分五號衛星成功發射,在5月底前實現了
我國環境衛星系統建成-環境監測能力再上新臺階
記者從環境保護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獲悉:“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環境應用系統工程”項目通過驗收,這標志著我國環境監測監管能力再上新臺階。 據介紹,該應用系統的建成是我國環保系統能力建設的標志性工作,它進一步豐富了我國環境管理的技術手段,標志著我國天地一體化環境監測體系初步建立。
中國成功發射首顆海洋動力環境監測衛星
北京時間8月16日6時57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將中國第一顆海洋動力環境監測衛星“海洋二號”成功送入太空。 “海洋二號”衛星主要任務是監測和調查海洋環境,是海洋防災減災的重要監測手段,可直接為災害性海況預報、預警和國民經濟建設服務,并為海洋科學研究、海洋
生態環境監測站大氣負氧離子監測系統
生態環境監測站-大氣負氧離子監測系統FT-FYLZ可同時監測多種環境要素,并可根據用戶需求進行擴展增減,24小時全天候對被監測環境的數據進行傳輸。獨特的模塊式結構設計,各種傳感器可互換,標配有專業安裝支架,可將儀器設備安裝于墻面上,或者立柱上,后期運營維護極為方便。 用于景區、公園、林業、環保
海南明確今年環境監測重點-大氣監測列為任務之首
海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廳近日印發《2016年海南省環境監測工作要點》(以下簡稱《要點》),明確海南環境監測6個方面31項工作。 《要點》要求,各級環保部門要加強生態環境監測和變化趨勢分析研判,努力實現說清環境質量狀況和變化趨勢,說清污染源排放狀況和環境風險,滿足公眾環境知情權,為生態環境管理、環境
日本徹底放棄X射線天文衛星“瞳”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28日正式宣布放棄上月“失聯”的X射線天文衛星“瞳”,不再試圖“搶救”衛星,而是把工作重點放在事故原因調查方面。 2月17日發射的X射線天文衛星“瞳”的正式名稱是ASTRO-H,重約2.7噸,配備利用尖端技術開發的兩種X射線望遠鏡和4種捕捉X射線的檢測儀器,能發現高溫高
“高分五號”衛星大氣環境載荷通過在軌測試評審
12月21日上午,由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制的、搭載在“高分五號”衛星上的核心載荷——大氣痕量氣體差分吸收光譜儀(EMI)、大氣主要溫室氣體監測儀(GMI)和大氣氣溶膠多角度偏振探測儀(DPC)通過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院環境衛星項目辦組織的在軌測試總結評審。 三臺
銀川啟動大氣環境超級監測站建設
今天的空氣質量如何”已成為不少市民最關心的問題。目前寧夏銀川市已有12個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點,實現監測數據一小時一報。大氣環境超級監測站內部 面對實時變化的數字,有些市民提出疑問,空氣質量怎么監測?如何確保數據真實準確?為何有時公布的空氣質量情況與自己感受的不太一樣?日前,記者走進寧夏銀川市
美國環境監測網站公布我國渤海溢油衛星圖
從這張攝于6月14日的衛星圖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海面上的浮油。 美國一家環境監測網站日前公布了中國渤海灣溢油的衛星圖像。根據這張拍攝于6月14日的衛星圖片,當時的浮油面積僅有314平方公里,低于半個多月后公布的840平方公里。 公布衛星圖像的這家美國網站名為“SKY
衛星遙感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發揮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大氣環境污染形勢日益嚴峻,國家加快了大氣污染防治政策的出臺,不僅制定了更為嚴格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和治理標準,而且還在通過多方面推動大氣質量的改善。近日,財政部發布了關于2019年度大氣污染防治資金預算通知,計劃資金250億元。 通過大氣環境監測,對大氣環境中污染物的濃度進行觀察和
碳衛星:“把脈”全球大氣治理
在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毅的辦公室中,放著一個縮小版的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以下簡稱碳衛星)模型。別看它身形小,卻承擔著監測全球二氧化碳濃度分布的“大”使命。 從國外專家口中的“impossible”到2016年成功發射,碳衛星已經在太空中工作了5年多。作為我國首顆、全球第三顆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