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植物病毒最早的使用介紹
在16世紀早期,荷蘭人對一種植株上有著條斑的郁金香極為珍視,不惜重金購買來裝扮自己的花園。這種郁金香的顏色不是單一的,它具有繽紛雜亂的花紋,如同噴濺在一起的各種顏色。這種自然之美的奧秘是什么呢?是一種植物病毒。 植物病毒對植物生長產生的危害作用是使植物的葉或花改變顏色。正是因為病毒的侵染,使花瓣上的原有顏色上產生了花斑或條紋,使花色更加奇異、絢麗,起到對花卉的美化作用。 早在18世紀,人們就利用病毒感染引起的植物葉和花的變色,創造新的花卉品種。感染郁金香碎色病毒的雜色花,呈白色花斑和條紋。感染香石竹斑駁病毒的雜色花,也因單色花質地顏色的不同,分為白色、黃色、淺綠色、淺紅色等,有五六種雜色花類型,花斑紋都不相同。虞美人雜色花單色紅色花經病毒感染后,在花瓣上出現白色的細條紋,條紋間距不均,色彩鮮艷美麗。......閱讀全文
關于植物病毒最早的使用介紹
在16世紀早期,荷蘭人對一種植株上有著條斑的郁金香極為珍視,不惜重金購買來裝扮自己的花園。這種郁金香的顏色不是單一的,它具有繽紛雜亂的花紋,如同噴濺在一起的各種顏色。這種自然之美的奧秘是什么呢?是一種植物病毒。 植物病毒對植物生長產生的危害作用是使植物的葉或花改變顏色。正是因為病毒的侵染,使花
關于植物病毒的基本介紹
植物病毒是一種病毒。 早在1576年就有關于植物病毒病的記載,舉世聞名的、美麗的荷蘭雜色郁金香,實際上就是現在所謂郁金香碎色花病毒造成的。 1892年Д.И.伊萬諾夫斯基與1898年M.W.拜耶林克證明,煙草花葉病為比細菌還小的病原體所引起,可通過病葉汁液傳染,20世紀初,已經知道昆蟲能傳播
關于輪狀病毒的疫苗使用介紹
輪狀病毒疫苗是減毒重組的活疫苗。接種對象主要為2個月~5歲以下嬰幼兒。使用方法用手開啟瓶蓋,用吸管吸取本疫苗,直接喂于嬰幼兒,用量為每人一次口服3ml,切勿用熱水送服。 預防選擇接種疫苗可以降低感染 對初冬感染輪狀病毒的嬰幼兒患者,臨床沒有特效藥物快速治療。有專家特別提醒,“家長在小
關于植物凝集素對植物病毒的作用
植物病毒不含聚糖,沒有凝集素的作用位點,因此植物凝集素對植物病毒無抑制作用。Peumans和Van Damme(1995)綜述道,一種稱為核糖體失活蛋白型的特殊類型凝集素對植物病毒具有抑制活性,其機理尚不清楚。但有殺蟲活性的凝集素可能會阻止或減少蟲傳播病毒病害的傳播。
我國古植物專家發現最早典型花朵
日前,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了解到,南古所古植物學家王鑫與國家蘭科中心教授劉仲健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典型花朵——“潘氏真花”。“潘氏真花”植物化石出產于我國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經科學分析,確定此花存在時間為1.62億年前的侏羅紀時代,該研究成果在線發布在英國《歷史生物學》雜志上。 在
關于SARS病毒的病毒來源介紹
我國SARS病毒起源研究結果表明:SARS病毒來自野生動物,而與家畜家禽和寵物無關。農業部動物冠狀病毒疫源調查組采集了59種動物共1700份動物樣品,主要包括與人類有過接觸或可能接觸的各種家畜家禽、野生動物、水生動物和寵物。 專家們從蝙蝠、猴、果子貍和蛇等數種野生動物體內檢測到冠狀病毒基因,已
關于SARS病毒的病毒宿主介紹
2013年11月1日《科技日報》報道,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團隊分離到一株與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樣冠狀病毒(SARS-like CoV),進一步證實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的源頭。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自然》雜志。 [8] 然而已有的流行病學證據和生物信息學分析顯示,野生動物市場
關于諾瓦克病毒的病毒結構介紹
諾如病毒為無包膜單股正鏈RNA病毒,病毒粒子直徑約27-40nm,基因組全長約7.5-7.7kb,分為三個開放閱讀框(Open Reading Frames, ORFs),兩端是5'和3'非翻譯區(Untranslated region, UTR),3'末端有多聚腺苷酸尾
電鏡技術法檢測植物病毒的介紹
從20 世紀40 年代建立電子顯微鏡技術以來, 經過不斷的改進和提高, 采用電子顯微鏡技術檢測植物病毒已成為比較重要的病毒鑒定和檢測手段。電子顯微鏡以電磁波為光源, 將感病植物組織制成檢測樣本, 利用短波電子流, 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 可根據病毒的形態、大小、內含體以及染病組織超微結構等診斷病毒
最早的光合作用介紹
1990年,一種紅藻化石在加拿大北極地區被發現,這種紅藻是地球上已知的第一種有性繁殖物種,也被認為是已發現的現代動植物最古老祖先。對紅藻化石的年齡此前沒有形成統一看法,多數觀點認為它們生活在距今約12億年前。為了確定這種紅藻化石的年齡,研究人員專門到加拿大巴芬島收集包含這種紅藻化石的黑頁巖并用錸鋨同
植物病毒的概念
植物病毒是一種病毒。早在1576年就有關于植物病毒病的記載,舉世聞名的、美麗的荷蘭雜色郁金香,實際上就是現在所謂郁金香碎色花病毒造成的。
植物病毒的特點
植物細胞最外層有以纖維素為材料構成的細胞壁,足以抵抗病毒的侵入,因而植物病毒的特點之一是必須通過寄主的傷口方能侵入。實驗室內常用摩擦葉面造成輕微傷口來接種某些植物病毒。農田操作、人口移植、摘心、整枝、打杈時手沾染含病毒的汁液,均可造成病毒傳染。病毒也可通過嫁接或植物根在土壤砂礫中伸長時所造成的傷口而
關于病毒定義的介紹
甲型H5N1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感染人,但不容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2] 人類感染的主要途經是直接接觸受感染的動物或受污染的環境,但不造成這些病毒在人與人之間的有效傳播。 [2] 1997年,首次從中國香港一3歲兒童的流感死亡病例標本中分離鑒定出。 [3] H5N1病毒可以致
血清學方法檢測植物病毒的介紹
血清學方法是檢測植物病毒最為常用和有效的手段之一。植物病毒是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的核蛋白,是一種很好的抗原, 特異性的抗體與相應的抗原結合, 使抗原失去活力, 這種結合的過程叫做免疫反應, 也叫血清反應。由于不同病毒產生的抗血清都有各自的特性, 因此可以用已知病毒的抗血清來鑒定病毒種類。目前應用最
最早的光合作用相關介紹
1990年,一種紅藻化石在加拿大北極地區被發現,這種紅藻是地球上已知的第一種有性繁殖物種,也被認為是已發現的現代動植物最古老祖先。對紅藻化石的年齡此前沒有形成統一看法,多數觀點認為它們生活在距今約12億年前。 [5] 為了確定這種紅藻化石的年齡,研究人員專門到加拿大巴芬島收集包含這種紅藻化石的
我國研究人員發現最早的有花植物昆蟲傳粉證據
人類的大部分食物來自被子植物(開花植物),而90%以上的被子植物需要昆蟲授粉。如此重要的授粉行為是什么時候開始在地球上出現的呢?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員在緬甸琥珀中的新發現,為最早的被子植物蟲媒傳粉提供了直接證據。相關研究于11月12日在線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簡述植物病毒的簡史
1892年Д.И.伊萬諾夫斯基與1898年M.W.拜耶林克證明,煙草花葉病為比細菌還小的病原體所引起,可通過病葉汁液傳染,20世紀初,已經知道昆蟲能傳播植物病毒病,如葉蟬傳播水稻矮縮病。1930年,Н.Н.麥金尼和湯清香發現病毒可以變異,產生致病力強弱不等的毒株,而且不同毒株之間有干擾作用。19
概述植物病毒的特點
植物細胞最外層有以纖維素為材料構成的細胞壁,足以抵抗病毒的侵入,因而植物病毒的特點之一是必須通過寄主的傷口方能侵入。實驗室內常用摩擦葉面造成輕微傷口來接種某些植物病毒。農田操作、人口移植、摘心、整枝、打杈時手沾染含病毒的汁液,均可造成病毒傳染。病毒也可通過嫁接或植物根在土壤砂礫中伸長時所造成的傷
關于肉瘤病毒的機能介紹
在這些病毒中有具備獨立機能的完整病毒;但也有許多在遺傳上缺少病毒增殖所必需的某些機能,而要借助于內生病毒的所謂不完整病毒。 已知ASV既有細胞的轉化作用,又有決定其生存的遺傳信息。還認為在其他肉瘤病毒中也具備相類似的遺傳信息。 肉瘤病毒可用其轉化細胞的能力大小來進行定量測定。在轉化了的細胞中
關于HIV病毒的定義介紹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又稱艾滋病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逆轉錄病毒。這一病毒會攻擊并逐漸破壞人類的免疫系統,致使宿主在被感染時得不到保護。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并且去世的人,往往死于繼發感染或者癌癥。而艾滋病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最后階段 [1] 。
關于EB病毒的基本介紹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皰疹病毒科嗜淋巴細胞病毒屬的成員,基因組為DNA。EB病毒具有在體內外專一性地感染人類及某些靈長類B細胞的生物學特性。人是EB病毒感染的宿主,主要通過唾液傳播。無癥狀感染多發生在幼兒,3~5歲幼兒90%以上曾感染EB病毒,90%以上的成人
關于鼻病毒的基本介紹
鼻病毒(rhinovirus,RhV)于1956年由Pelon等科學家通過組織培養等方法從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標本中分離獲得。已經鑒定出超過120種的鼻病毒,是人類病毒中血清型最多的病毒。鼻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體。該病毒是引起急性呼吸道疾病的罪魁禍首,將近半數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感染是由鼻病毒感
關于擬病毒的發現介紹
1981年以來,Randles等分別陸續從絨毛煙、苜蓿、莨菪以及地下三葉草分離到幾種在核酸組成與生物學性質方面比較特殊的絨毛煙斑駁病毒、苜蓿暫時性條斑病毒、莨菪斑駁病毒和地下三葉草斑駁病毒 。1983年,這些病毒被定為擬病毒,又稱類類病毒。 這是一類包裹在病毒衣殼內的類病毒。 RNA植物病毒
關于HIV病毒的來源介紹
對于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來源,研究者已經基本達成共識。這是一種動物源性病毒,起源于非洲中部的野生靈長類動物。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可以分為兩型:HIV-1和HIV-2,其中HIV-1和黑猩猩的免疫缺陷病毒(SIVcpz)在基因組成方面十分接近,很可能是跨種群傳播給人類的。而HIV-2和烏色白眉猴的免
關于HIV病毒的危害介紹
HIV不僅使人體的免疫系統難以抵御其侵害,而且給特效治療藥物和預防用疫苗的研制帶來困難。HIV直接侵犯人體的免疫系統,破壞人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它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體液(如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等)及多種器官中,它可通過含HIV的體液交換或器官移植而傳播。 侵蝕細胞 現已證實
關于動物病毒的基本介紹
動物病毒寄生在人體和動物體內引起人和動物疾病,如人的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腮腺炎、乙型腦炎、脊髓灰質炎、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等。引起的動物疾病有:家禽、家畜的瘟疫病及昆蟲的疾病。動物病毒的復制和噬菌體復制的過程相似:吸附、注入、復制、裝配、釋放,只是有些細節不同。
關于肉瘤病毒的來源介紹
肉瘤病毒 sarcoma virus屬于致癌RNA病毒的引起肉瘤的病毒之總稱。在體內引起非上皮性實體腫瘤(肉瘤),而在細胞培養系中轉化為成纖維細胞。 自勞斯(P.Rous)于1911年從雞的可移植性腫瘤(勞斯肉瘤)中分離到病原病毒以來,在禽類中所分離到的許多肉瘤病毒均稱Rous肉瘤病毒(Rou
關于擬病毒的分類介紹
已知類病毒共27種,分為2個科,7個屬。 植物病毒中的擬病毒 絨毛煙斑駁病毒、苜蓿暫時性條斑病毒、 莨菪斑駁病毒、地下三葉草斑駁病毒。 動物病毒中的擬病毒 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 virus),它的宿主(輔助病毒)是乙型肝炎病毒(HBV)。
關于SARS病毒的發現介紹
2003年4月16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正式確認冠狀病毒的一個變種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體。科學家們說,變種冠狀病毒與流感病毒有親緣關系,但它非常獨特,以前從未在人類身上發現,科學家將其命名為“SARS病毒”。 1965年,醫學專家用人胚氣管培養方法,從普通感冒病人鼻涕中分離出一株病毒,命名為
關于HIV病毒的命名介紹
1983年,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專門研究逆轉錄病毒與癌癥關系的法國病毒學家呂克·蒙塔尼埃(Luc Montagnier)及其研究組首次從一位罹患晚期卡波西氏肉瘤的年輕艾滋病病人的血液及淋巴結樣品中分離得到一種新的逆轉錄病毒。經證實,這是一種新發現的病毒,巴斯德研究所將這種病毒稱為“淋巴結病相關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