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林業部門獲悉,全國新增85處國家濕地公園,其中我省10處。 我省新增10處國家濕地公園分別為:濟南白云湖濕地公園、黃河島濕地公園、東明黃河濕地公園、濰坊白浪河濕地公園,沐河濕地公園、莒南雞龍河濕地公園、東阿洛神湖濕地公園、曲阜孔子湖濕地公園、王屋湖濕地公園和萊州灣金倉濕地公園。至此,全省國家濕地公園達24處,在保護、恢復濕地生態,開展濕地保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保護意識,促進生態旅游、拉動經濟發展等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效。 ......閱讀全文
崔麗娟 隨著濕地的重要性越來越為人們所認識,濕地保護工作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但在執行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問題…… 人類文明的誕生、演化和傳承都離不開濕地,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擇水而居、依水而興”的歷史。 尼羅河濕地造就了古埃及文明,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濕地孕育了古巴比倫文
江河湖泊密集、濕地類型多樣的云南省,日前頒布《云南省濕地保護條例》,對“地球之腎”——濕地進行嚴格保護。云南省人大常委會10日宣布,《云南省濕地保護條例》將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 依據條例,云南將建立濕地認定和保護體系,把濕地分為國際重要濕地、國家重要濕地、省級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采取建立
三大定位 西部特大型中心城市轉型發展引領區定位 成都將在西部率先解決好平穩增長和加快轉型的關系,引領西部地區城市轉型發展。 全國城鄉統籌生態文明制度創新區定位 成都將力爭在政策法規制定、政府目標考核、干部政績考核以及生態補償機制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探索、先行先試。 長江
據新華社濟南10月24日電 (記者葉婧)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24日表示,將嚴格保護濕地資源,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力爭到2020年,全國濕地保有量達到8億畝以上,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60%,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夯實生態資源基礎。 趙樹叢是在第三屆中國濕地文化節暨東營國際濕地保護交流會議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今天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結果。他介紹,全國濕地總面積5360.26萬公頃,與2003年完成的第一次調查比較,減少了339.63萬公頃,減少率為8.82%。其中,自然濕地面積減少了337.62萬公頃,減少率為9.33%。 參照
隨著天氣變暖,大批北遷的候鳥飛臨河北省秦皇島市的沿海濕地覓食。內蒙古大興安嶺的林間濕地 防控“霧霾”,一方面要減少污染源,削減大氣污染物,另一方面應強化對水源、森林、濕地的保護,發揮大自然的“自凈”作用,尤其是長期被忽視、正在日益退化的濕地,更應得到重視。 北京的濕地只剩下“零頭
據新華社電香港特區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發言人14日表示,當局在10天內在元朗區檢獲的三只雀尸證實帶有H5N1病毒。由于香港濕地公園位于發現雀尸地點的三公里半徑內,作為預防措施,濕地公園戶外部分自15日起暫停開放21天。 當局于1月30日、2月7日和2月8日在元朗區檢獲的紅嘴鷗、鵲鴝
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24日表示,將嚴格保護濕地資源,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力爭到2020年,全國濕地保有量達到8億畝以上,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60%,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夯實生態資源基礎。 趙樹叢是在第三屆中國濕地文化節暨東營國際濕地保護交流會議開幕式上作上述表示的。他說,中國
昨天,本市園林綠化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思路和舉措出臺,河北大海坨與北京松山、河北野三坡與北京百花山等都有望結對建立國家公園。同時本市要按照生態園林城市的標準打造市行政副中心,全面提升通州區園林綠化水平。 市園林綠化局當日發布,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突破點,京津冀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將提
17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森林旅游管理辦公室公布“2018年中國森林旅游十件大事”,全國森林旅游游客量突破16億人次、公布第二批國家森林步道、公布2018全國森林旅游示范市縣等入選。這十件大事分別是: 一、全國森林旅游游客量突破16億人次 通過大力推動各類自然保護地的基礎服務設施建設,積極培育
日前,記者從2018年世界濕地日中國主場宣傳活動現場獲悉,目前我國擁有國際重要濕地57個,建成濕地自然保護區602個、國家濕地公園試點898個,濕地保護率5年間增加5.52個百分點,已達49.03%。 今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為:濕地——城鎮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在此次活動中,國家林業局為河北永年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濕地,享有“地球之腎”的美譽,它與森林、海洋一起并列為全球的三大生態系統,具有巨大的資源潛力和環境、社會、經濟等功能。然而,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類活動的加劇,濕地不同程度的遭受破壞。保護濕地、可持續利用濕地,已經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日前,由國家林業局起草
2017年4月28日至5月28日,中央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天津市開展了環境保護督察,并于7月29日反饋了督察意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提出的“三個著力”重要要求,把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
全國濕地保護管理工作會議今天在福建長樂市舉辦,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印紅、國家林業局濕地辦主任馬廣仁、福建省林業廳廳長陳家東等出席會議。這是國家林業局濕地辦成立以來,第一次以濕地保護管理為主題全國性工作會議。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印紅在會上宣讀了林業局局長賈治邦對濕地管理工作的幾點意見,賈
春節期間,上海游客李小姐慕名前往成都活水公園參觀,卻被黑乎乎的水色嚇跑。經調查,原來是活水公園的電兩次遭遇半夜跳閘,影響抽水所致(本報曾報道)。 針對公眾關注的“水質是否受到污染”這一問題,活水公園于2月15日上午取水送往第三方檢測。當日下午,檢測結果顯示:活水公園水樣標本的水質達到了地表水三
日前,安徽省合肥市定下了2016年環境保護總體目標。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工作順利通過考核,空氣和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16年,合肥市將深入推進水、大氣、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行動。 安徽合肥定下2016年環境目標 重點發力氣水土 4月12日上午,安徽省合肥市環境保護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合肥
根據中國政府采購網資訊,中國水網不完全統計發現,半年內(2017-05-26 到 2017-11-24),碧水源攜手全資子公司久安集團聯合體,累積通過26個項目的資格預審,包括水環境治理項目、市政污水處理處理設施PPP項目,農村污水PPP項目、生態廊道建設等,其中,累積中標12個項目,總中標金額
南沙長期存在重化工污染隱患 有人說,南沙是廣州的最后一塊凈土,對于這句話,楊彥是贊同的,不過要讓楊彥選擇在南沙置業卻也不那么心甘情愿,曾經由于工業區劃功能調整,導致重化工云集南沙的現狀,讓楊彥對南沙的環境前景暗自憂心。 經濟與環境這一對“二律背反”的孿生兒,他們的共生共存能否
4月10日起,《南京市長江岸線保護辦法》正式施行。《辦法》將南京長江岸線劃分為保護區、保留區、控制利用區和開發利用區,根據長江岸線保護和開發利用總體規劃要求,嚴格實行分區保護。 “我市長江河道約長97公里,長江南京段也是依江臨海最集中的優良港區和重要水源地。在長江大保護的要求提出前,有關區、街
4月10日起,《南京市長江岸線保護辦法》正式施行。《辦法》將南京長江岸線劃分為保護區、保留區、控制利用區和開發利用區,根據長江岸線保護和開發利用總體規劃要求,嚴格實行分區保護。 “我市長江河道約長97公里,長江南京段也是依江臨海最集中的優良港區和重要水源地。在長江大保護的要求提出前,有關區、街
京津水源地河北張家口沽源縣近年來實施了一系列保護恢復措施,有效保護閃電河國家濕地公園壩上高原濕地資源和景觀特色,保持了生態系統穩定和生物多樣性。3年間,公園水面新增500多公頃,濕地植被恢復至600公頃。 記者了解到,為加強濕地管護工作,沽源縣出臺了《濕地保護管理辦法》,建成草原湖管理站,內
作為寶雞市民的生活飲用水水源地,馮家山水庫2/3的水面在千陽縣境內。水庫庫面是陜西千湖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庫尾是千湖國家濕地公園。圖片來源于網絡 近日,在“中國生態文明論壇十堰年會”上,陜西千湖國家濕地公園被授予“2019年全國綠水青山建設突出貢獻景區”榮譽稱號。 讓污染源遠離水源地
山東省將在重要排污口下游、支流入干流處、河流入湖口及其他適宜地點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濕地,達標中水經濕地進一步凈化后再進入干線,實施規模化湖濱帶、河灘地生態修復,確保匯入河流、湖泊的水體,都經過濕地工程深度凈化,從而有效推進全省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單純通過加嚴污染源排放標準,倒逼污染源深度挖潛等
“近幾年,北京多次遭遇暴雨襲擊,城市和郊區出現大面積內澇和洪災。究其原因,除排水系統比較脆弱外,也和北京濕地不斷減少、現有濕地分布不規律有關。”2月2日,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濕地所在京舉辦“世界濕地日”專題報告會。濕地所副研究員張曼胤以北京為例,強調濕地在水源涵養、水質凈化和城市熱島效應
改善河口和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實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加大渤海、東海等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力度。強化直排海污染源和沿海工業園區監管,防控沿海地區陸源溢油污染海洋。開展國際航行船舶壓載水及污染物治理。規范入海排污口設置,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非法或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到2020年,沿海省(區
通過聚焦生態環境建設與城市品質的提升,東莞正不斷增強對產業、科技與人才的吸引力。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初春的東莞,森林公園內禾雀花開,美景如畫;松山湖畔,波光瀲滟,游人如織。伴隨著一系列的生態建設與城市品質提升行動,如今的東莞,嶺南的文化、風貌和底蘊不斷被發掘和包裝,城市“顏值”
長江經濟帶覆蓋我國11省市,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江經濟帶也是我國河流、湖泊、沼澤等濕地資源密集分布區,濕地面積1154萬公頃,超過全國濕地總面積的1/5。 濕地是長江經濟帶的生態命脈,維系著流域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基。目前,由于人口密度
洪劍明的濕地研究始于2002年。那年2月,他結束了在美國林務局的合作項目回到首都師范大學。在去北京順義楊鎮同學家拜年時,他看到了同學口中的那片“坑”。將近3000畝的荒野帶給他強烈的震撼。得知這里將被建成高爾夫球場后,他輾轉反側、夜不能寐,并緊急起草了一份有關搶救性保護
為宣傳“黃大年式科研團隊”的先進事跡,展現吉林省在科技、人才方面厚重的愛國傳統、資源優勢和代表性人物,讓愛國精神、科學精神、奉獻精神深深植入吉林省干部群眾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血脈,吉網、吉刻APP推出“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系列報道,本期聚焦的是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功能化界面設計及分析化學應用基礎研究團隊。
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日前專程到徐州市調研生態文明建設成果。他強調,要把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兩個率先”的重要標桿,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之路。 羅志軍指出,要大力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工程,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改善同步提升,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