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蓖麻毒蛋白基因脫毒的介紹
生物技術的發展及基因沉默技術的出現,為蓖麻脫毒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的方法。基因沉默理論認為,導入與內源基因有較高同源性的基因可加強內源基因的沉默。Angel SM和Hamilton A J等的研究也表明,轉入重復DNA片段引起內源基因近100%的轉錄后沉默。這為轉基因沉默內源基因提供了更加高效的方法。 共抑制(co-suppression)指基因間相互作用引起的失活現象,當引入一個與植物內源基因有部分同源性的高效基因表達結構時,不但外源基因未能按預期方式進行高效表達,反而抑制了內源基因的表達。這些研究結果表明,重復抑制比單基因抑制效果好,反義基因比正義基因更能抑制同源基因的表達。......閱讀全文
關于蓖麻毒蛋白基因脫毒的介紹
生物技術的發展及基因沉默技術的出現,為蓖麻脫毒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的方法。基因沉默理論認為,導入與內源基因有較高同源性的基因可加強內源基因的沉默。Angel SM和Hamilton A J等的研究也表明,轉入重復DNA片段引起內源基因近100%的轉錄后沉默。這為轉基因沉默內源基因提供了更加高效的方
關于蓖麻毒蛋白的檢測介紹
蓖麻毒蛋白分析檢測尚缺乏簡單、快速、準確的定量分析方法,通用的方法如紅血細胞凝集法、280nm紫外吸收法,僅達目視比較半定量分析,還不適用于工業化規模的產品控制分析,更缺乏同時檢出能力。鄭成、高寶巖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在色譜柱150×4.6mm,5μm鍵合C4固定相,水、乙腈混合流動相,流速1mL/
關于蓖麻毒蛋白的基本介紹
蓖麻毒蛋白是從蓖麻中分離得到的具有凝集素活性的毒蛋白,為最強烈天然毒素之一。是由全毒素、毒類素、凝集素三種物質組成的蛋白質。蓖麻毒蛋白對所有哺乳動物真核細胞都有毒害作用,而對某些惡性腫瘤細胞毒性更強。這使它在醫學上成為用于殺傷腫瘤細胞的首選毒素之一。
關于蓖麻毒蛋白的毒性的介紹
蓖麻毒蛋白是蓖麻毒素中毒性最強的一種,對各種哺乳動物都有毒。家畜中,兔和馬較敏感,羊和雞等較不敏感。兔(肌肉注射)半數致死劑量LD50為4.1μg/kg,小鼠(腹腔注射)LD50為10μg/kg,人經口致死量為0.15-0.2g,靜脈致死量為20 mg。蓖麻毒蛋白是一種細胞毒素,對小白鼠有毒,但
關于蓖麻毒蛋白的生化組成介紹
蓖麻毒蛋白是糖蛋白異二聚體,是由全毒素、毒類素、凝集素三種物質組成的蛋白質,并由數種不同類型的高分子蛋白質組成,其分子式為:-[C8H8N2O2]n-,分子量64000左右,也有報道為36000~85000。已發現的結晶型有已發現的類型有:結晶型(2種)、B1型、T3型、G型、D型,中國和日本生
關于蓖麻毒蛋白的分子結構鏈介紹
Ricin由兩個肽鏈以二硫鍵共價相連接,作為糖蛋白,Ricin含有共價結合的糖分子,糖的主要組成是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蓖麻毒蛋白的一級結構分析已由Funatsu等人完成。 [11] 兩條多膚鏈分別稱為A鏈(Ricinchain A,RTA)和B鏈(Ricinchain B,RTB)。RTA是
蓖麻毒蛋白的毒性介紹
蓖麻毒蛋白是蓖麻毒素中毒性最強的一種,對各種哺乳動物都有毒。家畜中,兔和馬較敏感,羊和雞等較不敏感。兔(肌肉注射)半數致死劑量LD50為4.1μg/kg,小鼠(腹腔注射)LD50為10μg/kg,人經口致死量為0.15-0.2g,靜脈致死量為20 mg。蓖麻毒蛋白是一種細胞毒素,對小白鼠有毒,但對斜
蓖麻毒蛋白的毒性介紹
一個蓖麻毒蛋白分子進入細胞內,就足以使整個細胞的蛋白質合成完全停止而死亡。蓖麻毒素的毒性多肽是A鏈,A鏈具有使核糖體失活的能力。B鏈上含有兩個半乳糖結合部位,能與細胞上含半乳糖基的糖蛋白或糖酯結合,蓖麻毒蛋白通過B鏈連接在細胞表面含有半乳糖末端的糖蛋白和脂蛋白上進入細胞,A鏈在B鏈的幫助下,容易穿過
關于蓖麻毒蛋白的基本概述
蓖麻(Ricinus communus)又稱大麻子、紅麻等,是大戟科蓖麻屬植物,蓖麻栽培歷史悠久,是世界十大油料作物之一,主要分布于非洲、亞洲等,具有特殊的用途和很高的經濟價值。中國蓖麻資源豐富,種植面積約700萬畝,蓖麻籽年產量34萬噸,居世界第2位。蓖麻的種子(蓖麻子)蓖麻籽是蓖麻成熟的果實
關于蓖麻毒蛋白在生物農藥上的應用介紹
化學農藥、化肥等化學制品對植物產品和人類生存環境的污染問題是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也是實現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利用易降解、對作物安全的植物源殺蟲劑代替有機殺蟲劑被很多植物保護專家們認為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好途徑。為此,開發和應用植物源農藥已成為各國所追逐的目標。生物殺蟲劑由于對人畜毒性
蓖麻毒蛋白中毒的救治措施介紹
立即用高錳酸鉀或炭末混懸液洗胃,隨繼口服鹽類瀉藥及高位灌腸等急救措施,以排出未被吸收之毒物。 口服乳汁、雞蛋清及阿拉伯膠,以保護胃粘膜。如出現昏迷、嗜睡等癥狀時,可皮下注射可拉明、樟腦磺酸鈉等,必要時可用洋地黃制劑。如因大量嘔吐、嚴重腹瀉而失水時,應及時大量靜滴5%葡萄糖生理鹽水或低分子右旋糖
簡述蓖麻毒蛋白的分離純化介紹
蓖麻毒蛋白已被廣泛用于“導向藥物”的制備(即免疫毒素),將蓖麻毒蛋白應用于生物農藥方向也已受到廣泛關注與研究,因此,蓖麻毒蛋白的提取純化具有重要意義,研究提高蓖麻毒蛋白提取率的方法,并用于大規模生產之中,是許多專家正在進行的一項重要研究。 隨著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已能利用基因克隆的方法制備Ri
蓖麻毒蛋白作為抗癌藥物的介紹
蓖麻毒蛋白(ricin)是一種植物毒蛋白,具有相當明顯的抗腫瘤作用,它們能通過抑制蛋白質合成來殺死癌細胞。蓖麻毒蛋白抗癌機理主要是:它能強烈地抑制各種癌細胞的蛋白合成,中度抑制DNA的合成,而對RNA的抑制則較弱。 另一個重要的藥理作用是:它具有很強的抗原性,可經各種途徑進入機體,并可產生抗體和
蓖麻毒蛋白分子鏈結構A鏈的相關介紹
A鏈中只有兩個Lys殘基,一個位于N端第4位,一個位于C端附近,對于A鏈的毒性作用極為重要。B鏈是由260個氨基酸殘基組成,并有4個分子內的二硫鏈,有兩條寡糖鏈(G1cNAc)2(Man)6和(G1 cNAc)2(Man)7,分別接在第93位和133位Asn殘基上,故分子量較A鏈高。B鏈兩條寡糖
植物脫毒及快速繁殖技術
一、 概念與意義 意義:能夠有效地保持優良品種的特性; 生產無病毒種苗,防止品種退化; 快速繁殖新品種,使優良品種迅速應用; 節約耕地,提高農產品的商品率; 便于運輸。 目前受病毒危害嚴重影響生產的有: ·大田作物:馬鈴薯、甘薯、甘蔗、煙草。 ·蔬 菜:白菜、大蒜、蔥、番茄、蘿卜。 ·果 樹:柑橘、
蓖麻毒蛋白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蓖麻毒蛋白外文名Ricin一級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毒????性成人致死量為7mg定義蓖麻毒蛋白是從蓖麻中分離得到的具有凝集素活性的毒蛋白,為最強烈天然毒素之一。是由全毒素、毒類素、凝集素三種物質組成的蛋白質。蓖麻毒蛋白對所有哺乳動物真核細胞都有毒害作用,而對某些惡性腫瘤細胞毒性更強。這使它
蓖麻毒蛋白的物化性質
生化組成蓖麻毒蛋白是糖蛋白異二聚體,是由全毒素、毒類素、凝集素三種物質組成的蛋白質,并由數種不同類型的高分子蛋白質組成,其分子式為:-[C8H8N2O2]n-,分子量64000左右,也有報道為36000~85000。已發現的結晶型有已發現的類型有:結晶型(2種)、B1型、T3型、G型、D型,中國和日
概述蓖麻毒蛋白的作用機理
一個蓖麻毒蛋白分子進入細胞內,就足以使整個細胞的蛋白質合成完全停止而死亡。蓖麻毒素的毒性多肽是A鏈,A鏈具有使核糖體失活的能力。B鏈上含有兩個半乳糖結合部位,能與細胞上含半乳糖基的糖蛋白或糖酯結合,蓖麻毒蛋白通過B鏈連接在細胞表面含有半乳糖末端的糖蛋白和脂蛋白上進入細胞,A鏈在B鏈的幫助下,容易
關于基因的區分介紹
20世紀60年代初F.雅各布和J.莫諾發現了調節基因。把基因區分為結構基因和調節基因是著眼于這些基因所編碼的蛋白質的作用:凡是編碼酶蛋白、血紅蛋白、膠原蛋白或晶體蛋白等蛋白質的基因都稱為結構基因;凡是編碼阻遏或激活結構基因轉錄的蛋白質的基因都稱為調節基因。但是從基因的原初功能這一角度來看,它們都
關于基因表達的介紹
基因的表達過程是將DNA上的遺傳信息傳遞給mRNA,然后再經過翻譯將其傳遞給蛋白質。在翻譯過程中tRNA負責與特定氨基酸結合,并將它們運送到核糖體,這些氨基酸在那里相互連接形成蛋白質。這一過程由tRNA合成酶介導,一旦出現問題就會生成錯誤的蛋白質,進而造成災難性的后果。值得慶幸的是,tRNA分子
關于基因計算的介紹
DNA分子類似“計算機磁盤”,擁有信息的保存、復制、改寫等功能。將人體細胞核中的23對染色體中的DNA分子連接起來拉直,其長度大約為0.7米,但若把它折疊起來,又可以縮小為直徑只有幾微米的小球。因此,DNA分子被視為超高密度、大容量的分子存儲器。 基因芯片經過改進,利用不同生物狀態表達不同的數
關于基因歷史的介紹
19世紀60年代,奧地利遺傳學家格雷戈爾·孟德爾就提出了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控制的觀點,但這僅僅是一種邏輯推理。20世紀初期,遺傳學家摩爾根通過果蠅的遺傳實驗,認識到基因存在于染色體上,并且在染色體上是呈線性排列,從而得出了染色體是基因載體的結論。1909年丹麥遺傳學家約翰遜(W. Johan
關于基因的特點介紹
基因有兩個特點:一是能忠實地復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二是在繁衍后代上,基因能夠“突變”和變異,當受精卵或母體受到環境或遺傳的影響,后代的基因組會發生有害缺陷或突變。絕大多數產生疾病,在特定的環境下有的會發生遺傳。也稱遺傳病。在正常的條件下,生命會在遺傳的基礎上發生變異,這些變異是正常的變
關于基因的分類介紹
一、結構基因 基因中編碼RNA或蛋白質的堿基序列。 (1)原核生物結構基因:連續的,RNA合成不需要剪接加工; (2)真核生物結構基因:由外顯子(編碼序列)和內含子(非編碼序列)兩部分組成。 二、非結構基因 結構基因兩側的一段不編碼的DNA片段(即側翼序列),參與基因表達調控。 (1
關于基因重組的基因診斷的介紹
通過使用基因芯片分析人類基因組,可找出致病的遺傳基因。癌癥、糖尿病等,都是遺傳基因缺陷引起的疾病。醫學和生物學研究人員將能在數秒鐘內鑒定出最終會導致癌癥等的突變基因。借助一小滴測試液,醫生們能預測藥物對病人的功效,可診斷出藥物在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還能當場鑒別出病人受到了何種細菌、病毒或其他微
莖尖培養的定義和脫毒的原理
莖的生長點培養,實際就是莖尖培養。在植物組織的培養中,曾是很早以來就被應用的一種方法,莖尖培養除研究枝條的發育和花的形態形成外,也應用于無病毒植物的培養和蘭花等園藝作物的營養繁殖等方面。此外,用這種方法進行營養繁殖的個體稱為分體無性繁殖(mericlone)。莖尖培養脫毒的原理是莖尖幾乎不含病毒,采
關于斷裂的基因的介紹
也是在1977年發現的,它是內部包含一段或幾段最后不出現在成熟的mRNA中的片段的基因。這些不出現在成熟的mRNA中的片段稱為內含子,出現在成熟的mRNA中的片段則稱為外顯子。例如下面這一基因,有三個外顯子和兩個內含子。在幾種哺乳動物的核基因、酵母菌的線粒體基因以及某些感染真核生物的病毒中都發現
簡述蓖麻毒蛋白的臨床表現
中毒后數小時出現癥狀。早期有精神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便血;繼則出現脫水、血壓下降,休克嗜睡;嚴重者可出現抽搐、昏迷,牙關緊閉;最后因循環衰竭而死亡。少數病人可出現發燒、黃疸、便血、蛋白尿、無尿或血尿,終因酸中毒、尿毒癥而死亡。該毒素易損傷肝、腎等實質器官,發生出血、變性、壞死病變。并能凝
關于基因沉寂的作用介紹
這個“原則”就是目前尚沒有真正完全清楚的“組蛋白密碼”(Histone Code)。能夠與甲基化組蛋白結合的蛋白質有sir1/2/3/4,這是一組被稱為"Silencing Informative Repressor"的蛋白,其中,Sir2就是上文中的“去乙酰化”酶,而Sir1/3/4則負責與甲
關于基因探針的來源介紹
DNA探針根據其來源有3種:一種來自基因組中有關的基因本身,稱為基因組探針(genomic probe);另一種是從相應的基因轉錄獲得了mRNA,再通過逆轉錄得到的探針,稱為cDNA探針(cDNA probe)。與基因組探針不同的是,cDNA探針不含有內含子序列。此外,還可在體外人工合成堿基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