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動我國古生物學研究走向國際最前沿?
作為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基礎研究是科技大廈最重要的“地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強基礎研究,突出原創,鼓勵自由探索。在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研人員利用先進技術和亞洲最大的化石標本館藏中心,正在把古生物學這個“冷板凳”坐熱。踐行二十大精神,瞄準基礎研究,科研團隊將如何推動我國古生物學研究走向國際最前沿?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盧靜:全世界也就中國有這些完整保存的三維古魚(化石),最重要的是它身上還保留了很多和我們人類特征,比如說我們的下頜、上頜骨等等相關的特征。 這一塊塊珍貴的化石都來自我國西南地區,聚焦古生物學這門基礎學科,古脊椎所在“從魚到人”的關鍵環節、物種演化策略、華夏文明探源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更新了傳統認知。邁上新征程,如何把古生物學這個冷門學科繼續做熱、做好?古脊椎所的科學家們展開了一場深入地探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黨委書記 所長 鄧濤:二十大報告提出來......閱讀全文
推動古生物學研究走向國際最前沿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強基礎研究,突出原創,鼓勵自由探索。踐行二十大精神,瞄準基礎研究,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研人員依托亞洲最大的化石標本館藏中心,不斷探索新技術,正在把古生物學這個“冷板凳”坐熱、推動我國古生物學研究走向國際最前沿。 春節剛過,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
如何推動我國古生物學研究走向國際最前沿?
作為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基礎研究是科技大廈最重要的“地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強基礎研究,突出原創,鼓勵自由探索。在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研人員利用先進技術和亞洲最大的化石標本館藏中心,正在把古生物學這個“冷板凳”坐熱。踐行二十大精神,瞄準基礎研究,科研團隊將如何推動我國古生物學研
古生物學家揭秘最古老樹木如何生長
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英、美三國學者組成的團隊在一項最新研究中揭開了最古老樹木如何生長的奧秘。這類樹木最早出現在3.9億年前,現在已經滅絕。與現生樹木不同,它的莖干中并非只有一個維管束,而是由多個維管束形成一個網格系統。 出現在中泥盆世晚期(距今約3.9億年)的枝蕨類植物
《2019研究前沿》和《2019研究前沿熱度指數》發布
《2019研究前沿》報告和《2019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報告26日發布,反映相關學科發展趨勢,并評估世界主要國家在十個大學科領域100個熱點前沿和37個新興前沿的研究活躍程度。 上述兩份報告由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與科睿唯安聯合向全球發布。 報告顯示,2019年在十大學科
神經信息工程前沿研究國際研討會在浙大舉行
3月29日-30日, 一場聚集了神經信息工程領域尖科學家的高端論壇在杭州舉行。“神經信息工程前沿研究國際研討會”由中國工程院和國家外國專家局、浙江大學三方共同主辦,這也是中國工程院和國家外國專家局2011年度高層次學術論壇的首場活動。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潘云鶴,中國工程院院士
國家“863”助推甘肅電力新能源-風電研究入國際前沿
甘肅省電力公司總工程師王多7日說,甘肅智能電網及新能源領域的研究進入國內乃至國際的前沿,可為國內外大規模風電的開發建設提供示范和借鑒。 王多之所以這樣說,源于國家863重點項目“電網友好型新能源發展關鍵技術及示范應用”項目在甘肅的啟動。他說,該項目是智能電網高級分析與優化運行
北京前沿國際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李開復任院長
近日,由創新工場、北京集成電路設計園有限公司、曠視科技、商湯科技、臻迪科技、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金山云共同發起的北京前沿國際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出任研究院首任院長。在授牌儀式上,李開復表示,研究院的首要任務就是把北京打造成為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的人才中心,推進產學研
2020:聚焦國際前沿,惠及國計民生
嫦娥四號翩然落月,長征五號火箭一飛沖天,“雪龍2”號勇闖南極……剛剛過去的2019年,我國科技創新精彩紛呈。新的一年,我國科技領域有何看點?哪些新技術、新產品可能走進生活? 瞄準深空、深海,一系列重大項目探索未知 2019年12月27日,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伴隨長征五號遙三火箭成功將實踐二
新材料產業:瞄準國際前沿激情起跳
新材料產業已被世界公認為最重要、發展最快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成為產業進步、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在我省,新材料產業增加值占高技術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已連續9年超過20%,是高新技術產業中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 領先,依靠創新動力 走進孝感華工科技新高理電子公司的生產車間,您會發
中國核電材料試驗標準步入國際前沿
由中科院金屬研究所與中科院核用材料與安全評價重點實驗室牽頭編制的4項高溫高壓水環境下的核電材料試驗標準正式發布。 中新網沈陽4月8日電 (記者 朱明宇)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8日發布消息稱,由該所與中科院核用材料與安全評價重點實驗室牽頭編制的4項高溫高壓水環境下的核電材料試驗標準正式發布。 據中科
第三屆國際古生物學大會在英國召開
6月28日至7月3日,“第三屆國際古生物學大會”在英國倫敦召開,共有來自全球的古生物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約八百余人出席了本次大會。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戎嘉余院士、楊群所長等26位科研人員參加了此次大會并分別作口頭學術報告。 本次會議上,各國代表圍繞著“地質和化石記錄
POPs從國際公約到前沿研究-必將成為環境監測重點
“安捷倫思想領袖獎”獲得者余剛教授訪談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柴靜發布《穹頂之下》紀錄片是2015年,是霧霾最嚴重的一年;彼時,國外的科學家來到中國,斷言要花20-30年中國空氣質量才能變好。而今年以來,北京的朋友們都明顯感受到空氣質量的改變,常常能見到藍天。這讓我們對中國的環境治理有了信心,也對所有
前沿合作丨CT助力玉米抗倒伏研究發表國際知名期刊New-Phytologist
導讀玉米(Zea mays L.)作為世界第一大作物,其充足穩定的供應對保障全球的糧食安全至關重要。然而,目前倒伏已經成為限制玉米高產、穩產和機械化的主要因素,而根系構型則是決定玉米倒伏抗性的關鍵因素。近日,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海洋教授課題組揭示了生長素合成基因調控氣生根生長角度的分子機理,為
《國際科學技術前沿報告2010》出版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主編的《國際科學技術前沿報告2010》精裝版已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該書對粒子物理學、國際空間站科學實驗、石墨烯、轉基因水稻、纖維素乙醇、再生醫學、個性化醫學、全球變化空間觀測、山地科學、深海技術、二氧化碳捕獲與封存技術、云計算、智能電網技術、微藻能源和納
我國新型遙感探測儀器瞄準國際前沿
從1999年以來,在地質大調查科技項目支持下,我國在高(成像)光譜礦物填圖技術、干涉雷達技術、多光譜異常信息提取技術、遙感儀器研制、POS直接定位技術以及國產衛星研發等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推進了遙感地質勘查技術的進步,提升了地質勘查的能力、水平和效率。 ――高(成像)光譜技術及礦物填
《國際科學技術前沿報告2013》出版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蘭州分館獲悉,由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張曉林和張志強主編、國際科學技術前沿報告研究組組織研究完成的《國際科學技術前沿報告2013》近日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據介紹,該報告涉及基礎科學、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資源環境科學與技術、戰略高技術等四大科學技術領域
中國學者發現一種新的半金屬-系國際前沿研究
中國科學院強磁場科學中心8月20日消息:該科學中心田明亮研究員課題組發現一種新的半金屬材料,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上。 這種新的半金屬材料為拓撲半金屬材料,具有極高的載流子遷移率等特點,在未來低能耗電子學器件應用上具有重要價值,因而成為國
國際鈣信號前沿研討會在京舉行
由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美國生物物理學會主辦,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和北京大學承辦的“國際鈣信號前沿研討會”(New Horizons in Calcium Signaling)暨“第八屆中國鈣信號研討會”(CSCS-2010),于2010年10月10-13日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共收到來自中、美及亞歐各國
中國計量院立足國際前沿加強交流合作
日前,瑞士聯邦計量院(以下簡稱瑞士計量院)副院長、國際計量委員會(CIPM)質量及相關量咨詢委員會(CCM)主席菲利普·理查德博士到中國計量院進行交流訪問。雙方就質量及相關量計量、國際比對和未來可開展的科研合作進行了交流和討論。 理查德首先參觀了位于北京昌平院區的質量、重力、稱重等質量相關
趙靜:我國積極追蹤蜂產品國際前沿檢測技術
???? 農業部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常務副主任趙靜近日表示,我國正在追蹤蜂產品國際檢測技術發展動向,適時掌握前沿檢測技術并盡快與之接軌,促進我國蜂產品出口,及早擁有突破技術壁壘的先進技術。 ??? 她是在此間舉行的“最新生物芯片技術在蜂產品抗生素快速檢測中應用國際研討會”上作上述表示的。
學科交叉共探生命與環境間相互影響
近日,由中科院生物演化與環境卓越創新中心主辦的“重大氣候轉折期生命演變與環境和深時全球古地理、古氣候重建”研討會在南京舉行。來自全國有關單位的26位中科院院士和近500位專家學者參加此次大會。會議通過多學科交叉,探討了地質歷史時期環境氣候對生命演化的影響。 “生命與環境演化對探索當今生物多樣性
2015年全球149個研究前沿發布-我國16項研究前沿貢獻度居首
10月29日下午,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與湯森路透旗下的知識產權與科技事業部在京共同發布《2015研究前沿》報告,甄選出了2015年的100個熱點研究前沿和49個新興研究前沿。 根據報告,希格斯玻色子觀測,RNA病毒所致流行性疾病,新型電池,惡性腫瘤疾病,宇宙是如何起源和演化的,氣候變化的影響
2015年100個熱點研究前沿
來自湯森路透的消息,近日湯森路透旗下的知識產權與科技事業部與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并聯合發布了《2015研究前沿》報告,甄選出了2015年的100個熱點研究前沿和49個新興研究前沿,涉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10個大學科領域。 據報道,其中生物領域的前沿群包括CRISPR/cas基因組編輯技術和
來自癌癥研究最前沿的聲音
4月16日美國癌癥研究學會(AACR)年會在新奧爾良市召開,今年的主題是“通過癌癥研究科學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法”。此次會議上,世界各地的癌癥研究工作者針對腫瘤研究領域最新的進展進行了熱烈的交流與探討,其中熱點話題包括癌癥代謝,neoantigens (腫瘤細胞特異性抗原),癌癥表觀遺傳,micro
Viruses——病毒研究的前沿陣地
??Viruses?(ISSN 1999-4915)Impact Factor:3.8 (2023); 5-Year Impact Factor:4.0 (2023)Journal Rank:JCR - Q2 (Virology)/CiteScore - Q1 (Infectious Disease
2011地球科學前沿國際研討會在研究生院召開
由中科院計算地球動力學重點實驗室主辦的2011地球科學前沿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Workshop?on?Modern?Computational?Geoscience?Fronitier,2011)于7月6日至7日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玉泉路園區的計算地球動力學重點
26位院士齊聚南京-探討環境對生命演化的影響
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有38億年是有生命的歷史,特別是距今5億多年來的顯生宙,生命蓬勃發展,但其中也發生過多次大規模的生物集群滅絕事件,大滅絕的原因是什么? 1月13~16日,由中國科學院生物演化與環境卓越創新中心主辦的“重大氣候轉折期生命演變與環境和深時全球古地理、古氣候重建”研討會在南京舉行
首屆激光加工前沿國際會議在長召開
7月12日至13日,由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歐洲激光協會聯合主辦的首屆激光加工前沿國際會議(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rontiers of Laser Processing,ICFL)在長春光機所召開。 會議邀請了來自Fri
中國科學家獲首屆“前沿地球獎”-國際冠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707.shtm
國際專家匯聚蘇州-研討納米技術前沿話題
當前,中國正大力發展納米技術相關產業。11月13日,2010中國國際納米技術產業發展論壇暨納米技術成果與產品展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開幕。來自中國和美、日、德、俄、英等國家的納米領域頂尖專家齊聚蘇州,共同研討納米技術的前沿話題。 本次論壇到會專家水平之高、研究領域范圍之廣、參會機構、企業數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