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發性肝炎的癥狀體征介紹
典型病例應包括兩部分:肝臟疾病及肝性腦病的臨床表現。 肝臟疾病的臨床表現,查體除黃疸、肝臟縮小外,不同病期有不同體征,早期輕度腹脹,進入肝昏迷則以神經系統癥狀為主。 肝性腦病的臨床表現:肝昏迷的分級對判斷病情嚴重程度及治療反應與預后有重要參考意義。根據精神神經表現及腦電圖檢查有4級和5級分類法。國內一般采用5類分級法。 Ⅰ級:患者嗜睡,性格輕度改變,欣快或物欲,無撲翼樣震顫,腦電圖無明顯異常。 Ⅱ級:明顯性格改變,嗜睡或睡眠節律顛倒,定向和理解能力減弱,出現神經系統異常,其中撲翼樣震顫最具特征,腦電圖出現異常電波。 Ⅲ級:較重的精神紊亂和定向障礙,木僵、四肢肌張力增高,錐體束征陽性。腦電圖明顯異常,出現Q波和三相慢波。 Ⅳ級:淺昏迷,對刺激有反應,腱反射和肌張力亢進。 Ⅴ級:深昏迷,對臨床無反應,各種反射消失,瞳孔散大。 肝性腦病合并腦水腫發生率可達70%,約25%~30%的腦水腫患者可形成腦疝。這是重型肝炎......閱讀全文
暴發性肝炎的癥狀體征介紹
典型病例應包括兩部分:肝臟疾病及肝性腦病的臨床表現。 肝臟疾病的臨床表現,查體除黃疸、肝臟縮小外,不同病期有不同體征,早期輕度腹脹,進入肝昏迷則以神經系統癥狀為主。 肝性腦病的臨床表現:肝昏迷的分級對判斷病情嚴重程度及治療反應與預后有重要參考意義。根據精神神經表現及腦電圖檢查有4級和5級分類
暴發性肝炎的病理改變介紹
重型肝炎是各種肝炎里比較嚴重的一種,凡出現重型肝炎的患者,都需要得到及時治療,否則后果很嚴重。重型肝炎分為急性重型肝炎、亞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這三種重型肝炎的病理改變各不相同。 1.急性重型肝炎:肝臟體積明顯縮小,邊緣變薄,質軟、包膜皺縮。鏡下見到廣泛的肝細胞壞死消失,遺留細胞網支架,
關于暴發性肝炎的危害介紹
急性肝炎具有傳染性。各型急性肝炎患者大多在6個月內恢復,尤其是甲型和乙型肝炎。但如為急性重癥肝炎,則病死率很高,可達60%-70%,即使恢復,也往往發展為肝硬化。甲肝演變為慢性肝炎,肝硬化者很少。但急性乙肝約15%左右轉變為慢性肝炎,國內報告一組1357例急性乙肝,經2-10年隨訪,發現為慢性肝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癥狀和體征
肝炎輕重因病人的免疫力及尚不清楚的某些病毒-宿主因素而異,輕者如普通感冒,重者可發生暴發性,致死性肝功能衰竭(見下文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變異型)。 肝炎的前驅表現為突然厭食(對香煙厭惡也是早期的一個特征性表現),全身不適,惡心,嘔吐和發熱,有的病人可能突發蕁麻疹,關節疼痛,尤其在乙肝病毒感染患者,
關于暴發性肝炎的預后因素介紹
首先與年齡有關。小于2歲或大于60歲的重型肝炎患者的預后較差。而2歲以上和60以下的各年齡組間的病死率差別不大。 患者血清膽紅素入院時>513微摩/升(30毫克%)預后極差。因為在重型肝炎時,血清膽紅素濃度與肝細胞壞死嚴重程度成正比。入院時肝昏迷II度者50%左右死亡,昏迷IV度者80%以上死
關于暴發性肝炎的鑒別診斷介紹
本病根據病史與特殊檢查,需與代謝性(肝豆狀核變性、妊娠脂肪肝、 Reye綜合征、鐮狀細胞病、半乳糖血癥)、藥物性(撲熱息痛、異煙肼、苯妥英鈉、三氟溴氯乙烷、甲基多巴、四環素、煙酸及其它)、自身免疫性肝病(Amanita phal1oides、Budd-Chaiari綜合征、靜脈閉塞病、高熱等)及
靜脈畸形的癥狀體征介紹
好發于頰、頸、眼瞼、唇、舌或口底部。位置深淺不一,如果位置較深,則皮膚或黏膜顏色正常;位置較淺則呈現藍色或紫色。邊界不太清楚,捫之柔軟,可以被壓縮,有時可捫到靜脈石。當頭低位時,病損區則充血膨大;恢復正常位置后,腫脹亦隨之縮小,恢復原狀。此稱為體位移動實驗陽性。靜脈畸形損體積不大時,一般無自覺癥
曲菌病的癥狀體征介紹
癥狀體征 注意肺部有無哮鳴音和濕啰音以及與革蘭陰性菌敗血癥相似的體征,如弛張熱、血壓下降、繼發肺炎和敗血癥表現,相繼出現胃腸道、腎、肝、心、脾和中樞神經系統等臟器受累體征。 疾病病因 注意有無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及抗腫瘤藥物,有無內分泌紊亂或原發病因治療而引起正常免疫應答低下情況
關于暴發性肝炎的其他治療方法介紹
①對重型肝炎一律采用中醫辨證論治及有針對性的西藥治療。如用HGF、凝血酶原復合物、肝素、激素等。 ②對有合并癥者,宜針對不同情況應用中醫藥,如發生腹膜炎宜用抗生素,加服中藥(以黃芪、雙花、穿心蓮等為主)以達到菌毒并治;有電解質紊舌,宜用靜脈;腕與糾正電解質。 ③對重型肝炎恢復階段,宜用中西藥
尋常型天皰瘡的癥狀體征介紹
(1)口腔:較早出現病損。常先有口干、咽干或吞吐咽時感到刺痛,1-2個或廣泛發生的大小不等的水皰,皰壁薄而透明,水皰易破、呈不規則的糜爛面;留有殘留的皰壁,并向四周退縮;苦味撕皰壁,常一并無痛性地撕去鄰近外觀正常的黏膜,并遺留下一鮮紅的創;這種現象稱為揭皮試驗陽性。苦味在糜爛面的邊緣處輕輕插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