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葡萄糖廣泛存在于真菌細胞壁及蝦蟹的外骨骼中,是甲殼素與殼聚糖的組成成分。在自然界中,細菌、酵母、真菌、植物及動物體內也廣泛存在GlcN。GlcN也是糖蛋白和蛋白聚糖的主要成分,在人與動物的關節軟骨組織中起著重要作用,并大量存在于人類眼睛晶狀體中。......閱讀全文
氨基葡萄糖廣泛存在于真菌細胞壁及蝦蟹的外骨骼中,是甲殼素與殼聚糖的組成成分。在自然界中,細菌、酵母、真菌、植物及動物體內也廣泛存在GlcN。GlcN也是糖蛋白和蛋白聚糖的主要成分,在人與動物的關節軟骨組織中起著重要作用,并大量存在于人類眼睛晶狀體中。
按光學活性分,賴氨酸有L型(左旋)、D型(右旋)和DL型(消旋)3種構型。只有L型才能為生物所利用。L-賴氨酸的有效成分含量一般為77%-79%。單胃動物完全不能自行合成賴氨酸,不參加轉氨基作用。D-氨基酸和L-氨基酸的氨基被乙酰化以后,才可受D-氨基酸氧化酶或L-氨基酸氧化酶的作用而脫氨基,脫氨基
按光學活性分,賴氨酸有L型(左旋)、D型(右旋)和DL型(消旋)3種構型。只有L型才能為生物所利用。 L-賴氨酸的有效成分含量一般為77%-79%。單胃動物完全不能自行合成賴氨酸,不參加轉氨基作用。D-氨基酸和L-氨基酸的氨基被乙酰化以后,才可受D-氨基酸氧化酶或L-氨基酸氧化酶的作用而脫氨基
1.游離堿:堿性極弱,以游離的形式存在。 2.鹽類:與其成鹽的有機酸有:檸檬酸、酒石酸等;特殊的酸類:烏頭酸、綠原酸等;無機酸:硫酸、鹽酸等。 3.苷類:以苷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 4.酰胺:如秋水仙堿、喜樹堿等。 5.N-氧化物:植物體中的氮氧化物約一百余種。 此外,還有氮雜縮醛類、烯
按光學活性分,賴氨酸有L型(左旋)、D型(右旋)和DL型(消旋)3種構型。只有L型才能為生物所利用。賴氨酸L-賴氨酸的有效成分含量一般為77%-79%。單胃動物完全不能自行合成賴氨酸,不參加轉氨基作用。D-氨基酸和L-氨基酸的氨基被乙酰化以后,才可受D-氨基酸氧化酶或L-氨基酸氧化酶的作用而脫氨基,
鉍是環境中的稀有分散元素,在地殼中的豐度約為0.2 mg/kg,海水和天然水中的濃度是0.02 μg/L左右,一般對水生生物和人體不會產生影響。鉍是人體非必需的有毒元素,主要累積在哺乳動物的腎臟,造成病變,經白鼠試驗表明1.5 mg/d有中毒癥狀,160 mg/d中毒致死,用含鉍27 mg/L的廢水
大多數過渡金屬都是以氧化物或硫化物的形式存在于地殼中,只有金、銀等幾種單質可以穩定存在。最典型的過渡金屬是4-10族。銅一族能形成配合物,但由于d10構型太穩定,最高價只能達到+3。靠近主族的稀土金屬沒有可變價態,也不能形成配合物。12族元素只有汞有可變價態,鋅基本上就是主族金屬。由于性質上的差異,
堿土金屬除鐳外在自然界中分布也很廣泛,鎂除光鹵石外,還有白云石CaCO3·MgCO3和菱鎂礦MgCO3等;鈹的最重要礦物是綠柱石3BeO·Al2O3·6SiO2。鈣、鍶、鋇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為難溶的碳酸鹽和硫酸鹽,如螢石CaF2、石灰石CaCO3、碳酸鍶礦SrCO3、碳酸鋇礦、石膏CaSO4·
乳酸菌是一種益生菌,其能夠將碳水化合物發酵成乳酸,因而得名。? 乳酸菌分布廣泛,通常存在于肉、乳和蔬菜等食品及其制品中。此外,乳酸菌也廣泛存在于畜、禽腸道及少數臨床樣品中,其中,在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的口腔、腸道等環境中的乳酸菌,是構成特定區域正常微生物菌群的重要成員。
按存在形式前體酶原有些酶如消化系統中的各種蛋白酶以無活性的前體形式合成和分泌,然后,輸送到特定的部位,當體內需要時,經特異性蛋白水解酶的作用轉變為有活性的酶而發揮作用。這些不具催化活性的酶的前體稱為酶原(zymogen)。如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胰蛋白酶原(trypsinogen)和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