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梗阻性黃疸的診斷治療介紹
一、診斷 梗阻性黃疸是一種由梗阻引起的病理狀態,明確病因才能解除梗阻,減輕黃疸。肝功能檢查有助于鑒別肝細胞性黃疸和梗阻性黃疸,影像學檢查有助于明確梗阻原因和定位診斷。 二、治療 一旦診斷明確,應及早引流膽道,緩解膽道內壓,解除黃疸,如情況許可,尚應去除病因,行根治性治療,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病死率,提高治療效果。......閱讀全文
關于梗阻性黃疸的診斷治療介紹
一、診斷 梗阻性黃疸是一種由梗阻引起的病理狀態,明確病因才能解除梗阻,減輕黃疸。肝功能檢查有助于鑒別肝細胞性黃疸和梗阻性黃疸,影像學檢查有助于明確梗阻原因和定位診斷。 二、治療 一旦診斷明確,應及早引流膽道,緩解膽道內壓,解除黃疸,如情況許可,尚應去除病因,行根治性治療,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
關于梗阻性黃疸的基本介紹
梗阻性黃疸又稱外科性黃疸,是臨床較常見的病理狀態,主要由于肝外或肝內膽管部分或完全機械性梗阻,膽汁由膽管排入腸道的過程受到阻礙,導致膽汁淤滯、酯型膽紅素反流入血引起的黃疸。由于膽汁及其諸多成分不能流入腸內(尤其是完全性梗阻者),導致膽管內壓升高、肝血流改變及一系列包括體內生物化學、免疫功能及其他
關于梗阻性黃疸的檢查方試介紹
1.實驗室檢查 (1)肝功能檢查:總膽紅素(TBIL)增高(>34.2μmol/L),結合膽紅素(BRD)明顯升高,結合膽紅素/總膽紅素>50%,谷氨酰轉肽酶(GGT)、堿性磷酸酶(ALP)、膽固醇(TG)升高,血清總膽酸(TBA)增高。 (2)腫瘤標志物檢查:可輕微升高,大于正常上線10倍
關于梗阻性黃疸的病因分析
膽管因多種原因發生梗阻后,梗阻上部的膽管內則有大量膽汁淤積,膽管擴張,壓力升高,膽汁通過破裂的小膽管和毛細膽管流入組織間隙和血竇,引起血內膽紅素增多(膽汁酸鹽也進入血液循環),產生黃疸。 1.肝外膽管梗阻 包括肝外膽管阻塞,如膽總管結石、膽道蛔蟲病、術后膽道狹窄、膽管癌及先天性膽道閉鎖等;肝
關于黃疸實驗診斷的基本介紹
黃疸實驗診斷是指通過實驗室檢查對黃疸發生的原因進行診斷,實驗室檢查包括血清學、尿液、糞便及免疫學檢查等。黃疸是由于血清膽紅素升高導致的一種常見的癥狀與體征,其發生原因多樣,通過實驗室診斷有助于鑒別病因。
關于核黃疸的鑒別診斷介紹
1.核黃疸前期:黃疸漸加深,反應差、嗜睡、吸奶無力或拒奶,未結合膽紅素增高〉256.5umol/L(15mg/dl)。 2.核黃疸第一期(警告期):與核黃疸前期癥狀相同,但嚴重得多,未結合膽紅素〉427.5umol/L(〉25mg/dl)。 3.核黃疸第二期(痙攣期):呻吟、尖叫、凝視、眼球
關于核黃疸的疾病治療介紹
一、治療原則 1.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 2.熱量及液體供給。 3.避免使用與膽紅素競爭葡萄糖醛山轉移梅或白蛋白結合位點的藥物。 4.光療。 5.換血療法。 6.加強護理,預防并發癥。 二、用藥原則 1.核黃疸早期以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為主,可靜脈補液供給熱量,另靜滴白蛋白或血漿
關于母乳性黃疸的診斷標準介紹
1.病史 根據黃疸出現時間,單純母乳喂養史,生長發育良好,無其他任何異常臨床表現。 2.檢查 血清膽紅素水平升高,以間接膽紅素為主,其他檢查均正常。 3.診斷性停母乳喂養 由于新生兒黃疸原因十分復雜,要排除所有的病因十分困難,對一般情況良好,高度懷疑為母乳性黃疸的患兒,臨床上常予停止哺
關于重癥黃疸肝炎的治療方法介紹
1、常言道:三分治七分養,因此,黃疸型肝炎在患病期間要注意休息。在黃疸型肝炎患者身體出現的黃疸癥狀正處于轉氨酶猛升階段,此時正是大量肝細胞腫脹壞死的關鍵時刻,這個時候最需要黃疸型肝炎患者臥床休息,平臥靜養等于自我輸血,這樣不僅可以減輕肝臟負擔,而且保證肝細胞再生修復。黃疸型肝炎患者休息得越好,病
關于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方法介紹
1.光照療法 是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簡單而有效的方法。未結合膽紅素經光照后可產生構形異構體、結構異構體和光氧化作用的產物,其中以結構異構體的形成最為重要,它能快速從膽汁和尿液中排泄而不需要通過肝臟代謝,是光療降低血清總膽紅素的主要原因。 目前國內最常用的是藍光照射。將新生兒臥于光療箱中,雙眼
概述梗阻性黃疸的臨床表現
因為引起梗阻性黃疸的原因較多,臨床表現也各有不同,大體可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由腫瘤引起的梗阻性黃疸 患者通常年齡較大,黃疸存在時間長,呈進行性加重,伴有體重減輕、極度消瘦、貧血、無力等表現。腫瘤較突出者可在腹部觸及形狀不規則、質硬的腫塊,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 2.由結石引起的梗阻性黃
黃疸肝炎的診斷標準介紹
一、血象 白細胞總數正常或稍低,淋巴細胞相對增多,偶有異常淋巴細胞出現。血小板在部分慢性肝炎病人中可減少。 二、黃疸指數、膽紅素定量試驗均明顯升高。尿檢查膽紅素、尿膽原及尿膽素顯著增加。 三、血清酶測定 ①轉氨酶 谷丙轉氨酶(ALT)及谷草轉氨酶(AST)在肝炎潛伏期、發病初期及隱性感染者
關于老年人梗阻性腎病的治療方法介紹
老年人梗阻性腎病診斷確立后,應及時針對病因治療,盡早解除梗阻,防治感染,糾正水與電解質平衡,保護腎功能。老年人梗阻性腎病的治療方法較多,中醫治療有著很好的效果。三維活腎療法是北京德勝門中醫院腎病專家組臨床實踐成果,是一整套治療腎臟疾病的綜合方法,“三維活腎療法”以中醫辨證與辯病施治相結合,分型治
黃疸肝炎的飲食治療介紹
(1)保證充足的熱量供給,一般每日以8400~10500千焦(2000~2500千卡)比較適宜。過去提倡的肝炎的高熱量療法是不可取的,因為高熱量雖能改善臨床癥狀,但最終可致脂肪肝,反而會使病情惡化,故弊大于利。 (2)碳水化合物,一般可占總熱能的60~70%。過去采用的高糖飲食也要糾正,因為高
關于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診斷檢查介紹
(1)血常規,網織紅細胞計數及有核紅細胞計數。 (2)測定總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凡血清膽紅素足月兒達205μmol/L(12mg/dl)早產兒256μmol/L(15mg/dl)應警惕發生小兒膽紅素腦病。 (3)尿常規及尿三膽試驗。 (4)注意大小便顏色,必要時行糞膽原檢查。 (5)根據
黃疸實驗診斷的檢查內容介紹
1.血細胞分析 溶血引起的黃疸可見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含量減少,網織紅細胞增多。嚴重肝臟疾病、肝硬化引起的黃疸血小板常減少。 2.尿液分析 溶血性黃疸尿膽紅素陰性,尿膽原明顯升高。阻塞性黃疸尿膽紅素明顯升高,而尿膽原陰性。肝細胞性黃疸尿膽紅素和尿膽原均為陽性。 3.糞便常規檢查 溶血性
治療母乳性黃疸的相關介紹
1.喂養與護理 當明確為母乳性黃疸后,現不提倡停母乳,可少量多餐喂養,按順時針方向行腹部按摩以增加腸蠕動,服用退黃中成藥促進膽紅素的排泄,多曬太陽以改變間接膽紅素的結構,形成光異構體利于從尿中排出。只有當膽紅素水平超過15mg/dl時可暫停母乳喂養觀察,如明顯下降,確定為母乳性黃疸,仍可母乳喂
儀器診斷梗阻性腦積水的介紹
1、頭顱X線平片 可見顱腔擴大、顱骨變薄、顱縫分離。 2、腦室造影 腦室內注入氧氣或碘油作X線攝片,可以了解腦室擴大的程度,有無占位性病變,阻塞的部位,以及是否為交通性腦積水。本檢查有一定的危險性,應慎重行事。 3、CT或MRI檢查 腦內積水可見腦室系統顯著擴大,有時是全腦室擴大或部分
關于體質性黃疸的癥狀體征和診斷依據介紹
一、癥狀體癥 1.可無明顯癥狀; 2.長期間歇性輕度黃疸; 3.部分病例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區不適; 4.肝脾無腫大。 二、診斷依據 1.青少年發病,隨年齡增加,黃疸逐漸減退,常有家族史; 2.慢性反復發作性黃疸,疲勞、飲酒、感染或 月經 期黃疸加重。 3.苯巴比妥或導眠能可使黃
關于黃疸的檢查方式介紹
1.實驗室檢查 出現黃疸時,應檢查血清總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以區別膽紅素升高的類型,另外檢查尿膽紅素、尿膽原以及肝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 (1)間接膽紅素升高為主的黃疸 主要見于各類溶血性疾病、新生兒黃疸等疾病。直接膽紅素與總膽紅素比值小于35%。 除上述檢查外,還應進行一些有關溶血性疾病的
關于核黃疸的疾病介紹
膽紅素腦病是由于血中膽紅素增高,主要是未結合膽紅素增高,后者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在大腦基底節、視丘下核、蒼白球等部位引起病變,血清膽紅素〉342umol/L(20mg/dl)就有發生核黃疸的危險。主要表現為重度黃疸肌張力過低或過高,嗜睡、拒奶、強直、角弓反張、驚厥等。本病多由于新生兒溶血病所致(母
關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診斷標準介紹
有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因具有特征性臨床表現,診斷并不困難。超聲心動圖檢查是極為重要的無創性診斷方法,無論對梗阻性與非梗阻性的患者都有幫助,室間隔厚度≥18mm并有二尖瓣收縮期前移,足以區分梗阻性與非梗阻性病例。心導管檢查顯示左心室流出道壓力差可以確立診斷。心室造影對診斷也有價值。臨床上在胸骨下段
關于梗阻性腎病的基本介紹
梗阻性腎病是指因為尿流障礙而導致腎臟功能和實質性損害的疾病。本病病變常為單側性,但不少情況也可以是雙側性。尿路梗阻通常是造成梗阻性腎病的重要原因,但如果該梗阻并未影響到腎實質時一般并不稱為梗阻性腎病,而稱為阻塞性尿路病。腎盂積水通常是梗阻性腎病時的臨床表現,但許多梗阻性腎病(例如腎內梗阻)并不一
關于梗阻性腎病的檢查介紹
1.尿常規 尿常規中依病因不同也可不同。大多數病例有蛋白尿,但為量一般不多。紅、白細胞常可觀察到。由結石腫瘤等引起者,血細胞可以甚多,有時有肉眼血尿、合并感染則可有較多白細胞。腎乳頭壞死引起者,尿中不僅可有較多紅細胞,也多伴有較多白細胞。此時典型的尿液色呈“洗肉水”樣,紅紗布濾過后可看到壞死組
關于紫紺的診斷治療介紹
1、診斷 紫紺的診斷可通過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之后,判斷是否紫紺、再區分紫紺的類型、找到紫紺的病因,最終作出診斷。 2、治療 根據不同的紫紺原因給予不同的處理。如重度紫紺并伴有呼吸困難的患者,需要立即給予氧氣吸入;合并心衰者予以利尿、擴血管、強心等藥物積極治療。
關于梗阻性肥大性心肌病的治療效果介紹
手術死亡率約為10%。常見的死亡原因為低心排血量和左心室切口出血。術后約5%的病例并發完全性傳導阻滯,左束支或右束支傳導阻滯的發生率更高。此外少數病人并發圍術期心肌梗塞,心室間隔穿破,左心室室壁瘤和醫源性主動脈瓣或二尖瓣關閉不全。 心室間隔肥厚心肌切除徹底的病例術后癥狀消失或顯著減輕,收縮壓差
梗阻性腎病的診斷
梗阻性腎病尿常規、超聲波、X線檢查常不僅可以確立診斷,還可明確病因。 尿液檢查中尿量情況已于前述。常規中依病因不同也可不同。大多數病例有蛋白尿,但為量一般不多。紅、白細胞常可觀察到。由結石腫瘤等引起者,戲細胞可以甚多,有時有肉眼血尿、合并感染則可有較多白細胞。腎乳頭壞死引起者,尿中不僅可有較多
關于黃疸的伴隨癥狀的介紹
(1)黃疸伴發熱見于急性膽管炎、肝膿腫、鉤端螺旋體病、敗血癥、大葉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可先有發熱而后出現黃疸。 (2)黃疸伴上腹劇烈疼痛可見于膽道結石、肝膿腫或膽道蛔蟲病;右上腹劇烈疼痛、寒戰高熱和黃疸為charcot三聯癥,提示急性化膿性膽管炎。持續性右上腹鈍痛或脹痛可見于病毒性肝炎
關于黃疸的防治的信息介紹
膽紅素的代謝與EHC有著密切的關系,尤其表現為新生兒黃疸。由于新生兒膽紅素的EHC發育不成熟以及新生兒葡萄糖醛酸轉移酶活性低下,容易導致高膽紅素血癥。因此,對于新生兒病理性黃疸,一方面要利用膽紅素的EHC加強排泄,減少重吸收,另一方面要加強肝細胞的轉運。文獻報道,采用雙歧桿菌制劑增加膽紅素的排泄
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的介紹
1.休息 適當休息,癥狀較重有黃疸癥狀的患者,應選擇臥床休息。 2.飲食 給予清淡、富含營養易消化吸收的飲食,注意蛋白質及維生素的攝入。因惡心嘔吐而導致影響進食、熱量不足者應每日輸液補充營養。 3.干預措施 針對不同的病因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停止損肝因素的持續傷害,如停止服用引起藥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