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問天實驗艙解碼植物生長奧秘
近日,科學家已收到空間站發回的微重力環境中擬南芥生長的圖像。11月29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由 “CZ-2F”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推送,成功將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本次任務中,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蔡偉明研究團隊承擔了“空間微重力環境調控植物細胞結構和功能的分子網絡研究”項目。在軌拍攝植物生長單元中擬南芥幼苗生長狀態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供圖研究團隊采用模式植物擬南芥作為空間實驗材料。該材料中與重力反應有關的某些基因作了改造和標記跟蹤,通過研究它們在特殊微重力環境中的表現,來重新認識它們的生物學功能。該研究結果預期將對空間微重力植物生物學效應和植物株型改良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第一次綠色革命”是科學家通過對植物株型的改良來實現的。本次實驗搭載的部分植物材料經過六年多地面準備工作,希望通過這次在軌實驗對農作物株型改良......閱讀全文
揭秘問天實驗艙問天路上的航天科技
7月24日,我國空間站建造階段首個實驗艙——問天實驗艙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托舉升空。25日凌晨,問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組合體成功在軌交會對接。此次飛行任務中,有哪些航天科技為問天實驗艙的問天之路保駕護航?問天實驗艙為何能“四季如春”?航天器在軌時,沒有了大氣層的保護,在太陽照
“夢天”“問天”,“合”而不同!
2022年10月31日,中國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11月1日凌晨,夢天實驗艙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夢天”正式入列。作為空間站組合體的兩個實驗艙,“夢天”與“問天”都有哪些不同?“解碼夢天”第四期,帶你從各種角度認認這對“孿生兄弟”!01外形不同 要想從外形上快速辨別兩個
為國問天-筑夢長空
航天事業的意義不止于科學技術本身。一個民族探索宇宙的雄心,幾代中國人提振信心的努力,無數青年人揮灑的智慧與熱情,匯聚于此。 五四青年節前夕,當記者撥通幾位青年航天科學家的電話,他們已整裝出發,行進在去往酒泉的路上。 又是一次代表人類探索宇宙知識邊界的非凡之旅! 話語專業度高,時間緊,記者發
三問“天問一號”:落在哪?怎樣落?如何探?
? ??歷經7個月的全速前進,天問一號探測器已于今年2月抵達火星軌道,并在近日傳回高清火星影像圖。下一步,天問一號何時著陸火星?落在哪?怎樣落?后續會開展哪些科研探測?記者日前專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黨委書記趙小津,一探究竟。落在哪? 在人類對太陽系的探索歷史上,火星總是給人無限期
“問天”計劃本月發射,“夢天”正樣熱試驗完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7/482558.shtm 中新社北京7月12日電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12日消息,當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建造任務穩步推進,其中,問天實驗艙計劃本月發射,夢天實驗艙已完成正樣熱試驗。 據悉,前不久,
“萬里穿針”,“夢天”比“問天”難在哪兒
11月1日凌晨,萬眾矚目之下,在距地面數百公里處,夢天實驗艙與中國空間站組合體成功上演“萬里穿針”,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10余小時,我國空間站建設又邁出了堅實一步。 “夢天實驗艙與三個月前發射的問天實驗艙個頭差不多,但是交會對接過程卻是難上加難。”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空間站實驗艙主任設計師宋
“哈工大造”助力問天實驗艙
中新網哈爾濱7月25日電 (劉培香 記者 史軼夫)24日,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入軌后順利完成狀態設置,于25日3時13分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這是中國兩個20噸級航天器首次在軌實現交會對接,也是空間站有航天員在軌駐留期間首次進行空間交會對接。在此次任務中,哈爾濱
探析問天實驗艙成功的秘訣!
7月24日下午,隨著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沖上云霄,我國空間站建造階段首個實驗艙,也是我國迄今為止發射的最重航天器——約23噸的問天實驗艙發射升空。問天實驗艙艙體總長17.9米,直徑4.2米,比天和核心艙更“強”更“壯”;還擁有三個“獨門神器”:航天員專用的出艙區——氣閘艙;操作更靈巧、精細的小機械
問天艙實驗進展順利-植物生長狀態良好
8月29日,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暨空間站高等植物培養實驗階段性進展情況介紹會在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及分子植物卓越中心舉行。據介紹,截至目前,問天實驗艙各有效載荷狀態良好、工作穩定,隨艙發射科學實驗項目在軌實驗按計劃開展。載有實驗樣品擬南芥種子和水稻種子的實驗單元已由航天員安裝至問天實驗艙的生命生態通用
我國成功實施問天實驗艙轉位
北京時間2022年9月30日12時44分,經過約1小時的天地協同,問天實驗艙完成轉位。 轉位期間,問天實驗艙首先完成相關狀態設置,而后與天和核心艙分離,之后采用平面轉位方式完成轉位,并與節點艙側向端口再對接。 這是我國首次利用轉位機構在軌實施大體量艙段轉位操作。問天實驗艙轉位完成后,空間站組
問天艙應用任務進展順利-植物生長良好
除了出艙任務,在軌長期駐留乃至長期空間探索,如何利用植物保障人類在地外環境中生存所需要的食物、氧氣和純凈水,是空間生命科學關注的重要問題。7月29日,中國空間站在軌啟動了“太空綠植”培養實驗,本次植物培養實驗的目標是完成水稻在太空從種子到種子全生命周期的培養研究。 目前問天艙內生命生態通用實驗模
“天問一號”助力“火星日凌”研究
“火星日凌”是指地球、火星運行至太陽兩側且三者近乎處于一條直線的自然現象。2021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執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經歷了第一次“火星日凌”,與地球的通信受到太陽電磁輻射的干擾,出現不穩定甚至中斷,一個月“不在服務區”。 正是在“火星日凌”期間,“天問一號”環繞器和
“問天”成功發射!重慶大學盡顯身影
7月24日14時22分,我國空間站的首個實驗艙——問天實驗艙,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托舉升空,約495秒后,問天實驗艙與火箭成功分離并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對構齒輪模型據了解,問天實驗艙主要任務是具備空間站組合體統一管理和控制能力,具備與核心艙進行交會對接、轉位和停泊的能
宇航員成功出艙!“問天”開門大吉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2年9月1日18時26分,航天員陳冬成功開啟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出艙艙門。至19時09分,航天員陳冬、劉洋成功出艙。 問天實驗艙開門大吉。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了解到,從抓總研制天舟四號、神舟十四號、問天實驗艙,該院科技團隊再次全力支撐出艙任務圓滿成功。
探秘問天實驗艙-解碼植物生長奧秘
近日,科學家已收到空間站發回的微重力環境中擬南芥生長的圖像。11月29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由 “CZ-2F”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推送,成功將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本次任務中,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蔡偉明研究團隊承擔了“空間微重力環境調控植物細胞結構和功
問天實驗艙后續還將進行轉位對接
問天實驗艙目前已經與核心艙的前項對接口完成交會對接,形成一個“一”字組合體。而在完成各項準備工作后,后續它還將轉位到核心艙的側向對接口,因此問天實驗艙上還安裝了轉位機械臂,用來完成實驗艙與核心艙之間的轉位對接。轉位機械臂是實驗艙專有的裝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各有一個。相對應的,在天和核心艙的節點
再問天宮!問天實驗艙飛行任務標識發布
據“中國載人航天”微信公眾號18日消息,中國空間站首個實驗艙段即將出征太空,再問天宮。在問天實驗艙飛行任務實施之際,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正式發布本次飛行任務標識。來源:“中國載人航天”微信公眾號
問天實驗艙完成發射前全區合練
今天(22日),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任務組織發射前系統間全區合練。目前,問天實驗艙任務各系統已經做好發射前的準備工作。 此次合練主要針對問天實驗艙與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組合體發射入軌階段各項工作進行檢驗。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以及任務各測控站、船實施聯調聯控。
問天未來開展哪些實驗?線蟲、果蠅等將入住
中新網海南文昌7月24日電 (馬帥莎)7月24日,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問天實驗艙。“問天”已奔“天宮”,未來將開展哪些實驗?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問天實驗艙部署的生命生態實驗柜將以多種類型的生物個體為實驗樣品,開展擬南芥、線蟲、果蠅、斑馬魚等動植物的空間生長實驗。今年,中國
“天問一號”環繞器進入遙感使命軌道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消息,11月8日,“天問一號”環繞器成功實施第五次近火制動,準確進入遙感使命軌道,開展火星全球遙感探測,將獲取火星形貌與地質構造、火星空間環境等科學數據,重點關注隕石坑、火山等典型地貌和地質單元。 前期,“祝融號”火星車已完成既定巡視探測任務目標,各項狀態良好,繼續開展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環繞器進入遙感使命軌道
11月8日,“天問一號”環繞器成功實施第五次近火制動,準確進入遙感使命軌道,開展火星全球遙感探測,將獲取火星形貌與地質構造、火星空間環境等科學數據,重點關注隕石坑、火山等典型地貌和地質單元。 前期,“祝融號”火星車已完成既定巡視探測任務目標,各項狀態良好,繼續開展探測任務。綜合考慮環繞器全球遙
“全能型”的問天實驗艙大揭秘
2022年7月24日,中國人的太空家園首次在有航天員在軌駐留的狀態下迎來航天器的到訪。 那天,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搭乘”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一飛沖天,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隨后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組合體前向端口。 這可是一個發射重量達到23噸的“大家伙”。“這塊頭和分量,相當于北京地鐵13號
天問一號任務團隊問鼎“世界航天獎”
19日從上海航天八院獲悉,近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73屆國際宇航大會(IAC)上,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任務團隊獲得國際宇航聯合會2022年度“世界航天獎”。“世界航天獎”是國際宇航聯合會年度最高獎,此前,嫦娥四號任務團隊代表曾獲此獎項。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含“祝融號”火星車
天上的植物試驗-問天艙里植物長勢如何
植物的種子,到了太空能萌發、生長、開花,進而產生種子嗎?在空間站問天實驗艙里,一項饒有趣味的植物生長實驗正在進行。 自7月28日實驗單元安裝完成、7月29日通過地面程序注入指令啟動實驗,一個月來,隨艙發射的擬南芥和水稻種子,在微重力條件下都已萌發,目前生長狀態良好。 “擬南芥幼苗已長出多片葉子,
技術領軍人揭秘問天探海“大國重器”
“近距離感受大國重器,備受震撼。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在書寫‘中國力量推動人類科學事業邁向高峰’的壯麗篇章。”騰訊高級副總裁郭凱天感言。他在現場宣布,騰訊正在深圳前海新總部建造一座開放的永久科技館,將聯合頂尖科研機構,運用人工智能和全真互聯技術,打造一棵數實融合的人類百年“科技樹”。這棵“樹”
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在地面的研制進展順利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楊宏今日表示,目前,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在地面的研制進展順利。 17日下午,國新辦就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展情況舉行發布會。會上,有記者問:今年7月、11月計劃發射“問天”和“夢天”兩個實驗
“天問”攜“祝融”成功落火-國際媒體紛紛點贊
? ?根據“祝融號”火星車發回的遙測信號確認,北京時間5月15日,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于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圓滿成功。對此,國際媒體紛紛發文點贊。 《自然》雜志在報道文章中稱:“‘祝融號’火星車的著陸是迄今為止中國深空探測能力的最大考驗。”報道援引
北京飛控中心嚴陣以待-指引“問天”對“天和”
宋星光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 史詩隨著天舟四號與神舟十四號任務的連續成功發射與實施,我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任務已經全面開啟。記者7月23日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獲悉,測控系統全線各單位在為問天實驗艙發射和交會對接任務做最后沖刺準備。自6月5日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以來,北京飛控中心圍繞當前任務階段和問
問天實驗艙小機械臂有啥大本領?
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已經發射升空十多天了,問天實驗艙與核心艙對接形成新的空間站組合體后,神舟十四號三名航天員近期對問天實驗艙進行了一系列進駐狀態設置,包括:建立載人環境;完成大型對日定向裝置在軌性能測試;對問天實驗艙搭載的科學實驗柜進行設置、加電、安裝等。 安裝在問天實驗艙艙外的小機械臂近
問天實驗艙交會對接的“眼睛”:微波雷達
今天凌晨,問天實驗艙發射入軌之后,經過約13個小時的飛行,成功和天和核心艙完成交會對接,在數萬米的太空,兩個飛行器需要互相找得到,還要能夠對得準,實現這個超難度動作的就是微波雷達。問天實驗艙采用了自主交會對接模式,在軌完成太陽翼展開及多次變軌后,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對接口。過程中,微波雷達在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