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上海中醫藥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針對前列腺癌展開了研究,發現前列腺癌中抑癌基因HIC1的啟動子如果出現高度甲基化,就可能導致其表達沉默而失去抑癌功能,這從表觀遺傳學修飾的新角度,闡明抑癌基因在調控前列腺癌發生發展中的作用機制,相關成果公布在腫瘤領域國際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王建華研究員,第一作者為王建華研究組鄭江花博士,這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基金委,上海教委東方學者人才計劃和科技部973資助。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在整個西方國家的男性惡性腫瘤中居第二位,但近年來在中國也呈顯著上升趨勢。我國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的統計資料顯示在1988-1992、1993-1997、1998-2002這三個時間段的PCa發病率分別為1.......閱讀全文
表觀遺傳學是一種調控基因表達的可逆途徑,通過DNA和組蛋白的化學修飾,決定特定基因是否能得以表達。在癌癥中,表觀遺傳學修飾的添加或刪除,與腫瘤抑制基因的沉默或者癌基因的過表達有關。有研究顯示,在標準的化療流程之前先用表觀遺傳學藥物處理癌細胞,可以增強這些細胞對抗癌藥物的敏感性。這樣的措施將大大有
乳腺癌的轉移依賴于腫瘤細胞中的遺傳學改變,Johns Hopkins大學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癌轉移也同樣依賴于腫瘤的蛋白外環境,科學家們提出,乳腺癌細胞周圍的蛋白網絡可能含有關鍵性分子信號,觸發了乳腺癌的轉移,該文章發表在近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上。 研究人員甚至發現,腫瘤外環境竟能誘使
p53為腫瘤抑制蛋白(也稱為p53蛋白或p53腫瘤蛋白),屬于最早發現的腫瘤抑制基因(或抑癌基因)之一。p53蛋白能調節細胞周期和避免細胞癌變發生。因此,p53蛋白被稱為基因組守護者。總而言之,其角色為保持基因組的穩定性,避免突變發生。在遏制腫瘤細胞生長、DNA修復、以及細胞程序化死亡等方面扮演
對激素療法產生耐受性的乳腺癌細胞中的DNA常常會發生表觀遺傳學的改變,激素療法是一種治療ER+乳腺癌的有效療法,而ER+乳腺癌在所有診斷的乳腺癌患者中占到了70%的比例;逆轉這些表觀遺傳學改變或許有望幫助降低乳腺癌患者的復發率。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
癌細胞才是真正的“戲精”。 我們在很多電影中都看到過這樣的橋段,某個殺人犯行兇被發現,并被大量警察包圍走投無路時,往往會通過模仿警察開著警車逃離犯罪現場。 很遺憾,癌細胞可能就是這一經典橋段的鼻祖。 就在昨天,來自康奈爾醫學中心的Lewis C. Cantley博士與紀念斯隆凱
《癌細胞》十周年特刊封面設計賽的獲獎作品,由哈佛大學的Scott Armstrong和Eric D. Smith設計 《癌細胞》(Cancer Cell)是Cell出版社旗下的一份癌癥研究權威期刊,其2010年影響因子為26.925。《癌細胞》主要出版癌癥研究領域的新成
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ULB)的研究人員,首次明確了“腫瘤起源細胞如何控制著腫瘤細胞的侵襲性和轉移特性”。腫瘤異質性描述了不同患者腫瘤之間和給定腫瘤內不同細胞之間的差異。這些差異對于癌癥患者的診斷、預后和治療有重大的影響。科學家已提出了不同的機制,來解釋腫瘤的異質性,如上皮間質轉化(EMT),在這
Texas大學MD Anderson癌癥中心的科學家們發現,癌細胞釋放到血液中的胞外體(Exosome),包含了癌細胞的整個遺傳學藍圖。這一基因組數據可以用于檢測癌癥相關的突變,幫助醫生盡早診斷癌癥,以便對患者進行有效治療。文章發表在本期的Journal of Biological Ch
CRISPR/Cas9系統可以很容易地改寫多種生物的基因組,這一技術很快如風暴一般席卷了整個基因組工程領域。可想而知,以CRISPR/Cas9為基礎的各種應用也將為癌癥遺傳學領域帶來一場變革。麻省理工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Tyler Jacks就是這方面的先行者,他去年連發兩篇Nature文
CRISPR–Cas9系統可以很容易地改寫多種生物的基因組,這一技術很快如風暴一般席卷了整個基因組工程領域。可想而知,以CRISPR–Cas9為基礎的各種應用也將為癌癥遺傳學領域帶來一場變革。麻省理工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Tyler Jacks就是這方面的先行者,他去年連發兩篇Nature文章
膀胱癌是泌尿系統中最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構成膀胱的各種組織均可發生癌變。膀胱癌在中國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泌尿系腫瘤的首位。Nature Genetics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化療在殺死絕大多數膀胱癌細胞的同時,促使剩余癌細胞發生遺傳學演化,由此獲得耐藥性。 尿路上皮癌是膀胱癌的一種,目前還沒
紀念斯隆-凱特林癌癥中心(MSK)的科學家和醫生堅信我們正步入腫瘤研究和治療的黃金時代。盡管嘗試揭示和控制癌癥的征程充滿挫折,但是近年來許多癌癥研究和治療方面的進展著實讓人驚喜。盡管依然布滿荊棘,但是我們有更多的理由相信戰勝癌癥的未來終會降臨。以下就是其中五項令人振奮的癌癥治療理念。 精準醫療
紀念斯隆-凱特林癌癥中心(MSK)的科學家和醫生堅信我們正步入腫瘤研究和治療的黃金時代。盡管嘗試揭示和控制癌癥的征程充滿挫折,但是近年來許多癌癥研究和治療方面的進展著實讓人驚喜。盡管依然布滿荊棘,但是我們有更多的理由相信戰勝癌癥的未來終會降臨。以下就是其中五項令人振奮的癌癥治療理念。 (一)精
癌癥,依然是威脅人類健康、生命的一大難題。2018年,全球預計有1810萬新增癌癥病例,并有960萬人死于癌癥。 而,癌轉移是治療中最不愿發生的情況,超90%的癌癥相關死亡與癌轉移有關。 近日,《Cell》期刊最新一期的封面文章揭示了癌轉移的原由:來自巴塞爾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癌細胞之所以會
癌細胞脫離腫瘤,潛入血流中快速定居到身體的其他部位,這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這些移植物有可能會立即發展為致命的轉移癌或是潛伏多年,在原發性腫瘤切除數十年后引起腫瘤復發。 轉移灶導致了大多數的癌癥死亡,由于極難追蹤它們的微小種子,很少有研究人員設法去研究它們。現在,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科學家們
癌細胞脫離腫瘤,潛入血流中快速定居到身體的其他部位,這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這些移植物有可能會立即發展為致命的轉移癌或是潛伏多年,在原發性腫瘤切除數十年后引起腫瘤復發。 轉移灶導致了大多數的癌癥死亡,由于極難追蹤它們的微小種子,很少有研究人員設法去研究它們。現在,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科學家們
低濃度的活性氧自由基(ROS)可以觸發癌細胞的產生,但是因為這些氧自由基的存在,癌細胞也變得更加脆弱。在最新一期的《Cancer cell》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中,Harris和他的同事們,通過增加普通細胞內的氧自由基應激壓力,發現可以抑制癌細胞的產生和腫瘤的發展。因此,有策略地針對細胞內的抗氧化
三陰性乳腺癌(TNBC)是指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均陰性的一種特殊類型乳腺癌。TNBC約占所有乳腺癌的15%,其許多生物學特性和基底細胞樣型乳腺癌相似,但兩者之間存在某些基因表達譜和免疫表型上的差異,因此亦不能完全等同。TNBC因缺乏內分泌及抗HE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Cancer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埃默里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抵御髓母細胞瘤的新策略,髓母細胞瘤是兒童中最常見且最具侵襲形式的一種腦瘤。圖片來源:pathologystudent.com 如今研究人員開發出了多種新型抗癌療法,比如表觀遺傳學療法(epig
維生素A(vitaminA)又稱視黃醇(其醛衍生物視黃醛)或抗干眼病因子,是一個具有脂環的不飽和一元醇,包括動物性食物來源的維生素A1、A2 兩種,是一類具有視黃醇生物活性的物質。 維生素A1多存于哺乳動物及咸水魚的肝臟中,維生素A2常存于淡水魚的肝臟中。由于維生素A2的活性比較低,所以通常所
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的一個研究組發現了一種看家蛋白(gatekeeper protein),能阻止胰腺癌細胞轉變為侵襲性特別強的細胞類型,這一發現將有助于阻止缺失這種看家蛋白的癌細胞轉移。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2月8日的Nature雜志上,研究人員通過一系列人源性移植瘤(patient-d
表觀遺傳學同藥物之間作用 近日,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科學家發現了一種腫瘤對西妥昔單抗(用于治療晚期結直腸癌)產生抗性的非遺傳因素。 該研究對應文章發表于最新上線的Nature Medicine雜志上,名為“lncRNA MIR100HG-Derived miR-100 and miR-125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9月23日,第六屆國際微流控學學術論壇(沈陽)、第十一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學術會議、第六屆全國微納尺度生物分離分析學術會議在東北大學開幕(相關報道:2017微流控微尺度分析會議在沈陽開幕 14家企業支持)。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汪爾康,中國科學院大連化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腫瘤抑制因子p53研究中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圖片來源:NIH 【1】Cell Rep:揭示p53突變在癌癥中的新模式和新功能 doi:10.1016/j.celrep.2019.07.001 TP53是研究最廣泛的癌癥基因之一,以其抑
時間總是匆匆易逝,轉眼間8月份即將結束了,在即將過去的8月里Nature雜志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大家一起學習。 【1】Nature:科學家成功逆轉大腦干細胞的衰老過程 有望開發返老還童新方法 doi:10.1038/s41586-019-1484-9 近日,一
新的研究證據表明:使用先進的遺傳學技術來監測治療后的癌細胞將成為一個有效的工具來治療和預測患者的預后,尤其針對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研究結果發表在Blood雜志上。 大約25%到30%的成年人患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這是急性白血病第二種最常見的類型。這種白血病的染色體Ph+陽性
在對人類結腸癌細胞和小鼠的實驗中,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基梅爾癌癥中心的科學家領導的一個研究組說,他們有證據表明當細胞中通常用于修復DNA損傷的一個部件不正常運作的時候,癌癥就出現了。這組科研人員說,如果進一步的研究證實了這些發現,它們可能會帶來新的抗癌藥物分子靶標或者用于檢測癌癥復發的檢驗方
3. 細胞樣本細胞作為常用的實驗材料,在生物及臨床研究中被廣泛應用,尤其是對于癌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細胞培養技術可以把來自機體的組織經分散成為單個細胞,放在類似于體內的體外環境中生長、繁殖或傳代,從而用于觀察細胞的各種生命現象。細胞可以用于細胞工程與細胞癌變等重要問題的研究。癌細胞體外培養是研究癌
1.新鮮組織樣本 新鮮組織一般包括以人類疾病診斷及治療為目的,經患者或健康人同意后,從患者的機體中切取的未經特殊化學試劑處理的病變組織或相鄰健康組織,或者健康人的相同部位的對照組織。這些人類疾病相關的新鮮組織樣本的整理、保存、研究對于提高疾病的診斷質量、促進臨床工作、探討及研究疾病的發病機
1.新鮮組織樣本 新鮮組織一般包括以人類疾病診斷及治療為目的,經患者或健康人同意后,從患者的機體中切取的未經特殊化學試劑處理的病變組織或相鄰健康組織,或者健康人的相同部位的對照組織。這些人類疾病相關的新鮮組織樣本的整理、保存、研究對于提高疾病的診斷質量、促進臨床工作、探討及研究疾病的發病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