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心肌炎、心包炎的基本介紹
心肌炎常發生在新生兒,多于生后一周內發病,起病急,發熱、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納差、稀便,繼而出現呼吸困難、唇紫紺、面蒼白、心動過速等,重者很快出現心衰。近年來發現成人及年長兒童也不少見。常先有呼吸道癥狀,心包可同時受累,亦可累及心內膜,繼之心前區痛,出現心包摩擦音,半數有肌肉、關節痛。X線顯心包積液,常伴左側胸腔積液,心電圖示心律失常、傳導阻滯及心包炎。......閱讀全文
關于心肌炎、心包炎的基本介紹
心肌炎常發生在新生兒,多于生后一周內發病,起病急,發熱、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納差、稀便,繼而出現呼吸困難、唇紫紺、面蒼白、心動過速等,重者很快出現心衰。近年來發現成人及年長兒童也不少見。常先有呼吸道癥狀,心包可同時受累,亦可累及心內膜,繼之心前區痛,出現心包摩擦音,半數有肌肉、關節痛。X線顯心包積
關于慢性心肌炎的基本介紹
慢性心肌炎,是一種疾病名稱,癥狀為心悸。病初與上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癥狀有關,7-10天后出現胸悶、心悸、極度乏力、易出汗等癥狀。此時,如做心電圖,可能發現有早搏等心率失常和心肌損害表現。作血沉、心肌酶測定可能升高。2-4周后查柯薩基病毒抗體,其抗心肌抗體可為陽性。
關于立克次體心肌炎的基本介紹
立克次體心肌炎是指立克次體感染引起的心肌炎。其病理變化是血管炎伴動脈周圍間質炎癥浸潤,可出現繼發血栓、局灶性出血和心肌壞死。患者主要有發熱、胸痛、呼吸困難、皮疹等典型臨床表現。多采取對癥及抗感染治療,預后一般較好。 1.生物因素 病原體是立克次體,立克次體是一類寄生于真核細胞內的原核生物,傳
關于縮窄性心包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縮窄性心包炎是由于心包慢性炎癥所導致心包增厚、粘連甚至鈣化,使心臟舒張、收縮受限,心功能減退,引起全身血液循環障礙的疾病多數由結核性心包炎所致。急性化膿性心包炎遷延不愈者約占10%,其他亦可由風濕、創傷、縱隔放療等引起。早期施行心包切除術可避免發展到心源性惡液質、嚴重肝功能不全、心肌萎縮等。積極
關于滲出性心包炎的基本癥狀介紹
早期癥狀主要為疼痛,痛多位于胸骨下,可為銳痛、鈍痛或胸部緊迫感,隨著滲出液積聚,疼痛可減輕或消失。心包滲液大量時可導致心臟壓迫癥狀。體征方面常見心臟中等度以上增大,心尖搏動減弱,心音遙遠、奔馬律,肝臟增大、腹水、下肢浮腫、頸靜脈怒張、奇脈、脈壓變小,頸靜脈吸氣時擴張,肝-頸靜脈回流征陽性。 急
關于慢性粘連性心包炎的基本介紹
急性心包炎以后,可在心包上留下疤痕粘連和鈣質沉著。多數患者只有輕微的疤痕形成和疏松的或局部的粘連,心包無明顯的增厚,不影響心臟的功能,稱為慢性粘連性心包炎(chronic adhesive pericarditis),在臨床上無重要性。
關于心包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心包炎是指心包因細菌、病毒、自身免疫、物理、化學等因素而發生急性炎性反應和滲液,以及心包粘連、增厚、縮窄、鈣化等慢性病變。臨床上主要有急性心包炎和慢性縮窄性心包炎。患者有發熱、盜汗、咳嗽、咽痛或嘔吐、腹瀉等癥狀。心包滲出大量積液可發生急性心包填塞癥狀。患者胸痛、呼吸困難、發紺、面色蒼白,甚至休克
關于急性心包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急性心包炎是由心包臟層和壁層急性炎癥引起的綜合征。臨床特征包括胸痛、心包摩擦音和一系列異常心電圖變化。病因較多,可來自心包本身疾病,也可為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臨床上以結核性、非特異性、腫瘤者為多見,全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尿毒癥等病變易累及心包引起心包炎。其治療包括對原發疾病的病因治療、解除
心包炎的基本介紹
心包炎是指心包因細菌、病毒、自身免疫、物理、化學等因素而發生急性炎性反應和滲液,以及心包粘連、增厚、縮窄、鈣化等慢性病變。臨床上主要有急性心包炎和慢性縮窄性心包炎。患者有發熱、盜汗、咳嗽、咽痛或嘔吐、腹瀉等癥狀。心包滲出大量積液可發生急性心包填塞癥狀。患者胸痛、呼吸困難、發紺、面色蒼白,甚至休克
關于心肌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心肌炎是指心肌的局限性或彌漫性的炎性病變為主要表現的疾病,根據已確定的Dallas標準,心肌內浸潤的組織學證據為心肌炎性細胞浸潤,并伴有鄰近的心肌細胞變性和壞死。1991年Lieberman根據心肌活檢的組織學改變與臨床表現,將心肌炎分為暴發性心肌炎、急性心肌炎、慢性活動性心肌炎和慢性遷延性心肌
關于小兒心肌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心肌炎是兒童常見的心臟疾病,心肌炎是指心肌局灶性或彌漫性炎性病變,其特征為間質炎性細胞浸潤,心肌壞死及變性,炎癥可累及心肌肌細胞、間質組織、血管成分及心包。可由感染性及其他原因引起。感染性心肌炎包括病毒、細菌、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及寄生蟲感染,其中以病毒性心肌炎最多。病情輕重不一,重者可因急性
關于原發性心肌炎的基本癥狀介紹
1.擴張型心肌病:以充血性心力衰竭為主,其中以氣急和浮腫最為常見。最初在勞動或勞累后氣急,以后在輕度活動或休息時也有氣急,或有夜間陣發性氣急,并常見頭暈,心前區疼痛等癥狀,少數患者有暈厥,各種心律失常均可見到,還可發生栓塞及猝死。 2.肥厚型心肌病:起病多緩慢。約1/3的患者有家族史,癥狀
關于原發性心肌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原 發性心肌炎是一組發病緩慢、病因未明、以心臟增大為特點、最后發展為心力衰竭的心臟病。最初可無自覺不適,以后可在勞累時或輕度勞動時出現氣急、心悸、胸 悶、呼吸困難等癥狀。心臟重量增加,各心腔擴大,心肌灰白而松弛;室壁厚度近乎正常,心內膜也可增厚,可有心腔內附壁血栓,常有心肌纖維化,也可心壁成片
關于新生兒心肌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新生兒心肌炎是在新生兒期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心肌損害,導致不同程度的心肌功能障礙和全身癥狀的疾病,其中以病毒感染為多見。其病理變化以心肌血管周圍炎性細胞浸潤和心肌纖維細胞溶解和壞死為特征。臨床表現不典型,較難早期發現,而易延誤治療,病死率高應引起重視。
心肌炎的基本內容介紹
心肌炎是指心肌的局限性或彌漫性的炎性病變為主要表現的疾病,根據已確定的Dallas標準,心肌內浸潤的組織學證據為心肌炎性細胞浸潤,并伴有鄰近的心肌細胞變性和壞死。1991年Lieberman根據心肌活檢的組織學改變與臨床表現,將心肌炎分為暴發性心肌炎、急性心肌炎、慢性活動性心肌炎和慢性遷延性心肌
關于纖維蛋白性心包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纖維蛋白性心包炎:急性期纖維蛋白滲出,伴炎性細胞和少量內皮細胞滲出,無明顯液體滲出,俗稱 “干性心包炎”。纖維蛋白性心包炎的表現: ① 胸痛,銳痛,亦呈壓榨樣,位于心前區,與呼吸、體位有關; ② 發熱; ③ 典型體征:心包摩擦音。
關于心包炎的治療介紹
治療原則為:治療原發病改善癥狀,解除循環障礙。 目前關于本病的治療仍以對原發病的治療為主。必要時可采取對癥治療措施,如胸痛者可給予止痛藥等。若心包積液量大者可行心包穿刺術等。 1、一般治療 急性期應臥床休息,呼吸困難者取半臥位、吸氧,胸痛明顯者可給予鎮痛劑,必要時可使用可待因或杜冷丁,加強
關于縮窄性心包炎的預后介紹
縮窄性心包炎是一種進行性加重的慢性疾病,多因衰竭、腹腔積液及周圍水腫或嚴重心臟并發癥而致殘或死亡,如能及早進行徹底的心包剝離手術,大部分病人可取得滿意的效果。少數病人因病程較久,有明顯心肌萎縮和心源性肝硬化而預后不佳。
關于心包炎的檢查介紹
1、X線檢查 積液量超過300ml時心影向兩側增大,心隔角變成銳角。超過1000ml時心影呈燒瓶狀,并隨體位而異。心臟搏動減弱或消失。 2、心電圖 干性心包炎時,各導聯(aVR除外),ST段抬高,數日后回至等電位線上,T波平坦或倒置。心包有滲液時QRS波群呈低電壓。 3、超聲心動圖 顯
關于縮窄性心包炎的檢查介紹
1.X線檢查 示心影大小正常,左右心緣變直,主動脈弓小或難以辨認;上腔靜脈常擴張,有時可見心包鈣化;心電圖中有QRS低電壓、T波低平或倒置。超聲心動圖對縮窄性心包炎的診斷價值遠較對心包積液為低。超聲檢查時可見心包增厚、室壁活動減弱等,但均非特異而恒定的征象。 2.右心導管檢查 特征性表現是
關于急性心包炎的診斷介紹
在心前區聽到心包摩擦音,則心包炎的診斷即可確立。在可能并發心包炎的疾病過程中,如出現胸痛、呼吸困難、心動過速和原因不明的體循環靜脈淤血或心影擴大,應考慮為心包炎伴有滲液的可能。心電圖異常表現者,應注意與早期復極綜合征、急性心肌缺血等進行鑒別。 盡管目前尚沒有統一的診斷標準,但既往的研究提示診斷
關于急性心包炎的預后介紹
急性心包炎的自然病程及預后取決于病因。病毒性心包炎、非特異性心包炎、心肌梗死后或心包切開術后綜合征通常是自限性的;如心包炎并發于急性心肌梗死、惡性腫瘤、系統性紅斑狼瘡、尿毒癥等則預后嚴重;化膿性和結核性心包炎隨著抗生素或抗結核藥物療法及外科手術的進展,預后已大為改善,有的得以痊愈,部分患者遺留心
關于小兒心肌炎的預后介紹
多數病人預后良好,經數周、數月甚至遷延數年漸痊愈。少數呈暴發起病,因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力衰竭或嚴重心律失常于數小時或數天內死亡。個別病例因嚴重心律失常猝死。有的呈遷延過程,遺留不同程度左室功能障礙,其中有的僅有超聲心動圖或心電圖改變,并無臨床癥狀,然而少數病例則因心力衰竭遷延不愈,導致死亡。預后
關于小兒心肌炎的治療介紹
1.臥床休息 臥床休息可預防急性期心肌內病毒復制的增加。因此,急性期至少完全臥床8周,待心影恢復正常、心電圖改變明顯好轉后,開始輕微活動;恢復期至少半天臥床6個月;心臟增大者臥床6個月以上,至心臟明顯縮小;有心力衰竭者嚴格臥床,至心力衰竭控制穩定、心臟檢查明顯好轉,再開始輕微活動。 2.針對
關于小兒心肌炎的診斷介紹
對本病診斷標準不能機械搬用,有些輕癥或呈隱匿性經過者易被漏診,只有對臨床資料進行全面分析才能作出正確診斷。1999年9月在昆明召開了全國小兒心肌炎、心臟病學術會議,經與會代表充分討論于1994年5月在山東威海會議制訂的《小兒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標準》。現將修訂后的診斷標準刊出,供參考。
關于心肌炎的診斷介紹
心肌炎在國際上無統一的診斷標準,多采用結合臨床、實驗室檢查和其他相關輔助檢查來確診。2013年歐洲心臟病年會(ESC)首次提出臨床擬診心肌炎的標準: 臨床表現 1)急性胸痛; 2)數天至3個月新發生的心衰或心衰癥狀; 3)心悸,無明顯誘因的心律失常、暈厥或心源性猝死; 4)不能解釋的心
關于立克次體心肌炎的檢查介紹
1.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白細胞計數常升高。 (2)血清學檢查:外斐反應陽性,抗體效價>1∶160。 (3)病原體分離:發熱期患者的血標本可分離出病原體。 2.影像學檢查 (1)超聲心動圖:可見心室收縮功能下降。 (2)心電圖:最多的表現是一過性ST段的改變和T波地平或倒置,也可
關于心肌炎的預后介紹
心肌炎患者的預后取決于臨床表現如左室功能障礙、肺動脈高壓、血壓持續偏低、心率增快、心肌標志物變化情況。左室射血分數正常的急性心肌炎患者,預后較好,多可自愈且無后遺癥。血流動力學正常的暴發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長期預后佳,及早強化藥物治療和(或)機械循環支持患者的預后相對較好。類肉瘤病或巨細胞心肌炎
關于縮窄性心包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X線檢查 示心影大小正常,左右心緣變直,主動脈弓小或難以辨認;上腔靜脈常擴張,有時可見心包鈣化;心電圖中有QRS低電壓、T波低平或倒置。超聲心動圖對縮窄性心包炎的診斷價值遠較對心包積液為低。超聲檢查時可見心包增厚、室壁活動減弱等,但均非特異而恒定的征象。 2.右心導管檢查 特征性表現是
關于腫瘤性心包炎的檢查介紹
1.實驗室檢查 心包液細胞學檢查,有絕大多數患者可檢測到身體其他部位轉移而來的癌細胞或原發性心臟腫瘤細胞,如間皮瘤細胞。 2.其他輔助檢查 (1)胸部X線 絕大多數患者有胸腔積液、心臟擴大、縱隔增寬、肺門腫塊或偶見心臟陰影輪廓呈不規則結節狀。 (2)心電圖檢查 心電圖呈非特異性改變。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