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原發性腫瘤的發病率
每年美國大約120萬人被診斷為腫瘤。其中,大約60萬有骨轉移,而原發惡性骨腫瘤僅2700人。可以通過腫瘤的患病率和骨轉移的傾向估計骨轉移的可能性。乳腺癌、肺癌、腎癌、前列腺癌和甲狀腺癌骨轉移占了所有骨轉移癌的60%以上。女性以乳腺癌、子宮癌和結腸癌為主,而男性則以前列腺癌、肺癌和膀胱癌未主。10%以上的新診斷的癌癥病人會死于沒有明確原發病灶的腫瘤。 轉移癌的數量是原發骨腫瘤的25~40倍,是累及脊柱的最常見的腫瘤。骨轉移最常見的轉移部位是椎體。死于腫瘤的病人中40%~80%在尸檢時發現有骨轉移。脊柱轉移的病人90%沒有臨床癥狀。有癥狀的轉移最多見于胸椎。70%的脊柱腫瘤發生于胸椎,20%發生于腰骶椎,10%發生于頸椎。 原發性骨腫瘤的總體發生率未0.4%。絕大多數良性脊柱腫瘤發生于10~30歲,而30歲以上的患者惡性骨腫瘤的可能則更大。良性腫瘤多累及后方結構,而惡性腫瘤多累及椎體。原發脊柱惡性腫瘤僅占每年新增惡性骨腫瘤的......閱讀全文
脊柱原發性腫瘤的發病率
每年美國大約120萬人被診斷為腫瘤。其中,大約60萬有骨轉移,而原發惡性骨腫瘤僅2700人。可以通過腫瘤的患病率和骨轉移的傾向估計骨轉移的可能性。乳腺癌、肺癌、腎癌、前列腺癌和甲狀腺癌骨轉移占了所有骨轉移癌的60%以上。女性以乳腺癌、子宮癌和結腸癌為主,而男性則以前列腺癌、肺癌和膀胱癌未主。10
脊柱原發性腫瘤的簡介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脊柱腫瘤的診斷和治療有了相當大的進步。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專門用于脊柱的腫瘤分級系統的建立,以及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的應用,脊柱腫瘤病人的短期和長期療效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脊柱原發性腫瘤的良性病變
脊柱的原發良性病變遠比原發惡性病變少。良性病變多發于20歲以前,而大多數惡性病變發生于21歲以后。發生于后方結構的腫瘤通常是良性的,而發生于椎體的腫瘤則傾向于惡性。疼痛時最常見的臨床表現,良性腫瘤神經功能受損的發生率遠低于惡性腫瘤。 Enneking對良性腫瘤的分期應用于脊柱腫瘤:1期為靜止性
脊柱腫瘤與脊柱結核的誤診分析
脊柱腫瘤及脊柱結核在臨床中病例多見, 脊柱結核致殘率高,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大。脊柱腫瘤與脊柱結核往往難以鑒別,鑒別不清易致誤診而延誤治療,不能及早的得到診斷和治療 ,延誤了病情或錯誤診斷,疾病的誤診對患者危害較大,應予重視。所以本文主要針對脊柱腫瘤及脊柱結核診斷上的一些問題加以探討,希望在臨
脈絡叢腫瘤的發病率是什么
占所有腦腫瘤的0.4%~0.6%,占兒童腦腫瘤的2%~4%,1 歲兒童占10%~20%。脈絡叢乳頭狀瘤與脈絡叢癌的比例為5:1。約80%的脈絡叢癌發生于兒童,占脈絡叢腫瘤的20%~40%。每年發病率為0.3人/lO萬。 側腦室腫瘤患者大多數小于20歲,第四腦室的腫瘤各年齡組都可發病。用超聲波技
治療原發性心臟腫瘤的簡介
限期手術切除是原發性心臟腫瘤的首選治療手段,切除腫瘤組織的同時解除腫瘤所引起的臨床癥狀,其預后取決于腫瘤的侵及范圍及病理類型。原發性心臟腫瘤一旦確診,應按急診或亞急診手術對待。由于黏液瘤將進行性增大又易碎落形成栓塞,因而一旦診斷明確應盡早進行手術治療以避免產生后果和突然死亡。
青少年脊柱側凸發病率達8%!早期篩查很關鍵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脊柱側凸發病率達8%,已經成為除肥胖、近視之外危害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疾病。脊柱畸形的預防與診治,除了基礎研究外,早期的篩查、診斷與治療非常必要,應引起家長的重視。”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主任醫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邱貴興指出。近日,以“脊柱畸形預防與診治關鍵科學技術”為題的香山科
診斷原發性腹膜后腫瘤的依據
絕大多數病人就診時可觸及腹部腫塊,注意腫塊的位置、質地、移動度和表面及邊緣情況,有無壓痛和肌緊張。胸膝位檢查法大致鑒別腫塊系起源于腹腔或腹膜后間隙。腹膜后腫瘤一般位置較深且固定,良性者體積較小,生長較慢,惡性者體積較大,生長較快。結合臨床表現和上述各項輔助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原發性腹膜后腫瘤的基本介紹
原發性腹膜后腫瘤可分良性和惡性兩種類型。其中惡性腫瘤為多如脂肪肉瘤、纖維肉瘤、惡性畸胎瘤等,良性腫瘤如神經節細胞瘤等。發病初期無癥狀,隨著腫瘤的增大、壓迫或侵及周圍臟器及組織時才出現癥狀,給診斷治療增添了難度。除淋巴瘤外,應行手術切除。淋巴瘤可選擇放療或化療,近期療效較好。 腹膜后腫瘤主要來源
關于原發性心臟腫瘤的檢查介紹
1.心臟聽診 心臟聽診心律規則,心尖區可聽到舒張期或收縮期(或雙期)雜音,部分患者心臟雜音性質和強度可隨體位改變而改變,這一特征常被大多數學者所強調作為診斷黏液瘤的依據。心尖區舒張期雜音較短促,雜音部位較局限,雜音傳導范圍不廣,第一心音亢進。在個別病例中偶可聽到腫瘤撲落音。當存在肺動脈高壓時,
關于原發性心臟腫瘤的基本介紹
原發性心臟腫瘤(primary cardiac tumor)是指原發于心臟各腔室及其相通大血管的腫瘤。此類腫瘤臨床比較少見,發病率很低,其中有70%為良性腫瘤,且近一半以上為黏液瘤。黏液瘤75%發生于左心房,其次為右心房,然后依次為右心室和左心室。其他良性心臟腫瘤尚有脂肪瘤、血管瘤、纖維瘤、錯構
關于原發性心臟腫瘤的病因分析
原發性心臟腫瘤可起源于心外膜、心肌或心內膜,確切病因不明,多數為良性腫瘤,以左房黏液瘤多見。心臟黏液瘤可以單發,亦有散發,可有多個瘤體。約10%的心臟黏液瘤呈家族聚集性發病,屬于Carney綜合征(CNC)的表現之一,與PRKARlA基因突變有關,術后復發率甚高。有家族史患者中雙心房黏液瘤發生率
關于原發性肉毒堿缺乏癥的影響和發病率介紹
1、外界影響 有三方面會受到影響(1)心肌,造成漸進性的心肌病變(最常表現的病變)(2)中樞神經系統,因低酮體性低血糖,造成腦神經病變(3)肌肉骨骼系統,造成肌肉病變。 2、發病率 (1)美國﹕在美國并沒有真正統計過「原發性肉毒堿缺乏癥」的發生率。 (2)國際﹕在日本,「原發性肉毒堿缺乏
檢查原發性腹膜后腫瘤的方法介紹
1.X線腹部平片、胃腸鋇餐檢查和腎盂造影 上述檢查對了解腫瘤與腹腔內及腹膜后臟器的關系和明確診斷很有幫助。腹部平片要求作正側位或斜位片。選擇性腹主動脈造影或血管數字減數造影對確定腫瘤的位置、大小、血供情況及良惡性的判斷和指導治療均有重要意義。 2.CT或MRI檢查 對腫瘤的定位、定性均有幫
原發性縱隔腫瘤及囊腫的基本介紹
縱隔上至第一肋骨,下達橫膈,前有胸骨,后有椎體,而周圍有縱隔胸膜環繞。其內容可有二大組: 1.即心臟、大血管、食管、氣管及其主支; 2.以胸腺及縱隔淋巴組織為主。縱隔腫瘤可以分為原發性縱隔腫瘤和轉移性縱隔腫瘤兩大類。本文僅涉及原發性縱隔腫瘤。
原發性縱隔腫瘤及囊腫的病因分析
原發性縱隔腫瘤和囊腫的病因不明。目前認為原發性縱隔腫瘤和囊腫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學說: 1.胚胎學說 縱隔內含有多種組織,這些組織在胚胎發育早期為組織胚芽。隨著胚胎的成長,胚芽趨于成熟,成為胚葉,并互相分離,遺留于縱隔內的殘存胚芽是形成縱隔腫瘤的重要原因。如畸胎類腫瘤就是典型胚胎性腫瘤。 2.
治療原發性縱隔腫瘤及囊腫的簡介
外科手術是治療縱隔腫瘤的首選治療方法,因此除惡性淋巴瘤和已有遠處轉移者外,均應盡早手術切除。 對于縱隔的惡性淋巴瘤,可進行放療和化療。如已出現上腔靜脈與氣管壓迫綜合征,通常應先做化療,根據情況繼續采用放療或化療。 侵襲性縱隔胸腺瘤原則上先行術前新輔助放射治療,放療結束后15~20天實行外科手
原發性縱隔腫瘤及囊腫的預后介紹
良性縱隔腫瘤及囊腫手術切除效果良好,許多惡性縱隔腫瘤外科手術治療后也可以獲得長期生存,并有良好的生活質量。縱隔淋巴瘤、胸腺瘤,尤其是侵襲性胸腺瘤手術后常需要補充術后輔助放療或放化療治療,以提高治愈率和改善預后。
常見原發性縱隔腫瘤及囊腫的介紹
1.畸胎瘤 多發生在前縱隔,周圍為蜂窩組織,但也有少數腫瘤與心包及大血管緊密粘連。北京兒童醫院收治的119例縱隔腫瘤和類瘤中,有28例畸胎瘤,占23.5%;28例中僅1例包含有極度分化不良的組織,診斷為惡性畸胎瘤,其他27例中,大部分系囊性組織,而以外胚葉的組織為主。腫瘤生長緩慢,可達很大體積
原發性腹膜后腫瘤的臨床表現
1.腹部包塊 早期多無癥狀,在查體時或無意中發現,多數患者先有腹部不適,晚期始有明顯腹痛,少數有背痛、腹股溝區痛等。隨腫瘤漸增大可出現相應的癥狀,如在上腹部可有飽脹,甚至影響呼吸;下腹部易有墜脹感。 2.壓迫癥狀 由于壓迫臟器而產生的刺激癥狀,可有惡心、嘔吐;排便次數增多或慢性腸梗癥征;出
關于原發性心臟腫瘤的診斷預后介紹
1、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查資料可以提供診斷線索。診斷心臟腫瘤首選超聲心動圖檢查,心臟磁共振成像(CMR)可作為其補充,輔助鑒別不同類型心臟腫瘤,同時提供腫瘤與周圍組織特別是冠狀動脈的空間關系,有利于外科醫師設計手術路徑。血管造影僅在合并復雜心臟畸形或冠狀動脈受累時使用。病理診斷仍
簡述原發性心臟腫瘤的臨床表現
心臟各類原發腫瘤的發生部位、病理類型、大小及活動度等有較大差異,其臨床特征復雜多樣,缺乏特異性。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勞累后心悸、氣急、胸悶,類似二尖瓣狹窄的癥狀。本病病程進展較快,最終發生心力衰竭。頭昏或一過性昏厥均是由于瘤體阻塞二尖瓣瓣口而引起的一過性腦血供不足,患者休息或改變體位,可使上述癥狀
從醫30多年,他不斷挑戰脊柱腫瘤手術的禁區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098.shtm 身材不算高大,講話慢條斯理,從醫30多年的董健卻被譽為脊柱上的“拆彈尖兵”。 在中國只要說起脊柱腫瘤的治療,一定繞不開董健這個名字。董健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主任,是一名
如何診斷原發性縱隔腫瘤及囊腫?
縱隔腫瘤的診斷主要靠胸部影像學檢查。在診斷縱隔腫瘤時,除判斷縱隔腫塊外,還須鑒別良性或惡性。一般說來,良性腫瘤生長緩慢,除了與附近結構產生粘連外,多數腫瘤邊緣清楚、光滑而完整,特別是囊性者,多呈圓形或卵圓形。而惡性腫瘤則有明顯的分葉狀輪廓,當腫瘤突破包膜時,其輪廓常模糊不清,或呈毛糙不齊現象。兩
怎樣治療原發性腹膜后腫瘤?
1.手術治療 手術切除是大多數腹膜后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不少腹膜后腫瘤可完整地手術切除,達到治愈目的。有些腹膜后腫瘤能否切除,需經術中探查后方能確定。 2.化療 原發性腹膜后惡性淋巴瘤對化療十分敏感,一經確診應首選化療,可獲得較高完全緩解率。 3.放療 對原發的未分化腫瘤和惡性淋巴瘤有
多發性原發性腫瘤病例分析
腮腺是多形性腺瘤的好發部位,一般為單側單發,原發多灶性腮腺多形性腺瘤罕見。廣東省口腔醫院收治1例原發單側腮腺同時發現兩個獨立的多形性腺瘤病例,現報道如下。?1 臨床資料?患者女,45歲,因“發現右耳垂下腫物漸大七年”入院。患者七年前發現右耳垂下無痛性腫物,米粒大小,隨后腫物逐漸增大,近兩年偶爾出現張
脾臟原發性惡性腫瘤的相關介紹
脾臟原發性惡性腫瘤臨床上較脾臟良性腫瘤更為少見,據統計脾臟原發性惡性腫瘤僅占全部惡性腫瘤的0.64%。脾臟原發性惡性腫瘤均為肉瘤,如淋巴瘤、血管肉瘤等。根據起源組織的不同,國內文獻多將其分為3大類,即脾原發性惡性淋巴瘤、脾血管肉瘤及脾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
脾臟原發性惡性腫瘤的病因分析
脾臟腫瘤的起因尚未完全闡明,但研究發現了一些脾腫瘤發生的可能相關因素,如感染因素(某些病毒、分枝桿菌、瘧原蟲等)、遺傳因素及其他脾臟慢性疾病等。綜合文獻分析,脾臟在受到病毒、細菌等病原體感染后,發生了非特異性的免疫反應,刺激了脾臟炎癥區域內B淋巴細胞或T淋巴細胞的積聚和增生,在身體內部某些因素失
脊柱腫瘤的終結者--日本碳離子放射療法
目前,日本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利用碳離子放射療法能夠控制癌細胞生長,延長患脊柱腫瘤病人壽命。有些脊柱腫瘤無法通過手術摘除,而這項最新的研究表明該治療方法對那些無法進行手術治療的脊柱腫瘤病人十分有效。 現今,手術是治療脊柱惡性腫瘤的主要方法,然而腫瘤摘除術是骨科手術中風險最大的手術之一。除此之
黃云超:降低肺癌發病率是云南腫瘤防治重點
當前,惡性腫瘤依然是危害我國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云南省腫瘤登記地區數據顯示,肺癌、乳腺癌和結直腸癌是該省發病前三位的腫瘤。云南省每年新發癌癥病例超過8萬人,死亡病例超過5萬人。其中,2005年云南省肺癌平均發病率為44人/10萬人,是全國發病率的兩倍。特別是宣威市肺癌發病率高達93人/1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