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皮膚色素沉著 90%~100%的病人有皮膚色素沉著。特征性的金屬顏色或石板灰色有時被描述為青銅色或暗褐色,這是由于黑色素增多(導致青銅色)和鐵沉積(導致灰色色素)沉著在真皮中。皮膚干燥,表面光滑、變薄、彈性差,毛發稀疏脫落。色素沉著通常為全身性,但皮膚暴露部位、腋下、外陰部、乳頭、瘢痕等部位可能更為明顯。口腔黏膜及牙齦亦有色素沉著。色素沉著的分布特點與慢性腎上腺皮質機能不全相似。 2、繼發性糖尿病 見于50%~80%的患者,在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中更可能發生。早期輕度受損者可無典型癥狀,中、后期胰島受損嚴重者則可有典型癥狀。晚期并發癥與其他原因引起的糖尿病相同。未及時治療者可發生急性代謝紊亂并發癥如酮癥酸中毒、非酮癥高滲糖尿病昏迷等。過去認為胰島B細胞破壞是導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但近年發現有的患者血中胰島素濃度并無明顯下降,故有人認為鐵有直接拮抗胰島素的作用,可使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降低,從而導致血糖升高及糖尿病......閱讀全文
1、皮膚色素沉著 90%~100%的病人有皮膚色素沉著。特征性的金屬顏色或石板灰色有時被描述為青銅色或暗褐色,這是由于黑色素增多(導致青銅色)和鐵沉積(導致灰色色素)沉著在真皮中。皮膚干燥,表面光滑、變薄、彈性差,毛發稀疏脫落。色素沉著通常為全身性,但皮膚暴露部位、腋下、外陰部、乳頭、瘢痕等部
本病常發生于中老年人,尤其是50歲以上的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因為女性可在月經內定期排出鐵質,但在絕經期以后可出現此病。本病的主要表現為進程緩慢的多關節病變,如疼痛、腫脹、活動范圍受限等;常開始于掌指關節和近側指間關節,也可累及髖、膝、踝、足、腕、肩等較大的關節,也有個別患者累及脊椎。本病可有急性
自1865年Trousseau首先報道一例血色病后,過去認為本病是由于飲酒過多或飲食等外界原因而引起的。以后經過檢測HLA類型,并經統計學處理證明本病的發生是與第6號染色體上短臂HLAⅠ類復合物緊密相關。主要是HLA-A3-B14,HLA-A3-B7,其頻率比正常人明顯為多,1989年發現HLA
1、外周血 多正常晚期合并嚴重肝硬化可出現貧血、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 2、血清鐵(SI) 早晨空腹血清鐵在正常人為60~180μg/dL(11~30μmol/L),而HHC在180~300μg/dL(32~54μmol/L)。血清鐵水平的升高還可見于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鐵對篩查HHC沒有轉
血色病(HC)又叫遺傳性血色病(HHC,HH),屬于常見的慢性鐵負荷過多疾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由于腸道鐵吸收的不適當增加,導致過多的鐵儲存于肝臟、心臟和胰腺等實質性細胞中,導致組織器官退行性變和彌漫性纖維化、代謝和功能失常。主要臨床特點為皮膚色素沉著、肝硬化、繼發性糖尿病。
當出現典型癥狀,診斷應無困難,但不應當等待以至出現器官損傷的證據(如關節炎,糖尿病或肝硬化等)才做出診斷。這些并發癥是難以逆轉的,及早做出診斷對于預防嚴重的并發癥,尤其是預防肝癌的發生是很重要的。目前尚無最有效的方法及早做出診斷。在無繼發感染和并發肝癌的病例中,最簡單和實用的篩選實驗是血清鐵(S
目前尚無有效的根治療法,常用的治療措施包括去除體內多余的鐵和對受損器官進行支持療法。一旦確定為本病的患者應立即進行治療,盡快減輕體內鐵負荷,使體內鐵含量達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這是延長生存期,使組織損害逆轉的最好方法,常用的治療方法如下: 1.飲食方面 HHC患者應該平衡膳食,多進食各種蔬菜
由自發性或繼發性的原因,引起鐵代謝異常使體內鐵含量過高所致,主要是在滑膜細胞內有大量含鐵血黃素沉積,有些關節軟骨發生鈣化,關節液內有焦磷酸鈣結晶。[1]
自發性血色病鐵質積蓄于體內的機制尚不清楚。一般有以下三種學說: 1.肝內缺乏黃嘌呤氧化酶。 2.組織蛋白質變異,對鐵具有異常的親和性。 3.腸道的蛋白質分泌促進或阻止鐵的吸收。 血色病在中國少見,僅有個案報道。在歐美等國家,常有因飲酒過多而引起肝硬化合并鐵過度沉積者,其發生率甚高。
常規X線平片檢查時,可以發現掌指關節和近側指間關節的關節下有囊腫形成、骨侵襲、關節間隙狹窄和骨贅形成。在腕骨和下尺橈關節亦有囊腫形成和侵襲。關節下囊腫最早出現,通常位于關節近側,關節間隙狹窄不均勻,在關節受侵襲處最為明顯。骨贅形成一般是關節嚴重受累的表現。 部分患者的遠端尺橈關節和尺骨遠端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