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急性左心衰竭左心衰竭常見的體征介紹
由于心臟排血功能低下導致心排血量不足而引起的休克,稱為心源性休克。心排血量減少突然且顯著時,機體來不及通過增加循環血量進行代償,但通過神經反射可使周圍及內臟血管顯著收縮,以維持血壓并保證心和腦的血供。臨床上除一般休克的表現外,多伴有心功能不全,肺楔嵌壓升高,頸靜脈怒張等表現。左心衰竭常見的體征有: ①交替脈:節律正常而交替出現一強一弱的脈搏。隨著心力衰竭加重,交替脈可在觸診周圍動脈時被檢出。其發生機制為:A. 參與心室每搏收縮的心肌纖維多少不同。弱脈時乃因部分心肌處于相對不應期,參與心室收縮的心肌纖維少,心肌收縮力較弱,而下次收縮時,全部心肌均處于反應期,參與心室收縮的心肌纖維多,搏出量多,故脈搏強。B.由于各次心肌舒張程度不等所致。 ②室性奔馬律:是左心衰竭的常見體征,于左側臥位時心尖部或心尖內側最易聽到,呼氣時增強。 ③肺部啰音:開始時肺部可無啰音或僅有哮鳴音,但很快于兩肺底部出現濕性啰音,且由下而上迅速布滿整個肺......閱讀全文
關于急性左心衰竭左心衰竭常見的體征介紹
由于心臟排血功能低下導致心排血量不足而引起的休克,稱為心源性休克。心排血量減少突然且顯著時,機體來不及通過增加循環血量進行代償,但通過神經反射可使周圍及內臟血管顯著收縮,以維持血壓并保證心和腦的血供。臨床上除一般休克的表現外,多伴有心功能不全,肺楔嵌壓升高,頸靜脈怒張等表現。左心衰竭常見的體征有
關于急性左心衰竭的預后介紹
急性心衰的近期預后與基礎病因、心功能惡化程度及搶救是否及時、合理等因素有關。由于某些因素,如血壓急劇升高,嚴重心律失常,輸液過多及過快等原因造成的急性左心衰較易控制,預后相對較好。急性心肌梗死造成的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死亡率較高。心臟瓣膜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病死率高。62%二尖瓣狹窄患者死于急性心衰
關于急性左心衰竭的基本介紹
急性左心衰竭(acute left heart failure)是由于心臟瓣膜疾病、心肌損害、心律失常、左室前后負荷過重導致急性心肌收縮力下降、左室舒張末期壓力增高、排血量下降,從而引起以肺循環淤血為主的缺血缺氧、呼吸困難等臨床癥候群。急性肺水腫是最主要表現,可發生心源性休克或心搏驟停。
左心衰竭體征的基本介紹
除原有心臟病體征外,左心衰竭的變化,可有以下幾方面: ⑴一般體征:活動后呼吸困難,重癥出現發紺、黃疸、顴部潮紅、脈壓減小、動脈收縮壓下降、脈快。外周血管收縮,表現為四肢末梢蒼白、發冷及指趾發紺及竇性心動過速、心律失常等交感神經系統活性增高伴隨征象。 ⑵心臟體征:一般以左心室增大為主。在急性病
關于急性左心衰竭的病理生理介紹
本病的病理生理基礎為心臟收縮力突然嚴重減弱,心排血量急劇減少,或左心室瓣膜性急性反流,舒張末壓迅速升高,肺靜脈回流不暢,由于肺靜脈壓快速升高,肺毛細血管楔壓隨之升高,使血管內液體滲透到肺間質和肺泡內形成急性肺水腫。肺毛細血管部位的液體交換和體循環中毛細血管液體交換的原理是一致的,血液的膠體滲透壓
關于急性左心衰竭的護理診斷介紹
1、心搏出量不足:由急性心功能不全所致; 2、氣體交換受損:與急性肺水腫有關; 3、恐懼:與窒息感、呼吸困難有關 ; 4、活動無耐力:與心搏出量減少、呼吸困難有關; 5、清理呼吸道無效:與大量泡沫樣痰有關; 6、體液過多:下肢水腫:與體循環淤血有關; 7、潛在并發癥:心源性休克、猝死
關于急性左心衰竭的鑒別診斷介紹
本病需與支氣管哮喘、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相鑒別。 1、支氣管哮喘 心源性哮喘與支氣管哮喘均有突然發病、咳嗽、呼吸困難、哮喘等癥狀,兩者處理原則有很大的區別。支氣管哮喘為氣道阻力反應性增高的可逆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常有長期反復哮喘史或過敏史。青年人多見。支氣管哮喘咳嗽常無痰或為黏稠白痰,合并感染
關于急性左心衰竭的基本癥狀介紹
1、咳嗽、咳痰和咯血:咳嗽是較早發生的癥狀,常發生在夜間,坐位或立位時咳嗽可減輕或停止。痰通常為漿液性,呈白色泡沫狀,有時痰內帶血絲,如肺毛細血管壓很高,或有肺水腫時,血漿外滲進入肺泡,可有粉紅色泡沫樣痰。 2、體力下降、乏力和虛弱:是幾乎都有的癥狀,最常見原因是肺淤血后發生呼吸困難,以及運動
關于急性左心衰竭的病因分析
1、與冠心病有關的心肌梗死,特別是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乳頭肌和腱索斷裂、室間隔破裂穿孔等; 2、感染性心內膜炎引起的瓣膜穿孔、腱索斷裂所致瓣膜性急性反流; 3、其他:高血壓血壓急劇升高,原有心臟病基礎上快速性心律失常或嚴重緩慢性心律失常;輸血、輸液過多、過快等。
關于急性左心衰竭的注意事項介紹
1、及時控制或祛除心內外的感染病灶,控制由溶血性鏈球菌所致的扁桃體炎等感染灶; 2、預防和控制風濕活動; 3、積極預防和控制感染性心內膜炎、呼吸道感染及其他部位的感染。 4、當心臟病患者發生心律失常時,應迅速給予糾正,異位心律恢復至正常竇性心律,或使過緩、過速的心室率控制在安全范圍,以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