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接免疫熒光法原理
間接免疫熒光試驗是用特異性抗體與標本中相應抗原反應后,再用熒光素標記的第二抗體(抗抗體)與抗原-抗體復合物中第一抗體結合,洗滌后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特異性熒光,以檢測未知抗原或抗體。本法比直接法敏感度提高5-10倍,且一種熒光二抗可檢測多種抗原抗體系統,缺點是易產生非特異性熒光。......閱讀全文
間接免疫熒光
中文名稱間接免疫熒光英文名稱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定 義直接免疫熒光技術的改進。待檢細胞首先用未標記的抗體處理,使之與特異的抗原形成復合物,然后再用抗抗體的熒光標記抗體著色,即可檢測出特異抗原在細胞中的存在部位,具有熒光增強效應。應用學科細胞生物學(一級學科),細胞
間接免疫熒光
實驗方法原理固定細胞,順序加入一抗和二抗,通過 UV 光觀察。實驗材料細胞培養在蓋玻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產生一抗種屬的二抗 ? ? ? ? ? ? ? ? ? ? ? ? ? ? ? ?
間接免疫熒光
實驗方法原理固定細胞,順序加入一抗和二抗,通過 UV 光觀察。實驗材料細胞培養在蓋玻片產生一抗種屬的二抗豬血清或其他封閉劑D-PBSA試劑、試劑盒新鮮制備的固定劑用含10%的FBS培養液封固劑實驗步驟1. 用 D-PBSA 洗滌長有細胞的蓋玻片,置于合適的培養皿中。如 13 mm 蓋玻片可用24 孔
間接免疫熒光
方案16.11 間接免疫熒光實驗方法原理固定細胞,順序加入一抗和二抗,通過 UV 光觀察。實驗材料細胞培養在蓋玻片產生一抗種屬的二抗豬血清或其他封閉劑D-PBSA試劑、試劑盒新鮮制備的固定劑用含10%的FBS培養液封固劑實驗步驟1. 用 D-PBSA 洗滌長有細胞的蓋玻片,置于合適的培養皿中。如 1
免疫熒光染色(間接法)
1、切片固定后用毛細滴管吸取經適當稀釋的免疫血清滴加在其上,置于染色盒中保持一定的濕度,37℃作用30min。然后用0.01mol/l pH7.2PBS洗兩次,10min,用吸水吸去或吹干余留的液體。?2、再滴加間接熒光抗體(如兔抗人 -球蛋白熒光抗體等),同上步驟,染色30min,37℃,緩沖鹽水
皮膚間接免疫熒光試驗
免疫熒光技術的原理是不影響抗原抗體活性的熒光色素標記在抗體(或抗原)上,與其相應的抗原(或抗體)結合后,在熒光顯微鏡下呈現一種特異性熒光反應。間接免疫熒光試驗是將熒光素標記的抗體先與特異性抗體抗原復合物反應,形成抗原-抗體-抗抗體復合物體系。染色程序分為兩步,第一步:用未知未標記的抗體(待檢標本
免疫酶標技術——間接法
實驗方法原理將酶標記在第二抗體上,再與已形成的抗原抗體復合物中的第一抗體反應。目前廣泛應用的PAP法、ABC法是在間接法的原理和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實驗材料抗體試劑、試劑盒PBSH2O2血清儀器、耗材顯微鏡實驗步驟1. ?標本固定;2. ?PBS洗滌2×3 分鐘;3. ?1 %H2O2(或1 %
免疫熒光技術——間接法
實驗方法原理基本原理是先用特異性抗體與細胞內相應抗原結合,再用熒光素標記的二抗與特異性抗體相結合,形成抗原-特異性抗體-標記熒光抗體的復合物。因為在復合物上帶有比直接法更多的熒光標記物,所以比直接法更敏感。實驗材料抗體試劑、試劑盒PBS伊文氏蘭儀器、耗材顯微鏡實驗步驟1. ?標本固定后,PBS洗滌3
間接免疫吸附測定的定義
一種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即將已知的抗原吸附到固相載體表面洗滌去除游離成分,再用酶標記的第二抗體參與反應,最后通過酶作用于底物顯色來判斷結果,用于定量檢測未知抗體。
間接免疫熒光法原理
間接免疫熒光試驗是用特異性抗體與標本中相應抗原反應后,再用熒光素標記的第二抗體(抗抗體)與抗原-抗體復合物中第一抗體結合,洗滌后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特異性熒光,以檢測未知抗原或抗體。本法比直接法敏感度提高5-10倍,且一種熒光二抗可檢測多種抗原抗體系統,缺點是易產生非特異性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