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治療老年人白細胞減少癥和粒細胞缺乏癥的介紹
1.常見治療方案 (1)去除病因:盡可能找出病因,對可疑的藥物或其他致病因素,應立即停止接觸;對引起粒細胞減少的原發病進行治療。 (2)感染的防治:輕度粒細胞減少者不需特別預防措施;如粒細胞<0.5×109/L,即粒細胞缺乏癥者應采取無菌隔離措施。如患者已發熱,須作血、尿、痰或感染病灶分泌物的需氧及厭氧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在找到病原菌前應選用抗菌譜廣能覆蓋革蘭陽性和陰性菌包括銅綠假單胞菌的抗生素二聯以上治療。如經過多種抗生素治療仍無效,應考慮伴有真菌感染可能,采用兩性霉素B或與氟康唑等。 (3)提升粒細胞的藥物:碳酸鋰的體外實驗,顯示對CFU-GM有增強粒細胞集落刺激活性的作用;精神病患者服用后有白細胞增多現象。但經臨床應用,尚未證實此藥能減輕化療后粒細胞減少的療效。其他口服藥物的療效均不明顯。莫拉司亭(rhGM-CSF)和非格司亭(rHG-CSF)是目前應用廣泛,提升粒細胞作用顯著的造血生長因子。此二者的作用略有不同......閱讀全文
藥物治療老年人白細胞減少癥和粒細胞缺乏癥的介紹
1.常見治療方案 (1)去除病因:盡可能找出病因,對可疑的藥物或其他致病因素,應立即停止接觸;對引起粒細胞減少的原發病進行治療。 (2)感染的防治:輕度粒細胞減少者不需特別預防措施;如粒細胞<0.5×109/L,即粒細胞缺乏癥者應采取無菌隔離措施。如患者已發熱,須作血、尿、痰或感染病灶分泌物
老年人白細胞減少癥和粒細胞缺乏癥的檢查方法介紹
1、實驗室檢查: 化驗室檢查:周圍血白細胞數在2×109/L以下,粒細胞絕對值低于0.5×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常在10%~20%以下,有時甚至完全缺如。粒細胞呈明顯中毒性改變。淋巴細胞相對增多,有時單核細胞稍增多。血紅蛋白和血小板大致正常。骨髓呈粒細胞增生及成熟受阻,僅有原粒和早幼粒細
老年人白細胞減少癥和粒細胞缺乏癥的癥狀體征介紹
1.有癥狀的臨床表現 (1)白細胞減少癥:原發性白細胞減少癥僅有乏力、低熱等全身癥狀。可伴有單核細胞增多,并無嚴重感染。繼發性白細胞減少癥的臨床表現決定于原發疾病。也可伴有口腔炎、中耳炎、支氣管炎、肺炎等繼發感染。周圍血白細胞大多在(2~4)×109/L范圍,淋巴細胞相對增高。粒細胞胞質內可有
老年人白細胞減少癥和粒細胞缺乏癥簡介
周圍血白細胞低于4×109/L稱白細胞減少癥(leukopenia)。粒細胞絕對值持續低于2×109/L,稱粒細胞減少癥,如極度缺乏,低于1×109/L稱粒細胞缺乏癥(agranulocytosis),常伴有嚴重感染。白細胞減少癥和粒細胞缺乏癥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在多數情況下相同,僅減少的程度不同
簡述老年人白細胞減少癥和粒細胞缺乏癥的預后
急性粒細胞缺乏癥病死率高達75%~90%,采用無菌隔離措施、抗生素以及造血生長因子廣泛應用以后,病死率已降至25%以下。年老、全身衰竭、黃疸合并嚴重感染者、骨髓中性粒細胞增生重度低下及經積極治療10天仍無明顯好轉者預后較差。
關于老年人白細胞減少癥和粒細胞缺乏癥的預防護理介紹
對接觸放射線及苯等化學毒物的工作人員,須建立嚴格防護制度及定期檢查血象;對應用細胞毒藥物治療的患者,應1~3天檢查血象1次,根據粒細胞數及時減藥或停藥;對偶爾引起粒細胞減少的非細胞毒藥物,須掌握用藥適應證,特別當服用較易引起粒細胞減少的藥物時(如氨基比林、甲巰咪唑等),患者應每周檢查血象;對曾有
老年人白細胞減少癥和粒細胞缺乏癥病理病因分析
1.粒細胞增殖或成熟障礙 再生障礙性貧血、感染X射線、γ射線、苯和二甲苯等化學物質,而藥物是引起骨髓粒細胞生成障礙的最常見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包括抗腫瘤藥物以及解熱鎮痛藥、鎮靜藥、氯霉素、磺胺類、抗甲狀腺藥、抗組胺藥、降血糖藥、心血管病藥和利尿藥等。 巨幼細胞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以及應用抗
老年人白細胞減少癥和粒細胞缺乏癥的疾病診斷
1.再生障礙性貧血 伴貧血、血小板減少,一般無肝脾及淋巴結腫大,骨髓檢查可予以鑒別。 2.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多見于老年人。外周血有三系減少,骨髓病態造血,常有染色體異常,骨髓檢查有助于鑒別。 3.白血病 尤其是白細胞非白血性白血病,常伴有貧血、出血癥狀,骨髓檢查可鑒別。
概述老年人白細胞減少癥和粒細胞缺乏癥的發病機制
中性粒細胞系由骨髓中多能造血干細胞-髓系造血干細胞-粒單系祖細胞分化成熟所產生。其細胞動力學大致可分骨髓期、血液期及組織期3個階段。在骨髓中干祖細胞增殖時稱干細胞期,以后是原始粒細胞至中幼粒細胞,這一時期細胞能進行分裂稱分裂增殖池;從晚幼粒細胞至中性分葉核釋放之前已不再分裂,仍存留于骨髓中稱成熟
什么是白細胞減少癥和粒細胞缺乏癥?
1.概念 白細胞減少癥(低于4.0×109/L);亦稱中性粒細胞減少癥。中性粒細胞減少癥:中性粒細胞絕對值低于(1.5~2.0)×109/L;粒細胞缺乏癥:中性粒細胞低于(0.5~1.0)×109/L。2.血象 白細胞數常在2.0×109/L以下,嚴重者可低于0.5×109/L。粒細胞尤其是中性粒細
藥物治療老年人神經梅毒的介紹
神經梅毒的治療首選為青霉素,需大劑量治療。水劑芐星青霉素每天480萬U,10天為1個療程,間隔2周,再重復1療程。普魯卡因青霉素,每天肌注240萬U,連續15天,同時服用丙磺舒0.5g/次,4次/d。在治療過程中,由于大量螺旋體死亡,可致過敏反應。甚至Herxheimenr反應,可在青霉素治療前
藥物治療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的相關介紹
(1)嗎啡:嗎啡是治療急性左心衰肺水腫的最有效的藥物。其主要機制: ①通過抑制中樞交感神經,反射性降低周圍血管張力,擴張周圍容量血管,減少靜脈回心血量,降低肺循環壓力,從而降低了過高的左房壓及左室舒張末壓,使心臟前負荷減低;同時還擴張動脈,減輕后負荷,有利于改善心功能; ②鎮靜作用,可減輕或
急性白細胞減少癥的治療措施介紹
繼發性粒細胞減少者應積極治療基礎疾病,中止可疑藥物或毒物接觸。根據不同的病理機制選用治療方法。 (一)藥物治療 碳酸鋰可增加粒細胞的生成,但對慢性骨髓功能衰竭者無效。成人劑量300mg,一日三次口服,見效后減量為200mg一日二次維持2~4周。副作用可有震顫、胃部不適、腹瀉、瘙癢、水腫等,停藥
治療白細胞減少和粒細胞缺乏癥的基本介紹
對于白細胞減少的患者,雖然可以從事正常工作或輕工作,但需注意休息,勞逸結合,不做重體力和高空、水下工作,以免發生意外。平時增加營養,適當鍛煉,注意衛生,防止感染。對于中性粒細胞減少和缺乏的患者,必須住院,有條件者還需隔離或住入層流室,嚴禁進室探望,患者餐后要嗽口、刷牙,用消毒藥水清潔口腔,保持會
治療粒細胞缺乏癥的相關介紹
對于白細胞減少的患者,雖然可以從事正常工作或輕工作,但需注意休息,勞逸結合,不做重體力和高空、水下工作,以免發生意外。平時增加營養,適當鍛煉,注意衛生,防止感染。對于中性粒細胞減少和缺乏的患者,必須住院,有條件者還需隔離或住入層流室,嚴禁進室探望,患者餐后要嗽口、刷牙,用消毒藥水清潔口腔,保持會
關于白細胞減少癥的治療建議的介紹
該類疾病應積極采取預防措施。對于接觸放射線及苯等化學毒物的工作人員,須建立嚴格防護制度并定期檢查血常規。對于有可能引起白細胞減少的藥物如氯霉素、磺胺類藥物、抗腫瘤藥物、解熱鎮痛藥等,應盡量避免使用,如需使用要在醫生指導下密切監測血常規,切忌大劑量長期使用。對于使用細胞毒類藥物的患者,應1~3天檢
關于白細胞減少癥的診斷要點的介紹
多數白細胞減少癥患者起病緩慢,可有頭暈、乏力、四肢酸軟、食欲減退、低熱、失眠等非特異性癥狀。少數患者無明顯癥狀,僅在血液檢查時被發現。部分患者可反復發生El腔潰瘍,發生肺部感染或泌尿生殖道感染。 粒細胞缺乏癥多為患者對藥物或化學物質發生過敏反應,或細胞毒性藥物治療,或大劑量放射治療所致。起病多
概述老年人脊髓壓迫癥的藥物治療
脊髓壓迫癥的治療目的為緩解疼痛,恢復或保留神經功能,控制局部轉移癌灶,保持脊椎的穩定性。由于全身性癌癥的影響,徹底治愈至少在絕大多數病人不現實,因此主要還屬姑息性治療,其療效與治療前神經功能狀況密切相關。治療前,對能走動的病人,經放療或椎板切除加放療,有79%~64%可控制病情,仍能自由走動;而
關于白細胞減少癥的中醫理療方式介紹
白細胞減少癥(leucopenia)為常見的血液病,可發于任何年齡。指外周血液中白細胞數持續低于4×109/L時。該病起病多緩慢,癥狀較輕,常見乏力、心悸、頭暈、低熱、咽炎或粘膜潰瘍、食欲減退、四肢酸軟、失眠多夢、畏寒腰酸等,易患感冒等病毒性和細菌性感染;若白細胞減少癥由感染所致者,則見高熱,惡
藥物治療老年人運動神經元病的相關介紹
由于本病迄今尚無有效病因治療,目前主要為對癥及支持療法。需要社會、家庭和醫院的共同努力和關心。對于老年人心理支持尤為重要,可采用以下幾種治療方法: 1.神經營養藥 大劑量B族維生素、三磷腺苷(ATP)、細胞色素C、輔酶A等均可應用,但療效差。 2.對癥治療 對有吞咽困難者要鼻飼飲食;可用抗膽
藥物治療老年人風濕性心臟病的相關介紹
過去對本病的治療缺乏有效的措施,特別內科治療方面。但近年來外科手術治療瓣膜疾病取得了重大進展,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內科治療的不足,而且由于手術方式的改進和保護措施的加強,瓣膜手術在老年人中的應用也在逐步放寬。 1.內科治療 對于無癥狀、處于代償期的老年風濕性心臟病患者,一般無需特殊的內科處理。但
治療白細胞減少癥的基本原則介紹
1.維生素B4核酸的活性部分是白細胞代謝的必需成分,它對細胞的生長,特別是細胞的增生有促進作用;維生素B6參與氨基酸和脂肪代謝,刺激白細胞的生成,故可用于治療白細胞減少癥。 2.利血生可促進細胞氧化還原,較早即被用于升高白細胞的治療,用于預防和治療各種原因所致的白細胞減少,但有學者認為單獨
治療白細胞減少和粒細胞缺乏癥的簡介
對于白細胞減少的患者,雖然可以從事正常工作或輕工作,但需注意休息,勞逸結合,不做重體力和高空、水下工作,以免發生意外。平時增加營養,適當鍛煉,注意衛生,防止感染。對于中性粒細胞減少和缺乏的患者,必須住院,有條件者還需隔離或住入層流室,嚴禁進室探望,患者餐后要嗽口、刷牙,用消毒藥水清潔口腔,保持會
藥物治療老年人甲狀腺功能亢進危象的簡介
甲亢危象前期或甲亢危象診斷后,不需等待化驗結果,應盡早開始治療,治療的目的是糾正嚴重的甲狀腺毒癥和誘發疾病。其中有很重要地位的是保護機體的臟器,防止功能衰竭的支持療法,如有條件,應在內科ICU進行監護治療,具體包括: 1.一般治療 (1)全身支持療法:靜脈輸液——保證水解質和酸堿平衡。給足夠
治療老年人低鈉血癥的相關介紹
1、常規治療:傳統治療稀釋性低鈉血癥的方法包括治療原發病、限水、應用高滲鹽水(3%~5%氯化鈉2~3ml/kg,100ml/h×1~2)補鈉、利尿、脫水、地塞米松(補充腎上腺皮質激素)及去甲金霉素(可抑制ADH對腎小管的作用,促進水分排出)等。適量補充高滲鹽水可維持血鈉水平,采用高滲鹽水+利尿劑
治療老年人高鉀血癥的相關介紹
高鉀血癥起病急驟者應采取緊急措施,還應根據病情的輕重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1)鈣劑高 血鉀可使心肌細胞靜息電位降低而閾電位不變,使二者差距減小,從而使心肌細胞興奮性增加。鈣離子可能使心肌細胞膜靜息電位與閾電位差距拉大,使心肌興奮性趨于穩定。緊急措施為立即靜脈推注10%葡萄糖酸鈣10ml,于5
治療白細胞減少癥和(或)粒細胞減少癥的簡介
1.去除病因 盡可能去除一切可能導致白細胞和粒細胞減少的因素;治療原發病,如脾亢患者可考慮切牌。 2.長期隨訪 血象穩定且無感染發生者,一般不需要治療。 3.抗生素的用法 中性粒細胞減少的主要表現是感染,但感染發生的危險度與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程度呈負相關,應注意保持口腔、牙齦和皮膚的衛生
粒細胞缺乏癥的簡介
粒細胞缺乏癥又叫白細胞減少癥,系指外周血中白細胞計數持續低于4000/立方毫米。正常白細胞計數是4000-10000/立方毫米,其中中性粒細胞占60.75%。粒細胞缺乏癥可繼發于藥物反應、化學藥物中毒、電離輻射、感染或免疫性疾病,亦可原因不明,但最常見的病因是藥物反應。
藥物治療老年人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的簡介
(1)癥狀控制階段:一般需1~3個月,服藥劑量一般為每天甲巰咪唑(他巴唑)30~40mg,或丙硫氧嘧啶(PTU) 300~400mg,分3~4次服。為減輕癥狀,特別是心率過快,可加用普萘洛爾(心得安)等β-受體阻斷藥,在開始治療的2~4周因抗甲狀腺藥作用尚未顯效,多數病人需要服用普萘洛爾類藥。
藥物治療老年人黏液性瓣膜病的簡介
本病一般不需要治療,但需隨訪。對于無癥狀無并發癥者只是說明病情,解除顧慮,但有雜音者在進行拔牙、膀胱鏡等診療操作時,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性心內膜炎。有癥狀無心衰者可用β-受體阻滯藥,對胸痛和心律失常有一定療效。一般用普萘洛爾比其他β-受體阻滯藥的療效要好,若有抑郁和乏力者不宜用普萘洛爾,用阿替洛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