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聚合酶有什么作用
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是細胞復制DNA的重要作用酶。DNA聚合酶 , 以DNA為復制模板,從將DNA由5'端點開始復制到3'端的酶。DNA聚合酶的主要活性是催化DNA的合成(在具備模板、引物、dNTP等的情況下)及其相輔的活性。DNA聚合酶的共同特點是:⑴需要提供合成模板;⑵不能起始新的DNA鏈,必須要有引物提供3'-OH;⑶合成的方向都是5'→3'⑷除聚合DNA外還有其它功能。......閱讀全文
DNA聚合酶的特性
良好的熱穩定性;70℃ 2h,殘留90%活性;93℃ 2h,殘留60%活性;94℃ 2h,殘留40%活性。5'→3'聚合酶活性,對dATP有優先聚合活性;5'→3'外切酶活性;無3'→5'外切酶活性。
DNA聚合酶的用途
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Taq酶擴增的PCR產物,3'末端總是帶有1個非模板依賴型的突出堿基,而這個堿基幾乎總是A,因為Taq酶對dATP具有優先聚合活性,故可用T載體克隆。
DNA聚合酶的缺點
缺點無3'→5'閱讀校正功能,在PCR擴增過程可引起錯配,30次循環錯配率約0.25%。措施:選擇高保真Taq酶,如Pfu。原因:Pfu具有3'→5'外切酶活性。注意:Pfu擴增產物為平末端。
DNA聚合酶的應用
E.coli的DNA pol Ⅰ涉及DNA損傷修復,在半保留復制中起輔助的作用。DNA polⅡ在修復損傷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DNA polⅢ是一種多亞基的蛋白質,在DNA新鏈的從頭合成中起復制酶的作用。復制的忠實性問題會影響到翻譯的精確性,這種忠實性主要依賴于堿基的特異性配對。據估計每個堿基對將有
DNA聚合酶及其應用
(一)大腸桿菌DNA聚合酶I是Kornberg A. 1956年首先從大腸桿菌E。Coli 細胞中分離出來的。它是一種多功能性的酶,包括 3種不同的酶活力:5′→ 3′聚合酶活性(模板, 帶3′-OH游離基團的引物、4dNTPs、 Mg2+ )。雙鏈特異性的5'→3'核酸外切酶活性。
DNA聚合酶及其應用
(一)大腸桿菌DNA聚合酶I是Kornberg A. 1956年首先從大腸桿菌E。Coli 細胞中分離出來的。它是一種多功能性的酶,包括 3種不同的酶活力:5′→ 3′聚合酶活性(模板, 帶3′-OH游離基團的引物、4dNTPs、 Mg2+ )。雙鏈特異性的5'→3'核酸外切酶活性。
耐熱DNA聚合酶簡介
耐熱DNA 聚合酶(Taq DNA 聚合酶):1969年人們從美國黃石國家森林公園火山溫泉中分離出一種嗜熱的水生真菌Thermusaquaticus,能在70~ 75C生長,從該菌分離純化得到一種耐熱的、依賴DNA 的DNA 聚合酶,簡稱Taq DNA 聚合酶。 耐熱DNA聚合酶是一種可抗高溫
DNA聚合酶的功能
1)通過核苷酸聚合反應,使DNA鏈沿5’→3’方向延長(DNA聚合酶活性)[1] 2)催化由3’端水解DNA鏈(3’→ 5’核酸外切酶活性,用于切除錯配的堿基)[1] 3)催化由5’端水解DNA鏈(5’→ 3’核酸外切酶活性,用于切除引物)[1] 4)催化由3’端使DNA鏈發生焦磷酸解
DNA聚合酶的發現
在50年代的中期,A. Kornberg和他的同事們就想到DNA的復制必然是一種酶的催化作用,于是決心分離出這種酶并研究其結構和作用機制。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分離的蛋白,然后加到體外合成系統中即 同位素標記的dNTP、Mg2+及模板DNA,經過大量的工作,于1956年終于發現了DNA聚合酶Ⅰ(
DNA聚合酶的定義
真核細胞有5種DNA聚合酶,分別為DNA聚合酶α(定位于胞核,參與復制引發,不具有5'-3'外切酶活性及3'-5'外切酶活性,有5'-3'聚合酶活性),β(定位于核內,參與高保真度復制,不具有5'-3'外切酶活性,其中疑似存在5
DNA聚合酶的種類
原核生物大腸桿菌DNA聚合酶DNA聚合酶最早在E.coli中發現,到目前為止已確定有5種類型,分別為DNA聚合酶Ⅰ、DNA聚合酶Ⅱ、DNA聚合酶Ⅲ、DNA聚合酶Ⅳ和DNA聚合酶V,都與DNA鏈的延長有關。其中DNA聚合酶I、Ⅱ、Ⅲ研究得比較明確。?DNA聚合酶Ⅰ是1956年由Arthur Kombe
DNA聚合酶的特性
原核生物大腸桿菌DNA聚合酶DNA聚合酶最早在E.coli中發現,到目前為止已確定有5種類型,分別為DNA聚合酶Ⅰ、DNA聚合酶Ⅱ、DNA聚合酶Ⅲ、DNA聚合酶Ⅳ和DNA聚合酶V,都與DNA鏈的延長有關。?其中DNA聚合酶I、Ⅱ、Ⅲ研究得比較明確。DNA聚合酶Ⅰ是1956年由Arthur Kombe
DNA聚合酶的功能
[1] 聚合作用:在引物RNA'-OH末端,以dNTP為底物,按模板DNA上的指令由DNApolⅠ逐個將核苷酸 加上去,就是DNApolⅠ的聚合作用。 酶的專一性主要表現為新進入的脫氧核苷酸必須與模板DNA配對時才有 催化作用。dNTP進入結合位點后,可能使酶的 構象發生變化,促進3&
DNA聚合酶的特性
DNA聚合酶有多種,E.coli就有三種。通常DNA聚合酶具有以下共同特點:?①需要DNA模板,因此這類酶又稱為依賴DNA的DNA聚合酶;②需要RNA或DNA作為引物(primer),即DNA聚合酶不能從頭催化;?③催化dNTP加到引物的3'-OH末端,其速率為1000nt/min,因而DN
DNA聚合酶的概述
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是 細胞復制DNA的重要作用酶。DNA聚合酶 , 以DNA為復制模板,從將DNA由5'端點開始復制到3'端的酶。DNA聚合酶的主要活性是催化DNA的合成(在具備模板、 引物、dNTP 等的情況下)及其相輔的活性。 真核細胞有5種DNA
DNA聚合酶的相關介紹
可分為以下幾個類群: (1)依賴DNA的DNA聚合酶; (2)依賴RNA的DNA聚合酶; (3)依賴DNA的RNA聚合酶; (4)依賴RNA的RNA聚合酶。 前兩者是DNA聚合酶,它使DNA復制鏈按模板順序延長。如在原核生物中僅就大腸桿菌中已被發現的就有三種(分別簡稱為P01Ⅰ,P01
什么是高溫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也稱耐高溫DNA聚合酶。1988年,Saiki從嗜熱水生真菌Thermus aquatics YT-1株中分離得到,該菌株于1969年從美國黃石國家森林公園火山溫泉中分離出。
什么是DNA聚合酶I?
DNA聚合酶I的二級結構以螺旋為主,可劃分為A至R共18個螺旋肽段。螺旋肽段之間由非螺旋結構連接。其中H區與I區之間的無規則結構較長,有50個氨基酸殘基,I螺旋與O螺旋之間由較大的空隙,可以容納DNA鏈,而50個氨基酸的無規結構,就像一個蓋子那樣與I、O螺旋區共同把DNA鏈包圍起來,使其向一個方
DNA聚合酶有什么作用
DNA作為遺傳物質的基本特點就是能夠準確地進行自我復制。在合成DNA時,決定其結構特異性的遺傳信息來自其本身,必須由原來存在的DNA分子為模板來合成新的DNA分子。這種以自身DNA為模板,以脫氧核苷酸為底物催化合成新的DNA的酶稱為DNA聚合酶。在微生物、植物和動物中都發現有這種酶,而且原核細胞和真
DNA聚合酶的功能簡介
DNA聚合酶只能將單個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酸片段的3′末端的羥基上,形成磷酸二酯鍵;而DNA連接酶是在兩個DNA片段之間形成磷酸二酯鍵,不是在單個核苷酸與DNA片段之間形成磷酸二酯鍵。 DNA聚合酶是以一條DNA鏈為模板,將單個核苷酸通過磷酸二酯鍵形成一條與模板鏈互補的DNA鏈;而DNA連接酶是
DNA聚合酶的共同特點
DNA聚合酶有多種,E.coli就有三種。通常DNA聚合酶具有以下共同特點:①需要DNA模板,因此這類酶又稱為依賴DNA的DNA聚合酶;?②需要RNA或DNA作為引物(primer),即DNA聚合酶不能從頭催化;?③催化dNTP加到引物的3'-OH末端,其速率為1000nt/min,因而DN
DNA聚合酶有什么作用
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是細胞復制DNA的重要作用酶。DNA聚合酶 , 以DNA為復制模板,從將DNA由5'端點開始復制到3'端的酶。DNA聚合酶的主要活性是催化DNA的合成(在具備模板、引物、dNTP等的情況下)及其相輔的活性。DNA聚合酶的共同特點是:⑴需要提
DNA聚合酶的研究歷史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發表了經典論文,描述DNA的化學結構,而一些科學家對它的重要性提出了最初的質疑。兩人在論文中提出,DNA的復制原理仍有待確定。當時,美國生物化學家阿瑟·科恩伯格正在密蘇里州圣路易斯市的華盛頓大學微生物學系工作,他認可了這篇論文的重要意義。由此,他開始對機體合成核酸的過程產生了
耐熱DNA聚合酶的選擇
耐熱DNA聚合酶特點:合理選擇耐熱DNA聚合酶是PCR成敗與否的一個關鍵因素,如何選擇最合適的耐熱聚合酶,是進行PCR實驗首先要考慮的問題。目前市面上有許多耐熱DNA聚合酶,雖然名稱各不相同,但主要區別在于特異性、保真性、耐熱性、擴增速率、擴增片段長度等幾個指標。TIANGEN公司生產的耐熱DNA聚
DNA聚合酶I的簡介
DNA聚合酶I的二級結構以螺旋為主,可劃分為A至R共18個螺旋肽段。螺旋肽段之間由非螺旋結構連接。其中H區與I區之間的無規則結構較長,有50個氨基酸殘基,I螺旋與O螺旋之間由較大的空隙,可以容納DNA鏈,而50個氨基酸的無規結構,就像一個蓋子那樣與I、O螺旋區共同把DNA鏈包圍起來,使其向一個方
DNA聚合酶的研究歷史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發表了經典論文,描述DNA的化學結構,而一些科學家對它的重要性提出了最初的質疑。兩人在論文中提出,DNA的復制原理仍有待確定。當時,美國生物化學家阿瑟·科恩伯格正在密蘇里州圣路易斯市的華盛頓大學微生物學系工作,他認可了這篇論文的重要意義。由此,他開始對機體合成核酸的過程產生了
DNA聚合酶的基本特性
DNA聚合酶,又稱DNA依賴的DNA聚合酶(DNA—dependent DNA polymerase,DNA pol),它是以親代DNA為模板,催化底物dNTP分子聚合形成子代DNA的一類酶。此酶最早是美國科學家Arthur Komberg于1957年在大腸桿菌中發現的,被稱為DNA聚合酶Ⅰ(DNA
耐熱DNA聚合酶的應用介紹
DNA序列測定中應用的耐熱DNA聚合酶 1.Promega公司測序級TaqDNA聚合酶 是在TaqDNA聚合酶的基礎上對它進行修飾,去除5'-3'外切酶活性,保證測序記過的高度準確性,可產生強度均一的測序條帶,背景清晰。 2.Bca Best DNA 聚合酶 從Bacil
可以DNA結合的酶聚合酶
聚合酶:聚合酶是從核苷三磷酸合成多核苷酸鏈的酶。它們通過向鏈上存在的先前核苷酸的3'-OH添加核苷酸起作用。因此,所有聚合酶都以5' - 3'方向起作用。DNA復制需要DNA依賴的DNA聚合酶,實現DNA序列的完美拷貝。有些DNA聚合酶具有校對功能,能夠檢測含氮堿基之間的錯配
DNA聚合酶的用途和缺陷
用途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Taq酶擴增的PCR產物,3’末端總是帶有1個非模板依賴型的突出堿基,而這個堿基幾乎總是A,因為Taq酶對dATP具有優先聚合活性,故可用T載體克隆。缺點無3’→5’閱讀校正功能,在PCR擴增過程可引起錯配,30次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