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抗體(ebvab)的介紹
EB病毒是1964年發現的一種新的人類病毒,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病原體。幼兒和青少年容易感染。EB病毒(EBV)與鼻咽癌關系密切。鼻咽癌又是中國南方多發癌瘤之一。檢測血清中EBVCA-IgA,對鼻咽癌診斷有較大價值;EB病毒的嗜異性抗體凝集試驗對于傳染性單核白細胞增多癥也有重要的輔助診斷意義。[1]......閱讀全文
EB病毒介紹
?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將Burkitt非洲兒童淋巴瘤細胞通過體外懸浮培養而建株,并在建株細胞涂片中用電鏡觀察到皰疹病毒顆粒,故名。 一、生物學性狀 EB病毒的形態與其他皰疹病毒相似,園形、直徑180nm,基本結
EB病毒抗體的臨床意義
(1)增高:多見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抗-EBV。IgM呈現陽性反應,病人血中出現的嗜異情抗體3-4周達高峰,滴度超過1:224可以確診。 (2)抗-EBV.IgG陽性:考慮有過既往的感染歷史,但抗-EBV.IgM陽性可以證明近期感染。 (3)增高還多見于兒童的惡性淋巴瘤和一些鼻咽癌病人。
關于eb病毒殼抗原iga抗體的基本介紹
EB病毒(EBV)為脫氧核糖核酸病毒,EB病毒感染后的宿主細胞可引起增生性感染和非增生性感染。機體感染后,就會產生EBV殼抗原的對應抗體IgA。即EBVCA-IgA抗體。檢測血清中EBVCA-IgA,對鼻咽癌診斷有較大價值。
EB病毒抗體陽性怎么辦?
EB病毒(EBV),又稱人類皰疹病毒4型,它主要感染人類口咽部的上皮細胞和B淋巴細胞,是多種惡性腫瘤的病因之一,其中就包括大家熟知的“廣東癌”——鼻咽癌。此外,近年來開始被公眾了解的“接吻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也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 ? EB病毒主要通過唾液傳播,也可經輸血傳染
EB病毒的EB病毒與疾病
1.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是一種急性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多見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后發病,其臨床表現為發熱、咽炎、淋巴結炎、脾大、肝功能異常、外周血中單核細胞和異型淋巴細胞大量增多。急性期后,低熱、疲勞可持續6個月之久,正常人預后良好,免疫缺陷患者可出現死亡。2.非洲兒童惡性淋巴瘤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EB病毒殼抗原IgA抗體介紹
EB病毒殼抗原IgA抗體介紹: EB病毒(EBV)為脫氧核糖核酸病毒,EB病毒感染后的宿主細胞可引起增生性感染和非增生性感染。機體感染后,就會產生EBV殼抗原的對應抗體IgA。即EBVCA-IgA抗體。檢測血清中EBVCA-IgA,對鼻咽癌診斷有較大價值。EB病毒殼抗原IgA抗體正常值:?????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EB病毒殼抗原IgA抗體介紹
EB病毒殼抗原IgA抗體介紹: EB病毒(EBV)為脫氧核糖核酸病毒,EB病毒感染后的宿主細胞可引起增生性感染和非增生性感染。機體感染后,就會產生EBV殼抗原的對應抗體IgA。即EBVCA-IgA抗體。檢測血清中EBVCA-IgA,對鼻咽癌診斷有較大價值。EB病毒殼抗原IgA抗體正常值:?????
免疫學實驗EB病毒殼抗原IgA抗體介紹
EB病毒殼抗原IgA抗體介紹: EB病毒(EBV)為脫氧核糖核酸病毒,EB病毒感染后的宿主細胞可引起增生性感染和非增生性感染。機體感染后,就會產生EBV殼抗原的對應抗體IgA。即EBVCA-IgA抗體。檢測血清中EBVCA-IgA,對鼻咽癌診斷有較大價值。EB病毒殼抗原IgA抗體正常值:?????
eb病毒抗體陽性是怎么回事
eb病毒是一種腸道病毒,也是一種皰疹病毒。該種病毒主要導致了手足口病,或者是一些腸道皰疹性疾病,這種抗體陽性證明現在正在感染這種病毒。如果想要治療這種疾病,可以選擇使用一些抗皰疹病毒類的疾病。建議選擇使用一些單純的磷甲酸鈉注射液,或者是配合一些口服的鹽酸伐昔洛韋進行治療,口服利巴韋林或者是板藍根
EB病毒抗體有哪些注意事項
一、抽血前的注意事項 1、抽血前一天不吃過于油膩、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飲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會直接影響檢驗結果。 2、體檢前一天的晚八時以后,應開始禁食12小時,以免影響檢測結果。 3、抽血時應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懼造成血管的收縮,增加采血的困難。 二、抽血后應注意 1、抽血后,需在針孔
EB病毒抗體的抽血前注意事項
1、抽血前一天不吃過于油膩、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飲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會直接影響檢驗結果。 2、體檢前一天的晚八時以后,應開始禁食12小時,以免影響檢測結果。 3、抽血時應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懼造成血管的收縮,增加采血的困難。
EB病毒抗體的抽血后注意事項
1、抽血后,需在針孔處進行局部按壓3-5分鐘,進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腫。 2、按壓時間應充分。各人的凝血時間有差異,有的人需要稍長的時間方可凝血。所以當皮膚表層看似未出血就馬上停止壓迫,可能會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滲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壓時間長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傾向,
關于EB病毒的基本介紹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皰疹病毒科嗜淋巴細胞病毒屬的成員,基因組為DNA。EB病毒具有在體內外專一性地感染人類及某些靈長類B細胞的生物學特性。人是EB病毒感染的宿主,主要通過唾液傳播。無癥狀感染多發生在幼兒,3~5歲幼兒90%以上曾感染EB病毒,90%以上的成人
EB病毒
??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將Burkitt非洲兒童淋巴瘤細胞通過體外懸浮培養而建株,并在建株細胞涂片中用電鏡觀察到皰疹病毒顆粒而命名。由于鼻咽癌、非洲兒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與EBV
EB病毒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將Burkitt非洲兒童淋巴瘤細胞通過體外懸浮培養而建株,并在建株細胞涂片中用電鏡觀察到皰疹病毒顆粒而命名。由于鼻咽癌、非洲兒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與EBV感染有
EB病毒抗體的臨床意義及檢測方法
臨床意義 (1)增高:多見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抗-EBV。IgM呈現陽性反應,病人血中出現的嗜異情抗體3-4周達高峰,滴度超過1:224可以確診。 (2)抗-EBV.IgG陽性:考慮有過既往的感染歷史,但抗-EBV.IgM陽性可以證明近期感染。 (3)增高還多見于兒童的惡性淋巴瘤和一些
關于EB病毒的感染防治介紹
疫苗是預防E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但我國研制的基因重組疫苗正在觀察中。目前對EBV感染尚缺乏療效肯定的抗病毒藥物。阿昔洛韋用藥期間,能減少EBV從咽部排毒,但不能改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癥狀,對免疫缺陷患者中的EBV淋巴瘤治療也無效。
EB病毒中樞感染的預后介紹
急性EBV感染所致的神經系統并發癥,大多可在數周到數月完全康復,少數會遺留后遺癥,如失語、足下垂、翼狀肩和偏盲等。腦炎或急性感染性多神經根炎所引起的呼吸停止是常見死因,有時死于繼發感染。
關于EB病毒導致的疾病介紹
1.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是一種急性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多見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后發病,其臨床表現為發熱、咽炎、淋巴結炎、脾大、肝功能異常、外周血中單核細胞和異型淋巴細胞大量增多。急性期后,低熱、疲勞可持續6個月之久,正常人預后良好,免疫缺陷患者可出現死亡。 2.非洲兒
關于EB病毒的發現歷史介紹
1964年 Epstein等首先發現本病毒,而命名為 EpsteinBarr virus(EB病毒)。EB病毒是一種嗜淋巴細胞的人皰疹病毒。只有B淋巴細胞才有EB病毒受體。EB病毒侵入B細胞后,可以呈產毒性感染,即可使細胞產生早期抗原,以及病毒復制,釋放病毒顆粒。亦可呈非產毒性感染,即在細胞內中
簡述EB病毒殼抗原IgA抗體的臨床意義
1、臨床意義? 升高:見于鼻咽癌。支氣管肺癌、甲狀腺癌、慢性鼻咽部炎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非洲兒童淋巴瘤和霍奇金病與EB病毒感染有關。 2、注意事項? (1)鼻咽癌陽性符合率約為93%。 (2)約有3.4%健康人也可呈陽性。 3、相關疾病? EB病毒感染,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EB病毒抗體的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正常值 嗜異性凝集試驗:〈1:7(或陰性)抗-EBV.IgG:陰性抗-EBV.IgM:陰性 臨床意義 (1)增高:多見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抗-EBV。IgM呈現陽性反應,病人血中出現的嗜異情抗體3-4周達高峰,滴度超過1:224可以確診。 (2)抗-EBV.IgG陽性:考慮有過既往的
EB病毒的概述
EB病毒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將Burkitt非洲兒童淋巴瘤細胞通過體外懸浮培養而建株,并在建株細胞涂片中用電鏡觀察到皰疹病毒顆粒,認為該病毒是多種惡性腫瘤(如鼻咽癌)的病因之一,它主要感染人類口咽部的上皮細胞和B淋巴細胞。在中國南方鼻咽癌患病人群中大多都檢測到有EB病
EB病毒的鑒別
本病須與巨細胞病毒感染鑒別。 巨細胞病毒感染是由巨細胞病毒(cmv)引起的性傳播疾病。有20%在出生時無任何癥狀,但也有出生后不久出現昏睡、呼吸困難和驚厥等,并于數天或數周內死亡。其他癥狀有意識運動障礙、智力遲鈍、肝脾腫大、耳聾和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等。
EB病毒的檢查
1、 可用核酸雜交和PCR等方法檢測細胞內EB病毒基因組和其表達產物(RNA、蛋白)的存在。 2、血清學檢查仍為目前診斷CMV感染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1)嗜異性抗體凝集試驗:主要用于傳染性單核白細胞增多癥的輔助診斷,患者于發病早期血清可出現lgM型抗體,能凝集綿羊紅細胞,抗體效價超過1:1
EB病毒感染的病因分析介紹
Epstein-Barr病毒(EBV)為皰疹病毒科嗜淋巴細胞病毒屬的成員,為95%以上的成人所攜帶。它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病原體,還與鼻咽癌、兒童淋巴瘤的發生有密切關系,被列為可能致癌的人類腫瘤病毒之一。 EBV是一種DNA病毒,呈球形,直徑為180~200nm,在B淋巴細胞中復制。人是E
eb病毒殼抗原iga抗體的臨床意義是什么
升高見于鼻咽癌。支氣管肺癌、甲狀腺癌、慢性鼻咽部炎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非洲兒童淋巴瘤和霍奇金病與EB病毒感染有關。
EB病毒衣殼抗原抗體(VCA-IgA)臨床意義
感染EB病毒后,患者血清均可出現抗VCA抗體,IgA類抗體對鼻咽癌有較高的特異性,但仍需結合臨床進行判斷。可用于早期篩查 鼻咽癌患者,判斷療效與預后。
EB病毒的實驗診斷
EBV分離培養困難,一般用血清學方法輔助診斷。 在有條件實驗室可用核酸雜交和PCR等方法檢測細胞內EBV基因組及其表達產物。
EB病毒的臨床特征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皰疹病毒科嗜淋巴細胞病毒屬的成員,基因組為DNA。EB病毒具有在體內外專一性地感染人類及某些靈長類B細胞的生物學特性。人是EB病毒感染的宿主,主要通過唾液傳播。無癥狀感染多發生在幼兒,3~5歲幼兒90%以上曾感染EB病毒,90%以上的成人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