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心肌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心肌炎是指心肌的局限性或彌漫性的炎性病變為主要表現的疾病,根據已確定的Dallas標準,心肌內浸潤的組織學證據為心肌炎性細胞浸潤,并伴有鄰近的心肌細胞變性和壞死。1991年Lieberman根據心肌活檢的組織學改變與臨床表現,將心肌炎分為暴發性心肌炎、急性心肌炎、慢性活動性心肌炎和慢性遷延性心肌炎。心肌炎臨床表現多樣,可從無癥狀至出現嚴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心內膜心肌組織活檢是心肌炎確診的“金標準”,心肌炎的治療主要是對癥輔助支持處理,主要為積極治療休克、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綜合治療,尤其是暴發性心肌炎患者的治療。......閱讀全文
關于心肌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心肌炎是指心肌的局限性或彌漫性的炎性病變為主要表現的疾病,根據已確定的Dallas標準,心肌內浸潤的組織學證據為心肌炎性細胞浸潤,并伴有鄰近的心肌細胞變性和壞死。1991年Lieberman根據心肌活檢的組織學改變與臨床表現,將心肌炎分為暴發性心肌炎、急性心肌炎、慢性活動性心肌炎和慢性遷延性心肌
關于小兒心肌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心肌炎是兒童常見的心臟疾病,心肌炎是指心肌局灶性或彌漫性炎性病變,其特征為間質炎性細胞浸潤,心肌壞死及變性,炎癥可累及心肌肌細胞、間質組織、血管成分及心包。可由感染性及其他原因引起。感染性心肌炎包括病毒、細菌、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及寄生蟲感染,其中以病毒性心肌炎最多。病情輕重不一,重者可因急性
關于原發性心肌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原 發性心肌炎是一組發病緩慢、病因未明、以心臟增大為特點、最后發展為心力衰竭的心臟病。最初可無自覺不適,以后可在勞累時或輕度勞動時出現氣急、心悸、胸 悶、呼吸困難等癥狀。心臟重量增加,各心腔擴大,心肌灰白而松弛;室壁厚度近乎正常,心內膜也可增厚,可有心腔內附壁血栓,常有心肌纖維化,也可心壁成片
關于新生兒心肌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新生兒心肌炎是在新生兒期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心肌損害,導致不同程度的心肌功能障礙和全身癥狀的疾病,其中以病毒感染為多見。其病理變化以心肌血管周圍炎性細胞浸潤和心肌纖維細胞溶解和壞死為特征。臨床表現不典型,較難早期發現,而易延誤治療,病死率高應引起重視。
關于小兒心肌炎的預后介紹
多數病人預后良好,經數周、數月甚至遷延數年漸痊愈。少數呈暴發起病,因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力衰竭或嚴重心律失常于數小時或數天內死亡。個別病例因嚴重心律失常猝死。有的呈遷延過程,遺留不同程度左室功能障礙,其中有的僅有超聲心動圖或心電圖改變,并無臨床癥狀,然而少數病例則因心力衰竭遷延不愈,導致死亡。預后
關于小兒心肌炎的治療介紹
1.臥床休息 臥床休息可預防急性期心肌內病毒復制的增加。因此,急性期至少完全臥床8周,待心影恢復正常、心電圖改變明顯好轉后,開始輕微活動;恢復期至少半天臥床6個月;心臟增大者臥床6個月以上,至心臟明顯縮小;有心力衰竭者嚴格臥床,至心力衰竭控制穩定、心臟檢查明顯好轉,再開始輕微活動。 2.針對
關于慢性心肌炎的基本介紹
慢性心肌炎,是一種疾病名稱,癥狀為心悸。病初與上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癥狀有關,7-10天后出現胸悶、心悸、極度乏力、易出汗等癥狀。此時,如做心電圖,可能發現有早搏等心率失常和心肌損害表現。作血沉、心肌酶測定可能升高。2-4周后查柯薩基病毒抗體,其抗心肌抗體可為陽性。
關于心肌炎的診斷介紹
心肌炎在國際上無統一的診斷標準,多采用結合臨床、實驗室檢查和其他相關輔助檢查來確診。2013年歐洲心臟病年會(ESC)首次提出臨床擬診心肌炎的標準: 臨床表現 1)急性胸痛; 2)數天至3個月新發生的心衰或心衰癥狀; 3)心悸,無明顯誘因的心律失常、暈厥或心源性猝死; 4)不能解釋的心
關于心肌炎的預后介紹
心肌炎患者的預后取決于臨床表現如左室功能障礙、肺動脈高壓、血壓持續偏低、心率增快、心肌標志物變化情況。左室射血分數正常的急性心肌炎患者,預后較好,多可自愈且無后遺癥。血流動力學正常的暴發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長期預后佳,及早強化藥物治療和(或)機械循環支持患者的預后相對較好。類肉瘤病或巨細胞心肌炎
關于小兒心肌炎的診斷介紹
對本病診斷標準不能機械搬用,有些輕癥或呈隱匿性經過者易被漏診,只有對臨床資料進行全面分析才能作出正確診斷。1999年9月在昆明召開了全國小兒心肌炎、心臟病學術會議,經與會代表充分討論于1994年5月在山東威海會議制訂的《小兒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標準》。現將修訂后的診斷標準刊出,供參考。
關于心肌炎的心電圖檢查介紹
心肌炎患者異常心電圖的表現多樣,最常見的表現為ST段及(或)T波改變,也可表現為類似急性心梗樣ST段改變、T波倒置及病理性Q波,也可出現嚴重的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心律失常、房室傳導阻滯等)。左束支傳導阻滯或病理性Q波的出現與心肌炎患者的高病死率相關。近年來,評估心電圖參數在心肌炎中的預后價值的研
關于心肌炎的疾病表現介紹
心肌炎臨床表現各異,主要取決于病變的廣泛程度和嚴重程度,少數可完全無癥狀,輕者可表現為發熱、咳嗽、腹瀉等非特異性癥狀,重者可表現嚴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因而,單依靠臨床癥狀來診斷心肌炎的可能性較低。根據臨床表現類型分型,心肌炎分為輕型、亞臨床型、隱匿進展型、急性擴張型心肌病型
關于原發性心肌炎的體征介紹
1.擴張型心肌病 ;心尖搏動向左下移位,可有抬舉性搏動,心濁音界向左擴大,常可聽到第三、第四心音,心率快時呈奔馬律,二尖瓣或 三尖瓣聽診區可聞及收縮期吹風樣雜音,該雜音在心功能改善后減輕,血壓多正常,但晚期患者血壓可下降,脈壓小,出現心力衰竭時舒張壓可輕度升高,心力衰竭 時可出現交替脈,脈搏常減
關于原發性心肌炎的預后介紹
擴張型心肌病病程長短不一,短者在發病后1年內死亡,長者可存活20年以上。約50%患者在3~5年內因心衰和心律失常而死亡。凡心臟明顯擴 大,心力衰竭持久或有頑固性心律失常者預后不良。尚有不少患者發生猝死。肥厚型心肌病病程發展較緩慢,預后不定,可以穩定多年不變,但一旦出現癥狀可以逐 漸惡化。猝死和心
關于原發性心肌炎的病理介紹
一、西醫病理 1.擴張型心肌病心臟重量增加,各心腔擴大,心肌灰白而松弛;室壁厚度近乎正常, 心內膜也可增厚,可有心腔內附壁血栓, 常有心肌纖維化,也可心壁成片受損,心臟起搏系統亦可受侵。 顯微鏡下可見心肌纖維肥大,細胞核固縮、變形或消失,胞漿內有空泡形成。纖維組織 增多,心肌纖維可被條索狀纖維
關于慢性心肌炎的日常護理介紹
心肌炎患者應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適當的心理調護。 (1)應對心肌炎和心肌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如心肌炎和心肌病的病因、危險因素、發病機制、危害及的診療手段,另外還包括如何預防心肌炎和心肌病等。 (2)生活應有規律性,應注意勞逸結合,生活上應采取平淡、從容的態度,事業上應保持樂
關于心肌炎的治療詳細介紹
心肌炎的治療通常為輔助支持療法,尤其是病毒性心肌炎(自限性疾病),主要是針對本病的臨床表現進行相關處理。 體力活動 急性心肌炎患者應避免乏氧運動。柯薩奇B3病毒性心肌炎鼠模型顯示,持續高強度鍛煉增加死亡率,并抑制T淋巴細胞活性。心肌炎是年輕運動員猝死的原因之一,2005年貝塞斯達第36次會議
關于小兒心肌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一般檢查 白細胞數輕度增高,中性粒細胞增多,血沉略增快。 2.心肌酶 血清谷草轉氨酶(GOT)、肌酸磷酸激酶(CP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PK-MB)、乳酸脫氫酶(LDH)及α-羥丁酸脫氫酶(αHBDH)在急性期均可升高,但CPK-MB的升高對心肌損傷的診斷較有意義。 (1)CP
關于原發性心肌炎的基本癥狀介紹
1.擴張型心肌病:以充血性心力衰竭為主,其中以氣急和浮腫最為常見。最初在勞動或勞累后氣急,以后在輕度活動或休息時也有氣急,或有夜間陣發性氣急,并常見頭暈,心前區疼痛等癥狀,少數患者有暈厥,各種心律失常均可見到,還可發生栓塞及猝死。 2.肥厚型心肌病:起病多緩慢。約1/3的患者有家族史,癥狀
關于原發性心肌炎的電診斷介紹
1. 擴張型心肌病:以心臟擴大,心肌損害及心律失常為主。左心室肥大多見,常合并心肌勞損,晚期可有右心室肥大,也可有左或右心房肥大;常有ST段壓低,T波 平坦、雙向或倒置,10%患者可有病理性Q波(部位多在前間隔V1、V2導聯),常見房性、室性早搏、心房纖顫、束支傳導阻滯、房室傳導阻滯等心律失 常
關于心肌炎的診斷依據介紹
心肌炎在國際上無統一的診斷標準,多采用結合臨床、實驗室檢查和其他相關輔助檢查來確診。2013年歐洲心臟病年會(ESC)首次提出臨床擬診心肌炎的標準: 臨床表現 1)急性胸痛; 2)數天至3個月新發生的心衰或心衰癥狀; 3)心悸,無明顯誘因的心律失常、暈厥或心源性猝死; 4)不能解釋的心
關于小兒心肌炎的臨床診斷依據介紹
(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腦綜合征。 (2)心臟擴大(X線、超聲心動圖檢查具有表現之一)。 (3)心電圖改變:以R波為主的2個或2個以上主要導聯(Ⅰ、Ⅱ、aVF、V5)的ST-T改變持續4天以上伴動態變化,竇房傳導阻滯、房室傳導阻滯,完全性右或左束支阻滯,成聯律、多形、多源、成對或并行
關于原發性心肌炎的西醫治療介紹
由于本病病因未明,尚無特效療法。主要針對心肌損害、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血栓栓塞等治療。由于病理改變不同,在對癥治療時也有差異。 1. 擴張型心肌病 控制心力衰竭,防治心律失常,預防栓塞。 (1)一般治療:避免過勞,注意休息,心衰者應臥床休息,有感染者應積極控制感染,以免病情惡化。 (2)糾
關于心肌炎、心包炎的基本介紹
心肌炎常發生在新生兒,多于生后一周內發病,起病急,發熱、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納差、稀便,繼而出現呼吸困難、唇紫紺、面蒼白、心動過速等,重者很快出現心衰。近年來發現成人及年長兒童也不少見。常先有呼吸道癥狀,心包可同時受累,亦可累及心內膜,繼之心前區痛,出現心包摩擦音,半數有肌肉、關節痛。X線顯心包積
關于新生兒心肌炎的輔助檢查介紹
(1)X線檢查 心臟可擴大呈球形,透視下心搏減弱。心力衰竭時可有肺淤血水腫。 (2)心電圖 心電圖主要表現Ⅰ、Ⅱ、aVFV5、V6等導聯ST段下降T波低平、倒置、雙向嚴重者ST段抬高,呈單向曲線,并伴有深Q波,似成人心肌梗死的圖形,說明有嚴重的心肌損害,可有各種心律失常的表現:期前收縮,室上性
關于心臟磁共振檢查心肌炎的介紹
心臟磁共振檢查是評價心臟結構和功能的無創性、無輻射性的檢查手段,結合釓對比劑延遲強化掃描能全面地評價心臟的結構形態、心室舒張或收縮功能、心肌灌注和心肌的活性。心肌炎癥的初始階段反應表現為心肌細胞的膜通透性增加,細胞內及細胞間質水腫,而磁共振檢查中T2加權像對組織水腫極為敏感,結果可見長T2信號現
關于小兒心肌炎的確診依據介紹
(1)具備臨床診斷依據2項,可臨床診斷為心肌炎。發病同時或發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證據支持診斷者。 (2)同時具備病原學確診依據之一,可確診為病毒性心肌炎,具備病原學參考依據之一,可臨床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 (3)凡不具備確診依據,應給予必要的治療或隨診,根據病情變化,確診或除外心肌炎。
關于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診斷介紹
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標準: 1.臨床診斷依據: ①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心腦綜合征;②心臟擴大;③心電圖的改變;④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心肌肌鈣蛋白陽性。 2.病原學診斷標準 ①分離到病毒;②從患兒血中查到病毒核酸;③特異病毒抗體陽性。 3.確診依據 (1)具有臨床診斷依據
關于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檢查介紹
1.心肌酶學改變 (1)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心肌炎早期升高 (2)乳酸脫氫酶(LDH)及其同工酶(LDH1LDH2),病毒性心肌炎是升高,尤其LDH1升高明顯 (3)心肌肌鈣蛋白(cTn),是評價心肌損害特異性、敏感性指標。 2.心電圖檢查 急性期心電圖異常改變,
關于心肌炎的超聲心動圖檢查介紹
心肌炎患者在超聲心動圖檢查中無特征性改變。但是超聲心動圖可評估心肌炎患者的心室腔結構與功能。心肌炎患者常見的表現為心腔擴大、不均勻的心肌回聲、左心室內血栓、舒張期充盈異常,而收縮功能可正常或降低,節段或全室壁運動異常、心包積液等。其是鑒別有無其他病因(如瓣膜疾病、限制性心肌病等)誘發的心力衰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