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卡放線菌病的流行病學及癥狀體征
流行病學 諾卡菌病見于世界各地。在美國1年診斷本病500~1000例,大多為成人,男女比例約2∶1,發病季節和患者職業無差異。諾卡菌寄 生于土壤腐物中,可在空氣中形成菌絲體,人吸入菌絲片段是主要傳染途徑,亦可經破損皮膚或消化道進入人體引起感染。通常為散發性發病,但文獻記載有4起諾 卡菌小規模暴發流行事件。第1起是腎透析單位中6例病人發病,但未確定其傳播機制。第2起為注射液體被污染引起皮下膿腫。第3起和第4起分別發生于腫瘤和 腎移植受者,可能為病人之間的相互傳播所致。除此尚無足夠證據表明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淋巴瘤、器官移植和AIDS屬本病高危人群。諾卡菌病在肺泡蛋白沉著癥、結核病、慢性肉芽腫病、酒精中毒、糖尿病患者亦較常見,但未能充分肯定其相關性。 癥狀體征 諾卡菌侵犯皮膚和內臟,發生局部和全身感染,引起多種臨床表現。 1、肺奴卡菌病約75%的病例侵犯肺部,呈急性或亞急性起病。表現為小葉性或大葉性肺炎,以后趨向于慢性......閱讀全文
肺諾卡氏放線菌病的發病原因
諾卡菌為放線菌科中的一屬。已知9種諾卡菌,肯定能引起人類致病的有3種,即星形諾卡菌(N.asteroides)、巴西諾卡菌(N.braziliensis)和Otitidis諾卡菌變種(Notitidiscavarum,舊稱豚鼠諾卡菌),以前二者最常見。本菌是一種不能運動、彎曲的需氧革蘭陽性桿菌,
犬放線菌病的癥狀及診斷
癥狀 犬放線菌病發生于體表皮膚及皮下組織、胸腔、椎骨體,其次為腹腔和口腔。并可從病變部位通過血液循環擴散到腦和其它組織器官。皮膚放線菌病多發于四肢、后腹部和尾巴。發病的皮膚出現蜂窩織炎、膿腫、破潰后可形成竇道,向外不斷排出黃色或棕紅色分泌物并有惡臭氣味。 胸部放線菌感染,可使肺部和胸腔同時發
關于諾卡氏放線菌的簡介
諾卡氏菌在培養基上形成典型的菌絲體,劇烈彎曲如樹根或不彎曲,具有長菌絲。這個屬的特點是在培養15小時至4天內,菌絲體產生橫隔膜,分枝的菌絲體突然全部斷裂成長短近于一致的桿狀或球狀體或帶杈的桿狀體。每個桿狀體內至少有一個核,因些可以復制并形成新的多核的菌絲體。此屬中多數種無氣生菌絲,只有營養菌絲,
簡述諾卡氏放線菌的作用
諾卡氏菌主要分布于土壤。現已報導100余種,能產生30多種抗生素。如可產生對結核分枝桿菌和麻瘋分枝菌有特效的利福霉素;對引起植物白葉枯病的細菌,以及原蟲、病毒有作用的間型霉素;對革蘭氏陽性細菌有作用的瑞斯托菌素等。另外,有此諾卡氏菌用于石油脫蠟、烴類發酵以及污水處理中分解腈類化合物。
葡萄膜病的癥狀體征及病因
癥狀體征 角膜后沉著物的大小、形狀、顏色、數量和分布,前房深淺、房水閃光及細胞,滲出物及玻璃體混濁程度。虹膜的顏色(雙眼比較)、紋理,新生血管、結節形成、前后粘連及虹膜膨隆。晶體表面色素點及滲出物,并發性白內障。 病因 病因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者如細菌、病毒、真菌、立克次氏體、原蟲
彎曲菌病的癥狀體征及病因
癥狀體征 1、空腸彎曲菌感染 潛伏期1—7日,平均3.5日,病情輕重不一,可無癥狀。也可表現為嚴重的小腸結腸炎,大多數病人有全身不適、乏力、寒戰、發熱,體溫38℃—40℃。局部癥狀為腹痛、腹瀉為主。腹痛多位于臍周或上腹部,呈間隙性絞痛。大便每日2—10次不變,大便水樣或粘液樣,重型病理有粘液
囊尾蚴病的癥狀體征及病因
癥狀體征 潛伏期約3個月。依囊尾蚴寄生的部位、感染的程度、寄生時間的久暫、是否存活以及人體的反應不同,其臨床表現也各不相同。 (一)腦囊尾蚴病臨床復雜多樣可分為以下類型: 1、腦實質型 占腦囊尾蚴病的80%以上。囊尾蚴位于大腦皮質表面臨近運動中樞區,臨床表現為癲癇最常見,約半數患者表現為單
犬放線菌病的癥狀
犬放線菌病發生于體表皮膚及皮下組織、胸腔、椎骨體,其次為腹腔和口腔。并可從病變部位通過血液循環擴散到腦和其它組織器官。皮膚放線菌病多發于四肢、后腹部和尾巴。發病的皮膚出現蜂窩織炎、膿腫、破潰后可形成竇道,向外不斷排出黃色或棕紅色分泌物并有惡臭氣味。 胸部放線菌感染,可使肺部和胸腔同時發病,臨床
Bowen-病的癥狀體征
本病多見于中年以上的人,30~60歲之間,平均發病年齡為48歲。可發生于身體任何部位的皮膚或粘膜,多發于頭面部和四肢,也可見于耳、頸、下腹、背、臀、下肢伸側、手指側面等,口腔、眼、女陰、龜頭、肛門等粘膜處均可受累。早期為淡紅或暗紅色丘疹和小斑片,一般無自覺癥狀,表面有少許鱗屑或結痂,逐漸擴大后則
線粒體病的癥狀體征
1.線粒體肌病(mitochondrial myopathy):多在20歲時起病,也有兒童及中年起病,男女均受累,臨床特征是骨骼肌極度不能耐受疲勞,輕度活動即感疲乏,常伴肌肉酸痛及壓痛,肌萎縮少見,易誤診為多發性肌炎,重癥肌無力和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等。 2.線粒體腦肌病(mitochondria
跳躍病的流行病學及臨床癥狀
流行病學 病羊和帶毒羊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其他易感動物也可作為傳染源。動物感染后都可出現病毒血癥,山羊可隨乳汁排毒。蓖子硬蟬是本病的主要傳播媒介和病毒貯存宿主。主要通過硬蟀吸血傳播,也可通過帶毒羊奶經消化道感染。本病對綿羊最易感,而山羊、牛、鹿、犬、猴、野生嚙齒類和人也有易感性。人工感染紅色雷
肝性脊髓病的病因及癥狀體征
病因 肝性脊髓病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多數認為主要與3個因素有關:嚴重的肝硬化;存在豐富的門體血液分流(包括手術分流或廣泛的側支循環);長期的高血氨。同時可能與蛋白質代謝障礙、營養不良、維生素B族缺乏及體內毒性代謝物的積存等多種因素有關。通常肝性脊髓病半數是由門脈性肝硬變引起,1/3
毛囊角化病的癥狀體征及檢查化驗
癥狀體征 一般在8~16歲發病,5歲以前少見,無明顯種族及性別差異,隨年齡增長病情可逐漸加重,特征性皮損為針尖至豌豆大的毛囊性堅硬丘疹,頂端覆以油膩性痂皮或糠狀鱗屑,如將痂剝除,丘疹中央可見漏斗型小凹窩,初起丘疹呈皮膚色,漸增大融合成不規則疣狀斑塊,色棕黃,污黑或暗褐,常對稱發生于面,胸,腹,
神經萊姆病的癥狀體征及病因
癥狀體征 本病多發生在夏季,病程分三期: Ⅰ期是蜱叮咬后2-32天,除慢性游走性紅斑,可有頭痛、肌痛、頸強直及罕見的面神經癱瘓,ECM常在3-4周后消失。 Ⅱ期自發生股部、腹股溝或腋窩ECM后數周,出現無菌性腦膜炎或腦膜腦炎,表現腦膜刺激征如頭痛、頸強,常同時或線頭出現雙側面神經麻痹,以及
關于諾卡氏放線菌的形態構成介紹
菌落外貌與結構多樣,一般比鏈霉菌菌落小,表面崎嶇多皺,致密干燥,一觸即碎,或者為面團;有的種菌落平滑或凸起,無光或發亮呈水浸狀。 此屬多為好氣性腐生菌,少數為厭氣性寄生菌。能同化各種碳水化合物,有的能利用碳氫化合物、纖維素等。
曲菌病的癥狀體征介紹
癥狀體征 注意肺部有無哮鳴音和濕啰音以及與革蘭陰性菌敗血癥相似的體征,如弛張熱、血壓下降、繼發肺炎和敗血癥表現,相繼出現胃腸道、腎、肝、心、脾和中樞神經系統等臟器受累體征。 疾病病因 注意有無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及抗腫瘤藥物,有無內分泌紊亂或原發病因治療而引起正常免疫應答低下情況
葡萄膜病的癥狀體征
角膜后沉著物的大小、形狀、顏色、數量和分布,前房深淺、房水閃光及細胞,滲出物及玻璃體混濁程度。虹膜的顏色(雙眼比較)、紋理,新生血管、結節形成、前后粘連及虹膜膨隆。晶體表面色素點及滲出物,并發性白內障。
囊尾蚴病的癥狀體征
潛伏期約3個月。依囊尾蚴寄生的部位、感染的程度、寄生時間的久暫、是否存活以及人體的反應不同,其臨床表現也各不相同。 (一)腦囊尾蚴病臨床復雜多樣可分為以下類型: 1、腦實質型 占腦囊尾蚴病的80%以上。囊尾蚴位于大腦皮質表面臨近運動中樞區,臨床表現為癲癇最常見,約半數患者表現為單純大發作,且
彎曲菌病的癥狀體征
1、空腸彎曲菌感染 潛伏期1—7日,平均3.5日,病情輕重不一,可無癥狀。也可表現為嚴重的小腸結腸炎,大多數病人有全身不適、乏力、寒戰、發熱,體溫38℃—40℃。局部癥狀為腹痛、腹瀉為主。腹痛多位于臍周或上腹部,呈間隙性絞痛。大便每日2—10次不變,大便水樣或粘液樣,重型病理有粘液血便。本病病
簡述牙齦病的癥狀體征
病損局限于游離齦和齦乳頭。牙齦色澤變為深紅或暗紅色,炎性充血可波及隨著齦。齦乳頭圓鈍肥大,附著齦水腫時,點彩消失,表面光滑發亮。牙齦松軟脆弱,缺乏彈性。齦溝可加深達3mm以上,形成假性牙周袋,但上皮附著(齦溝底)仍位于正常的釉牙骨質界處,這是區別牙齦炎和牙周炎的重要指征。牙齦輕角即出血,齦溝液滲
毛囊角化病的癥狀體征
一般在8~16歲發病,5歲以前少見,無明顯種族及性別差異,隨年齡增長病情可逐漸加重,特征性皮損為針尖至豌豆大的毛囊性堅硬丘疹,頂端覆以油膩性痂皮或糠狀鱗屑,如將痂剝除,丘疹中央可見漏斗型小凹窩,初起丘疹呈皮膚色,漸增大融合成不規則疣狀斑塊,色棕黃,污黑或暗褐,常對稱發生于面,胸,腹,四肢,骶部,
肝阿米巴病的癥狀體征
臨床表現的輕重與膿腫的位置和大小及有否感染等有關。起病大多緩慢,發熱呈間歇型或弛張型,熱退而盛汗,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脹腹瀉及突出的肝區疼痛癥狀。當膿腫向肝頂部發展時,刺激有側隔肌,疼痛向右肩反射。如壓迫右肺下部可有有側反應性胸膜炎或胸腔積液。膿腫位于右肝下部可出現右上腹痛或腰痛,部分患者右下
重鏈病的癥狀體征
1.α重鏈病(Selingman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表現為嚴重吸收不良綜合征的腸型,起病呈漸進性,早期呈間歇性腹瀉,以后表現為持續性腹瀉,伴有腹痛、脂肪瀉,晚期可出現消瘦、脫水、腸梗阻、腸穿孔、腹水、腹部包塊等,發熱少見,肝脾淋巴結大多無腫大。少見的是表現為反復呼吸道感染的肺型,可有胸腔積液和縱隔
感染性心內膜炎腎損害的流行病學及癥狀體征
流行病學 本病的發病率國內外報道不一致,尚缺乏確切可靠的資料,國內報道為1.7/10 萬~4.2/10 萬,國外報道為1.6/10 萬~6.0/10 萬。本病發病具有年齡特點,嬰幼兒較低,年發病率為0.34/10 萬,占兒科住院患兒數的1/4500,易發生于青壯年,即30 歲以后呈進行性上升趨
肝性脊髓病的癥狀體征及病理生理
癥狀體征 本病多發生于肝硬化失代償期,肝功能減退和門靜脈高壓癥表現突出。多數患者有反復的上消化道出血、門-體靜 肝性脊髓病脈分流術和脾腎靜脈吻合術后。無手術史者,常有明顯的腹壁靜脈曲張,提示已自然形成了門-體靜脈分流。肝性脊髓病癥狀出現的時間,通常是在門-體腔靜脈吻合術后或脾腎靜脈吻合術后4個
毛囊角化病的發病原因及癥狀體征
發病原因 遺傳因素(85%): 本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具有完全外顯率,但也有單個病例發生,可能為自發突變所致。根據部分病人血清中維生素A濃度低及應用維生素A治療有效,認為本病與維生素A代謝障礙有關。 環境因素(15%): 因早期損害在日光暴露部位,皮損日曬后加重,有季節傾向性,夏季加
溶組織內阿米巴病的診斷及癥狀體征
診斷 確診腸阿米巴病的方法,常用的有糞便檢查(檢查滋養體和包囊)、人工培養(查滋養體)和腸鏡活組織檢查(查滋養體)或刮拭物涂片檢查(查滋養體)。免疫學診斷雖屬間接的輔診手段,卻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 癥狀體征 溶組織內阿米巴病潛伏期長短不一,自1~2周至數月以上不等,雖然患者早已受到溶組織
細菌性陰道病的病因及癥狀體征
病因 細菌性陰道病(BV)一般非單一致病菌所引起,而是多種致病菌共同作用的結果,BV為內源性感染,是陰道正常菌群的生態平衡發生紊亂所致,正常陰道內以產生過氧化氫的乳桿菌占優勢,細菌性陰道病時,陰道內產生過氧化氫的乳桿菌減少而其他微生物大量繁殖,主要有加德納菌(Gardnerella vagin
細菌性陰道病的癥狀體征及檢查
癥狀體征 大約50%的BV患者無明顯自覺癥狀,多數患者外陰和陰道黏膜無充血及紅斑等炎癥表現,有癥狀者主要表現為陰道分泌物增多,呈稀薄均質狀或稀糊狀,為灰白色或灰黃色,有魚腥臭味,性交后加重,可伴有輕度外陰瘙癢或燒灼感,有的人可發生下腹部疼痛,性交困難或尿痛,有體征者僅占7%左右,可有陰道黏膜輕
囊尾蚴病的病原學及癥狀體征
病原學 豬帶絳蟲寄生在人體小腸內,成熟后孕節脫落,隨糞便排出宿主體外。其蟲卵為中間宿主豬等動物或人吞食后,經胃液處理后,在小腸上部消化液的作用下,六鉤蚴自肧膜孵出,并鉆入腸壁,隨淋巴液或血液而至全身各處組織或器官,大部分被宿主防御系統所消滅,僅小部分可在組織或器官內存活,形成囊尾蚴。人既是豬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