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多種物理、化學和生物方法可用來降解或吸附飼料中的霉菌毒素,從而防止毒素對飼養動物的傷害,但大多數方法無法在生產中大量、有效并低成本地實現。 目前,用于物理吸附的物質主要是硅鋁酸鹽類吸附劑。天然硅鋁酸鹽類(如沸石、蒙脫石、硅藻土、高嶺土等)由于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和離子吸附能力,對霉菌毒素有一定選擇性吸附,但天然硅鋁酸鹽礦物吸附力小,效率低,使用量大才能有一定作用。最早的脫霉劑第一代產品多數屬于該類,主要對黃曲霉毒素和麥角堿有一定吸附力。 目前大多進口產品主要是改性的天然硅鋁酸鹽,新形成的物質獲得新的理化特征,從而可改善對霉菌毒素的選擇性吸附。經過改性的有機化沸石保留原來的吸附作用外,同時對玉米赤霉烯酮、赫曲霉毒素、嘔吐毒素的吸附能力也大為改善。 (2)、除硅鋁酸鹽類以外,新的化學型霉菌毒素吸附劑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進展。消膽胺在動物體外試驗表明,消膽胺可使小腸對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率從32%下降到16%。交聯聚乙烯基......閱讀全文
鐮刀菌能在1 ~39℃的溫度范圍內生長,最適溫度為25~30℃(28℃),最適產毒溫度通常在8~12℃之間。玉米赤霉烯酮可使豬發生雌性激素亢進癥,單端孢霉素類則阻礙蛋白質合成而引起動物嘔吐、腹瀉和拒食。不過還有許多現象至今尚未得到明確的解釋,例如鐮刀菌污染的糧食造成的食物中毒,可能引起帶有流行病特征
鐮刀菌能在1~39℃的溫度范圍內生長,最適溫度為25~30℃(28℃),最適產毒溫度通常在8~12℃之間。玉米赤霉烯酮可使豬發生雌性激素亢進癥,單端孢霉素類則阻礙蛋白質合成而引起動物嘔吐、腹瀉和拒食。不過還有許多現象至今尚未得到明確的解釋,例如鐮刀菌污染的糧食造成的食物中毒,可能引起帶有流行病特征的
鐮刀菌能在1~39℃的溫度范圍內生長,最適溫度為25~30℃(28℃),最適產毒溫度通常在8~12℃之間。玉米赤霉烯酮可使豬發生雌性激素亢進癥,單端孢霉素類則阻礙蛋白質合成而引起動物嘔吐、腹瀉和拒食。不過還有許多現象至今尚未得到明確的解釋,例如鐮刀菌污染的糧食造成的食物中毒,可能引起帶有流行病特征的
1.血漿凝固酶(Coagulase)是能使含有枸椽酸鈉或肝素抗凝劑的人或兔血漿發生凝固的酶類物質,致病菌株多能產生,常作為鑒別葡萄球菌有無致病性的重要標志。凝固酶有兩種:一種是分泌至菌體外的,稱為游離凝固酶(Free coagulase)為蛋白質。作用類似凝血酶原物質,可被人或兔血漿中的協同因子
當前正值春季,氣溫持續徘徊在20-30攝氏度之間,溫度宜人、潮濕多雨,也正是椰毒假單胞菌繁殖的活躍期,相關食品極易受細菌污染產生米酵菌酸毒素,誤食將引發食物中毒。為預防米酵菌酸中毒,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消費提醒: 一、易產生米酵菌酸毒素的食品種類。當前季節中,谷類發酵制品(如濕河粉、米粉、
人艱難梭菌毒素酶聯免疫分析(ELISA) 試劑盒使用說明書 本試劑僅供研究使用???????目的:本試劑盒用于測定人糞便及相關液體樣本中艱難梭菌毒素含量。 實驗原理: ???本試劑盒應用雙抗體夾心法測定標本中人艱難梭菌毒素水平。用純化的人艱難梭菌毒素抗體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體,往包被單抗
大的糖基化修飾毒素是不同種類致病梭狀芽孢桿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原型是難辨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毒素A和B,可導致抗生素相關的腹瀉和偽膜性結腸炎。當前的毒素作用模型表明,結合的重復寡肽(CROP)的C-末端結構域可介導受體的結合。這個模型受到了糖基化的梭菌產氣
近年來,受耕作制度和全球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小麥赤霉病連年暴發,鐮刀菌毒素在長江中下游及江淮等部分小麥產區污染十分嚴重,已成為影響我國小麥產業發展的主要危害因子。日前在泰州市舉辦的小麥鐮刀菌毒素風險評估及管控現場會上,項目首席科學家、江蘇省農業科學院食品質量安全與檢測研究所所長史建榮研究員介紹,
2017年9月6日,臺灣地區“衛福部”發布衛授食字第1061901708號公告,訂定《食品中微菌毒素的檢驗方法》。該檢驗方法主要適用于貝類及其制品中黃鞠毒素B1等11項微菌毒素的檢驗。修正要點有: 1. 修正適用范圍; 2. 修正離心機的轉速;
嘔吐毒素(vomitoxin),又稱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屬單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嘔吐毒素可在人和動物體內蓄積,具有致畸性、神經毒性、胚胎毒性和免疫抑制作用。DON污染嚴重威脅我國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受到國內外科學家的高度關注。 前期研究發現雞對DON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