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腦膜炎的治療
(1)B組鏈球菌腦膜炎的治療,建議用青霉素G每日50萬u/kg或氨卡青霉素每日300-400mg/kg,加上慶大霉素每日0.75mg/kg。革蘭氏陰性桿菌腦膜炎治療較為困難,典型的用藥氨卡青霉素加一種氨基糖甙類藥物死亡率達20%-30%。第三代頭孢菌素(如頭孢氨噻)是治療已證實的革蘭氏陰性桿菌腦膜炎(或敗血癥)或那些肯定的敗血癥的首選藥物。腦膜炎的特殊臨床情況也影響抗生素的選擇,例如生后一周內懷疑有敗血癥而給予氨芐青霉素和慶大霉素治療的新生兒,以及出生幾周后發生敗血癥和腦膜炎者應合并使用萬古霉素及與以前不同類型的氨基糖甙類(如丁胺卡那霉素)或第三代頭孢菌素(例如頭孢氨噻),多粘菌素B等藥物。 (2)病兒年齡對抗生不經選擇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如年長兒童患流感桿菌腦膜炎較少,新生兒化腦大多數是腸道革蘭氏陰性桿菌的藥物。一般主張用一般氨其糖類藥物甙類青霉素,因慶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對腸道革蘭氏陰性桿菌有效,而青霉素對鏈球菌、肺炎鏈......閱讀全文
細菌性腦膜炎的治療
(1)B組鏈球菌腦膜炎的治療,建議用青霉素G每日50萬u/kg或氨卡青霉素每日300-400mg/kg,加上慶大霉素每日0.75mg/kg。革蘭氏陰性桿菌腦膜炎治療較為困難,典型的用藥氨卡青霉素加一種氨基糖甙類藥物死亡率達20%-30%。第三代頭孢菌素(如頭孢氨噻)是治療已證實的革蘭氏陰性桿菌腦
小兒細菌性腦膜炎治療思考
[導讀]細菌性腦膜炎又稱化膿性腦膜炎,是兒童時期常見的、由細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感染性疾病。發病人群多是抵抗力低的嬰幼兒。典型患者可表現為發熱、頭痛、嘔吐、頸項強直等腦膜**征,重者可出現譫妄、昏迷、呼吸或循環衰竭。臨床不典型細菌性腦膜炎起病隱匿,常常與其它疾病混合在一起,并且病情嚴重,進展快,
細菌性腦膜炎的抗菌藥物治療
(1)B型流感桿菌:選用氨芐青霉素400mg/(kg.d),分6次靜注,熱退5d后停藥,療程10~14d;或用足療程后腦脊液中淋巴細胞
急性細菌性腦膜炎的介紹
急性細菌性腦膜炎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又稱化膿性腦膜炎。可由各種化膿性細菌引起,其臨床特點為發熱、頭痛、嘔吐、煩躁不安、驚厥、嗜睡、昏迷,嬰兒可有前囪隆起、頸項強直,并有化膿性腦脊液變化。
急性細菌性腦膜炎的簡介
雖然許多細菌都能引起腦膜炎,但最常見的菌種是腦膜炎雙球菌和肺炎雙球菌。病人的年齡,頭部外傷伴腦脊液漏的病史以及免疫功能狀態等等因素有助于預測致病的細菌。 在人群中有5%左右的人在其鼻咽部可找到腦膜炎雙球菌,可以通過呼吸飛沫與密切接觸傳播。由于不明的原因,在帶菌者中只有一小部分人會發生腦膜炎。腦
急性細菌性腦膜炎的檢查
(1)血象:周圍血白細胞明顯增高,中性粒細胞占優勢。 (2)腦脊液:腦脊液渾濁,細胞數可達10×106/l以上,多形核白細胞占優勢,蛋白質升高,糖及氯化物明顯降低。抗菌治療前,腦脊液涂片染色鏡檢,約半數病人的白細胞內可見致病細菌。 (3)細菌培養:在抗菌藥物治療前取腦脊液進行細菌培養及藥物敏
急性細菌性腦膜炎的病理病因
細菌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到達腦膜:血源傳播;由鄰近感染病灶的擴展(例如鼻竇炎,硬膜外膿腫);或腦脊液與外界的溝通(例如,由于脊髓脊膜膨出,脊髓皮竇,穿通性外傷或神經外科手術)。對腦膜炎雙球菌,B型流感嗜血桿菌和肺炎雙球菌菌落的成功形成以及隨腦脊液的播散來說,起關鍵作用的是細菌的表面結構;例如,腦膜炎
急性細菌性腦膜炎的病癥診斷
在急性腦膜炎的典型癥狀即發熱,頭痛,頸項強直與嘔吐出現之前,往往先有前驅的呼吸道感染或咽痛。成人可在24小時內陷入重危病態,兒童的病程進展甚至可以更短。在較大的兒童與成人中,意識狀態從易激惹,錯亂,昏沉,木僵,逐步發展到昏迷。可出現抽搐發作與顱神經病變。常發生脫水,而血管性虛脫可導致休克與Wat
急性細菌性腦膜炎的診斷方法
由于急性細菌性腦膜炎,尤其是腦膜炎雙球菌性腦膜炎,可以在數小時內引起生命死亡,必須及早作出正確診斷并進行緊急治療。當懷疑到細菌性腦膜炎時,應立即給予抗生素治療,不必等待腦脊液的化驗結果才行事。 應檢查病人的頭部,耳朵以及皮膚有無感染源。瘀點狀或紫癜性皮疹可發生在全身性敗血癥中,但若有新發病的頭
細菌性腦膜炎有哪些癥狀?
所謂細菌性腦膜炎,可由細菌或病毒感染所致。病毒性腦膜炎的癥狀非常輕微,然而細菌性腦膜炎的癥狀就可能會危及生命。5歲以下的孩子最容易發生此癥。它通常都以散發病例出現。 嬰兒早期階段的癥狀包括:嗜睡、發燒、嘔吐、拒絕飲食、啼哭增加,睡不安穩。 較大的患兒還可能出現:嚴重頭痛、討厭強光和巨大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