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膠原纖維的簡介
膠原纖維(collagenous fiber) 在三種纖維中數量最多,新鮮時呈白色,有光澤,故又名白纖維。在HE染色切片中呈嗜酸性,粗細不等,直徑0.5~20um,呈波浪形,有分支并交織成網,膠原纖維的生化成分為I型膠原蛋白。膠原蛋白(collagen)由成纖維細胞分泌,于細胞外聚合成膠原原纖維,在再經少量黏合成膠原纖維。電鏡下,膠原原纖維直徑20~200nm,呈明暗交替的周期性橫紋,橫紋周期約64nm,膠原纖維的韌性大,抗拉力強。 兒童時期,骨骼的膠原纖維占的比重較大,成骨細胞制造骨質十分活躍。因此,兒童的骨骼彈性大,不易折斷。......閱讀全文
關于膠原纖維的簡介
膠原纖維(collagenous fiber) 在三種纖維中數量最多,新鮮時呈白色,有光澤,故又名白纖維。在HE染色切片中呈嗜酸性,粗細不等,直徑0.5~20um,呈波浪形,有分支并交織成網,膠原纖維的生化成分為I型膠原蛋白。膠原蛋白(collagen)由成纖維細胞分泌,于細胞外聚合成膠原原纖維
關于膠原纖維的結構介紹
Ⅰ型膠原的原纖維平行排列成較粗大的束,成為光鏡下可見的膠原纖維,抗張強度超過鋼筋。其三股螺旋由二條α1(Ⅰ)鏈及一條α2(Ⅰ)鏈構成。每條α鏈約含1050個氨基酸殘基,由重復的Gly-X-Y序列構成。X常為Pro(脯氨酸),Y常為羥脯氨酸或羥賴氨酸殘基。重復的Gly-X-Y序列使α鏈卷曲為左手螺
關于膠原纖維的基本介紹
膠原纖維是主要含有膠原蛋白,氨基酸有甘氨酸、脯氨酸和羥脯氨酸等的纖維組合物。膠原纖維是三種纖維中分布最廣泛,含量最多的一種纖維。廣泛分布于各臟器內,在皮膚、鞏膜和肌腱最為豐富。膠原纖維染色主要用于和肌纖維的鑒別。 膠原纖維是真皮中的主要成分,占真皮全部纖維質量的95%-98%.新鮮的膠原纖維呈
關于骨膠原纖維的作用概述
分布在體內各個部位的骨膠原,有著各種不同功能的骨膠原纖維。例如:鍵,連結著骨和肌肉,擔負著傳接運動的作用,構造中具有很強的伸張力。皮膚具有結實并保持柔軟象織布一樣構造的性質。特別是真皮層約有70%是骨膠原,顯示的是肌肉伸張彈險和健康美。另外,眼睛中的角膜里也存在著骨膠原纖維。象膠合板一樣層狀且具
關于膠原纖維染色的基本信息介紹
凡是間葉組織細胞都可產生網織纖維,也可產生膠原纖維,纖維母細胞是產生膠原纖維的主要細胞。膠原纖維是結締組織中的主要纖維,是結締組織中起支持作用的重要部分,具有一定的韌性和堅固性,能抵抗一定的牽引力而不致撕裂。膠原纖維是原膠原互相錯開1/4平行排列交聯成膠原原纖維,膠原原纖維再聚合成較寬的結構。按
關于骨膠原纖維的基本信息介紹
人體的膠原纖維大約50%在骨組織中,占骨組織有機細胞間質的90%。構成骨膠原纖維的蛋白質為Ⅰ型膠原蛋白。在不脫鈣的骨超薄切片上,可見羥磷灰石結晶沿膠原纖維長軸分布。骨膠原纖維的抗壓性和彈性較差,羥磷灰石結晶易碎但兩者結合在一起,則具有很大的結構強度,從而使骨組織獲得堅強的機械性能。 [1] 在
膠原纖維的膠原蛋白的染色
膠原纖維在HE染色法被染成粉紅色,除此之外,它還可以用一些陰離子的染料來進行染色,如用淡綠可把它們染為綠色,用甲苯胺藍可將其染為藍色,在網狀纖維染色中,如不加以處理,它又可被染為棕黃色。常用的特殊染色法有Van Gieson.Masson和Mallary等方法。在免疫細胞化學染色中,膠原纖維由于含的
簡述骨膠原纖維在人體的分布
數細胞集中的地方必定存在著骨膠原。也就是說全身各處臟器里都存在著骨膠原。除了臟器以外,特別是皮膚、骨骼、軟骨、睫、血管壁、牙齒等處也存在著大量的骨膠原。一般來說,高動物體內全部蛋白質的王3%是骨膠原,在皮膚和鍵中成分最多的是水份,約占23%,剩下的l3%是有機化合物,主要是蛋白質和多糖類。其中有
結締組織染色實驗——膠原纖維染色
結締組織廣泛分布于入體和動物體內,而疏松結締組織在組織損傷后的修復過程中,纖維細胞可轉化為活躍的成纖維細胞。成纖維細胞能形成膠原纖維、彈力纖維和網狀纖維以及基質等成分。致密結締組織的間質內含有大量纖維,排列緊密,細胞和基質比較少,主要含有彈性纖維,又稱為彈性致密結締組織。網狀結締組織由網狀細胞和網狀
概述成纖維細胞參與膠原纖維的形成
成纖維細胞攝取所需的氨基酸,如脯氨酸和賴氨酸等,在粗面內質網的核蛋白體上合成前α多肽鏈,多肽鏈輸送到高爾基復合體后,組成前膠原分子。前膠原分子由分泌囊泡帶到細胞表面,然后通過胞吐作用釋放到細胞外。在前膠原肽酶催化下,將每一前α多肽鏈的尾段除去,成為原膠原分子。許多原膠原分子成行平行排列,結合成具
結締組織染色實驗——彈力纖維與膠原纖維染色
實驗方法原理彈力纖維由隨機交聯盤繞的一些肽鏈組成,含有豐富的二硫鍵糖蛋白成分,所以可稱為彈性蛋白。易與染色液中堿基結合,為了能夠更好地顯示彈力纖維和膠原纖維成分,選用維多利亞藍、麗春紅和苦味酸組合雙重染色方法。實驗材料石蠟組織切片試劑、試劑盒維多利亞藍糊精間苯二酚蒸餾水乙醇三氯化鐵水溶液濃鹽酸苯酚二
結締組織染色實驗——網狀纖維與膠原纖維染色
實驗方法原理網狀纖維是網狀結締組織中的一種纖維,由交錯排列的纖細的纖維組成。由于網狀纖維由含有糖蛋白的膠原蛋白組成,這種組織蛋白質易與氨性銀結合,再選用酸性染料染色液,能夠顯示網狀纖維與膠原纖維的二種組織結構成分。常用 Gomori 銀與麗春紅-苦味酸復合染色法。實驗材料石蠟組織切片試劑、試劑盒二甲
蛋白酶的用途用于制造明膠和可溶性膠原纖維
工業上用石灰水浸去皮、骨等原料中的油脂與雜蛋白等,此工藝耗時長達數月,勞動強度大,出膠率低而且能耗大,用蛋白酶凈化膠原,明膠純度高,質量好,相對分子質量均勻,分子排列整齊,生產周期短,明膠收率高,幾乎達 100%。
關于布魯氏菌的簡介
布魯氏菌病(brucellosis)又稱地中海弛張熱,馬耳他熱,波浪熱或波狀熱,是由布魯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傳染病,其臨床特點為長期發熱、多汗、關節痛及肝脾腫大等。該病進入慢性期可能引發多器官和系統損害,詳見布魯氏菌病詞條。 中國流行的主要是羊(Br.melitensis)、牛(Br.bo
關于疫苗的簡介
疫苗的制作可以經由化學合成,由特定的蛋白質為引,制作出微妙的變化型態,使其能夠與淋巴球進行生化反應,影響抗體的制造;但它也可以是直接透過生物體制造的產物,以活體的病原為起始,藉由實驗控制的特殊環境下使其復制,或是使用死去的病原作為誘引,可以在不傷害其他細胞的情況下只刺激淋巴球。盡管一般認為活體疫
關于質譜儀的簡介
質譜儀以離子源、質量分析器和離子檢測器為核心。離子源是使試樣分子在高真空條件下離子化的裝置。電離后的分子因接受了過多的能量會進一步碎裂成較小質量的多種碎片離子和中性粒子。它們在加速電場作用下獲取具有相同能量的平均動能而進入質量分析器。質量分析器是將同時進入其中的不同質量的離子,按質荷比m/e大小
關于強脊炎的簡介
強脊炎實際是一種很古老的疾病,早在幾千年前從古埃及人的骨骼就發現有強直性脊柱炎的證據。距今2000年以前,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描述了一種疾病,患病者有骶骨、脊椎、頸椎部的疼痛。
關于地塞米松的簡介
地塞米松價格低廉,在美國一個月療程通常花費低于 25 美元。在印度,早產療程一次僅需 0.5 美元。地塞米松在大多數國家都能輕易取得。地塞米松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皮質類固醇,可用于治療多種癥狀,包含風濕性疾病,某些皮膚病、嚴重過敏、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義膜性喉炎、腦水腫,也可能與抗生素合并用于結核
關于組胺的簡介
組胺,是一種有機含氮化合物,是由組氨酸在脫羧酶的作用下產生的。許多組織,特別是皮膚、肺和腸黏膜的肥大細胞中含有大量的組胺。當組織受到損傷或發生炎癥和過敏反應時,都可釋放組胺。組胺有強烈的舒血管作用,并能使毛細血管和微靜脈的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漿漏入組織,導致局部組織水腫。
關于增稠劑的簡介
增稠劑是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類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主要用于提高產品的黏度或稠度,具有用量小、增稠明顯、使用方便等特點,被廣泛地應用于制藥、印染、化妝品、食品添加劑、采油、造紙、皮革加工等行業中。 工業增稠劑起源于20世紀,1953年,Coodrich公司首先將第一種完全由人工合成的增稠劑——
關于雌酮的簡介
雌酮(E1)是一種甾體激素化合物,為天然內源性雌激素,可以從孕婦或孕馬的妊娠尿中提取而得。檢測雌酮常用儀器分析法,如氣相色譜法、液相色譜法,這些方法精密準確、靈敏度高,但前處理復雜、測定時間較長、不適用于大批量樣品的篩選。利用免疫學方法進行雌酮含量測定是一種極具發展前途和應用前景的新技術,且檢測
關于腺樣囊性癌的簡介
腺樣囊性癌又稱圓柱瘤或圓柱瘤型腺癌。腺樣囊性癌占涎腺腫瘤的5%~10%,在涎腺惡性腫瘤中占24%。好發于涎腺,以發生在腭腺者常見。大涎腺雖然較少,但為頜下腺和舌下腺好發的腫瘤。在腮腺腫瘤中僅占2%~3%。男女發病率無大差異,或女性稍多。最多見的年齡是40~60歲。
關于氫鍵的簡介
氫原子與電負性大的原子X以共價鍵結合,若與電負性大、半徑小的原子Y(O F N等)接近,在X與Y之間以氫為媒介,生成X-H…Y形式的一種特殊的分子間或分子內相互作用,稱為氫鍵。[X與Y可以是同一種類分子,如水分子之間的氫鍵;也可以是不同種類分子,如一水合氨分子(NH3·H2O)之間的氫鍵]。
關于登革熱的簡介
登革熱(dengue)是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導致隱性感染、登革熱、登革出血熱,登革出血熱我國少見。典型的登革熱臨床表現為起病急驟,高熱,頭痛,肌肉、骨關節劇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現皮疹、出血傾向、淋巴結腫大、白細胞計數減少、血小板減少等。本病主要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關于胰液的簡介
胰液一般是指人體由胰腺外分泌部分泌的一種無色無臭的堿性溶液。胰液中的無機物主要是水和碳酸氫鹽。胰液中的有機物是多種消化酶,可作用于糖、脂肪和蛋白質三種食物成分,因而是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種。胰淀粉酶能將淀粉分解為麥芽糖,胰麥芽糖酶可將麥芽糖分解成葡萄糖。胰脂肪酶能將中性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關于立克次體的簡介
立克次氏體(Rickettsia)為革蘭氏陰性菌,是一類專性寄生于真核細胞內的G-原核生物。是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而接近于細菌的一類原核生物,沒有核仁及核膜。一般呈球狀或桿狀,主要寄生于節肢動物,有的會通過蚤、虱、蜱、螨傳入人體、引起斑疹傷寒、戰壕熱等疾病。 [1] 立克次體在1906年由青年
關于腦卒中的簡介
卒中(俗稱“中風”)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和復發率高的“四高”特點,發病急、病情進展迅速、后果嚴重,全世界每4個人中就有1個人會發生卒中,每6秒鐘就有1個人死于卒中,每6秒鐘就有1個人因卒中而殘疾,病患家庭將因此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和身心痛苦。發生卒中后,每分鐘大約有190萬個腦細胞死亡
關于霉菌的簡介
霉菌是形成分枝菌絲的真菌的統稱。不是分類學的名詞,在分類上屬于真菌門的各個亞門。構成霉菌體的基本單位稱為菌絲,呈長管狀,寬度2~10微米,可不斷自前端生長并分枝。無隔或有隔,具1至多個細胞核。細胞壁分為三層:外層無定形的β葡聚糖(87nm);中層是糖蛋白,蛋白質網中間填充葡聚糖(49nm);內層
關于尿囊素的簡介
尿囊素,別名N-(2,5-二氧代-4-咪唑啉啶基)尿素,分子式為C4H6N4O3,是一種乙內酰脲衍生物。尿囊素主要應用于醫藥、化妝品和農業三大領域。 化學名稱:N-(2,5-二氧代-4-咪唑啉啶基)尿素 化學式:C4H6N4O3 分子量:158.115 CAS號:97-59-6 EIN
關于氯丙嗪的簡介
氯丙嗪,別名3-(2-氯-10H-吩噻嗪-10-基)-N,N-二甲基丙-1-胺,是吩噻嗪類代表藥物,為中樞多巴胺受體的拮抗藥,具有多種藥理活性。 一、基本信息? 中文名:氯丙嗪 英文名:Chlorpromazine 化學名稱:3-(2-氯-10H-吩噻嗪-10-基)-N,N-二甲基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