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的新材料硅碳復合負極材料的介紹
數碼終端產品的大屏幕化、功能多樣化后,對電池的續航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鋰電材料克容量較低,不能滿足終端對電池日益增長的需求。 硅碳復合材料作為未來負極材料的一種,其理論克容量約為4200mAh/g以上,比石墨類負極的372mAh/g高出了10倍有余,其產業化后,將大大提升電池的容量。現在硅碳復合材料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充放電過程中,體積膨脹可達300%,這會導致硅材料顆粒粉化,造成材料容量損失。同時吸液能力差。 循環壽命差。目前正在通過硅粉納米化,硅碳包覆、摻雜等手段解決以上問題,且部分企業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閱讀全文
鋰電池的新材料硅碳復合負極材料的介紹
數碼終端產品的大屏幕化、功能多樣化后,對電池的續航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鋰電材料克容量較低,不能滿足終端對電池日益增長的需求。 硅碳復合材料作為未來負極材料的一種,其理論克容量約為4200mAh/g以上,比石墨類負極的372mAh/g高出了10倍有余,其產業化后,將大大提升電池的容量。現在硅碳復
鋰電池負極材料大體分類介紹
第一種是碳負極材料: 目前已經實際用于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基本上都是碳素材料,如人工石墨、天然石墨、中間相碳微球、石油焦、碳纖維、熱解樹脂碳等。 第二種是錫基負極材料: 錫基負極材料可分為錫的氧化物和錫基復合氧化物兩種。氧化物是指各種價態金屬錫的氧化物。目前沒有商業化產品。 第三種是含鋰
硅納米負極是什么材料
研究人員發現硅納米作為負極理論容量可以達到4200,而目前的石墨負極材料理論也就372,行內很多廠家想用納米硅作為負極材料,問題是硅充電時體積膨脹好幾倍,有出現粉化現象,基本證明納米硅不能單獨作為負極材料,現在比較流行的是硅碳復合材料,緩解硅的膨脹,我們咸陽六元碳晶公司也是初入此行,也想研究開發硅碳
鋰電池負極材料熱穩定性的介紹
通常負極材料熱穩定性是有其材料結構和充電負極的活性決定的。對于碳材料,球形碳材料,如中間相碳微球(MCMB)相對于鱗片狀石墨,具有較低的比表面積,較高的充放電平臺,所以其充電態活性較小,熱穩定性相對較好,安全性高。而尖晶石結構的Li4Ti5O12,相對于層狀石墨的結構穩定性更好,其充放電平臺也高
煤化所在電池負極用碳及硅/碳材料研發方面獲進展
在加速能源使用形式由化石能源向清潔能源轉變的戰略背景下,鋰離子電池(LIB)憑借其高能量密度、高功率、長循環壽命、較高的工作電壓、放電平穩、寬工作溫度范圍、無記憶效應和安全性能較好等綜合優勢,在實現環保而高效的能量存儲及轉化方式方面顯得尤為重要。作為鋰離子電池的重要組成部分,負極自身的性能直接影
鋰離子動力電池高容量硅/碳負極材料取得突破
目前市場上主流電動汽車的行駛里程和人們日常出行需求仍有差距,提升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支持的北京大學項目團隊設計制備出一種高比容量的自體積適應性硅/碳負極材料,為開發高比能量鋰離子電池、進一步提高電動汽車行駛里程奠定了基礎。 開發高容量負
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納米碳管的介紹
納米碳管(CNT),管狀的納米級石墨晶體,是單層或多層石墨片圍繞中心軸按一定的螺旋角卷曲而成的無縫納米級管,每層的C是SP2雜化,形成六邊形平面的圓柱面。碳納米管同樣也有天然產出的碳晶特性。使納米碳管成為人們認知的碳原子材料。科學發現自然,自然驗證科學。
鋰電池負極配方的相關介紹
石墨+導電劑+增稠劑(CMC)+粘結劑(SBR)+集流體(銅箔) 負極材料(石墨):94.5% 導電劑(CarbonECP):1.0%(科琴超導碳黑) 粘結劑(SBR):2.25%(SBR=丁苯橡膠膠乳) 增稠劑(CMC):2.25%(CMC=羧甲基纖維素鈉) 水:固體物質的重量比為1
鋰電池負極材料大體分為幾種
鋰電池負極材料大概分為六種:碳負極材料、合金類負極材料、錫基負極材料、含鋰過渡金屬氮化物負極材料、納米級材料、納米負極材料。第一種是碳納米級材料負極材料:目前已經實際用于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基本上都是碳素材料,如人工石墨、天然石墨、中間相碳微球、石油焦、碳纖維、熱解樹脂碳等。第二種是合金類負極材料:
西安交大研發出高庫倫效率的硅負極鋰電池
本報訊(記者張行勇)近日,西安交大電氣學院教授鄭曉泉課題組與美國斯坦福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崔屹、麻省理工學院核工系教授李巨課題組共同合作,通過一種特殊方法,在納米硅負極外表面包覆一層人工的二氧化鈦納米層,合成出高機械強度的Si@TiO2yolk-shell結構負極,制備出具有高壓實密度的Si@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