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白細胞的簡介
白細胞(英文名: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簡稱:WBC)是一類無色、球形、有核的血細胞。正常成人白細胞總數為(4.0~10.0)x 109/L,可因每日不同時間和機體不同的功能狀態而在一定范圍內變化。白細胞不是一個均一的細胞群,根據其形態、功能和來源部位可以分為三大類:粒細胞、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其中粒細胞又可根據胞質中顆粒的染色性質不同,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粒細胞和嗜堿粒細胞三種 [1] 。 白細胞是人體與疾病斗爭的“衛士”。當病菌侵入人體體內時,白細胞能通過變形而穿過毛細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將病菌包圍﹑吞噬。如果體內的白細胞的數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體有了炎癥。......閱讀全文
關于白細胞的簡介
白細胞(英文名: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簡稱:WBC)是無色、球形、有核的血細胞。正常成人總數為(4.0~10.0)x 109/L,可因每日不同時間、機體的功能狀態而在一定范圍內變化。 白細胞一般有活躍的移動能力,它們可以從血管內遷移到血管外,或從血管外組織遷移到
關于白細胞的簡介
白細胞(英文名: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簡稱:WBC)是一類無色、球形、有核的血細胞。正常成人白細胞總數為(4.0~10.0)x 109/L,可因每日不同時間和機體不同的功能狀態而在一定范圍內變化。白細胞不是一個均一的細胞群,根據其形態、功能和來源部位可以分為三大類
關于人類白細胞抗原的簡介
HLA(humanleukocyteantigen,人類白細胞抗原)系統是目前所知人體最復雜的多態系統。自1958年發現(JeanDausset)第一個HLA抗原,到20世紀70年代,HLA便成為免疫遺傳學、免疫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等學科的一個重要新興研究領域。現在,已基本弄清其系統的組成、結構和功
關于白細胞減少癥的簡介
白細胞減少癥指外周血液中白細胞計數持續
關于多形核白細胞的簡介
多形核白細胞,主要是中性粒細胞,包括少量嗜酸性粒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又稱粒細胞。一類有分節狀細胞核、細胞質內含大量溶酶體顆粒的白細胞。形狀較小(直徑10~15 μm);運動力強(40 μm/min),在骨髓中形成,壽命短(半衰期為6~7h),存在于血流和骨髓中。在其溶酶體中含有殺菌物質和酶類,諸
關于人類白細胞抗原系統的簡介
這種代表個體特異性的組織抗原稱組織相容性抗原,一套這樣的抗原系統稱主要組織相容性系統(majorhistocompatibilitysystem,MHS)。編碼MHS的基因群稱為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即指某一染色體上一群緊密連鎖的基因群。 人的MHC就稱HLA(humanleucocyte
關于白細胞介素-4的簡介
1982年Howard發現T細胞培養上清中有一種促進B細胞增殖的因子,起初命名為B細胞生長因子-1(b cell growth factor-1,BCGF-1)。有的實驗室稱為B細胞刺激因子-1(b cell stimulatingfactor-1,BSF-1)、T細胞生長因子-2(T cell
關于白細胞介素-5的簡介
1980年Takatsu等發現在T細胞條件培養液中,含有一種因子能替代T細胞在體外協同胸腺依賴抗原的抗體應答,稱為T細胞替代因子(t cell replacing factor,TRF)。由于這種因子對B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增殖、分化有重要調節作用,又名B細胞生長因子-Ⅱ(b cellgrowth
關于白細胞介素-17的簡介
白細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 IL17)是已發現的30余種白細胞介素之一,按序號排在第17位。IL17由CD4+ T細胞分泌,能夠誘導上皮細胞、內皮細胞、成纖維細胞合成分泌IL-6、IL-8、G-CSF、PGE2,促進ICAM-1的表達。 Th17細胞主要效應因子是IL-17
白細胞的簡介
白細胞(英文名: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簡稱:WBC)是一類無色、球形、有核的血細胞。正常成人白細胞總數為(4.0~10.0)x 109/L,可因每日不同時間和機體不同的功能狀態而在一定范圍內變化。白細胞不是一個均一的細胞群,根據其形態、功能和來源部位可以分為三大類
關于小兒白細胞黏附分子缺陷Ⅰ型的簡介
小兒白細胞黏附分子缺陷Ⅰ型是一種較少見的原發性免疫缺陷病,臨床表現為臍帶脫落延遲、反復軟組織感染、慢性牙周炎和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常于新生兒期死亡。
白細胞分類計數的簡介
血液離心時表層為灰白色,這部分的細胞即稱為白細胞。它是一組形態、功能和在發育與分化階段不同的非均質性混合細胞的統稱,依據形態、功能和來源而分為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三類。僅以白細胞計數判定臨床意義有一定局限性,應結合白細胞分類計數分析病情,較為確切。 中性粒細胞:桿狀核1%-5%(0.04
白細胞抗原的應用簡介
多用于骨髓移植上,得了白血病的人,需要骨髓移植,得到能正常產生血細胞的骨髓,如果隨便找骨髓移植的話,產生的白細胞在身體里游走,到了身體里的任何一處都認為那是異物加以排斥,會把全身所有細胞全部殺光,所以骨髓移植必須找骨髓盡可能一致的人進行移植,一般來說有3/5的抗原吻合就可以移植了,另外器官移植也
關于白細胞的總結
白細胞正常參考值:? 白細胞計數? 新生兒 嬰兒(兩周歲內) 成人 白細胞計數 15~20×109/L 11~12×109/L 4~10 ×109/L ?
關于白細胞減少和粒細胞缺乏癥的簡介
健康成人血液中白細胞計數一般在4~10×109/A升(4000~10000A立方毫米);健康成人中性粒細胞絕對值(等于白細胞總數×中性粒細胞%)為2.0~7.5×109/升(2000~7500/立方毫米)左右。若血液中白細胞計數持續(多次檢查)低于4×109/升(4000/立方毫米)而中性粒細胞
多形核白細胞的簡介
又稱粒細胞。一類有分節狀細胞核、細胞質內含大量溶酶體顆粒的白細胞。形狀較小(直徑10~15 μm);運動力強(40 μm/min),在骨髓中形成,壽命短(半衰期為6~7h),存在于血流和骨髓中。在其溶酶體中含有殺菌物質和酶類,諸如過氧化氫酶、溶菌酶、蛋白酶、磷酸酶、核酸酶和脂肪酶等。PMN大量出
白細胞分化抗原的簡介
白細胞分化抗原是白細胞(還包括血小板、血管內皮細胞等)在正常分化成熟不同譜系和不同階段以及活化過程中,出現或消失的細胞表面標記。它們大都是穿膜的蛋白或糖蛋白,含胞膜外區、穿膜區和胞漿區。有些白細胞分化抗原是以磷脂酰肌醇連接方式“錨”在細胞膜上。少數白細胞分化抗原是碳水化合物半抗原。白細胞分化抗原
關于白細胞的生理作用
白細胞(WBC、LEU)是外周血常見的有核細胞,根據形態特征,可分為粒細胞(GRA)、淋巴細胞(L)和單核細胞(M)三類。粒細胞胞質中含有特殊顆粒,據顆粒特點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三個亞類。中性粒細胞又分為中性分葉核粒細胞、中性桿狀核粒細胞兩類。白細胞通過不同方式、不同機制消滅病
關于人白細胞抗原B27(HLA—B27)的簡介
人白細胞抗原B27(HLA—B27)是類風濕關節炎(RA)的標記性抗體,特異性高,對于早期類風濕關節炎或臨床癥狀不典型的類風濕關節炎具有診斷意義。HLA—B27與強直性脊柱炎(AS)有密切的相關性,90%的AS患者HLA—B27呈陽性反應,而在正常人中的陽性率僅為4%~7%。但并非HIA—B27
白細胞減少癥的疾病簡介
白細胞減少(leukopenia)指外周血白細胞絕對計數持續低于4.0×10^9/L。中性粒細胞是白細胞的主要成分,所以中性粒細胞減少常導致白細胞減少。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在成人低于2.0×10^9/L時,在兒童≥10歲低于1.8×10^9/L或﹤10歲低于1.5×10^9/L時,稱為中性
白細胞吞噬功能試驗的簡介
白細胞吞噬功能試驗是一種細胞免疫體外試驗法。將一定濃度的鏈球菌或葡 萄球菌培養液與動物血液一起培養,觀察白細胞吞噬細菌的能力。在小試管中加入5%枸櫞酸鈉0.05ml,再加入0.1Ml動物血,搖勻,立即吸取含一定細菌數的細菌培養液0.05Ml,加到血樣試管中,搖勻,置于37?C溫箱中培養30分鐘。
白細胞介素-14的簡介
白細胞介素-14是趨化因子家族的一種細胞因子,共發現了39個白細胞介素(可能為39個),分別命名為IL-1---IL39.功能復雜,成網絡,復雜重疊。IL-39是2016年被命名的,是IL-12家族新成員。
白細胞移動抑制因子(LIF)的簡介
白細胞移動抑制因子(LIF) LIF的產生細胞和產生條件與MIF相同,能抑制多形核粒細胞的移動,對單核-巨噬細胞卻無作用。人的LIF是分子量為68000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質,與MIF不同,而LIF的生物學意義和產生試驗的臨床意義,均與MIF相同。
白細胞介素-11的簡介
白細胞介素是由多種細胞產生并作用于多種細胞的一類細胞因子。由于最初是由白細胞產生又在白細胞間發揮作用,所以由此得名,現仍一直沿用。最初是指由白細胞產生又在白細胞間起調節作用的細胞因子。后指一類分子結構和生物學功能已基本明確,具有重要調節作用而統一命名的細胞因子,它和血細胞生長因子同屬細胞因子。兩
關于白細胞的生成的介紹
長期以來,關于各種血細胞的來源,有不同的意見。爭論的中心是:各類血細胞是否來源于同一種原始細胞?是否僅存在著一種造血干細胞,通過它的增殖,分化出不同種類血細胞?經過近20年來的實驗研究,意見趨向一致。骨髓中確實存在著能分化成各種血細胞的干細胞,即多潛能干細胞。干細胞可喻為祖細胞,由它分化成各種定
白細胞吞噬功能試驗簡介
白細胞吞噬功能試驗是一種細胞免疫體外試驗法。將一定濃度的鏈球菌或葡 萄球菌培養液與動物血液一起培養,觀察白細胞吞噬細菌的能力。在小試管中加入5%枸櫞酸鈉0.05ml,再加入0.1Ml動物血,搖勻,立即吸取含一定細菌數的細菌培養液0.05Ml,加到血樣試管中,搖勻,置于37?C溫箱中培養30分鐘。
關于白細胞增多的病因分析
1.生理因素 許多生理因素可以引起白細胞總數增加。比如:劇烈運動;體力勞動;冬季長時間暴露于冷空氣后;飽餐、淋浴后也常有白細胞數輕微增高。生理性白細胞數增高還見于月經期、排卵期,情緒緊張、饑餓、低血糖等。但生理性白細胞數增多是暫時的,去除影響因素很快恢復正常。可能是各種生理因素刺激時,體內兒茶
關于白細胞減少的基本介紹
白細胞是一類有核的血細胞。正常人的血細胞數目是4000-10000/UL(微升),每日不同的時間和機體不同的功能狀態下,白細胞在血液中的數目是有較大范圍變化的。當每微升超過10000個時,稱為白細胞增多;而每微升少于4000個時,則稱為白細胞減少。機體有炎癥(即發炎)時會出現白細胞增多;白細胞減
關于顆粒白細胞的基本介紹
顆粒白細胞(粒細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顆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種顆粒白細胞即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具有變形運動和吞噬活動的能力,是機體對抗入侵病菌,特別是急性化膿性細菌的最重要的防衛系統。當中性粒細胞數顯著減少時,機體發生感染的機會明顯增高。嗜酸性粒細胞具有粗大
關于中性白細胞的基本介紹
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或Neutrophil granulocyte,又譯中性白細胞)是血液中血細胞成分之一。中性粒細胞的絕對值是指白細胞計數中的中性粒細胞的含量。中性粒細胞增高一般代表細菌性感染或在機體受疼痛、寒冷等刺激時;另外一些生理情況下也會稍微升高,如進食,運動等。中性粒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