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顆風云氣象“新星”數據產品向全球共享
6月20日,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莊國泰在世界氣象組織(WMO)執行理事會第75次屆會上宣布,風云三號E星、風云四號B星兩顆風云氣象“新星”的主要數據產品將向全球用戶開放共享。 被譽為“黎明星”的風云三號E星于2021年7月5日成功發射,是全球首顆民用晨昏軌道業務衛星,搭載了包括3臺全新研制儀器在內的11種有效載荷,填補了全球數值天氣預報模式在晨昏時段的衛星資料觀測空白。風云四號B星于2021年6月3日成功發射,是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首發業務星,在繼承風云四號A星試驗星成熟技術的基礎上進行優化設計,充分挖掘衛星平臺及有效載荷能力,提高了衛星整體的可靠性、穩定性和探測精度,并新增快速成像儀,具備分鐘級250米分辨率區域成像能力。 風云三號E星、風云四號B星及其地面應用系統已于今年6月1日轉入業務試運行。業務化運行后,風云三號E星與風云三號C星和D星實現三星組網,每6小時為數值預報模式提供一次完整覆蓋全球的觀測資料......閱讀全文
鍛造氣象“芯片”-解碼地球風云
每周五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局全球數值天氣預報系統工程技術團隊負責人沈學順都會召集團隊成員開會,討論工作中遇到的各種技術問題。從古至今,人們從未停止過對天氣預測的探索。而數值預報的出現,終于讓“計算天氣”成為可能。但這是一場艱難而漫長的征途。為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數值天氣預報系統,沈
我國成功發射“風云三號D”氣象衛星
新華社太原11月15日電(李國利 李瀟帆)11月15日2時35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風云三號D”氣象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11月15日2時35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風云三號D”氣象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
助力冬奧氣象保障-風云衛星的國際成績如何?
中新網上海2月20日電 題:助力冬奧氣象保障 中國風云衛星的“國際成績”如何?記者 鄭瑩瑩如果北京冬奧會賽場上有氣象衛星的觀測比賽,那么中國“風云衛星家族”在獎牌榜上應有一席之地。北京冬奧會上,風云四號A星、B星對大氣里的云進行實時監測;風云三號D星對地表溫度、積雪進行監測,助力賽事氣象保障。“風云
2023年度中國氣象服務協會風云成就獎、風云人才獎出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800.shtm3月26日,2023年度中國氣象服務協會科學技術獎風云成就獎、風云人才獎頒獎儀式在中國氣象局舉辦。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熊紹員,中國氣象局原局長溫克剛,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會長許小峰,中國工程院
兩顆風云氣象“新星”投入業務試運行
6月1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中國氣象局獲悉,風云三號E星、風云四號B星及其地面應用系統轉入業務試運行,開始為全球用戶提供觀測數據和應用服務。 作為全球觀測業務序列中的成員,它們將有效支撐“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并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進一步增強
中國氣象局正式發布“風云地球”國際版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296.shtm11月13日,“風云地球”國際版正式發布,這是繼2022年6月“風云地球”平臺投入業務試運行后,中國氣象局面向國際用戶研發升級的衛星遙感綜合應用平臺。 ???“風云地球”國際
我國成功發射第二顆風云三號氣象衛星
北京時間11月5日2時37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國第二顆“風云三號”氣象衛星送入太空。 火箭飛行19分鐘后,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來數據表明,衛星已成功進入太陽同步軌道。經在軌測試合格后,這顆“風云三號”衛星將交付
風云三號氣象衛星D星升空三大看點
新華社北京11月15日電 題:觀風云知天象,老型號新本領:風云三號氣象衛星D星升空三大看點 新華社記者胡喆、余曉潔 15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制的風云三號D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這是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風云三號的第4顆衛星,也是我國成功發射的第16顆風
我國今年將發射兩顆風云氣象衛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295.shtm
風云三號攜探測儀器為災區提供氣象服務
27號上午11時0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我國首顆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云三號”送入太空。記者昨天從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獲悉,這顆衛星可直接為汶川地震災區提供氣象服務。 ??? 火箭攜星騰空飛行后,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組織所屬測控站的嚴密跟蹤、測量與控制下,衛星相繼
中國兩顆風云氣象“新星”數據產品向全球共享
6月20日,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莊國泰在世界氣象組織(WMO)執行理事會第75次屆會上宣布,風云三號E星、風云四號B星兩顆風云氣象“新星”的主要數據產品將向全球用戶開放共享。 被譽為“黎明星”的風云三號E星于2021年7月5日成功發射,是全球首顆民用晨昏軌道業務衛星,搭載了包括3臺全新研制
第三顆“風云三號”衛星發射-大幅提升氣象觀測能力
本報北京9月23日電 9月23日11時7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第三顆“風云三號”氣象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這顆衛星將與目前在軌運行的兩顆“風云三號”氣象衛星組網運行,進一步提高我國氣象觀測能力和中期天氣預報能力。 “風云三號”氣象衛
中國“風云二號”E氣象衛星交付投入業務使用
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五月十九日下午在北京組織舉行“風云二號”E氣象衛星在軌交付儀式,將該顆衛星正式交付給中國氣象局使用。 本次交付使用的“風云二號”E衛星于二○○八年十二月下旬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其后定點于東經一百二十三點五度赤道上空,是中國第三顆業務應用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將適
“十四五”期間我國計劃發射7顆風云氣象衛星
人民網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余璐)風云氣象衛星是我國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是氣象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今天,在中國氣象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綜合觀測司司長曹曉鐘在回答人民網記者提問時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計劃發射7顆風云氣象衛星,2021年我國發射的風云四號B星和風云三號E星2顆風云
國之重器:風云系列氣象衛星,遙看地球萬千變幻
你可能不知道,2017年9月25日至28日,當你打開微信,啟動頁面上的“地球”,正好是從我們的祖國上空拍攝的。 而地球的這張長焦特寫,出自目前最牛的靜止軌道“地球攝影師”――風云四號A星。 “風云”這個名字,你不該陌生。它是我國獨立自主研制
國之重器:風云系列氣象衛星,遙看地球萬千變幻
你可能不知道,2017年9月25日至28日,當你打開微信,啟動頁面上的“地球”,正好是從我們的祖國上空拍攝的。 而地球的這張長焦特寫,出自目前最牛的靜止軌道“地球攝影師”――風云四號A星。 “風云”這個名字,你不該陌生。它是我國獨立自主研制
2024年風云氣象衛星用戶大會3項科技成果發布
近日,2024年風云氣象衛星用戶大會(全國風云氣象衛星學術研討會)在云南玉溪舉辦。本次大會以“風云衛星:以新質生產力賦能氣象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開幕式上發布了風云氣象衛星應急融合通信平臺、“風云地球”譜系、風云氣象衛星數算一體平臺三項科技成果。風云氣象衛星應急融合通信平臺是風云四號氣象衛星的重要業務
三顆“風云”衛星:保障冬奧會天地氣象觀測網絡
央視網消息:除了地面“氣象衛士”之外,還有一雙“眼睛”也在一刻不停地盯著冬奧賽場的風云變化,它就是遠在太空的風云衛星。本屆冬奧會,我國的三顆風云衛星參與了直接氣象保障服務,與地面裝備一起,搭建起冬奧會天地氣象觀測網絡。 冬奧會期間,共有三顆風云衛星直接參與冬奧服務,分別為風云4號的A星、風云4號B
風云三號衛星5月發射-將服務北京奧運氣象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航天動力機械研究所主任設計師周紅玲說,承擔北京奧運會氣象預測工作的風云三號衛星將在5月發射,做好奧運氣象服務的同時,將有效提高對極端災害性天氣的預測能力。?作為風云三號衛星主要研究人員之一,周紅玲透露,目前衛星已在上海完成總裝,并通過了出廠測試,即將運往發射基地。在基地還將經過兩個
風云三號G星成功發射——揭秘我國首顆降水測量氣象衛星
4月16日9時36分,我國首顆低傾角軌道降水測量衛星——風云三號G星,搭乘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繼美國、日本聯合發射專用降水測量衛星之后國際上第三顆發射的主動降水測量衛星,全球降水測量衛星家族首添“中國造”。自此,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同時業務運行晨昏、上午、下午和傾斜四
我國已啟動第三代低軌氣象衛星風云五號預研工作
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中國航展)開幕在即。記者7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面向氣象高質量發展要求,中國已啟動第三代風云低軌氣象衛星——風云五號的預研工作,目前正在開展新一代衛星技術攻關。 中國航展將于11月8日至13日在珠海國際航展中心舉行,目前布展工作已接近尾聲。記者7日在中國
風云氣象衛星家族添新成員-中國首顆降水測量專用星有何特點?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598.shtm
我國已啟動第三代低軌氣象衛星風云五號預研工作
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中國航展)開幕在即。記者7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面向氣象高質量發展要求,中國已啟動第三代風云低軌氣象衛星——風云五號的預研工作,目前正在開展新一代衛星技術攻關。 中國航展將于11月8日至13日在珠海國際航展中心舉行,目前布展工作已接近尾聲。記者7日在中國航天科
89歲孫家棟現場觀“風云”:工程總師應到一線
1997年6月10日,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二號首發成功。21年后的2018年,6月5日,風云二號最后一顆星——風云二號H星成功發射。 ▲ 長征三號甲火箭發射風云二號H衛星(肖杰 攝) 已經89歲高齡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風云二號工程總設
我國發布新一輪氣象衛星發展規劃
中國氣象局10月24日在北京召開《我國氣象衛星及其應用發展規劃(2011-2020年)》通報會。到2020年,我國將投入約217億元,用于新型氣象衛星研制、氣象衛星地面系統建設和氣象衛星資料綜合應用能力建設等。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在會上介紹,2011年到2020年,我國計劃發射
89歲孫家棟現場觀“風云”:工程總師應到一線
1997年6月10日,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二號首發成功。21年后的2018年,6月5日,風云二號最后一顆星——風云二號H星成功發射。 ▲ 長征三號甲火箭發射風云二號H衛星 已經89歲高齡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風云二號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來到西昌
“風云”之戰現彩虹
“風云”之戰現彩虹——我國首顆“風云三號”極軌氣象衛星發射側記 北京時間今天11時0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將我國首顆“風云三號”氣象衛星送入太空。 約19分鐘后,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來數據表明,衛星已成功進入高度為807公里、傾角為98.8度的太陽同步軌道。
未來十年我國將發射13顆氣象衛星
今年是我國氣象衛星事業發展40周年。在今天的世界氣象日開放活動上,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介紹說,根據新制定的我國氣象衛星及應用發展規劃,未來10年我國將發射13顆氣象衛星,除了對現有風云系列氣象衛星進行更新換代外,還將發射包括降水測量雷達衛星、微波探測實驗衛星等新研制的專業氣象衛
“十二五”完成氣象衛星更新換代
“‘十二五’期間,中國氣象衛星的發展將進入關鍵階段。”日前,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在接受《科學時報》采訪時表示,“十二五”期間,已經完成更新換代的極軌氣象衛星風云三號系列將從試驗階段進入業務應用階段,其第一顆業務星將在2012年發射。而靜止氣象衛星也將在“十二五”期間完成更新換代,新一代靜止氣象
風云二號:二十多年經歷了怎樣的“進化之路”
5日21時07分,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二號的最后一顆衛星——風云二號H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至此,我國已成功發射3個批次、8顆風云二號衛星。 二十多年來,為了站在36000公里外的太空更好地守護地球,風云二號衛星經歷了艱難曲折的“進化之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