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黏附分子的臨床應用
CD和黏附分子及其相應的單克隆抗體已在臨床免疫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可用于疾病的發病機制的探討及疾病的診斷、預防和治療。 1.闡明發病機制:CD4分子胞膜外區第1個結構域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囊膜糖蛋白gp120識別的部位,因此人類CD4分子是HIV的主要受體。HIV感染CD4+T細胞后,選擇性地使CD4+T細胞數量銳減和功能降低。由于CD4+T細胞是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免疫效應細胞和免疫調節細胞,產生多種重要的細胞因子,因此HIV感染后臨床上突出表現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2.在疾病診斷中的作用:監測HIV患者外周血CD4陽性細胞絕對數,對于輔助診斷和判斷HIV感染和艾滋病病情有重要價值。正常人外周血CD4+T細胞絕對數在500個/μl以上,當HIV感染患者CD4+T細胞降至200個/μl以下時,則為疾病惡化的先兆。 3.可用于防治移植排斥反應:抗CD3、CD25等單克隆抗體作為免疫抑制劑在臨床上用于防治移植排斥反應。......閱讀全文
簡述黏附分子的臨床應用
CD和黏附分子及其相應的單克隆抗體已在臨床免疫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可用于疾病的發病機制的探討及疾病的診斷、預防和治療。 1.闡明發病機制:CD4分子胞膜外區第1個結構域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囊膜糖蛋白gp120識別的部位,因此人類CD4分子是HIV的主要受體。HIV感染CD4+T細胞后,選擇性地使
簡述小兒白細胞黏附分子缺陷Ⅰ型的臨床表現
主要為皮膚黏膜反復細菌性感染,特點為無痛性壞死,可形成潰瘍,范圍進行性擴大或導致全身性感染。新生兒因臍帶感染而致臍帶脫落延遲。最常見的病原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腸道革蘭陰性菌,其次為真菌感染;病毒感染并不常見。感染部位無膿形成為本病的特點。 重度缺陷病兒的CDL8分子表達不足正常人的1%,病情嚴
細胞黏附分子的概念
細胞黏附分子是眾多介導細胞間或細胞與細胞外基質間相互接觸和結合分子的統稱。
細胞黏附分子的功能
黏附分子以受體-配體結合的形式發揮作用,使細胞和細胞間、細胞和基質間或細胞-基質-細胞間發生黏附,參與細胞的識別,細胞的活化和信號轉導,細胞的增殖與分化,細胞的伸展與移動,是免疫應答、炎癥反應、凝血、腫瘤轉移以及創傷愈合等一系列重要生理和病理過程的分子基礎。黏附分子根據其結構特點可分為整合素家族、選
關于黏附分子的基本介紹
黏附分子(CAM),是眾多介導細胞間或細胞與細胞外基質(ECM)間相互接觸和結合分子的統稱。 黏附分子是以黏附功能來歸類,其配體有膜分子、細胞外基質以及血清等體液中的可溶性因子和補體C3片段。CD分子范圍十分廣泛,其中包括了黏附分子組,因此,大部分黏附分子已有CD的編號,但也有部分黏附分子尚無
關于黏附分子的功能簡介
黏附分子以受體-配體結合的形式發揮作用,使細胞與細胞間或細胞與基質間發生黏附。具有以下功能。 1.淋巴細胞歸巢; 2.參與細胞的識別,細胞的活化和信號轉導。免疫細胞識別中的輔助受體和協同刺激或抑制信號; 3.炎癥過程中白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黏附; 4.細胞的增殖與分化; 5.細胞的伸展與
血管細胞黏附分子的結構特點
中文名稱血管細胞黏附分子英文名稱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定 義在上皮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成纖維細胞和成肌細胞上表達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細胞黏附分子。為整聯蛋白VLA4的配體。應用學科細胞生物學(一級學科),細胞免疫(二級學科)
細胞黏附分子的基本信息
細胞黏附分子(英語:Cell adhesion molecules,縮寫:CAMs)是位于細胞表面上的蛋白,參與了與其他細胞或細胞外基質(ECM)中的稱為細胞黏附的結合過程。在本質上,細胞黏附分子幫助細胞彼此黏附和其周圍環境的黏附。這些蛋白質通常是跨膜蛋白,是由三個領域組成:在細胞內領域與細胞骨架的
關于神經細胞黏附分子的簡介
神經細胞粘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是一種糖蛋白,能介導細胞與細胞及細胞與細胞外基質間相互作用,它在細胞的識別及轉移、腫瘤的浸潤與生長、神經再生、跨膜信號的傳導、學習和記憶等方面均起著一定的作用。 NCAM是非鈣依賴性粘附因子,它有多種亞型,
血管細胞黏附分子的基本概念
中文名稱血管細胞黏附分子英文名稱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定 義在上皮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成纖維細胞和成肌細胞上表達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細胞黏附分子。為整聯蛋白VLA4的配體。應用學科細胞生物學(一級學科),細胞免疫(二級學科)
關于黏附分子選擇素家族的介紹
1.種類:L-選擇素、P-選擇素、E-選擇素。 2.功能:在白細胞與內皮細胞黏附,炎癥發生以及淋巴細胞歸巢中發揮重要作用。 3.基本結構:選擇素為跨膜分子,選擇素家族成員胞膜外區結構相似,均以C型凝集素樣結構域、表皮生長因子樣結構域和補體調節蛋白結構域組成。
細胞黏附分子的基本信息介紹
黏附分子以受體-配體結合的形式發揮作用,使細胞和細胞間、細胞和基質間或細胞-基質-細胞間發生黏附,參與細胞的識別,細胞的活化和信號轉導,細胞的增殖與分化,細胞的伸展與移動,是免疫應答、炎癥反應、凝血、腫瘤轉移以及創傷愈合等一系列重要生理和病理過程的分子基礎。黏附分子根據其結構特點可分為整合素家族
細胞間黏附分子的基本概念
中文名稱細胞間黏附分子英文名稱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定 義廣泛分布于各種組織細胞間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黏附分子。為單體糖蛋白,由彎曲的胞外結構域、跨膜區及胞質結構域組成,是淋巴細胞功能相關抗原、白細胞等的配體。應用學科細胞生物學(一級學科),細胞免疫(二級
黏附分子整合素家族的介紹
整合素家族最初是因此類黏附分子主要介導細胞與細胞外基質的黏附,使細胞得以附著而形成整體而得名。 1.基本結構:整合素家族的成員都是由α、β兩條鏈經非共價鍵連接而成的異源二聚體。 2.整合素家族的組成:整合素家族中至少有17種α亞單位和8種β亞單位。 3.整合素分子的分布:整合素附著在體內分
關于神經細胞黏附分子的功能介紹
1、在腫瘤中的作用 NCAM在結構上與腫瘤控制因子DCC的結構很相似,故有人推測NCAM在腫瘤抑制方面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細胞的粘附和嗜同性: 通過體外培養單個分離的雞視網膜細胞發現:NCAM可以誘導細胞聚合,而細胞的聚合能夠被NCAM的抗體的Fab片段所抑制,重新加入純化的NCAM后,抑
白細胞黏附缺陷癥的臨床特征
中文名稱白細胞黏附缺陷癥英文名稱leukocyte adhesion deficiency;LAD定 義罕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白細胞整合素β2亞家族(p150/p95、LFA-1等)成員表達缺陷,導致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黏附、趨化和吞噬等功能障礙。應用學科免疫學(一級學科),免疫病理
ELISA法檢測細胞間黏附分子1
細胞黏附分子(ICAM)是存在于細胞表面的一類具有復雜功能的糖蛋白,介導細胞之間的相互黏附,參與眾多的病理生理過程。目前,研究較多的黏附分子主要有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整合素家族、選擇性家族、Cadherin家族等。細胞間黏附分子-1(ICAM-1)是黏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一員,由內皮細胞、淋巴細
簡述卡介苗的臨床應用
取本品2瓶(120mg),溶于40~50ml生理鹽水并充分搖勻,按外科導尿手術,將導尿管插入膀胱腔,將稀釋好的藥液,經導尿管注入。注入后,患者不斷變換體位,如左側、右側、仰臥和俯臥,各約30分鐘,經2小時后自行排除藥液。對高齡患者或體弱者卡介苗用量可減半(60mg/次)。 卡介苗灌注一般在
簡述丙磺舒的臨床應用
口服:0.25克/次,2次/日,一周后可加倍。用于增強青霉素類藥物的作用,0.5克/次,4次/日。2~14歲或體重在50kg以下兒童,首劑按0.025克/kg或0.7克/m,以后每次0.01克/kg或0.3克/m,4次/日。
簡述苯妥英鈉的臨床應用
口服:250~300mg/日,分2~3次服用,極量300mg/次,500mg/日;靜注:100~250mg/次(不超過50mg/min),總量不超過500mg/日。用于三環類抗抑郁藥過量時心臟傳導障礙和洋地黃中毒所致的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口服:100~300mg/日,分1~3次服用;靜注:中止
簡述阿糖胞苷的臨床應用
阿糖胞苷為只要作用于細胞S增殖期的嘧啶類抗代謝藥物,主要用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和淋巴瘤,而在治療這些疾病中它是誘導化療的核心藥物。 阿糖胞苷具有抗病毒作用,并被用來治療各種皰疹病毒的感染。但是由于阿糖胞苷的抗病毒選擇性較差且能夠引起骨髓抑制及其他嚴重的不良反應,它主要仍被用于惡
診斷小兒白細胞黏附分子缺陷Ⅰ型的簡介
反復軟組織感染、皮膚和黏膜慢性潰瘍,伴外周血中性粒細胞增多的嬰幼兒,均應考慮本病的可能性。多數有臍炎和臍帶脫落延遲的病史。流式細胞儀測定中性粒細胞CDL8陽性率可確診本病。
關于小兒白細胞黏附分子缺陷Ⅰ型的簡介
小兒白細胞黏附分子缺陷Ⅰ型是一種較少見的原發性免疫缺陷病,臨床表現為臍帶脫落延遲、反復軟組織感染、慢性牙周炎和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常于新生兒期死亡。
神經細胞黏附分子在腫瘤中的作用
神經細胞黏附分子在腫瘤中的作用NCAM在結構上與腫瘤控制因子DCC的結構很相似,故有人推測NCAM在腫瘤抑制方面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血小板內皮細胞黏附分子1的概念
中文名稱血小板內皮細胞黏附分子1英文名稱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定 義分布于單核細胞、血小板和粒細胞,并高表達于內皮細胞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黏附分子。參與吞噬細胞、自然殺傷細胞和活化T細胞穿越毛細血管壁的過程。應用
血小板黏附試驗(PAdT)的臨床意義
血小板黏附試驗反映血小板的黏附功能。 結果升高見于高凝狀態及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絞痛、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深靜脈血栓形成、腎小球腎炎及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結果降低見于血管性血友病、巨大血小板綜合征,以及肝硬化、尿毒癥、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服用血小板抑制藥物及進食魚油后等。
簡述博來霉素的臨床應用
1.肌肉或皮下注射 用注射用水或生理鹽水不超出5ml,溶解15~30mg(效價)的博來霉素,肌肉或皮下注射。用于皮下注射時。1mg(效價)/ml以下濃度注射為適度。動脈內注射:將藥物5~15mg溶解后,直接緩慢注射。 2.靜脈注射 用5~20ml適合靜脈注射用的溶液,溶解15~30mg(效
簡述羥氯喹的臨床應用
片劑為口服給予。成年人(包括老年人)首次劑量為每日400mg,分次服用。當療效不再進一步改善時,劑量可減至200mg維持。如果治療反應有所減弱,維持劑量應增加至每日400mg。應使用最小有效劑量,不應超過6.5mg/kg/日(自理想體重而非實際體重算得)或400mg/日,甚至更小量。兒童應使用最
簡述長效磺胺的臨床應用
國內外臨床應用證明,長效磺胺可用于多種感染癥的治療和預防。對大葉性肺炎、急性腎盂腎炎、急性膀胱炎、腦膜炎,其療效甚佳。對乳腺炎、扁桃腺炎、中耳炎、骨髓炎、丹毒、膿腫、癤、癰以及手術后鎮防感染等均有良效。對小兒中耳炎、支氣管肺炎、支氣管炎、蜂窩組織炎等亦獲良好的治療效果。由于在血中有效濃度持久,故
簡述狂犬疫苗的臨床應用
(1)咬傷后預防。對一般咬傷,即皮膚無流血的輕度擦傷、抓傷或破損皮膚被舔舐,應于0(第1天,注射當天)、3(第4天,以下類推)、7、14、30天各注射該疫苗1安瓿,兒童用量相同。對嚴重咬傷,除應按上述方法注射該疫苗外,應于0、3天注射加倍量疫苗,并在0天注射疫苗的同時用抗狂犬病血清(40I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