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曲菌分泌枯草桿菌蛋白酶抑制水稻免疫的分子機制
稻曲菌UvPr1a靶向降解水稻OsSGT1抑制寄主免疫的分子模型南湖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夏冰)近日,我校植物科學技術學院黃俊斌教授團隊在Plant Physiology在線發表了題為“A secreted fungal subtilase interferes with rice immunity via degradation of SUPPRESSOR OF G2 ALLELE OF skp1”的研究論文,研究揭示了稻曲菌分泌枯草桿菌蛋白酶靶向降解水稻廣譜抗病正調控因子OsSGT1以抑制寄主抗性的分子機制。稻曲病是水稻生產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國,稻曲病發生尤為嚴重,年均造成2.5億公斤的稻米損失,且產生的稻曲菌毒素對動物細胞和器官有潛在毒性,嚴重威脅我國糧食安全。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種是作物病害防控、維持農業綠色持續發展最經濟、有效的手段,但現階段抗稻曲病品種和基因資源嚴重缺乏,還未發現......閱讀全文
稻曲菌分泌枯草桿菌蛋白酶抑制水稻免疫的分子機制
稻曲菌UvPr1a靶向降解水稻OsSGT1抑制寄主免疫的分子模型南湖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夏冰)近日,我校植物科學技術學院黃俊斌教授團隊在Plant Physiology在線發表了題為“A secreted fungal subtilase interferes with rice imm
弧菌和彎曲菌:空腸彎曲菌
一、生物學性狀(一)形態與染色空腸彎曲菌(C.jejuni)菌體輕度彎曲似逗點狀,長1.5~5 μm,寬0.2~0.8 μm。菌體一端或兩端有鞭毛,運動活潑,在暗視野鏡下觀察似飛蠅。有莢膜,不形成芽胞。(二)培養特性為微需氧菌,在含2.5~5%氧和10%CO2的環境中生長最好。最適溫度為37~42℃
中國農業大學Nature子刊發表基因組研究新成果
來自中國農業大學、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等10多家機構的研究人員,成功繪制出了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基因組序列草圖,從基因組學角度提供了一些關于稻曲病菌進化、活體營養(biotrophy)分子機制以及致病機制的新見解。相關成果發表在5月20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空腸彎曲菌介紹
? 一、生物學性狀 (一)形態與染色 空腸彎曲菌(C.jejuni)菌體輕度彎曲似逗點狀,長1.5~5μm,寬0.2~0.8 μm。菌體一端或兩端有鞭毛,運動活潑,在暗視野鏡下觀察似飛蠅。有莢膜,不形成芽胞。 (二)培養特性 為微需氧菌,在含2.5~5%氧和10%CO2的環境中生長最好。最適
超級稻、巨人稻、海水稻、去鎘稻等新型品種,橫空出世
——中國水稻,不斷給世界帶來驚喜 圖為10月15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左二)在河北硅谷農科院超級雜交水稻百畝示范田查看超級雜交水稻。 金秋時節,中國大地金風送爽,稻谷飄香。今年,世界的目光都被中國水稻種植方面的一項項突破所吸引。超級稻、巨人稻、海水稻、去鎘稻等新型品種,橫空出世,不斷給
彎曲菌腸炎的概述
彎曲菌引起人類腸炎的機理尚未完全清楚,可能與其侵襲力、內毒素及外毒素有關。國外兩例志愿受試者,一例口服含菌量為106的牛奶后三天出現典型癥狀;另一例口服含菌量為500個的食品第四天發病。空腸彎曲菌從口進入消化道,空腹時胃酸對其有一定殺滅作用,已證明pH≤3.6的溶液對該菌可可殺滅。所以飽餐或鹼性
彎曲菌腸炎的病因
(一)傳染源:主要是動物彎曲菌屬。廣泛散布在各種動物體內,其中以家禽野禽和家畜帶菌最多,其次在嚙齒類動物也分離出彎曲菌。病菌通過其糞便排出體外,污染環境。當人與這些動物密切接觸或食用被污染的食品時,病原體就進入人體。由于動物多是無癥狀的帶菌,且帶菌率高,因而是重要的傳染源和貯存宿主。病人也可作為
彎曲菌腸炎的分類
彎曲菌系彎曲菌屬的一個種,彎曲菌屬共分六個種及若干亞種。彎曲菌屬包括胎兒彎曲菌,空腸彎曲菌,結腸彎曲菌(c.colic),幽門彎曲菌,唾液彎曲菌及海歐彎曲菌(c.laridis)。對人類致病的絕大多數是空腸彎曲菌及胎兒彎曲菌胎兒亞種,其次是大腸彎曲菌為革蘭染色陰性微需氧桿菌。長1.5-5μm,寬
彎曲菌病的概述
感染人并導致疾病的彎曲菌主要有空腸彎曲菌、結腸彎曲菌和胎兒彎曲菌。孔陳彎曲菌和結腸彎曲菌主要引起急性腸炎。胎兒彎曲菌多為機會性感染,可引起敗血癥等全身性。
彎曲菌病的病因
1、傳染源 患者和帶菌者是本病的傳染源。大多數野生和家養動物,包括家禽、家畜,鳥類均可被彎曲菌感染,引起臨床癥狀,甚至死亡。大多數感染動物可終生帶菌也可成為彎曲菌感染的傳染源。 2、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污染食物或水,經口傳染,也可通過接觸傳播。 3、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在發達國家,發病高峰年齡
彎曲菌屬臨床簡介
(一)概述彎曲菌屬細菌是一類微需氧,不分解糖類,氧化酶陽性,菌體彎曲呈逗點狀、S形或螺旋狀,有動力的革蘭陰性菌。包括5個種和5個亞種。對人類致病的主要是空腸彎曲菌和胎兒彎曲菌胎兒亞種。前者是人類腹瀉最常見的病原菌之一,后者在免疫功能低下時可引起敗血癥、腦膜炎等。 來源:考試大(二)生物學性狀1.形態
弧菌和彎曲菌介紹
? 弧菌屬(Vibrio)廣泛分布于自然界,尤以水中為多,有100多種。主要致病菌為霍亂弧菌和副溶血弧菌(致病性嗜鹽菌)。前者引起霍亂;后者引起食物中毒。 彎曲菌屬(Camphlobacter)形態似弧菌,因G+C含量與弧菌不同,因此另立新屬為彎曲菌屬。對人致病的主要是空腸彎曲菌和腸道彎曲菌。前者
彎曲菌屬及其檢驗
1.彎曲菌屬的主要特點及分類 彎曲菌屬(Campylobacter) 是一類呈逗點狀或S形的革蘭陰性桿菌,廣泛分布于動物界,其中有些可引起動物和人類的腹瀉、胃腸炎和腸道外感染。 目前彎曲菌屬共有18個菌種和亞種,引起人類疾病的主要是空腸彎曲菌空腸亞種,其次是胎兒彎曲菌和大腸彎曲菌等。
肺曲菌病的診斷
臨床出現發作性支氣管哮喘、周圍血嗜酸粒細胞增多、血清IgE升高、X線示肺浸潤灶,經纖支鏡吸出分泌物涂片有曲菌菌絲,或培養有曲菌生長,可診斷為變態反應性支氣管肺曲菌病。透視下定位、經纖支鏡作肺活檢,對曲菌球和侵入性肺曲菌病有確診價值。
彎曲菌感染的介紹
彎曲菌是一種能活動的,彎曲的微嗜氧革蘭氏陰性桿菌,它可引起膿毒性血栓性靜脈炎,菌血癥,心內膜炎,骨髓炎,假體膿毒性關節炎和腹瀉。據信有3種彎曲菌對人有致病作用,胎兒彎曲菌能典型地引起成人菌血癥,常發生于同時伴有好發性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或惡性腫瘤的病人。這些細菌也可引起復發性感染,若患者的免疫球
彎曲菌屬及檢驗
一、生物學特性 1.形態與染色 本菌為革蘭氏染色陰性菌,螺旋形,彎曲桿狀,大小為(0.2-0.8)μmX(0.5-5)μm,有一個以上螺旋并可長達8μm,也可出現S形或似飛翔的海鷗形,菌體一端或二端有單根鞭毛,長度約為菌體的2-3倍,有活潑的動力或不產生動力,超過48小時的培養物以衰老的球菌狀居多
彎曲菌屬及其檢驗
1.彎曲菌屬的主要特點及分類 彎曲菌屬(Campylobacter) 是一類呈逗點狀或S形的革蘭陰性桿菌,廣泛分布于動物界,其中有些可引起動物和人類的腹瀉、胃腸炎和腸道外感染。 目前彎曲菌屬共有18個菌種和亞種,引起人類疾病的主要是空腸彎曲菌空腸亞種,其次是胎兒彎曲菌和大腸彎曲菌等。
彎曲菌屬及檢驗
一、生物學特性 1.形態與染色 本菌為革蘭氏染色陰性菌,螺旋形,彎曲桿狀,大小為(0.2-0.8)μmX(0.5-5)μm,有一個以上螺旋并可長達8μm,也可出現S形或似飛翔的海鷗形,菌體一端或二端有單根鞭毛,長度約為菌體的2-3倍,有活潑的動力或不產生動力,超過48小時的培養物以衰老的球菌狀居多
彎曲菌屬及其檢驗
1.彎曲菌屬的主要特點及分類 彎曲菌屬(Campylobacter) 是一類呈逗點狀或S形的革蘭陰性桿菌,廣泛分布于動物界,其中有些可引起動物和人類的腹瀉、胃腸炎和腸道外感染。 目前彎曲菌屬共有18個菌種和亞種,引起人類疾病的主要是空腸彎曲菌空腸亞種,其次是胎兒彎曲菌和大腸彎曲菌等。
野生稻并不“野”
近日,我國科學家對野生稻的研究取得了新進展,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基因組學研究》雜志。他們發現,野生稻并不“野”,顛覆了之前科學家對野生稻的認知,很多相關理論都要重新思考和修訂,對野生資源的科學保護也已刻不容緩。 普通野生稻一直被認為是亞洲栽培稻的野生祖先,也是水稻改良過程中的重要種質資源。普通
抗褐飛虱雜交稻新不育系稻誕生
不用打農藥就可以讓水稻抵抗頑敵褐飛虱,這是國家雜交水稻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朱英國院士團隊的一項最新成果。8月15日,這項名為“紅蓮型雜交水稻新不育系珞紅4A”的成果通過湖北省科技廳組織的鑒定。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溫福、國家雜交稻工程中心副主任鄧華鳳等專家組成的
全球氣候變暖-亞洲稻與非洲稻“攜手御熱”
中新網上海6月17日電 (記者 鄭瑩瑩)糧食也怕熱,高溫讓全球主要糧食作物減產。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的林鴻宣研究團隊和上海交通大學的林尤舜研究團隊合作,把高溫抗性強的非洲栽培稻相關基因位點,導入亞洲栽培稻中,培育新的抗熱品系。相關成果于北京時間6月17日發表于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
曲菌病的癥狀體征介紹
癥狀體征 注意肺部有無哮鳴音和濕啰音以及與革蘭陰性菌敗血癥相似的體征,如弛張熱、血壓下降、繼發肺炎和敗血癥表現,相繼出現胃腸道、腎、肝、心、脾和中樞神經系統等臟器受累體征。 疾病病因 注意有無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及抗腫瘤藥物,有無內分泌紊亂或原發病因治療而引起正常免疫應答低下情況
簡述曲菌病的臨床特點
這些患者經過多項醫療器械進行診斷后均確診患有變應性支氣管肺曲菌病, 例如:胸部CT、肺功能檢查、支氣管鏡檢查等。通過對患者進行各項指標檢查后, 這些患者的臨床癥狀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咳嗽, 也有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氣促、胸痛及咯血等。另外, 這些患者臨床癥狀呈現出以下幾點:哮喘;周圍血中嗜酸粒細胞增加
概述曲菌病的治療方案
1.嚴格掌握糖皮質激素及廣譜抗生素的應用。 2.積極治療原發病,加強支持療法,提高機體免疫力。 3.病原治療 (1)對隱球菌腦膜炎患者:①用二性霉素B加5-氟胞嘧啶聯合治療具有協同作用。二性霉素B lmg/(kg·d)靜滴、5-氟胞嘧啶50~150mg/(kg·d)分3次口服或靜滴共6周。
彎曲菌性腸炎的概述
彎曲菌性腸炎是由彎曲菌感染引起的胃腸道疾病。彎曲菌有內毒素能侵襲小腸和大腸粘膜引起急性腸炎,亦可引起腹瀉的暴發流行或集體食物中毒。潛伏期一般為3~5天,對人的致病部位是空腸、回腸及結腸。主要癥狀為腹瀉和腹痛,有時發熱,偶有嘔吐和脫水。空腸彎曲菌是1973年Butzler等自腹瀉病人糞便中分離出現
彎曲菌性腸炎的病因
空腸彎曲菌屬能引起人及動物腹瀉。與人類有關的包括空腸彎曲菌、胎兒彎曲菌及小腸彎曲菌,以空腸彎曲菌致病最多。空腸彎曲菌菌體細長,呈弧形、螺旋形或逗點形,革蘭陰性,在微氧環境42℃生長良好。 彎曲菌進入腸道后在含微量氧環境下迅速繁殖,主要侵犯空腸、回腸和結腸,侵襲腸粘膜,造成充血及出血性損傷。近年
彎曲菌性腸炎怎樣預防
空腸彎曲病最重要的傳染源是動物,如何控制動物的感染,防止動物排泄物污染水、食物至關重要。因此做好三管即管水、管糞、管食物乃是防止彎曲菌病傳播的有力措施。 目前正在研究減毒活菌苗及加熱滅活菌菌,可望在消滅傳染源,預防感染方面起重要作用。
空腸彎曲菌腸炎的診斷
(一)本病在發展中國家多見于嬰幼兒,而發達國家則以青年為主,且常有不潔食物史、喝生水及旅游史,臨床癥狀主要為發熱、腹痛、腹瀉、發熱多為38℃左右,或無熱;腹痛為臍周及全腹痙攣性疼痛,多伴里急后重;腹瀉次數一般不多,且可間歇性血便。確診有賴實驗室檢查。 (二)實驗室檢查 1.大便常規 外觀為粘
彎曲菌性腸炎的簡介
彎曲菌性腸炎是由彎曲菌感染引起的胃腸道疾病。彎曲菌有內毒素能侵襲小腸和大腸粘膜引起急性腸炎,亦可引起腹瀉的暴發流行或集體食物中毒。潛伏期一般為3~5天,對人的致病部位是空腸、回腸及結腸。主要癥狀為腹瀉和腹痛,有時發熱,偶有嘔吐和脫水。空腸彎曲菌是1973年Butzler等自腹瀉病人糞便中分離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