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委鼓勵吸納高校畢業生參與基礎研究相關工作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關于依托科學基金項目鼓勵和吸納高校畢業生參與基礎研究相關工作的通知 國科金發計〔2022〕39號 各依托單位: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任務部署,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22〕13號)和《科技部等七部門關于做好科研助理崗位開發和落實工作的通知》(國科發區〔2022〕185號)要求,結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下簡稱科學基金)工作實際,現就開發科研助理崗位,鼓勵和吸納高校畢業生參與科學基金項目研究和輔助管理等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視科研助理崗位開發工作 科研助理是指從事各類科研項目輔助研究,實驗(工程)設施運行維護,實驗技術,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學術助理,財務助理以及博士后等工作的人員。依托科學基金項目開發科研助理崗位,為高校畢業生投入基礎研究相關工作提供更多機會和......閱讀全文
國自然研究熱點—eccDNA的前世今生
2019年11月,頂尖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和《Cell》相繼發表了關于染色體外環狀DNA(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eccDNA)的重要研究,徹底顛覆了人們對癌基因的傳統認知,同時也迅速引爆了整個生物醫學界,一時之間,將人們的目光都吸引到這個科研界的新寵
過完年,別忘了還有國自然呢!
???????? 大過年了,可千萬別忘了還有國自然呢!這基本上就是時下最惡毒的拜年方式了。 “國自然”的全稱自然不是“國家自然保護區”,而是“國家自然不會痛痛快快出錢給你搞科學基金”。要中國自然自然不容易,但如果要讓自己的國自然在一審就被槍斃,那基本上還是比較容易的。 只要做
國自然研究熱點—eccDNA的前世今生
?1. eccDNA為什么火?它到底是何方神圣? 2019年11月,頂尖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和《Cell》相繼發表了關于染色體外環狀DNA(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eccDNA)的重要研究,徹底顛覆了人們對癌基因的傳統認知,同時也迅速引爆了整個生
2018國自然標書撰寫全攻略
今天已經是2018年1月23日,到2018年3月初,2018年NSFC只剩1個月就提交了!為何說是只剩1個月呢?請大家仔細看看: 首先,我們來看看基金委去年的要求: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2017年度項目申請集中接收工作自2017年3月1日開始,3月20日16時截止
國自然研究熱點——eccDNA的前世今生(二)
(3)?形成特征早期的研究發現eccDNA是基因擴增的產物,是基因組不穩定性的一種表現形式。腫瘤基因擴增往往以兩種方式,一種是在染色體上進行基因的擴增,另一種則是形成eccDNA。目前關于腫瘤中eccDNA的形成機制還沒有定論。早期的研究認為短重復序列是介導eccDNA形成的因素,主要通過基因重組機
國自然研究熱點——eccDNA的前世今生(一)
1. eccDNA為什么火?它到底是何方神圣?2019年11月,頂尖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和《Cell》相繼發表了關于染色體外環狀DNA(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eccDNA)的重要研究,徹底顛覆了人們對癌基因的傳統認知,同時也迅速引爆了整個生物醫學
國自然放榜后,這些評審意見怎么讀?
每年都有超過80%的人申請國自然失利,放榜后也是哀嘆聲遠大于歡呼聲。看完評審意見后,中了的人一聲歡呼就跑去游山玩水了,沒中的人則反復把評審意見翻了個底朝天,恨不得拿個放大鏡在每個字眼筆畫里找答案——為什么沒中?沒中的原因到底在哪? 沒中的朋友們不要氣餒,不要挫敗,讓我們靜下心來,好好看看評審意
2022年國自然指南擬發布時間公布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機關服務中心印發了關于《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征訂的通知。在該通知明確,《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預計于2022年1月中旬正式出版,屆時將以電子和紙質兩種形式同步刊出。 與以往征訂有區別的是,22年的紙質版《項目指南》擬分為上下兩冊(套
國自然研究熱點——eccDNA的前世今生(三)
小編在這兒也給大家整理了eccDNA表達譜的研究思路,如下圖。?(2)生物標志物eccDNA優于線性DNA的生物穩定性以及獨特的分子結構特征,為迅速發展的無創活檢道路增添了新的方向,如果有較多的臨床樣本,它非常適合做生物標志物的研究。下面這篇文章是eccDNA在液體活檢方面探索的先驅文章,小編帶大家
《自然》選出十位中國科學之星
2016年6月21日北京時間凌晨1點,《自然》雜志發表了Science stars of China這篇新聞特寫文章,Nature.com的官方微信號"Nature自然科研”同時放出此文的中文版《中國科學之星》。 從古老的DNA到中微子和神經科學,中國的頂尖研究者們正在發揮巨大的影響——并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