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系統核醫學檢查常用的有局部腦血流的斷層顯像法或非顯像測定法,腦平面和斷層顯像法,以及腦池顯像等項目。隨著斷層顯像儀器、技術及放射性藥物的發展,近幾年在高技術領域發展了用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儀(PECT)進行的腦代謝顯像及神經受體顯像,使得諸如腦的局部葡萄糖代謝、蛋白質代謝、受體密度等與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密切相關的課題,可采用核醫學的分子生物學顯像法進行活人腦的研究,并具有對多種神經、精神疾患進行早期診斷的價值。神經系統核醫學檢查主要包括腦血流灌注(rCBF)顯像、腦代謝顯像、中樞神經遞質和受體顯像、放射性核素腦血管顯像以及腦脊液顯像。......閱讀全文
神經系統核醫學檢查常用的有局部腦血流的斷層顯像法或非顯像測定法,腦平面和斷層顯像法,以及腦池顯像等項目。隨著斷層顯像儀器、技術及放射性藥物的發展,近幾年在高技術領域發展了用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儀(PECT)進行的腦代謝顯像及神經受體顯像,使得諸如腦的局部葡萄糖代謝、蛋白質代謝、受體密度等與中樞神經
(1) 腦血流顯像 ① 腦血流灌注斷層顯像。患者在進行腦血流灌注顯像前,口服過氯酸鉀400 mg,以阻斷脈絡叢對高锝酸鹽(99mTcO4)的攝取,30 min后經肘靜脈注入腦血流灌注顯像劑99m锝雙半胱乙酯(99mTcECD) 740 925 mBq。注藥30 min后開始采集。患者仰臥于斷層
對于缺血性腦血管意外、癲癇、腦瘤、腦梗塞、硬膜下血腫、腦積水、腦膿腫具有診斷價值。神經系統核醫學檢查主要包括腦血流灌注(rCBF)顯像、腦代謝顯像、中樞神經遞質和受體顯像、放射性核素腦血管顯像以及腦脊液顯像。
(1) 局部腦血流斷層顯像正常所見:正常人大、小腦皮質、基底神經節、丘腦和腦干等灰質結構的血流量高于白質,呈現為放射性濃集區。白質和腦室部位的放射性明顯低下。左、右腦組織的放射性分布基本對稱。 (2) 腦池顯像正常所見:正常人于注藥后1h見小腦延髓池像,3-6h后各基底腦池相繼顯像,呈向上的三
異常結果: 一、局部腦血流斷層顯像 (1) 缺血性腦血管意外的診斷:① 腦梗塞,病變部位的放射性明顯低于健側相應部位,γCBF的陽性率接近100%。在發病2-3天內,病變區尚未形成明顯的結構變化,故XCT和MRI常不能顯示異常。本法對腦梗塞的早期確診、病情估計和預后判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②
不合宜人群: (1) 腦血流顯像:對過氯酸鉀、顯像劑過敏的患者。 (2) 腦代謝顯像:孕婦、情緒不穩定或生持續痙攣者禁用。 (3) 中樞神經遞質和受體顯像和放射性核素腦血管顯像 ① 有嚴重過敏史者。 ② 對于疑有重度肺血管床受損和嚴重肺動脈高壓的患者。 ③ 腎臟功能嚴重受損者、嚴重水
神經系統核醫學檢查介紹: 神經系統核醫學檢查常用的有局部腦血流的斷層顯像法或非顯像測定法,腦平面和斷層顯像法,以及腦池顯像等項目。隨著斷層顯像儀器、技術及放射性藥物的發展,近幾年在高技術領域發展了用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儀(PECT)進行的腦代謝顯像及神經受體顯像,使得諸如腦的局部葡萄糖代謝、蛋白質代
正常值 (1) 局部腦血流斷層顯像正常所見:正常人大、小腦皮質、基底神經節、丘腦和腦干等灰質結構的血流量高于白質,呈現為放射性濃集區。白質和腦室部位的放射性明顯低下。左、右腦組織的放射性分布基本對稱。 (2) 腦池顯像正常所見:正常人于注藥后1h見小腦延髓池像,3-6h后各基底腦池相繼顯像,
神經系統細胞學檢查是針對腦脊液細胞的形態學研究的檢查,它是在腰椎(或其他部位)穿刺獲取標本后,用顯微鏡觀察腦脊液中細胞形態的一種檢查方法。如果我們將腦脊液視為一種組織,那么腦脊液細胞學檢查既是對蛛網膜下腔的組織活檢,又反映了蛛網膜下腔的病變情況,故在腦脊液的諸多檢查項目中,其重要性不可替代,近年
一、放射性核素腎圖目前多用131I標記的鄰碘馬尿酸(131I-OIH)作為示蹤劑,在以“彈丸”方式作靜脈注射之同時,用腎圖儀的兩個探頭分別對準左、右腎區,描記腎臟濃聚和排泄示蹤劑的時間-放射性升降曲線,稱為放射性核素腎圖。1.基本原理及正常腎圖:131I-OIH隨血流進入腎臟后,被腎小管上皮細胞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