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呂毅教授作學術報告。 2022年 年5月10日,李卓群(左一) 、張雨馳(中) 、王美茹(右)正在合力為比格犬進行內鏡下電脈沖消化道黏膜消融手術。 內鏡下脈沖電場消融系統實驗研究平臺。 團隊成員任馮剛(左二)獲2018-2019學年博士研究生標兵。圖片均由......閱讀全文
? ? ? ? ? 西安交大呂毅教授作學術報告。 ? ? 2022年 年5月10日,李卓群(左一) 、張雨馳(中) 、王美茹(右)正在合力為比格犬進行內鏡下電脈沖消化道黏膜消融手術。 ? ? ? ?
近年來,我國雖開展了各種消化內鏡診斷新技術,但胃腸道腫瘤的發現率仍然較低,內鏡治療整體水平和地區差異仍然較大。記者從4月5—7日舉行的上海國際消化內鏡研討會暨第六屆中日ESD高峰論壇上獲悉,上海內鏡診療技術已達世界高水平,申城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不僅是全世界內鏡診療人數最多的單位,也是開展內鏡診療種
“中國消化內鏡技術已實現由‘有創’到‘無創’的突破,走在了世界的前列。”3日—4日,在北京召開的2018第五屆消化內鏡創新節上,解放軍總醫院消化科主任令狐恩強教授說。圖片來源于網絡 我國消化內鏡雖然起步較晚,但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已覆蓋所有臨床學科及健康管理領域。在2009年之前,中國的內
任曉兵(前排中)和他的科研團隊。西安交通大學供圖 生活中,“缺陷”在所難免,構成世間萬物基礎的材料也是如此。 一個理想狀態的晶體,原子按照一定次序嚴格處在格點上,但在實際中,晶格往往會發生偏離,這種偏離被稱為“晶體缺陷”。 西安交通大學前沿院院長任曉兵團隊用一項歷時近十五年的研究成果告訴人們:
12月14日,《科學》雜志刊登了西安交通大學全球環境變化研究院程海教授等的最新研究成果——“葫蘆洞石筍記錄的末次冰期大氣14C/12C變化”。該研究成果提供了一條高精度、高分辨率和最長尺度的Δ14C變化記錄,首次建立了過去5.4萬年以來高精度的14C和230Th年齡對應關系,是該領域具有里程碑
石墨烯的發現引發了二維材料研究熱潮,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二維磷烯由于彌補了石墨烯沒有帶隙這一天然缺陷,且具有高電荷遷移率,使磷二維材料重新成為研究熱點。類似于碳,磷也具有復雜的相圖結構,存在多種同素異形體。其中,白磷是磷最活潑的一種同素異形體,而黑磷一直以來被認為是磷最穩定的同素異形體;紫磷或
記者近日從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西安交大一附院)獲悉,由該院與西安藍極醫療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極公司)聯合研發的世界首臺輸出功率30瓦的藍激光手術設備,日前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書,并投入臨床使用。 藍光半導體激光(以下簡稱藍激光)發現于上世紀9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4/455731.shtm ?啟動大會會場 ?現代產業學院、未來技術學院揭牌 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致辭 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盧建軍主持會議 4月8日,在西安交通大學
13日,隨著48歲患者張路(化名)的康復出院,全國首例“下馬式”肝臟離體切除手術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成功實施。該手術是世界公認的難度大、風險高的外科肝臟腫瘤切除術。 今年4月,陜西興平市農民張路因患晚期膽管細胞型肝癌來到西安交大一附院就診,當時腫瘤對其肝臟侵害率已超過40%,肝臟內的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西安交通大學、上海海洋大學;英國約克大學、威康基金會桑格研究所;澳大利亞太陽制藥私人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員破譯出罌粟(opium poppy)基因組的DNA密碼,揭示出這種植物產生用于制造重要藥物的藥用化合物的關鍵步驟。這一發現可能為科學家們提高這種藥用植物的產量和抗病性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