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禮:追憶恩師唐有祺先生
2022年11月8日,驚聞恩師唐有祺先生仙去,至感悲痛。先生之諄諄教誨,言猶在耳,音容笑貌,歷歷在目。數日已過,仍不能釋懷,撰以此文,緬懷恩師,以寄哀思。 師恩難忘,情誼永存 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我就有這樣的幸運。我是“文革”后的第一屆研究生,在中科院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化學所)讀碩士和博士,唐有祺先生是我的導師。 化學所成立于1956年,建所時邀請唐先生兼職開展結構化學研究工作,并聘任先生為兼任研究員。先生利用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化學所兼職的條件和優勢,與陸學善先生等一道,將3個單位的人力物力結合在一起,建成了新中國首個X射線結構測定實驗室,在嚴峻的條件下開啟了中國的結構化學研究,測定了中國第一批晶體結構,為新中國培養出一批結構化學人才,其中就包括我在化學所的另一位指導老師傅亨研究員。 當時,我的專業課程都是在北京大學上的,基礎課程中的英語和政治課在中科院研究生院上,兩個學校學分互認。......閱讀全文
白春禮:追憶恩師唐有祺先生
2022年11月8日,驚聞恩師唐有祺先生仙去,至感悲痛。先生之諄諄教誨,言猶在耳,音容笑貌,歷歷在目。數日已過,仍不能釋懷,撰以此文,緬懷恩師,以寄哀思。 師恩難忘,情誼永存 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我就有這樣的幸運。我是“文革”后的第一屆研究生,在中科院化學研究所
送別唐有祺先生
我國著名化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晶體與結構化學奠基人之一、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中國共產黨黨員唐有祺先生,因病于2022年11月8日13時34分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逝世,享年103歲。 祺者,吉也。先生于世,誠為家國之幸,時代之吉。謹以此文紀念先生。(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
我國著名化學家唐有祺逝世
我國著名化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晶體與結構化學奠基人之一、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中國共產黨黨員唐有祺先生,因病于2022年1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
緬懷!我國著名化學家、中科院院士唐有祺先生逝世
我國著名化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晶體與結構化學奠基人之一、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中國共產黨黨員唐有祺先生,因病于2022年11月8日13時34分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逝世,享年103歲。 唐有祺先生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七屆、第八屆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第六、七、八屆中央委
學生潘秀文:憶恩師楊芃原教授
2021年5月31日的晚,敬愛的楊老師因胃癌醫治無效,永遠離開了我們。知道消息的時候是6月1日,不能接受也充滿了各種遺憾和難過。 回憶起第一次見楊老師 是在2009年的國慶,我從新疆第一次飛到上海參加復旦生物醫學研究院的推薦免試的面試環節。在那之前,我第一在網上搜索楊老師,得知他是副院
白春禮:百年化學未來發展有三大趨勢
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知名納米科學家白春禮院士7月9日說,百年化學已在5個方面創造了人類美好的生活,其未來發展具有“向更廣、更深方向延伸”、“綠色化學將引起化學化工生產方式的變革”、“社會發展不斷對化學學科提出新的需求”等三大趨勢。 白春禮當天登臺為中科院研究生院開講2010年夏季學
劉端祺:預防癌癥遠比治癌更重要
發病率高、治愈率低使很多人談癌色變。但是,美國的癌癥治愈率已經達到68%,其中早期發現的癌癥治愈率超過90%。請關注——防癌遠比治癌更重要。 據國家癌癥登記數據庫報告,我國癌癥死亡患者中,約60%可預防和避免。但目前我國癌癥防治的現狀是,患者在確診時已到了中晚期,醫院都以治療中晚期患者為主
白春禮調研廣州分院
8月23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調研廣州分院。他強調,要充分發揮中科院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建制化優勢,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引領支撐作用。 座談會上,中科院廣州分院院長吳創之匯報了廣州分院總體情況、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進展,及今后的工作思路。中科
魏輔文:記恩師胡錦矗先生二三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154.shtm 2月16日晚22點11分,驚悉恩師仙逝,夜不能寐,與先生相處的日子歷歷在目。2月7日去病房看望先生時,期盼他老人家能挺過來,唉……今天再次翻開曾撰寫的這篇舊文,感慨萬千。以此寄托
閔恩澤、陸婉珍院士伉儷榮歸母校拜謁恩師
2011年5月22日上午,我校杰出校友、“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感動中國2007年度人物”、中國催化劑之父閔恩澤院士,攜夫人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婉珍教授榮歸母校,來到江浦校區時鈞園緬懷恩師,并寄語廣大師生。 上午9時,閔恩澤、陸婉珍院士伉儷在校黨委書記王德明、校長歐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