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腎病的病因及臨床表現
病因 人類對幾種人體瘧原蟲普遍易感。瘧原蟲感染是本病的惟一誘因。人們發現同一時期內瘧疾流行區腎臟病發病率遠高于非流行區。臨床和組織學研究,在患者腎小球內免疫復合物中有瘧原蟲抗原物質,進一步證實了瘧疾是產生腎臟病的重要病因。 臨床表現 瘧疾腎病主要臨床表現為高血壓、蛋白尿、血尿和水腫,以三日瘧較多見。瘧疾所致的急性腎衰竭患者,可有高熱、大量出汗、攝入水量不足導致有效血容量降低,繼而代償性交感神經活性增高,兒茶酚胺分泌增加,腎血管強烈收縮,導致腎血流量明顯降低,則可引起或加重腎功能不全。瘧疾所致的慢性進行性腎損害,主要臨床表現為腎病綜合征。通常為三日瘧并發腎病綜合征,多見于兒童。在三日瘧病情控制后3周內出現典型腎性水腫,甚至產生胸腔積液、腹腔積液,伴有肝、脾大及貧血。在水腫消退后,可持續存在蛋白尿及出現腎功能損害和高血壓。少數為急進性腎功能衰竭。......閱讀全文
瘧疾腎病的病因
人類對幾種人體瘧原蟲普遍易感。瘧原蟲感染是本病的惟一誘因。人們發現同一時期內瘧疾流行區腎臟病發病率遠高于非流行區。臨床和組織學研究,在患者腎小球內免疫復合物中有瘧原蟲抗原物質,進一步證實了瘧疾是產生腎臟病的重要病因。
瘧疾腎病的診斷
1、瘧疾的診斷 (1)多數病例在發熱前有時間長短不一的寒戰或畏寒。 (2)體溫在短時間內迅速上升,持續數小時,然后很快下降,繼而有不同程度的出汗。每隔2~4小時測量體溫1次,分析體溫曲線,則可發現夜間的體溫往往降至正常或在常溫以下。 (3)發作有定時性,發熱期與無熱期交替出現,且有一定的規
瘧疾腎病的概述
瘧疾腎病主要臨床表現為高血壓、蛋白尿、血尿和水腫,4種瘧疾均可并發此癥,但以三日瘧較多見。瘧疾所致的急性腎衰竭患者,可有高熱、大量出汗、攝入水量不足導致有效血容量降低,繼而代償性交感神經活性增高,兒茶酚胺分泌增加,腎血管強烈收縮,導致腎血流量明顯降低,則可引起或加重腎功能不全。[1]
瘧疾腎病的輔助檢查
急性可逆性腎損害腎活檢見腎小球系膜增厚,內皮細胞增殖及肥大,基膜不規則增厚。在免疫熒光下,可見IgM(為主)、IgG及C3在基膜內皮下及系膜區沉積。電鏡下見電子致密沉積物,部分可找到瘧原蟲抗原。三日瘧腎臟的病理改變,以腎小球毛細血管壁局灶性(約30%)或彌漫性增厚,毛細血管襻周圍及系膜細胞內呈節
瘧疾腎病的鑒別診斷
1、急性血吸蟲病 有血吸蟲病流行區的疫水接觸史和尾蚴性皮炎史,常見腹瀉和黏血便等消化系統癥狀和干咳等,與瘧疾不同的是肝大者占90%以上,以左葉較顯著,白細胞數增加,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尾蚴膜反應、環卵沉淀試驗或大便孵化陽性。 2、絲蟲病 多數有既往發作史,白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無貧血和脾
瘧疾腎病的臨床表現
瘧疾腎病主要臨床表現為高血壓、蛋白尿、血尿和水腫,以三日瘧較多見。瘧疾所致的急性腎衰竭患者,可有高熱、大量出汗、攝入水量不足導致有效血容量降低,繼而代償性交感神經活性增高,兒茶酚胺分泌增加,腎血管強烈收縮,導致腎血流量明顯降低,則可引起或加重腎功能不全。瘧疾所致的慢性進行性腎損害,主要臨床表現為
瘧疾腎病的并發癥
1、黑尿熱 是惡性瘧疾病人突然發生的急性溶血,伴血紅蛋白尿和高熱的一種嚴重并發癥,多見于反復發作而不規則服用奎寧的惡性瘧病例。 2、其他 脾大、肝大、血細胞變化、假性急腹癥等也是常見并發癥。
瘧疾腎病的輔助檢查及診斷
輔助檢查 急性可逆性腎損害腎活檢見腎小球系膜增厚,內皮細胞增殖及肥大,基膜不規則增厚。在免疫熒光下,可見IgM(為主)、IgG及C3在基膜內皮下及系膜區沉積。電鏡下見電子致密沉積物,部分可找到瘧原蟲抗原。三日瘧腎臟的病理改變,以腎小球毛細血管壁局灶性(約30%)或彌漫性增厚,毛細血管襻周圍及系
瘧疾腎病的實驗室檢查
(1)血中病原體檢查 人體四種瘧原蟲只有惡性瘧在周圍血內僅見環狀體和配子體,且在發作期檢出機會較多,發作間歇期多數原蟲進入內臟毛細血管,如當時配子體尚未出現,則血檢可能暫呈陰性,因此惡性瘧在發作期間查血最為適宜;其余3種瘧疾的血檢不受時間限制,無論在發作期及間歇期均可見到原蟲。故對臨床癥狀酷似瘧
瘧疾腎病的病因及臨床表現
病因 人類對幾種人體瘧原蟲普遍易感。瘧原蟲感染是本病的惟一誘因。人們發現同一時期內瘧疾流行區腎臟病發病率遠高于非流行區。臨床和組織學研究,在患者腎小球內免疫復合物中有瘧原蟲抗原物質,進一步證實了瘧疾是產生腎臟病的重要病因。 臨床表現 瘧疾腎病主要臨床表現為高血壓、蛋白尿、血尿和水腫,以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