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介導腫瘤細胞免疫逃逸的重要分子
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在識別腫瘤細胞后,釋放穿孔素(Perforin)和顆粒酶(Granzymes)損傷腫瘤細胞的細胞膜并誘導其凋亡。然而,腫瘤細胞可通過修復細胞膜的損傷等途徑逃避CTL的殺傷,但其修復膜損傷的具體機制尚不明確。 近日,來自基因泰克(Genentech)的研究人員發現內吞體分選轉運復合體(ESCRT)參與的細胞膜修復機制介導了腫瘤細胞的免疫逃逸,抑制ESCRT能夠促進CTL對腫瘤細胞的殺傷。相關成果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在《Science》題為“ESCRT-mediated membrane repair protects tumor-derived cells against T cell attack”。 研究人員采用低溫成像技術和聚焦離子束掃描電子顯微鏡(FIB-SEM)重現了CTL識別殺傷腫瘤細胞這一過程,并利用高分辨成像技術結合活細胞功能分析技術,證實了腫瘤細胞通過 ESCRT 蛋白來逃避C......閱讀全文
科學家發現介導腫瘤細胞免疫逃逸的重要分子
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在識別腫瘤細胞后,釋放穿孔素(Perforin)和顆粒酶(Granzymes)損傷腫瘤細胞的細胞膜并誘導其凋亡。然而,腫瘤細胞可通過修復細胞膜的損傷等途徑逃避CTL的殺傷,但其修復膜損傷的具體機制尚不明確。 近日,來自基因泰克(Genentech)的研究人員發現內吞
腫瘤免疫逃逸的概念
腫瘤免疫逃逸(Tumor immune escape)是指腫瘤細胞通過多種機制逃避機體免疫系統識別和攻擊,從而得以在體內生存和增殖的現象。
阻斷免疫細胞能量產生能夠促進腫瘤細胞逃逸
最近一項在《eLife》雜志上發表的研究表明,抑制免疫T細胞能量產生的小分子會導致某些腫瘤從PD-1阻斷療法中逃逸。 主要作者,日本京都大學免疫學與基因組醫學系學生Alok Kumar說:“盡管PD-1檢查點療法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我們仍然需要提高其療效,因為一半以上的患者腫瘤對此無反應。 為
關于腫瘤免疫逃逸的簡介
腫瘤免疫逃逸(Tumor escape)是指腫瘤細胞通過多種機制逃避機體免疫系統識別和攻擊,從而得以在體內生存和增殖的現象。機體免疫系統具有免疫監視功能,當體內出現惡變細胞時,免疫系統能夠識別并通過免疫機制特異地清除這些“非己”細胞,抵御腫瘤的發生發展。然而,惡變細胞在某些情況下能通過多種機制逃
李懿:高親和T細胞受體介導細胞治療捕捉病毒免疫逃逸
6月18日,由生物谷舉辦的2016(第七屆)細胞治療國際研討會在武漢歐亞國際交流酒店隆重召開。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李懿教授為我們帶來了《高親和T細胞受體介導的細胞治療捕捉病毒免疫逃逸》的專題演講。 李懿教授一開始用一段生動的視頻為我們簡單展示了T細胞對癌癥細胞的殺滅過程。隨后他介紹,
研究發現膀胱腫瘤免疫逃逸“幫兇”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徐潔杰教授和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許樂博士團隊合作,對733個符合納入標準的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研究發現,肌層浸潤性膀胱癌腫瘤中分泌的白介素IL22細胞,在誘導抗腫瘤免疫障礙與輔助化療抵抗性中發揮重要“壞”作用,該成果對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的化療和免疫治療選擇提供了新思路,對
關于腫瘤免疫逃逸的基本介紹
腫瘤免疫逃逸(Tumor escape)是指腫瘤細胞通過多種機制逃避機體免疫系統識別和攻擊,從而得以在體內生存和增殖的現象。機體免疫系統具有免疫監視功能,當體內出現惡變細胞時,免疫系統能夠識別并通過免疫機制特異地清除這些“非己”細胞,抵御腫瘤的發生發展。然而,惡變細胞在某些情況下能通過多種機制逃
關于腫瘤免疫逃逸機制的介紹
一、低免疫原性。一些腫瘤不具有可由MHC分子呈遞的正常細胞沒有的蛋白肽,因此對免疫系統來說,它們是正常的。而另一些腫瘤已經失去一個或多個MHC分子,并且大多數不表達激活naive T細胞成熟所需的共刺激蛋白。 二、被識別為自體抗原。在沒有共刺激信號的情況下呈現的腫瘤抗原將使對其進行應答的T細胞
關于腫瘤的免疫逃逸的介紹
盡管機體內具有一系列的免疫監視機制,但仍難以阻止腫瘤的發生和發展。少量腫瘤細胞不易引起機體應答,待腫瘤生長至一定程度,超越了機體免疫應答的能力,腫瘤細胞即得以逃逸。腫瘤免疫逃逸的機制涉及多個免疫應答環節。 1.免疫選擇:抗原性較強的腫瘤細胞可引起有效的免疫應答而被消滅,抗原性相對較弱的腫瘤細胞
腫瘤逃逸機體免疫攻擊的機制
一、腫瘤抗原的缺陷和抗原調變?腫瘤特異性抗原與正常細胞表面蛋白的差異很小,甚至僅個別氨基酸不同,且表達量較低,故其免疫原性非常弱,難以誘發機體產生有效的抗腫瘤免疫應答。某些腫瘤細胞能表達大量TAA,但多系胚胎期的正常成分,機體對其存在先天性免疫耐受,同樣也不能有效激發機體免疫應答。此外,免疫細胞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