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一流科技期刊打造一流辦刊人才
科技期刊傳承人類文明,薈萃科學發現,引領科技發展,直接體現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在建設一流科技期刊的背景下,打造科技期刊專業人才隊伍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8月26日,作為第十七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活動之一,“科技期刊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專題論壇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行。科技期刊界的專家圍繞如何為高站位出版、高質量發展提供專業人才支撐建言,為依托人才隊伍提升科技期刊的品牌和影響力獻策。編輯職業理想與人才隊伍建設相結合 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第八屆理事會理事長、中國期刊協會理事張鐵明表示,在國內科技期刊編輯崗位設置及職業狀況調查中發現,國內科技期刊編輯圍繞個人、行業乃至國家科技期刊的定位與發展,有著多層次的職業理想。 在個人層面,編輯的職業理想集中于成為編輯和科研雙料人才,做能夠不斷學習并順利適應出版環境變化的新型編輯。在此基礎上,成為被讀者和作者認可、欣賞的專業編輯,并有機會以編輯工作實效贏得學術專家的尊重。 在行業......閱讀全文
建設一流科技期刊 打造一流辦刊人才
科技期刊傳承人類文明,薈萃科學發現,引領科技發展,直接體現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在建設一流科技期刊的背景下,打造科技期刊專業人才隊伍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8月26日,作為第十七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活動之一,“科技期刊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專題論壇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行。科技期刊界的專家圍繞如何為高
中外聯合項目助力英文期刊編輯人才培養
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近日與國際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中國辦公室聯合,設立了 “英文編輯及國際交流人才培養基金研究項目”。該項目旨在推動中國高校科技期刊英文編輯開展相關研究,強化國際交流和科研創新能力,為中國高校科技期刊培養國際化編輯人才,助力中國建設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據悉,該項目主要面
科技期刊編輯應做好“科學守門人”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人們很少反問,為何在每個時代,“伯樂”都是“稀缺資源”?并非世無伯樂,而是做個伯樂需要過硬的德行。同樣,中國的科技進步需要一批“伯樂級”的科技期刊工作者,只有他們的德行過硬,才能當好伯樂,為一流科技論文的面世當好“接生婆”。 近日有媒體報道
教育部官宣!這類人才,取消人才稱號!
西部高校高層次人才,若在聘期流出,則取消稱號和經費支持,更嚴厲的措施來了。 12月27日,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明確,教育部將支持西部高校設立“西部振興人才崗”,對中西部特別是西部高校的高層次人才,聘期之內如果流出西部,要取消相應的稱號和經費支持等新政策。 不久之前,青海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
科協等五部門:鼓勵重要科研成果在我國科技期刊發表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教育部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關于準確把握科技期刊在學術評價中作用的若干意見科協發學字〔2015〕83號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更好地服務國家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我國科技發展和學術繁榮,進一步提高我國科技期刊的學術質量、學
第十七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即將開幕
8月24日-26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新聞出版署主辦的第十七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將在安徽合肥召開。本次論壇以“新階段 新格局 新使命——向科技強國進軍的中國科技期刊”為主題,旨在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參與推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推動我國科技期刊在新階段、新格局、新使命下高質量發展,為
長春光機所周哲獲“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駿馬獎”
5月28日,第六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駿馬獎”評選結果揭曉,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期刊聯合編輯部周哲喜獲該獎,并將于7月份赴貴陽參加頒獎儀式。據悉,本屆評比中共有153名青年編輯被授予該項獎勵。 長春光機所期刊編輯部主任白雨虹曾于2005年榮獲第五屆“中國科技期
魯白:新藥源自創新 創新源于人才 人才源于教育
2010年,中國葛蘭素史克研究中心推出一年一度的“葛蘭素史克科學創新日”活動,設立生命科學杰出成就獎、神經科學卓越獎和明日之星三大獎項,獎勵在中國和新加坡做出原創性研究的科學家。5月28日,公司將在上海舉行隆重頒獎禮,獲獎者將分別獲得10萬元、5萬元和5000元獎金及精致獎章。 中國葛
一流科技期刊需要的小編 你達標了嗎?
在一流期刊建設視閾下,從一名青年小編的視角,和大家分享一下新時代青年編輯向復合型人才的角色轉換。 首先分享一則數學大師華羅庚的故事,他在我國家喻戶曉,是自學成才的典范。他在成名之前是一位只有初中文憑的雜貨鋪伙計,但他忙里偷閑,抓緊一切可用的時間來鉆研數學,并開始在雜志上投稿。在他受前人文獻誤導
超90%高水平論文投國外 國內科技期刊路在哪
科技期刊是科技傳播的首要媒介、學術交流的主要平臺、科研評價的重要標準,擁有一批學術水平高、影響力強的科技期刊,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 雖然我國科技期刊和國際論文數量均居世界第二,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科技期刊的質量、權威性、影響力等還存在很大差距。在國家創新能力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