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手術治療肱骨干骨折的介紹
肱骨干有較多肌肉包繞,骨折輕度的成角或短縮畸形不影響外觀及功能者,可采取非手術治療。 (1)上臂懸垂石膏 依靠石膏的重量牽引達到骨折復位并維持對位。 采用懸垂石膏,應每周攝X線片,以便及時矯正骨折端分離或成角畸形。2~3周后應改用其他外固定治療。 (2)U型接骨夾板 適用于橫斷形骨折及無明顯移位的斜型螺旋形骨折,起維持骨折對位對線的作用以利于骨折愈合。 (3)維耳波上肢支持帶制動 適用于兒童及老年人很少移位的肱骨干骨折。用以維持骨折對位,病人感覺舒適,無需行骨折手法復位。 (4)小夾板固定 適用于移位、成角畸形不大、對線較好的肱骨干中部骨折。夾板置于患肢后,用3~4根布帶分別綁扎,并應隨時調節綁扎帶的松緊,避免影響傷肢血循環及發生壓瘡。 (5)肩人字石膏 骨折復位后,為了維持復位后的位置,需要將上肢制動于外展外旋位時,需用肩人字石膏。但石膏較重,影響呼吸、熱天易出汗等,病人都感很不舒適,故現已少用或以肩外展支架來......閱讀全文
非手術治療肱骨干骨折的介紹
肱骨干有較多肌肉包繞,骨折輕度的成角或短縮畸形不影響外觀及功能者,可采取非手術治療。 (1)上臂懸垂石膏 依靠石膏的重量牽引達到骨折復位并維持對位。 采用懸垂石膏,應每周攝X線片,以便及時矯正骨折端分離或成角畸形。2~3周后應改用其他外固定治療。 (2)U型接骨夾板 適用于橫斷形骨折及無明
手術治療肱骨干骨折的相關介紹
(1)開放骨折 應早期行軟組織及骨的清創及骨折內固定。 (2)合并血管、神經損傷的骨折 應用骨折內固定及神經血管的修復。 (3)漂浮肘 肱骨干中下1/3骨折伴有肘關節內骨折時,手法復位及維持復位均比較困難,應行切開復位內固定。 (4)雙側肱骨干骨折 非手術治療可造成病人生活上不便及護理上的
簡述手術治療肱骨干骨折的方法
1.Rush針固定 適用于肱骨中,下段骨折。目前已較少適用。 2.Kuntscher固定針 屬髓內針的一種,適用于肱骨中上1/3骨折。留于骨外的針尾,可影響肩或肘關節的活動,故臨床上使用不普遍。 3.外固定架固定 適用于開放骨折伴有廣泛的軟組織挫傷或燒傷的病例。也適用于無法進行堅強內固
非手術治療跟骨骨折的方法介紹
(1)無移位的跟骨骨折包括骨折線通向關節者,用小腿石膏托制動4~6周,待臨床愈合后即拆除石膏,用彈性繃帶包扎,促進腫脹消退。同時作功能鍛煉。但下地行走不宜過早,一般在傷后12周以后下地行走。 (2)有移位的骨折如跟骨縱行裂開,跟骨結節撕脫骨折和跟骨載距突骨折等。可在麻醉下行手法復位,然后用小腿
治療股骨干骨折的相關介紹
1.持續牽引 根據不同年齡可采用垂直懸吊皮牽引、平衡持續牽引和固定持續牽引。 (1)垂直懸吊皮牽引 適用于3歲以下的兒童股骨干骨折。這種方法簡易有效,3~4周后骨折愈合。 (2)平衡持續牽引 可用皮牽引或骨牽引,以便病人的身體及各關節在床上進行功能活動。皮牽引適于12歲以下小兒。12歲以上
治療尺骨干骨折的方法介紹
1.對于尺骨的橫形短斜形及某些蝶形骨折 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可以閉合復位,并用小夾板或石膏托固定(中立位),定期復查骨折位置,及時矯正固定,約需8周的時間。X線片證實已有愈合后,應去除外固定物進行功能康復。 2.尺骨下1/4移位骨折 因旋前方肌的牽拉可造成遠骨折段的旋后畸形,整復時將前臂置于
治療橈骨干骨折的方法介紹
1.無移位者 多為青少年人,可視骨折部位不同而將前臂置于旋后屈肘位(中上1/3段骨折)或中間位(中下1/3段骨折),用上肢石膏托或石膏管形固定,并注意按前臂肢體的外形進行塑形。 2.有移位者 先施以手法復位,并按骨折近端的移位方向,遠端對近端將其復位。閉合復位失敗或復位后難以維持固定的成年
橈骨遠端骨折非手術治療
通過復位和固定來非手術治療橈骨遠端骨折仍然是最常見的治療方法。但這些治療方法可能存在費用高、創傷大等一些問題。 非手術治療 很大一部分遠端橈骨骨折患者通過非手術治療后,無論是骨折愈合后的影像學檢查還是患者腕關節功能同樣顯示出比較好的治療效果。因此,這種治療方式只要選擇好治療適應癥,同樣是一種重
骨盆骨折的手術治療介紹
(1)手術時機最好在傷后7天以內進行,最晚不超過14天,否則復位難度將大大增加,畸形愈合及不愈合的發生率也明顯增高 (2)根據骨折分類選擇治療方式AO分類中的A型骨盆骨折屬于穩定性骨折,一般予以保守治療,臥床休息4~6周,早期下地行走鍛煉;B型骨折為前環損傷,僅須行前方固定;C型骨折為后環或前
手術治療跟骨骨折的相關介紹
(1)跟骨舌狀骨折、跟骨體橫形骨折波及關節并有移位者可在麻醉下用骨圓針撬撥復位,再用小腿石膏固定于輕度跖屈位4~6周。 (2)有移位的跟骨橫形骨折、舌狀骨折以及跟骨后結節骨折應行切開復位,加壓螺絲釘內固定。術后石膏固定于功能位4~6周。 (3)青壯年的跟骨壓縮骨折甚至粉碎性骨折有人主張早期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