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禁食4-6h,靜脈注射99mTc-EHIDA 185-370 MBq(5-10 mCi)后,以幀/2-5min的速度采集60min,用SPECT進行肝顯像。......閱讀全文
肝顯像是利用肝臟星狀細胞能吞食放射性膠體的特點,以膠體99m锝或膠體113m錮為示蹤劑,由靜脈注入患者體內后,借助于閃爍的掃描機或照相機來顯示濃集于肝臟內的放射性分布圖像。從而得到肝臟的顯象,以觀察肝臟的大小、位置、形態、功能和放射性分布情況。
正常值 正常肝臟顯示圖像,仰臥位時肝影近似側放之錐體形,邊緣整齊,左上緣可見心臟壓跡,下緣可見肝門切跡,肝區放射性分布均勻,右葉放射性強度高于左葉。
不適宜人群:對放射性元素敏感人。 檢查前禁忌: (1) 準備好顯像劑,pH符合5.5-6.8。 (2) 檢查前患者禁食4-6h。 檢查時禁忌: (1) 注意注射顯像劑的量,要注射完等10到15分鐘左右方可進行斷層顯像。 (2) 正確的解剖標記,包括觸及的肝臟或腫
以了解肝實質的功能狀態。正常影像表現為位置形態大小類似肝解剖,放射性分布均勻,脾臟可顯影。異常結果: 肝位置異常:肝下垂、膈疝、內臟轉位;大小形態異常:彌漫性肝病、肝硬化、占位;放射性分布異常:單個或多個局限性稀疏缺損區:肝占位(原發或轉移性)。彌漫性稀疏: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局限性熱區:肝
臨床意義異常結果: (1) 肝實質顯像多數呈現為單發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損區,為肝血管瘤。(2) 肝臟顯像出現放射性缺損區提示肝臟有占位性病變,如肝癌、肝膿腫等。(3) 肝血流灌注相中灌注正常或略降低,而延遲30-60min后的肝血池顯像病灶局部放射性增多,是肝血管瘤的典型表現。需要檢查人群:肝血管
對于診斷肝臟疾病有重要意義。異常結果如肝實質顯像多數呈現為單發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損區,為肝血管瘤。肝臟顯像出現放射性缺損區提示肝臟有占位性病變,如肝癌、肝膿腫等。
肝區扣痛,肝經熱甚,肝熱及膽,肝郁化火,脈沉弦,善太息,眩悶口眼偏斜,肝著,肝癖,肝靜脈病變
不適宜人群:無 檢查前禁忌:準備好顯像劑,pH符合5.5-6.8。 檢查時禁忌: (1) 注意注射顯像劑的量 (2) 正確的解剖標記,包括觸及的肝臟或腫塊下緣標記,對克服肝臟變形或肝硬化造成的假性缺損的判斷有重要價值。
不適宜人群:對放射性元素敏感人。 檢查前禁忌:準備好顯像劑,pH符合5.5-6.8。 檢查時禁忌: (1) 注意注射顯像劑的量,要注射完等10到15分鐘左右方可進行斷層顯像。 (2) 正確的解剖標記,包括觸及的肝臟或腫塊下緣標記,對克服肝臟變形或肝硬化造成的假性缺損的判斷有重要價值
正常: 正常影像 :位置形態大小類似肝解剖,放射性分布均勻,脾臟可顯影。 異常: 1. 肝位置異常肝下垂、膈疝、內臟轉位。 2. 大小形態異常彌漫性肝病、肝硬化、占位。 3. 放射性分布異常單個或多個局限性稀疏缺損區肝占位(原發或轉移性)。彌漫性稀疏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局限性熱區肝靜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