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病常無典型癥狀,多在乳突術中發現鼓室、鼓竇、天蓋骨質缺損。缺損區溢膿而確診。 2.中耳炎病人突然耳流膿量增多,搏動性排膿。 3.難用單純性中耳炎解釋的頭痛、低熱。 4.膿腫較大可有顱內壓增高癥狀。 5.神經系統檢查:常無典型癥狀。根據膿腫大小部位和范圍,可有肢體偏癱、感覺性失語、巖尖綜合癥,眼球震顫及共濟失調。 6.乳突片:天蓋、乙狀竇板骨質缺損。 7.CT或MRI檢查可見膿腫。 8.乳突手術探查時發現鼓室蓋、鼓竇蓋或乙狀竇骨板缺損,缺損區溢膿而確診。......閱讀全文
1.本病常無典型癥狀,多在乳突術中發現鼓室、鼓竇、天蓋骨質缺損。缺損區溢膿而確診。 2.中耳炎病人突然耳流膿量增多,搏動性排膿。 3.難用單純性中耳炎解釋的頭痛、低熱。 4.膿腫較大可有顱內壓增高癥狀。 5.神經系統檢查:常無典型癥狀。根據膿腫大小部位和范圍,可有肢體偏癱、感覺性失語、巖
1.中耳炎病人突然耳流膿量增多,搏動性排膿。 2.頭痛、局限性或持續時劇烈跳痛。 3.持續低熱。 4.膿腫較大者可出現顱內高壓癥狀如頭痛、惡心、嘔吐或出現顳葉和小腦局源性炎癥。
慢性化膿性中耳乳突炎急性發作(或急性中耳乳突炎)時,炎癥可經破壞、缺損的骨壁或隨血栓性靜脈炎侵入顱內,在顱中窩或顱后窩之硬腦膜與骨板間形成膿腫,硬腦膜外濃重亦可由巖錐炎及化膿性迷路炎擴散而來。
硬腦膜外膿腫是指位于顱骨內板與硬腦膜之間的化膿性感染,在顱內膿腫中較少見,常由鄰近感染灶,如中耳炎和乳突炎、顱骨骨髓炎直接破壞顱骨內板侵入所致,也可由頭和面部感染,副鼻竇炎通過導靜脈逆行侵入所致。硬腦膜外膿腫主要臨床表現為全身感染癥狀。顱內壓增高癥狀和神經定位癥狀不明顯。以手術和全身使用抗菌素治
顳葉硬腦膜外膿腫常缺乏典型癥狀,其臨床表現與膿腫大小有一定關系,小膿腫可無明顯癥狀,或偶有輕微頭痛,而于常規乳突手術中偶然發現,膿腫較大時,可出現病側持續性頭痛,低頭及臥倒時頭痛加重,常有不規則低熱,若上述癥狀每隨耳內流膿之突然增多而減輕,同時骨膜穿孔處可見明顯搏動時,應疑及本病,個別體積大的硬
局部硬腦膜發生感染后即有充血、腫脹、增厚、纖維蛋白滲出及炎性細胞浸潤,炎性滲出物聚集于硬腦膜與顱骨骨板之間,形成膿腫,膿腫周圍可因肉芽組織包繞而局限化,當機體抵抗力較強、炎癥無急性發作時,膿腫可潛伏較求而無明顯癥狀,若膿腫擴散,可引起硬腦膜下膿腫,腦膜炎,腦膿腫等其他顱內并發癥。
耳源性腦膜炎(otogenic meningitis)是急性或慢性化膿性中耳乳突炎所并發的軟腦膜、蛛網膜急性化膿性炎癥。是常見的一種顱內并發癥。中耳感染可通過各種途徑直接侵犯軟腦膜和蛛網膜,亦可通過所引起的其他并發癥(如化膿性迷路炎、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腦膿腫等)而間接地引起軟腦膜炎。
耳源性腦膜炎是常見的一種顱內并發癥,中耳感染可通過各種途徑直接侵犯軟腦膜和蛛網膜,亦可通過所引起的其他并發癥(如化膿性迷路炎、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腦膿腫等)而間接地引起軟腦膜炎。
病因 慢性化膿性中耳乳突炎急性發作(或急性中耳乳突炎)時,炎癥可經破壞、缺損的骨壁或隨血栓性靜脈炎侵入顱內,在顱中窩或顱后窩之硬腦膜與骨板間形成膿腫,硬腦膜外濃重亦可由巖錐炎及化膿性迷路炎擴散而來。 病理生理 局部硬腦膜發生感染后即有充血、腫脹、增厚、纖維蛋白滲出及炎性細胞浸潤,炎性滲出物
(1) 病人有化膿性感染源:如慢性中耳炎,乳突炎,副鼻竇炎,肺部感染。有開放性顱腦損傷、先天性心臟病及身體其他部位感染源史。 (2) 全身感染癥狀。 (3) 多有腦膜炎病史,逐漸出現顱內壓增高征象,出現腦膿腫相應部位的大腦或小腦損害征象。 (4) 腰椎穿刺:膿腫的占位效應多導致腦脊液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