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麻疹病毒的形態與結構介紹
麻疹病毒為球形或絲形,直徑約120nm~250nm,核心為單負鏈RNA,不分節段,基因組全長約16kb,基因組有N、P、M、F、H、L 6個基因,分別編碼6個結構和功能蛋白:核蛋白(nucleoprotein,NP)、磷酸化蛋白(phosphoprotein,P)、M蛋白(membrane protein,M)、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F)、血凝素蛋白(hemagglutinin,H)和依賴RNA的RNA聚合酶(large polymerase,L)。核衣殼呈螺旋對稱,外有包膜,表面有兩種刺突,即HA和溶血素(haemolyxin,HL),它們的成分都是糖蛋白,但性質各異。HA只能凝集猴紅細胞,還能與宿主細胞受體吸附。HL具有溶血和使細胞發生融合形成多核巨細胞的作用。HA和HL均有抗原性,產生的相應抗體具有保護作用。麻疹病毒包膜上無神經氨酸酶。 麻疹病毒只有一個血清型,但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各國都有關于麻......閱讀全文
關于麻疹病毒的形態與結構介紹
麻疹病毒為球形或絲形,直徑約120nm~250nm,核心為單負鏈RNA,不分節段,基因組全長約16kb,基因組有N、P、M、F、H、L 6個基因,分別編碼6個結構和功能蛋白:核蛋白(nucleoprotein,NP)、磷酸化蛋白(phosphoprotein,P)、M蛋白(membrane pr
關于登革病毒的形態與結構介紹
病毒顆粒呈球形,直徑約55nm。病毒顆粒外被脂蛋白包膜,并具有包膜刺突。病毒包膜的外層含有包膜蛋白E,內層含有膜蛋白M。病毒核心是由病毒的單股、正鏈RNA(+ssRNA)和病毒衣殼蛋白C共同組成的20面體核衣殼結構。病毒RNA具感染性。
葉綠體的形態與結構介紹
在高等植物中葉綠體象雙凸或平凸透鏡,長徑5~10um,短徑2~4um,厚2~3um。高等植物的葉肉細胞一般含50~200個葉綠體,可占細胞質的40%,葉綠體的數目因物種細胞類型,生態環境,生理狀態而有所不同。在藻類中葉綠體形狀多樣,有網狀、帶狀、裂片狀和星形等等,而且體積巨大,可達100um。
關于間體的形態結構介紹
間體(mesosome,或中體)是一種由細胞質膜內褶而形成的囊狀構造,其中充滿著層狀或管狀的泡囊。多見于革蘭氏陽性細菌。每個細胞含一至少數幾個。著生部位可在表層或深層,前者與某些酶如青霉素酶的分泌有關,后者與DNA的復制、分配以及與細胞分裂有關。也有學者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間體”僅是電鏡制片時
關于麻疹病毒的分期介紹
1、潛伏期 一般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那是麻疹病毒在鼻咽局部黏膜快速繁殖,同時有少量病毒侵入血液;在潛伏期內可有輕度體溫上升。 2、前驅期 又稱:疹前期,實際上是麻疹病毒大量進入血液循環的階段,一般為3~4天。病人表現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癥狀:中度以上發熱、咳嗽、流涕、流淚、咽部充
關于麻疹病毒的弱點介紹
人類是麻疹病毒惟一自然宿主,這是麻疹病毒的弱點。至今還沒找到麻疹病毒可以寄生的禽畜動物宿主,只能在人與人之間傳來傳去保存。麻疹病毒對環境的抵抗力又太弱,一旦有一天人類有辦法把麻疹病毒在人體內消滅,麻疹病毒就有種族滅絕的危險。 天下麻疹一個型,也是麻疹病毒的弱點。麻疹病毒只有一個血清型,只有一個
關于麻疹病毒的基本介紹
麻疹病毒,屬副黏病毒,呈球形,直徑只有100~250納米(1納米=0.000001毫米)。在外界環境中抵抗力不算強,對干燥、日光、高溫和一般消毒劑都沒有抵抗力。在陽光下或空氣流通環境中半小時就失去活力;在室溫下僅存活2小時,56℃時30分鐘即被破壞。能耐寒不怕凍,4℃可存活5個月,零下15℃能存
關于麻疹病毒肺炎的檢查介紹
1.鼻咽部分泌物、痰液細菌涂片檢查 于急性期和恢復期作血凝抑制、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麻疹IgG、麻疹補體結合試驗有助于明確診斷。 2.抗體捕獲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麻疹IgM 敏感性、特異性均較高,有早期診斷價值。 3.其他輔助檢查 胸部X線檢查,麻疹病毒肺炎表現為彌漫性細支氣管和肺間
關于麻疹病毒的檢查方法介紹
典型麻疹病例無需實驗室檢查,根據臨床癥狀即可診斷。對輕癥和不典型病例則需做微生物學檢查以求確診。由于病毒分離鑒定方法復雜而且費時,至少需2~3周,因此多用血清學診斷。 1、病毒分離 取患者發病早期的血液、咽洗液或咽拭子經抗生素處理后,接種于人胚腎、猴腎或人羊膜細胞中培養。病毒增殖緩慢,經7~
關于魏氏桿菌的形態結構介紹
他的資料是產氣莢膜桿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又名魏氏桿菌(cl,welchii)為厭氧革蘭氏染色陽性粗大芽胞桿菌,常單獨、成雙或短鏈狀排列,芽胞常位于次極端;在體內形成莢膜,無鞭毛,不活動。芽胞體外抵抗力極強,能在110℃存活1~4小時,能分泌強烈的外毒素,依毒素性質
關于纖連蛋白的形態結構介紹
纖連蛋白(fibronectin,Fn)是一種細胞外基質中的高分子量糖蛋白,主要以三種形式存在,即由肝細胞或內皮細胞生成的血漿纖連蛋白,由成纖維細胞、早期間充質細胞分泌合成的細胞纖連蛋白,以及胎盤、羊膜組織中的胎兒纖連蛋白。 纖連蛋白由兩個亞基通過C末端的二硫鍵交聯形成,每個亞基的分子量為22
關于皰疹病毒的形態結構介紹
單純皰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呈球形,完整病毒由核心、衣殼、被膜(Tegument)及囊膜組成核心含雙股DNA,纏繞成纖絲卷軸。衣殼呈二十面體對稱,由162殼微粒組成,直徑100nm 。衣殼外一層被膜覆蓋,厚薄不勻,最外層為典型的脂質雙層囊膜,上有突起。有囊膜的
細菌的形態與結構
細菌(Bacterium)是屬于原核型細胞的一種單胞生物,形體微小,結構簡單。無成形細胞核、也無核仁和核膜,除核蛋白體外無其他細胞器。在適宜的條件下其相對穩定的形態與結構。一般將細菌染色后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可識別各種細菌的形態特點,而其內部的超微結構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細菌的形態對診斷和防治疾病
關于球菌的形態與染色介紹
球形,直徑0.5-1.2μm。典型的葡萄球菌排列呈葡萄串狀,在膿汁或液體培養基中生長者,常呈雙球或短鏈狀。無鞭毛,無芽胞,幼齡菌可見莢膜。革蘭染色呈陽性,當衰老、死亡或被中性粒細胞吞噬后常轉為陰性。
關于麻疹病毒麻疹疫苗的基本介紹
麻疹疫苗全稱叫:麻疹減毒活疫苗。 我國自1965年,開始普種麻疹減毒活疫苗后,已控制了大流行。但多年觀察發現,麻疹疫苗并不十分完美,它所產生的免疫力并不能持續終生,而人類對疫苗的使用很不規范,許多人不知道需要強化免疫。計劃免疫要求,麻疹疫苗8個月初種,1歲半復種,6~7歲再次復種。但不少人就是忘
關于麻疹病毒的免疫性介紹
麻疹病后人體可獲得終生免疫力,主要包括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細胞免疫起主要作用。感染后產生的抗HA抗體和HL抗體均有中和病毒作用,而且HL抗體還能阻止病毒在細胞間擴散,感染初期以IgM為主,而后以IgG1和IgG4為主。細胞免疫有很強的保護作用,如免疫球蛋白缺陷的人患麻疹能夠痊愈,并且抵抗再感染;
關于解脲脲原體的形態結構介紹
解脲支原體菌落的大小直徑僅有15~25um,可通過濾菌器,常給細胞培養工作帶來污染的麻煩。無細胞壁,不能維持固定的形態而呈現多形性。革蘭氏染色不易著色,故常用Giemsa染色法將其染成淡紫色。細胞膜中膽固醇含量較多,約占36%,對保持細胞膜的完整性具有一定作用。凡能作用于膽固醇的物質(如二性霉素
關于麻疹病毒的人體免疫介紹
一般說來,麻疹病毒斗不過人體的免疫系統,多數以失敗告終,而且人體獲得的免疫力,足以終生讓麻疹病毒不敢再犯。 麻疹病毒是借助繼發性肺炎、喉炎、心肌炎這些幫兇來殺害病兒的。每每是麻疹病毒打頭陣,拼命廝殺,雖然敗下陣來,人的免疫大軍也受到極大損害,這時麻疹病毒的幫兇一擁而上,病兒常被麻疹后肺炎、喉炎
莖的形態與結構實驗
[目的要求] 1.掌握枝、芽和莖的外部形態和類型。 2.掌握雙子葉植物莖的初生構造及次生構造。 3.了解木材三切面的結構特點;雙子葉植物根莖的構造。 4.掌握單子葉植物莖與根莖的內部構造。 [材料用品] 材料:校園植
根的形態與結構實驗
[目的要求] 掌握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根的結構特點。了解種子植物的根尖分區、根系類型及根瘤與菌根的形態結構。 [材料用品] 材料:蠶豆、棉花、小麥、玉米、蓖麻等根系標本,洋蔥根尖的縱切片,水稻或小麥根橫切片,胡蘿卜根,蠶豆或棉幼根橫切片,蠶豆側根發生縱橫切片。蠶豆老根
噬菌體的形態與結構
噬菌體不能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因此,對噬菌體形態、結構的認識,得從電子顯微鏡開始,這一點與細菌素是相同的。噬菌體個體叫做病毒粒子,它的形狀有3種,包括蝌蚪形、微球形和纖絲形。目前已知大部分噬菌體是屬于蝌蚪形,它由頭和尾兩部分組成。噬菌體尾部的結構比較復雜,是感染、吸附、侵入宿主細胞的器官。蛭弧菌、
細菌的大小與形態結構
觀察細菌常用光學顯微鏡,通常以微米(Micrometer,um;1um=1/1000mm)作為測量它們大小的單位。內眼的最小分辯率為0.2mm,觀察細菌要用光學顯微鏡放大幾百倍到上千倍才能看到。一、球菌(Coccus) 呈圓球形或近似圓球形,有的呈矛頭狀或腎狀。單個球菌的直徑約在0.8~1.2um左
真菌的形態結構介紹
營養體結構真菌營養生長階段的結構稱為營養體結構。絕大多數真菌的營養體都是可分枝的絲狀體,單根絲狀體稱為菌絲(hypha)。許多菌絲在一起統稱菌絲體(mycelium)。菌絲體在基質上生長的形態稱為菌落(colony)。菌絲在顯微鏡下觀察時呈管狀,具有細胞壁和細胞質,無色或有色。菌絲可無限生長,但直徑
關于麻疹病毒的簡介
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是麻疹的病原體,分類上屬于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屬。麻疹是兒童常見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其傳染性很強,以皮丘疹、發熱及呼吸道癥狀為特征。若無并發癥,愈后良好。我國自60年代初應用減毒活疫苗以來,兒童的發病率顯著下降。但在發展中國家仍是兒童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在天花滅
關于麻疹病毒抗體的檢查過程介紹
方法純化人凝血酶原濃度10μg/ml包被于高吸附活性的聚氯乙烯微孔中,用山羊血清封閉,血清在Tirs鹽酸緩沖生理鹽水并含有1%牛血清清蛋白的溶液中按1:100稀釋,第2抗體為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山羊抗人IgG或IgM,稀釋度為1:10 000,以四甲基聯苯胺為底物,1mmol/L HCl為終止液
關于麻疹病毒抗體的注意事項介紹
檢查前禁忌:檢驗前請告知醫生近期用藥情況及特殊生理改變。 (1)、抽血前一天不吃過于油膩、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飲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會直接影響檢驗結果。 (2)、體檢前一天的晚八時以后,應開始禁食12小時,以免影響檢測結果。 檢查時要求:抽血時應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懼造成血管的收縮,增加采血
細胞的形態結構與功能簡介
植物細胞:(從外到內) 細胞壁:支持植物細胞的形狀,可通過所有的物質如水、無機鹽 等。 細胞膜:5261就是細胞外層的膜。其功能是過濾外界物質經入細胞內 細胞質:細胞內的營養物質。 液泡:細胞中充滿水的部4102分,給細胞供水 細胞核:包含細胞的遺傳1653物質 動物細胞:
關于麻疹病毒肺炎的簡介
麻疹病毒肺炎為麻疹最常見的并發癥,以嬰幼兒及免疫力低下者為多,近年來成年人也時有發生。多發生于疾病的早期。并發肺炎時麻疹患者呼吸道癥狀明顯加重,常高熱持續不退,咳嗽加劇,呼吸急促、鼻翼扇動、發紺。肺部能聞及干濕啰音。大多隨麻疹熱退、皮疹隱退而肺炎亦逐漸消散。但營養不良、體弱、免疫力低下者,易合并
關于麻疹病毒抗體的簡介
人是麻疹病毒的自然宿主。由于目前使用麻疹疫苗尚達不到終身免疫,以及不典型的病例增加,因此檢測麻疹病毒特異性抗體可早期快速診斷麻疹。 陰性或IgGAb
風疹麻疹病毒介紹
風疹病毒是RNA病毒,屬于披膜病毒科,是限于人類的病毒。風疹是一種由風疹病毒引起的通過空氣傳播的急性傳染病,以春季發病為主。 風疹從接觸感染到癥狀出現,要經過14~21天。可有低熱或中度發熱,輕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發紅等輕度上呼吸道癥狀。全身癥狀輕微,皮膚紅色斑丘疹及枕后、耳后、頸后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