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長:要給子孫后代留下足夠生存發展空間
中新網2月25日電 最新一期《學習時報》刊發了水利部部長陳雷的答問全文《以生態文明的要求進一步做好水利工作》。陳雷表示,全面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在用水總量控制上,既要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合理需求,又要給子孫后代留下足夠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陳雷表示,要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水患、水憂、水難、水盼問題,從群眾要求最迫切的問題做起,讓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項目和資金向防汛抗旱、飲水用電、改善生產條件等群眾最基本的需求領域傾斜,向貧困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中西部地區傾斜。 陳雷指出,要全面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在用水總量控制上,既要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合理需求,又要滿足維護河湖生態健康基本需要;既要滿足當代人對水的需求,又要給子孫后代留下足夠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在入河排污控制上,要從嚴核定水域納污容量,強化水功能區監管和飲用水水源保護,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陳雷介紹,今年水利部將著重......閱讀全文
生態文明法治建設要補哪些“缺”?
2014年10月,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要“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結合實施新《環境保護法》,中國環境與發展的法制化進程正在迎來重要的窗口期和機遇期,生態文明法治建設必將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中國環境與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尚需立法保駕護航
近日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二次會議上,多位全國政協常委在分組討論時表示,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不斷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 全國政協常委楊維剛
評論:生態文明建設-法律當有何為?
初冬的北京寒風陣陣,可新鮮出爐的黨的十八大報告卻讓不少環保人感受到了溫暖。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這樣的表述讓江蘇省環保
維護群眾權益-推進生態文明法治建設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奏響“法治中國”最強音,并確定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明確了關于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觀點、新舉措,繪就了“法治中國”的路線圖,這充分體現中央對于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方面不可替代作用的深刻認識,從而帶領全國人民邁上了依法治國的新征途。 大力
白春禮:生態文明建設要靠科技創新引領
本報訊(記者倪思潔)6月27日,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5年年會在貴陽舉行開幕式。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年會召開前夕對此次論壇年會的舉辦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政協副主席杜青林作主旨演講。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白春禮表示,人類發展史既是一部認識自然、改造
內蒙古通報生態文明建設情況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十二五”時期內蒙古生態文明建設成效和“十三五”生態文明建設目標。 根據通報,“十二五”以來,內蒙古自治區不斷完善環境治理,積極推進各項改革,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一是生態環境持續改善。2015年,內蒙古森林覆蓋率達到21.03%,比20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嚴控數量
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勇對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和《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進行了解讀,張勇表示試驗區要就一些難度較大、確需先行探索的生態文明重大制度開展先行先試,試驗區數量將從嚴控制,務求改革實效。 張勇介紹,
王毅:用制度保障生態文明建設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要求“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引導、規范和約束各類開發、利用、保護自然資源的行為,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提出了健全法律法規、完善標準體系等十條要求。記者就此采訪
我國首部《黃河生態文明綠皮書》發布
近日,《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報告(2020)》在京首發。這是我國首部《黃河生態文明綠皮書》,是由北京林業大學組織編撰、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但也因生態脆弱、水患頻繁而影響著國家和人民的安全和發展。2019年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
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已有53個
黨的十七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目前,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已有53個。這是記者從21日召開的第七屆生態省論壇暨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會議上獲悉的。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李干杰介紹,2008年,環保部制定發布了《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要求建設符合生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關系人民福祉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和宏偉藍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意見的發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歷時數載,由來已久。黨的十七大報告第一次明確提出生態文明建設的概念和
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論述有3個特點:一是深化了“五位一體”的戰略布局,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建設相提并論,并把“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作為6個“緊緊圍繞”之一進行統一部署。二是確立了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在全面深化改革總
生態文明建設:突出重點-穩中求進
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處于“三期”疊加時期,在這一特殊和關鍵時期,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尤其要把握好節奏和重點,堅持穩中求進、突出重點;尤其要講究工作方式方法,堅持統籌兼顧、綜合施策;尤其要處理好各種關系,堅持兩手發力、求真務實。圖片來源于網絡 現階段,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出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未來發展機遇
針對中國將生態文明納入國家未來整體發展布局,美歐多位專家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把環保列入國家發展首要任務之一是重要進步,“這對于中國來說是一種發展機遇”。但如何將共識轉化為基層的切實行動至關重要,中國不能再復制西方的錯誤發展模式,宜盡快探索走上一條更好的發展道路。 中國轉變發展模式擁有制
技防優先,生態環境文明建設
“生態環境執法要達到精準化、科學化、規范化就需要有科技的支撐。”6月29日,在生態環境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局長趙群英說,生態環境執法工作已經實現或正在實現由“人防為主”轉向“技防優先”。 “如今的生態環境執法,不能再搞過去的人海戰術,要求我們必須把科技手段應用到生態環
科學理解、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十八大報告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題,獨立成篇地系統論述了生態文明建設,將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報告明確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要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這昭示生
“偽生態文明建設”之風不可長
生態文明建設在我國改革發展總體布局中日見重要。黨的十八大更是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到“五位一體”的高度來論述。但是在一些地方出現了假生態文明建設之名行破壞生態文明之實的“偽生態文明建設”,而且這種情況在一些地方勢頭不小,對此需要加以甄別和防范。 這種“偽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特點是,違背自然規律、超
海南文明生態村建設標準出臺-將環境生態納入考核
海南省近日印發《海南省文明生態村建設標準》(試行)和《海南省文明生態村管理細則》(試行),將環境生態納入考核標準,定期對文明生態村建設情況進行考核、評比和表彰。 據悉,《海南省文明生態村建設標準》(以下簡稱標準)規定考核結構分為合格、良好、優秀3個標準,每類標準均包含5個一級指標、22個二級指
讓生態河北助力美麗中國-河北代表熱議生態文明建設
????????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近日成為出席黨的十八大會議的河北省代表熱議的話題。 “十八大報告首次將生態文明建設獨立成篇,系統性地提出今后5年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強調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并將其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形成‘五位一體’的總
王如松院士:生態文明不等于生態環境建設
王如松 “生態文明不等同于生態環境建設,建設生態文明的核心應該是人的綠化”,在近日舉行的第五屆中國綠色發展高層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如松這樣表示。 王如松認為,生態是聯結生物與環境、人與自然、局部與整體、眼前和長遠的一種關系、機理、狀態和過程;是人類社
我國試點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
我國多地正試點開展以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為載體,探索保障水安全新途徑。 記者從正在貴州召開的第二屆中國水安全會議上了解到,當前中國資源環境問題不斷加劇,水安全新老問題交織,特別是水資源短缺,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污染等新問題形勢嚴峻。確定的第一批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46個,第二批54個試點城市也已
專家:制度建設是生態文明的軟實力
黨的十八大確立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地位,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制度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制度進步是生態文明水平提高的一大標志,加強制度建設與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是同等重要的任務。 制度建設代表生態文明的“軟實力”。生態文明建設不等于生態建設。如果說生態環境質量代表
同步推進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
?? 貴陽市大力推進“千園之城”建設,力爭到2018年底全市公園數量突破1000個。圖為白云區泉湖公園一角。 圖為貴州省石阡縣龍塘萬畝茶園一角。龍塘鎮以龍塘大屯萬畝有機苔茶示范園建設為核心,全鎮茶園面積已超過萬余畝,集茶葉加工、休閑品茗、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生態示范園成為鄉村旅游精品。 (資料圖片)
首屆中國生態文明獎評選表彰工作啟動
環境保護部今日召開首屆中國生態文明獎評選表彰活動啟動會。“中國生態文明獎”經中央批準設立,是目前我國第一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方面的政府獎項。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李干杰出席會議并講話。 李干杰說,中國生態文明獎是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生態文明建設重在實踐,貴在堅持。既要立足當前,著力解決對經
主動適應生態文明建設和環保新常態
環境保護部黨組書記、部長周生賢近日在主持召開部黨組擴大會議,傳達學習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和全會《決定》時強調,面臨新的形勢和新的要求,我們要科學認識、主動適應、積極應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新常態。這是在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基礎上做出的科學判斷,對于指導我國生態文
綠色規劃引領生態文明建設穩步發展
城鄉規劃是一定時期內城鄉發展的目標和計劃,是城鄉建設的綜合部署。科學的城鄉規劃,是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保障。 《法制日報》記者從前不久召開的全國人大環資委城鄉規劃與生態文明建設座談會上獲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正確處理城鄉規劃與生態環境保護關系,積極發揮規劃引領作用,
環太湖地區應做生態文明建設表率
國慶節前夕,環太湖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座談會在江蘇無錫召開。 來自江蘇、浙江、上海等省市環保部門的與會者認為,環太湖地區是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目前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空間、環境容量有限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資源環境約束成為當地現代化建設的主要制約因素。近年來,環太湖地區各個
抓生態文明建設手要硬起來
“過去環保不守法是常態,現在要把這個反過來,讓守法成為常態。”“北京APEC會議期間,PM2.5濃度下降55%,這說明若全國上下下定決心,告別霧霾是有可能的。”“當資源環境約束迫在眉睫,如何留住更多‘APEC藍’?”……關于生態建設的話題始終是社會關注熱點—— 加快完善頂層設計 當前霧霾
李干杰: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發展
2010生態文明貴陽會議7月30日在貴陽召開,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李干杰應邀出席會議并作了題為《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發展》的主旨發言。 李干杰在發言中指出,生態文明作為人類文明的一種形態,強調人的自覺與自律,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而綠色發展則與以往“先污染、后治理
何祚庥:生態文明建設要有具體舉措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就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問題接受了《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他認為,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場攻堅戰,“希望各方在討論改革方案時,提出具體、方便執行的舉措,不要只談論抽象原則”。 什么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