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鼠疫的發病機制
病菌自皮膚侵入后,一般經淋巴管到達局部淋巴結,引起原發性淋巴結炎及周圍組織炎癥反應。淋巴結高度充血、出血受累淋巴結可互相融合,周圍組織水腫、出血。淋巴結內含大量病菌及其毒素,進入血流引起全身感染、敗血癥及嚴重毒血癥狀。如病變不繼續發展,即成為臨床上的腺鼠疫。若病菌經血進入肺組織可產生繼發性肺鼠疫。再由呼吸道排出的病菌通過飛沫傳給他人又可引起原發性肺鼠疫。各型鼠疫均可引起繼發性敗血型鼠疫,極嚴重者可以皮膚、淋巴結或肺損害極輕,而迅速成為原發性敗血型鼠疫。鼠疫的基本病變是血管與淋巴管內皮細胞的損害及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變化。淋巴結皮質和髓質界限不清、呈凝固性壞死。鏡檢可見充血、水腫、出血、細胞退行性變性和壞死、炎癥細胞浸潤及細菌團塊等。肺鼠疫常呈支氣管性或大葉性,氣管支氣管黏膜極度充血,管腔內含血性泡沫狀漿液性滲出液。全身皮膚黏膜有出血點,漿膜腔常有血性滲出液,各器官組織均有充血、水腫、出血或壞死。[2]......閱讀全文
腺鼠疫的癥狀
腺鼠疫常發生于流行初期。急起寒戰、高熱、頭痛、乏力、全身酸痛偶有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皮膚瘀斑、出血。發病時即可見蚤叮咬處引流區淋巴結腫痛,發展迅速,第2~4天達高峰。腹股溝淋巴結最常受累,其次為腋下、頸部及頜下。由于淋巴結及周圍組織炎癥劇烈,使患者呈強迫體位。如不及時治療,腫大的淋巴結迅速化膿
腺鼠疫的檢查
1、常規檢查 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多,紅細胞與血紅蛋白減少則因出血程度而異,血小板可減少。腸炎型者可有血樣或黏液血便。 2、細菌的分離和鑒別 取血、膿、痰、腦脊液、淋巴結穿刺液等材料送檢。一般檢查程序包括顯微鏡檢查、培養、鼠疫噬菌體裂解試驗和動物實驗,簡稱四步試驗,以上四步均獲陽性結果可確
腺鼠疫的鑒別診斷
(一)腺鼠疫應與下列疾病鑒別。 ⒈急性淋巴結炎 此病有明顯的外傷,常有淋巴管炎、全身癥狀輕。 ⒉絲蟲病的淋巴結腫 本病急性期,淋巴結炎與淋巴管炎常同時發生,數天后可自行消退,全身癥狀輕微,晚上血片檢查可找到微絲蚴。 ⒊兔熱病 由兔熱病菌感染引起,全身癥狀輕,腺腫境界明顯,可移動,皮色正常,
腺鼠疫的發病機制
病菌自皮膚侵入后,一般經淋巴管到達局部淋巴結,引起原發性淋巴結炎及周圍組織炎癥反應。淋巴結高度充血、出血受累淋巴結可互相融合,周圍組織水腫、出血。淋巴結內含大量病菌及其毒素,進入血流引起全身感染、敗血癥及嚴重毒血癥狀。如病變不繼續發展,即成為臨床上的腺鼠疫。若病菌經血進入肺組織可產生繼發性肺鼠疫
腺鼠疫的發病原因
鼠疫桿菌屬腸桿菌科耶爾森菌屬,為多形性,革蘭陰性兼性需氧菌,最適生長溫度為28℃,普通培養基上生長緩慢,需培養72小時以上。典型的鼠疫桿菌呈短而粗、兩端鈍圓、兩極濃染的橢圓形小桿菌,菌體長約1.0~2.0μm,寬0.5~0.7μm,有莢膜,無鞭毛,無芽孢或動力。從病人或死于鼠疫的人或動物取材的新
鼠疫概述
一直覺得鼠疫就像個傳說,想著已經絕跡了,但2019年11月12日,北京確認接診兩名來自內蒙的鼠疫患者,消息一出,人心惶惶,好在整個過程控制比較好,目前感染者好轉,隔離的相關人員到目前也未見明顯異常。所以鼠疫可防可控,不要恐慌,科學對待,及時發現、及時上報、及時隔離與治療是關鍵。?什么是鼠疫??鼠疫是
鼠疫桿菌(一)
? 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屬于耶爾森氏菌屬(Yersina)。是引起烈性傳染病鼠疫(Plague)的病原菌。也是帝國主義使用的致死性細菌戰劑。 一、生物學特性 鼠疫桿菌為短小的革蘭氏陽性球桿菌,新分離株以美蘭或姬姆薩染色,顯示兩端濃染,有莢膜(或稱封套)。在病灶標本中及初代培
鼠疫桿菌介紹(二)
? (二)免疫性 人體對鼠疫桿菌無天然免疫力,容易感染。患過鼠疫病愈者可獲得持久性免疫力,很少再次感染。 三、微生物學檢驗 鼠疫桿菌的檢驗必須嚴格執行烈性菌管理規則,注意防止氣溶膠感染或防蚤叮咬。動物實驗應有防護設備,實驗用過培養物及器材應及時消毒。 取檢材涂片,用甲醇或酒精乙醚混合液固定5
尋找戰勝鼠疫的疫苗
鼠疫(plague)因14世紀黑死病大流行期間消滅了多達三分之一的歐洲人口而聞名于世,但是這并不完全是過去的事情。作為一種生物恐怖主義武器,或者由于產生抗生素耐藥性[1],它在現在也足以產生威脅,因此科學家們正在試圖開發抵抗鼠疫的疫苗。 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加爾維斯敦醫學分部的Ashok Ch
快速測試法確診鼠疫
瘟疫通常可通過抗生素進行有效醫治,但仍免不了還有人死于這類疾患。在中國、印度甚至美國的過去幾年中都曾出現過個別瘟疫死亡事件。所以盡可能快速檢測以提供感染信息很有必要。 2013年9月底,美國的新墨西哥州報道了當年的的第三例鼠疫病例。一名52歲的男子可能通過跳蚤而被感染。此前,已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