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共振實驗中產生不確定度的原因有哪些
波爾共振中受迫振動的振幅和相位差與 驅動周期和固有周期之比、阻尼系數等有關。因為物體都有自身的固有振動頻率,當外界策動力的頻率與物體的固有振動頻率接近并穩定后,振幅最大,即發生共振。所以當策動力的頻率與物體固有頻率近似相等時,就會發生共振。仔細研究發現,共振時策動力與固有振動的振幅之間有一個90度的相位差,這就是共振的相位特征。如果物體在振動過程中存在阻尼,那么阻尼越大,共振振幅越小。......閱讀全文
什么是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MRI)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是繼CT 后醫學影像學的又一重大進步。自20 世紀80 年代應用以來,它以極快的速度得到發展。其基本原理:是將人體置于特殊的磁場中,用無線電射頻脈沖激發人體內氫原子核,引起氫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頻脈沖后,氫原子核按特定頻率發出射電信號,并將吸收的能
磁共振檢查的簡介
磁共振檢查(Magnetic Resonance,MR)是醫學檢查的一種方法,也是醫學影像學的一場革命。生物體組織能被電磁波譜中的短波成分如X線等穿透,但能阻擋中波成分如紫外線、紅外線及長波。 人體組織允許磁共振產生的長波成分如無線電波穿過,這是磁共振應用于臨床的基本條件之一。
核磁共振波譜方法
? 一種現代儀器分析法。在外加磁場B中,自旋量子數為I的核自旋可以有2I+1個不同的取向。例如1H,13C,19F,31P(I均為1/2),則有2個不同的取向。這是由于帶正電荷的核自旋所產生的磁場,可以有與外磁場B相同的取向(具有位能E1),也可能相反(位能E2),在常態下,當E2>E1時,處于E1
核磁共振(NMR)實驗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是指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在靜磁場中,受電磁波(通常為射頻電磁振蕩波RF)激發,而產生的共振躍遷現象。1945年12月,美國哈佛大學珀塞爾(E. M. Purcell)等人,首先觀察到石臘樣品中質子(即氫原子核)的核磁共振吸收信號。1946
磁共振多少錢
截止2019年12月,一般來說,縣級醫院做核磁共振價格為600元左右,級別高的醫院收費要貴些。關于做核磁共振檢查的費用,核磁共振檢查費用是根據檢查項目來定的,每個人的選擇不同,所以很多時候檢查費用也是有差別的另外,影響核磁共振檢查費用的因素還包括地區和醫院的差異性。一般不同等級醫院做磁共振收費不一樣
核磁共振的原理
原子核的自旋。核磁共振主要是由原子核的自旋運動引起的。不同的原子核,自旋運動的情況不同,可以用核的自旋量子數I來表示。自旋量子數與原子的質量數和原子序數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原子核是帶正電荷的粒子,不能自旋的核沒有磁矩,能自旋的核有循環的電流,會產生磁場,形成磁矩(μ)。當自旋核(spin nucle
概述磁共振的分類
具有不同磁性的物質在一定條件下都可能出現不同的磁共振。下面列出物質的各種磁性及相應的磁共振:各種磁共振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其共性表現在基本原理可以統一地唯象描述,而特性則表現在各種共振有其產生的特定條件和不同的微觀機制。回旋共振來自載流子在軌道磁能級之間的躍遷,其激發場為與恒定磁場相垂直的高頻電場
磁共振的發展簡史
磁共振是在固體微觀量子理論和無線電微波電子學技術發展的基礎上被發現的。1945年首先在順磁性Mn鹽的水溶液中觀測到順磁共振,第二年,又分別用吸收和感應的方法發現了石蠟和水中質子的核磁共振;用波導諧振腔方法發現了Fe、Co和Ni薄片的鐵磁共振。1950年在室溫附近觀測到固體Cr2O3的反鐵磁共振。19
核磁共振(NMR)原理
以氫核為例,由于帶電核的旋轉,會產生一個微小的磁場,一般而言,自旋雜亂無章,但若將其置于較強磁場中,其必定沿著磁場的方向重新排列,當核的自旋軸偏離了外加磁場的方向時,核自旋產生的磁場即會與外磁場相互作用,使原子核除了自旋之外,還會沿著圓錐形的側面圍繞原來的軸擺動,(類似于陀螺的擺動),這種運動方式稱
核磁共振是什么
核磁共振是一種物理現象,作為一種分析手段廣泛應用于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為了避免與核醫學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稱為核磁共振成像術(MRI),核磁共振CT。MRI是一種生物磁自旋成像技術,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運動的特點,在外加磁場內,經射頻脈沖激后產生信號,用探測器檢測并輸入計算機,經過處理轉換在屏幕上顯
核磁共振的原理
核磁共振用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為代號。1.原子核的自旋核磁共振主要是由原子核的自旋運動引起的。不同的原子核,自旋運動的情況不同,它們可以用核的自旋量子數I來表示。自旋量子數與原子的質量數和原子序數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大致分為三種情況,見表8-1。I為零的原子
什么是磁雙共振
固體中有兩種或更多互相耦合的基團或磁共振系統時,一種基團或系統的磁共振可以影響另一種基團或系統的磁共振,因而可以利用其中的一種磁共振來探測另一種磁共振,稱為磁雙共振。例如可利用同一物質中的一種核的核磁共振來影響和探測另一種核的核磁共振,稱為核-核磁雙共振;可以用同一物質中的核磁共振來影響和探測電
核磁共振的原理
NMR(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A phenomenon in which transitionsin the magnetic energy states of the nuclei of atoms are induced when the atoms a
核磁共振的原理
NMR(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A phenomenon in which transitionsin the magnetic energy states of the nuclei of atoms are induced when the atoms a
核磁共振現象介紹
原子核是帶正電荷的粒子,不能自旋的核沒有磁矩,能自旋的核有循環的電流,會產生磁場,形成磁矩(μ)。μ=γP式中,P是角動量矩,γ是磁旋比,它是自旋核的磁矩和角動量矩之間的比值,因此是各種核的特征常數。當自旋核(spin nuclear)處于磁感應強度為B0的外磁場中時,除自旋外,還會繞B0運動,這種
磁共振成像的優點
與190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普通X射線或1979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計算機層析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相比,磁共振成像的最大優點是它是當前少有的對人體沒有任何傷害的安全、快速、準確的臨床診斷方法。如今全球每年至少有6000萬病例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進行檢查
光探測磁共振技術
近幾年來,基于金剛石氮空位色心(NV center)的光探測磁共振技術(optically detected magnetic?resonance,ODMR)發展迅速(基本原理如圖1(b)所示),并通過與AFM技術結合,可以實現納米級的高空間分辨以及單電子自旋甚至是單個核自旋的超高探測靈敏度[5]。
非共振反應的概念
非共振反應當激發原子的輻射波長與受激原子發射的熒光波長不相同時,產生非共振原子熒光。非共振原子熒光包括直躍線熒光、階躍線熒光與反斯托克斯熒光,直躍線熒光是激發態原子直接躍遷到高于基態的亞穩態時所發射的熒光,如Pb405.78nm。只有基態是多重態時,才能產生直躍線熒光。階躍線熒光是激發態原子先以非輻
核磁共振的原理
核磁共振主要是由原子核的自旋運動引起的。不同的原子核,自旋運動的情況不同,它們可 以用核的自旋量子數I來表示。自旋量子數與原子的質量數和原子序數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大致分為三種情況,如下表。分類質量數原子序數自旋量子數INMR信號I偶數偶數0無II偶數奇數1,2,3,…(I為整數)有III奇數奇數或
磁共振檢查的原理
磁共振t1t2信號記憶順口溜如下:T1加權成像(T1WI)是指突出組織T縱向弛豫差別。t1越短,指信號越強,t1越長,指信號越弱,t1一般用于觀察解剖。由于核磁共振是磁場成像,沒有放射性,所以對人體無害,是非常安全的。據了解,世界上既沒有任何關于使用核磁共振檢查引起危害的報道,也沒有發現患者因進行核
頭部磁共振檢查什么
問題一:腦部核磁共振能檢查出什么疾病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希望對你有幫助1、顱腦與脊髓 MRI對腦腫瘤、腦炎性病變、腦白質病變、腦梗塞、腦先天性異常等的診斷比CT更為敏感,可發現早期病變,定位也更加準確。對顱底及腦干的病變因無偽影可顯示得更清楚。MRI可不用造影劑顯示腦血管,發現有無動脈瘤和動靜脈畸
量子共振檢測是什么
量子檢測儀和量子共振分析儀都是屬于亞健康檢測儀,都是根據博大精深的中醫理論,將人體臟腑在身體發射區上的穴位和手腕部脈搏信號和血信號變換成對應的生物電數據,并將此數據與計算機海量數據庫中的正常值加以對比,進而確定被測者身體正常與否。檢測過程不取樣,無創傷,操作簡單易學,檢測準確可靠。檢測系統可將被測者
核磁共振的原理
核磁共振,全稱“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種醫學影像診斷技術,亦稱“核磁共振成像術”。利用人體組織中某種原子核的核磁共振現象,將所得射頻信號經過電子計算機處理,重建出人體某一層面的圖像,并據此作出診斷。 1924年W.泡利為了解釋原子光譜的某些結構,提出原子核具有角動量(即自旋)的假說。194
核磁共振譜儀核磁共振譜儀的組成部分
通常是用電磁鐵和永久磁鐵產生均勻而穩定的磁場B。在兩磁極之間安裝一個探頭,探頭中央插入試樣管。試樣管在壓縮空氣的推動下,勻速而平穩地回旋。射頻振蕩器線圈安裝在探頭中,產生一定頻率的射頻輻射以激發核。它所產生的射頻場必須與磁場方向垂直。射頻接收線圈也安裝在探頭中,以來探測核磁共振時的吸收信號。另有一組
核磁共振波譜儀核磁共振譜儀基本原理
1)?原子核的基本屬性a.原子核的質量和所帶電荷 ——是原子核的最基本屬性。b.原子核的自旋和自旋角動量 ——量子力學中用自旋量子數I描述原子核的運動狀態。原子核的自旋運動具有一定的自旋角動量;其自旋角動量也是量子化的,它與自旋量子數 I 間的關系為:各種核的自旋量子數質量數A原子序數Z自旋量子數I
核磁共振能檢查什么-核磁共振是查什么病的
我們所患上的很多大型的疾病,也就是比較嚴重的疾病,都是能用到核磁共振檢查的,因為這個可以直接檢查到您身體出現的問題所在,找到根源,才能更好地治療,那您知道核磁共振能檢查什么病更合適呢?您知道什么是核磁共振嗎?還有核磁共振原理是什么呢?這么好奇的話,就來看看吧。 核磁共振能檢查什么 核磁共振是
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電子自旋共振波譜儀概述
電子順磁共振(EPR)又稱電子自旋共振(ESR),是研究電子自旋能級躍遷的一門學科,是直接檢測和研究含有未成對電子的順磁性物質的現代分析方法。自1945年物理學家Zavoisky首次提出了檢測EPR信號的實驗方法至今,電子順磁共振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了,在這50多年中,EPR的理論、實驗技術和儀器結
脊索瘤的磁共振成像診斷及鑒別診斷實驗—磁共振成像法
實驗方法原理原子核具有一定的質量和一定的體積,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個接近球形的固體。實驗表明,大多數的原子核如同陀螺一樣,都圍繞著某個軸作自旋運動。例如,常見的 H11和C136(6是質子數即原子序數,也是電荷數;13是質量數=質子數+中子數)核等都具有這種運動。原子核的自身旋轉運動稱為核的自旋運動。一
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順磁共振的研究對象及應用
順磁共振技術具有獨特的識別順磁物質的能力。只要樣品中含有未成對電子或通過紫外照射、氧化還原反應等方式能夠產生未成對電子即可利用順磁共振技術進行相關研究。(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由于EPR對局部區域環境非常靈敏,(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可用來闡明不成對電子附近的分子結構,研究分子的運動或流動的動態過程,因
MAS探頭:在雙共振/三共振模式或不同諧振頻率間的切換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制出高效率三共振/雙共振固體核磁共振魔角旋轉(Magic Angle Spinning, MAS)探頭,可實現在雙共振/三共振模式或不同諧振頻率間的切換,主要用于四極核材料、膜蛋白以及鋰電池/超級電容的固體NMR研究。?上圖:MAS轉速表,下圖:金剛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