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老年性癡呆癥的基本介紹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癡呆表現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歲以前發病者,稱早老性癡呆;65歲以后發病者稱老年性癡呆。 2022年3月,自然雜志子刊《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張振濤教授和特聘教授葉克強為共同通訊作者的研究成果。這一研究揭示腦內Tau蛋白聚集的分子機制,為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研發提供了新的靶點。 [1] 2022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月的主題是“知彼知己 早防早智——攜手向未來”。......閱讀全文
關于老年性癡呆癥的基本介紹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癡呆表現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歲以前發病者,稱早老性癡呆;65歲以后發病者稱老年性癡呆。 2022年3月,自然雜志子刊《自然?結構和
關于老年性癡呆癥的預后介紹
由于發病因素涉及很多方面,絕不能單純的藥物治療。臨床細致科學的護理對患者行為矯正、記憶恢復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長期臥床者,要注意大小便,定時翻身擦背,防止壓瘡發生。對興奮不安患者,應有家屬陪護,以免發生意外。注意患者的飲食起居,不能進食或進食困難者給予協助或鼻飼。加強對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記憶力的
關于老年性癡呆癥的研究介紹
2022年6月27日,在第二十四屆中國科協年會閉幕式上,中國科協隆重發布10個對科學發展具有導向作用的前沿科學問題,其中包括“如何早期診斷無癥狀期阿爾茨海默病”。 2022年7月10日消息,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日前發布公報說,抑制一種名為Tau蛋白的蛋白質病變,可避免對腦細胞產生毒性作用而導致
關于老年性癡呆癥的病因分析
該病可能是一組異質性疾病,在多種因素(包括生物和社會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才發病。從研究來看,該病的可能因素和假說多達30余種,如家族史、女性、頭部外傷、低教育水平、甲狀腺病、母育齡過高或過低、病毒感染等。下列因素與該病發病有關: 1.家族史 絕大部分的流行病學研究都提示,家族史是該病的危險因素
關于老年性高血壓的基本介紹
老年性高血壓是指年齡大于65歲,血壓值持續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過標準血壓診斷標準,即收縮壓≥140mmHg(18.6kPa)和(或)舒張壓≥90mmHg(12kPa)者。 收縮壓與舒張壓相差較大,以收縮壓升高為主,老年人各器官都呈退行性變化,尤其是心血管系統,動脈硬化明顯,幾乎成了無彈性的管道。
關于老年性癡呆癥的腦電圖檢查和基因檢測介紹
1、腦電圖(EEG) AD的EEG表現為α波減少、θ波增高、平均頻率降低的特征。但14%的患者在疾病早期EEG正常。EEG用于AD的鑒別診斷,可提供朊蛋白病的早期證據,或提示可能存在中毒-代謝異常、暫時性癲癇性失憶或其他癲癇疾病。 2、基因檢測 可為診斷提供參考。淀粉樣蛋白前體蛋白基因(A
關于老年性紫癜的基本信息介紹
老年性紫癜又稱老年性壞血病、老年性人工紫癜、日光性紫癜、光化性紫癜,是由于老年人因皮膚及皮下組織血管脆性增加導致的、無自覺癥狀的、慢性復發性皮膚疾病。此病好發于50~60歲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此病多因老年性退行性變化及長期暴露導致,患者皮損表現為無癥狀、持續時間長、消退后可有色素沉著。
關于老年性陰道炎的基本介紹
老年性陰道炎常見于絕經后的老年婦女,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陰道壁萎縮,黏膜變薄,上皮細胞內糖原含量減少,陰道內pH值上升,局部抵抗力降低,致病菌易入侵繁殖引起炎癥。主要癥狀為陰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陰瘙癢、灼熱感。檢查見陰道呈老年性改變,上皮萎縮,皺襞消失,上皮變平滑、菲薄。陰道黏膜充血,有
關于老年性麥粒腫的基本介紹
麥粒腫又名瞼腺炎,傳統醫學稱其為土疳或土瘍,俗稱“針眼”,是一種普通的眼病。此病頑固,而且容易復發,嚴重時可遺留眼臉疤痕。麥粒腫是皮脂腺和瞼板腺發生急性化膿性感染的一種病癥,分為外麥粒腫和內麥粒腫,切記不可自行擠膿,以免引起眼眶蜂織炎等并發癥,應到正規眼科進行針對性治療,滴眼液或者手術。 老年性
關于老年性貧血的基本信息介紹
老年性貧血是指人體外周循環血液在單位容積中,血紅蛋白或紅細胞計數低于正常值的下限,其中以血紅蛋白最為重要。一般認為,成年男性血紅蛋白含量低于120克/升,紅細胞數低于4.0×1012/升;成年女性低于110克/升,紅細胞數低于3.5×1012/升,即為貧血。臨床主要表現為皮膚蒼白,面色無華,心悸
關于老年性癡呆癥的血液學檢查
主要用于發現存在的伴隨疾病或并發癥、發現潛在的危險因素、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癡呆。包括血常規、血糖、血電解質包括血鈣、腎功能和肝功能、維生素B12、葉酸水平、甲狀腺素等指標。對于高危人群或提示有臨床癥狀的人群應進行梅毒、人體免疫缺陷病毒、伯氏疏螺旋體血清學檢查。
關于老年性急性闌尾炎的基本介紹
急性闌尾炎是外科常見病,居各種急腹癥的首位。轉移性右下腹痛及闌尾點壓痛 、反跳痛 為其常見臨床表現。老年人急性闌尾炎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進展,發病率有增加趨勢。估計60歲以上的患者約占全部急性闌尾炎的3%~4%.死亡率也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為5%~20%.
老年性癡呆癥的臨床表現
該病起病緩慢或隱匿,病人及家人常說不清何時起病。多見于70歲以上(男性平均73歲,女性為75歲)老人,少數病人在軀體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癥狀迅速明朗化。女性較男性多(女∶男為3∶1)。主要表現為認知功能下降、精神癥狀和行為障礙、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漸下降。根據認知能力和身體機能的惡化程度分成三
概述老年性癡呆癥的診斷標準
A.出現早期和顯著的情景記憶障礙,包括以下特征 1.患者或知情者訴有超過6個月的緩慢進行性記憶減退。 2.測試發現有嚴重的情景記憶損害的客觀證據:主要為回憶受損,通過暗示或再認測試不能顯著改善或恢復正常。 3.在AD發病或AD進展時,情景記憶損害可與其他認知功能改變獨立或相關。 支持性特
簡述老年性癡呆癥腦脊液檢測
腦脊液細胞計數、蛋白質、葡萄糖和蛋白電泳分析:血管炎、感染或脫髓鞘疾病疑似者應進行檢測。快速進展的癡呆患者應行14-3-3蛋白檢查,有助于朊蛋白病的診斷。 腦脊液β淀粉樣蛋白、Tau蛋白檢測:AD患者的腦脊液中β淀粉樣蛋白(Aβ42)水平下降(由于Aβ42在腦內沉積,使得腦脊液中Aβ42含量減
老年性癡呆癥的神經影像學檢查
結構影像學:用于排除其他潛在疾病和發現AD的特異性影像學表現。 頭CT(薄層掃描)和MRI(冠狀位)檢查,可顯示腦皮質萎縮明顯,特別是海馬及內側顳葉,支持AD的臨床診斷。與CT相比,MRI對檢測皮質下血管改變(例如關鍵部位梗死)和提示有特殊疾病(如多發性硬化、進行性核上性麻痹、多系統萎縮、皮質
簡述老年性癡呆癥對癥治療目的
(1)抗焦慮藥 如有焦慮、激越、失眠癥狀,可考慮用短效苯二氮卓類藥,如阿普唑侖、奧沙西泮(去甲羥安定)、勞拉西泮(羅拉)和三唑侖(海樂神)。劑量應小且不宜長期應用。警惕過度鎮靜、嗜睡、言語不清、共濟失調和步態不穩等副作用。增加白天活動有時比服安眠藥更有效。同時應及時處理其他可誘發或加劇病人焦慮和
老年性癡呆癥的神經心理學測驗介紹
簡易精神量表(MMSE):內容簡練,測定時間短,易被老人接受,是臨床上測查本病智能損害程度最常見的量表。該量表總分值數與文化教育程度有關,若文盲≤17分;小學程度≤20分;中學程度≤22分;大學程度≤23分,則說明存在認知功能損害。應進一步進行詳細神經心理學測驗包括記憶力、執行功能、語言、運用和
關于老年性貧血的概述介紹
老年性貧血與造血系統的造血機能老化有關,即紅細胞的生 成基地紅骨髓隨著年齡的增大而逐漸減少。此外,隨著年齡的增長,牙齒脫落,味蕾萎縮,胃腸功能也減退,勢必影響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導致造血原料的缺乏,致使紅細胞或血紅蛋白生成不足。 老年性貧血的常見原因有老年男性的睪丸激素分泌不足,致使造血功能低
益智藥或改善認知功能的藥治療老年性癡呆癥介紹
目的在于改善認知功能,延緩疾病進展。這類藥物的研制和開發方興未艾,新藥層出不窮,對認知功能和行為都有一定改善,認知功能評分也有所提高。按益智藥的藥理作用可分為作用于神經遞質的藥物、腦血管擴張劑、促腦代謝藥等類,各類之間的作用又互有交叉。 (1)作用于神經遞質的藥物 膽堿能系統阻滯能引起記憶、學
關于老年性紫癜的鑒別診斷介紹
1.丹毒 丹毒皮損為紅色,輕者壓之褪色,重者壓之不褪色,局部皮膚可有腫痛及灼熱感,全身表現有發熱,血常規白細胞升高。 2.維生素C缺乏癥 維生素C缺乏癥患者病史收集中可發現飲食不當,血漿維生素C測定和白細胞內維生素C含量測定可見低于正常值,X線檢查可見長骨干骺端增生的骨骺盤向兩旁凸出,形成
關于老年性高血壓的護理介紹
1、對血壓波動大的病人,尤其在降壓治療期間,每日應測量血壓數次,以觀察血壓的日夜變化,特別注意觀察夜間血壓,防止夜間血壓降得過低。 2、根據24h 動態血壓變化規律,在06∶00 、12∶30 、16∶00 測血壓較合適。老年病人易受內外因素影響而使血壓波動較大,故睡前21∶00 應當增測1
關于老年性貧血的診斷檢查介紹
診斷標準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標準是HGB低于130g/L(男性)和120g/L(女性)。國內尚無60歲以上老年人貧血的統一標準,鑒于老年人的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濃度在男女之間差別不大,認為提倡提出的RBC
關于老年性貧血的用藥安全介紹
1.高蛋白飲食。蛋白質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原料,應注意膳食補充,可選用動物肝臟、瘦肉類、蛋、奶及豆制品等優質蛋白質食物。 2.適量脂肪攝入。脂肪不可攝入過多,否則會使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及抑制造血功能。 3.進食含鐵豐富的食物,提倡使用鐵鍋。 4.膳食中應包括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特別是B族維生素和
關于老年性紫癜的檢查診斷介紹
一、檢查 1.體格檢查 皮損區域皮膚變薄萎縮,缺乏彈性,毛發稀疏。 2.壓脈帶實驗 老年性紫癜患者壓脈帶實驗陽性。 二、診斷 收集患者病史,根據患者年齡、皮損發生部位、輕微外傷史等提示此病,皮損區域皮膚退行性變化,壓脈帶試驗陽性,凝血功能、血常規無異常可診斷。
新英格蘭醫學:老年性癡呆癥新致病基因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可導致阿爾茨海默氏癥風險增加的罕見遺傳突變,這一發現對于了解疾病的病因具有重要的意義。研究結果發布在11月14日的《新英格蘭醫學》(NEJM)雜志上,表明免疫系統出現問題可能是阿爾茨海默氏癥發病的一個重要作用因子。 研究人員利用來自2.5萬余人的數據揭示了TREM2基因的
老年性麥粒腫的基本信息介紹
麥粒腫(stye),是指瞼板腺或睫毛毛囊周圍的皮脂腺受葡萄球菌感染所麥粒腫表現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炎癥。以局部紅腫、疼痛,出現硬結及黃色膿點為主要臨床現。 以針灸之法治療麥粒腫,在五十年代末就有多病例觀察之臨床資料。自此之后直到七十年代,各地中、西醫刊物,陸續報告了應用挑治、艾灸、耳針等治療
關于老年性白內障的治療方法介紹
1.藥物治療 包括含硫制、抗醌體制劑、醛糖還原酶抑制劑、維生素及能量合劑、天然提取物等,如法可利晴、谷胱甘肽、維生素C、仙諾林特等。可以進行局部或全身治療。 2.手術治療 是治療白內障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目前主要采用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技術。
關于老年性高血壓的臨床診斷介紹
1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患病率高和脈壓大 流行病學研究揭示了收縮壓、舒張壓及脈壓隨年齡變化的趨勢,顯現出收縮壓隨年齡增長逐漸升高,而舒張壓多于50~60歲之后開始下降,脈壓逐漸增大[6,7] 。 2 血壓波動大 老年高血壓患者在24h之內常見血壓不穩定、波動大。要求醫生不能以1次血壓測量結果來
關于老年性瓣膜病的病理介紹
病理研究顯示,在老年人的心臟中常有鈣鹽沉著,好發部位主要是在主動脈瓣、二尖瓣環以及心外膜的冠狀動脈,被稱為老年性心臟鈣化綜合征。主動脈瓣鈣化比二尖瓣環鈣化發生時間要早。老年性主動脈瓣鈣化系從主動脈面基底部開始沿纖維板擴展,瓣葉邊緣極少累及,無交界融合和瓣葉邊緣變形,瓣葉活動通常不受限,這一點可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