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絡叢腫瘤的臨床特點
癥狀和體征 脈絡叢腫瘤易阻塞腦脊液循環,引起巨顱征(嬰兒頭圍增大)和顱內壓增高癥狀,如嘔吐、斜視和頭痛。 神經影像學 在CT和MRI上,腦室內出現高密度包塊影,增強后可強化,常伴有腦積水。......閱讀全文
脈絡叢腫瘤的簡介
脈絡叢腫瘤起源于腦室內的脈絡叢上皮細胞,好發于兒童,是1歲時最常見的腦腫瘤。主要有脈絡叢乳頭狀瘤(英文名:papilloma of choroid plexus, 別名:choroid plexus papilloma)與脈絡叢癌。脈絡叢乳頭狀瘤是良性腫瘤,緩慢生長,常引起腦脊液的流動障礙。外科
脈絡叢腫瘤的病因
猿病毒(SV40)DNA 序列是一種小的原始DNA 病毒(乳多空病毒),在脈絡叢乳頭狀瘤、脈絡叢癌和室管膜瘤的演化中起到作用。40年前,廣泛應用含減毒活性SV40 的急性脊髓灰白質炎疫苗致數百萬人隱性感染。SV40 是嚙齒類動物的致癌基因,表達SV40 大T4 抗原的轉基因鼠發生了脈絡叢乳頭狀瘤
脈絡叢腫瘤的臨床特點
癥狀和體征 脈絡叢腫瘤易阻塞腦脊液循環,引起巨顱征(嬰兒頭圍增大)和顱內壓增高癥狀,如嘔吐、斜視和頭痛。 神經影像學 在CT和MRI上,腦室內出現高密度包塊影,增強后可強化,常伴有腦積水。
脈絡叢腫瘤的鑒別診斷
許多腫瘤需與脈絡叢腫瘤相鑒別。 絨毛肥大為兩個側腦室的脈絡叢彌漫增大,組織學形態正常,患者常出現高分泌性腦積水。 脈絡叢癌與轉移癌的鑒別非常重要。脈絡叢腫瘤共同表達波形蛋白、角蛋白和s 一100 蛋,有助于與其他轉移癌相鑒別。另外}IEAl25和Bm'EP4 也有幫助,因為它們標記 95
脈絡叢腫瘤的發病率是什么
占所有腦腫瘤的0.4%~0.6%,占兒童腦腫瘤的2%~4%,1 歲兒童占10%~20%。脈絡叢乳頭狀瘤與脈絡叢癌的比例為5:1。約80%的脈絡叢癌發生于兒童,占脈絡叢腫瘤的20%~40%。每年發病率為0.3人/lO萬。 側腦室腫瘤患者大多數小于20歲,第四腦室的腫瘤各年齡組都可發病。用超聲波技
脈絡叢起源的腫瘤的基本信息介紹
脈絡叢乳頭狀瘤起源于脈絡叢的室管膜細胞.較少見,約占膠質瘤的l%,多見于兒童,好發于側腦室和第三腦室。表現為腦積水、大頭、雙側第Ⅵ對腦神經麻痹。成人多發生于第四腦室等后顱窩部位。這些部位的腫瘤常壓迫小腦半球和腦神經。主要癥狀是: ①腦積水及腫瘤占位引起高顱壓癥狀,兒童常見頭顱增大;精神淡漠,嗜
脈絡叢梗死病例分析
17歲青年女性,肺部手術后急發困倦、構音障礙、左眼瞼下垂和頭痛。頭顱MRI 影像DWI序列橫截面(A和B)顯示左側內側丘腦(A,短箭頭)和同側脈絡叢(B,長箭頭)局灶性彌散受限。ADC序列顯示為低信號(D和E)。FLAIR序列(C)顯示左側脈絡叢局部腫脹。2周后的頭顱MRI 影像DWI序
關于脈絡叢乳頭狀瘤的簡介
脈絡叢乳頭狀瘤(choroid plexus papilloma)又稱脈絡叢上皮瘤(epithelioma of choroid plexus)或脈絡叢腺瘤(adenoma of choroid plexus),是起源于腦室脈絡叢上皮細胞的緩慢生長的良性腫瘤,以10歲以下兒童較常見,男性多于女性
關于兒童脈絡叢乳頭狀瘤的概述
脈絡叢乳頭狀瘤(papilloma of choroid plexus)是緩慢生長的良性腫瘤,起源于腦室的脈絡叢上皮細胞,常產生交通性腦積水。兒童期脈絡叢乳頭狀瘤多位于側腦室(60%~70%),三角區居多,亦可發生在顳角、額角或體部。而在成人中腫瘤則多位于第四腦室或后顱凹和腦橋小腦角區,偶見三室
簡述兒童脈絡叢乳頭狀瘤的治療方法
最理想的治療手段為手術將腫瘤全切除。對于殘余腫瘤,如果是脈絡叢乳頭狀瘤,則應再次手術切除;若是脈絡叢乳頭狀癌,可考慮放療。脈絡叢乳頭狀瘤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應盡可能全切除。對側腦室三角區的腫瘤多采用顳頂開顱,在顳后橫行切開腦皮質暴露三角區的腫瘤,先阻斷腫瘤基底的供血動脈(多為脈絡膜前或后動脈)
治療脈絡叢乳頭狀瘤的相關介紹
1.脈絡叢乳頭狀瘤多為良性,以手術切除為主,盡可能做到全切除;并盡量避免分塊切除,以防腫瘤沿腦脊液播散。與第四腦室粘連者應注意避免損傷腦干。術中的主要問題為術中出血,可于術前行供血動脈栓塞、立體定向腫瘤內注射硬化劑、術前放射治療或化療來減少術中出血,并注意切除腫瘤前先阻斷供血動脈。 2.如未能
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的概述
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LCM)系LCM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本病的臨床經過可有流行性感冒樣癥狀至腦膜炎、腦炎等程度不等的表現。病程具自限性,預后良好。本病實為動物性的傳染病,LCM病毒的天然宿主為褐家鼠。
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的病因
本病的發病機理尚未完全闡明,病毒首先侵入呼吸道時,可在上皮細胞內大量繁殖,故不少患者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或“流感樣”癥狀。病毒入血后導致病毒血癥,可通過血腦屏障而感染腦膜細胞。
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的病因
本病的發病機理尚未完全闡明,病毒首先侵入呼吸道時,可在上皮細胞內大量繁殖,故不少患者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或“流感樣”癥狀。病毒入血后導致病毒血癥,可通過血腦屏障而感染腦膜細胞。
關于脈絡叢乳頭狀瘤的預后介紹
手術死亡率控制在1%以下,腫瘤全切除術后5年無復發存活率達100%,近全切除術后復發率為0~7%。 能全切者幾乎可治愈;未能全切者,即使術后放化療總體預后也不滿意。出現腦脊液播散者提示預后不良,應及時予以全腦、全脊髓MRI檢查和腦脊液分析。
關于脈絡叢乳頭狀瘤的檢查介紹
1.腰椎穿刺或腦室穿刺 壓力高,蛋白含量明顯增高,甚至呈黃色。 2.X線平片 顱內壓增高征(成人壓痕增多,兒童顱縫分離),15%~20%可見鈣化。 3.CT(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 平掃為側腦室三角區或第四腦室內、等或高密度腫塊,邊界清楚、不規則分葉狀,可伴病理性鈣化(約1/4)和囊變,
關于兒童脈絡叢乳頭狀瘤的流行病學介紹
脈絡叢乳頭狀瘤發病率較低,國外文獻報道約占全年齡組顱內腫瘤的0.4%~0.6%,在兒童期相對多見。Matson和Raimondi分別報道408例和332例兒童顱內腫瘤,脈絡叢乳頭狀瘤均占3%,本組經手術病理證實23例,占同期兒童顱內腫瘤2000例的1.15%。發病年齡多在10歲以下(兒童此類腫瘤
簡述兒童脈絡叢乳頭狀瘤的發病機理
占兒童腦腫瘤的2%~3%,主要生長在各腦室內。肉眼下腫瘤呈粉紅色,質軟,球樣,上有不規則圓形的贅生物組織,似菜花樣,質脆、血運豐富。顯微鏡下腫瘤組織極似正常的脈絡叢,由血管和結締組織形成的乳頭樣組織被單層柱狀上皮覆蓋,細胞呈良性。脈絡叢乳頭狀癌(papilloma choroideum)占該腫瘤
腦室內腦膜瘤的鑒別及檢查
鑒別 對于不典型的腦室內腦膜瘤需要與室管膜瘤、脈絡叢乳頭狀瘤,膠質瘤及生殖細胞瘤相鑒別。 檢查 1、腦血管造影 腦血管造影可以顯示腫瘤的供血動脈為脈絡膜前動脈和脈絡膜后動脈。造影片上可見上述動脈增粗迂曲,伴有或不伴有異常新生血管或血管染色,遠端分支引入腫瘤小動脈網,隨后出現典型的腦膜瘤循環
關于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的檢查
周圍血象示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增多。腦膜炎型患者的腦脊液細胞數可增至100~3000/mm3,其中90%以上為淋巴細胞;蛋白質增多,但一般不超過100mg/dl;糖正常或稍減低,氯化物正常。壓力正常或稍增高。 急性期患者血液或腦脊液接種于小白鼠腦或腹腔中,可分離病原,血清免疫熒光
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的治療方法
本病無特殊治療。頭痛較劇時給予對癥處理,腦壓增高者則可采用甘露醇等脫水劑。
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的檢查方法
周圍血象示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增多。腦膜炎型患者的腦脊液細胞數可增至100~3000/mm3,其中90%以上為淋巴細胞;蛋白質增多,但一般不超過100mg/dl;糖正常或稍減低,氯化物正常。壓力正常或稍增高。急性期患者血液或腦脊液接種于小白鼠腦或腹腔中,可分離病原,血清免疫熒光試驗在病
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的診斷方法
有與田鼠、小白鼠接觸史,或住處有鼠和附近有同樣患者,“流感樣”癥狀短暫緩解后,繼而出現腦膜刺激征者腦脊液中增多的細胞幾乎全為淋巴細胞,氯化物正常而糖相對減少者等,均有重要參考價值。確診有賴于血清學試驗或病毒分離。
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的治療方法
本病無特殊治療。頭痛較劇時給予對癥處理,腦壓增高者則可采用甘露醇等脫水劑。
關于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的簡介
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LCM)系LCM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本病的臨床經過可有流行性感冒樣癥狀至腦膜炎、腦炎等程度不等的表現。病程具自限性,預后良好。本病實為動物性的傳染病,LCM病毒的天然宿主為褐家鼠。
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的簡介
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是一種特異病毒所致的急性非化膿性腦膜炎。主要傳染源為家鼠排泄物中排出病毒。病原體為一種RNA病毒,屬沙拉病毒類。臨床上潛伏期1-3周,多急性起病。前軀癥狀類似上呼吸道感染或流行性感冒樣癥狀。發燒、伴有全身不適或酸痛、精神萎靡、食欲缺乏、咽痛、咳嗽等。此癥狀可持續數日至2-3
簡述脈絡叢乳頭狀瘤的臨床表現
平均病程1年,主要表現為梗阻性和/或交通性腦積水(腫瘤具有分泌腦脊液的功能、腫瘤引起腦脊液循環梗阻、腫瘤出血引起蛛網膜下腔粘連)和顱內壓增高。 1.腦積水和顱內壓增高 在嬰兒表現為頭顱增大和前囟張力增高,較大的兒童和成人則出現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陣發性昏迷、癲癇。 2.局限性神經功能障
關于脈絡叢乳頭狀瘤的診斷標準介紹
主要診斷依據如下: 1.以10歲以下兒童較常見,男性多于女性,常伴有腦積水。在兒童以幕上、特別是側腦室三角區多見,成人主要位于第四腦室和CPA區。 2.臨床上以梗阻性或交通性腦積水和顱內壓增高癥狀為主要表現,根據腫瘤部位不同伴有相應的局限性神經功能障礙。 3.上述典型的CT和MRI影像學表
關于脈絡叢乳頭狀瘤的鑒別診斷介紹
1.發生于兒童者與室管膜瘤、髓母細胞和星形細胞瘤等鑒別。、 2.發生于成人者與腦膜瘤和轉移瘤等鑒別。 3.與乳頭狀癌的鑒別診斷依據術后病理。
關于兒童脈絡叢乳頭狀瘤的疾病檢查
1、腦脊液檢查:合并有梗阻性腦積水時腰椎穿刺可見顱內壓增高。腦脊液蛋白含量增高是本病的特點之一,有的甚至外觀呈黃色。 2、X線平片及造影:部分病人表現有顱高壓征象;15%~20%的腫瘤可見鈣化;腦室造影的共同特點為腦室擴大和腫物的不規則充盈缺損;腦血管造影的特征表現為:側腦室三角區腫瘤異常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