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計劃安排60余次宇航發射任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780.shtm 1月18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布《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2年)》。《藍皮書》顯示,航天科技集團2023年計劃安排60余次宇航發射任務,發射200余個航天器,開展一系列重大任務:載人空間站工程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空間站轉入常態化運營模式,將完成1次貨運飛船、2次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和2次返回任務;全面推進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開展嫦娥七號、天問二號等型號研制;發射多顆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科研衛星和業務衛星;完成長征六號丙運載火箭首飛,進一步完善長征火箭型譜。 《藍皮書》指出,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設航天強國、奮力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一年,中國全年計劃實施近70次宇航發射,有望再次刷新紀錄。 宇航發射和飛行試驗次數持續保持高位 據介紹,航天科技集......閱讀全文
中國航天:全面推進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
記者1月4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2023年集團公司計劃安排50余次宇航發射任務,全面推進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開展嫦娥七號、天問二號等型號研制工作等。 1月3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召開2023年型號工作會,總結2022年集團公司型號工作,分析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形勢,部署2023年
中國航天全年發射次數世界第一
中新社北京12月30日電 (馬帥莎)北京時間12月30日零時4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九號送入預定軌道。至此,中國航天2021年宇航發射任務圓滿收官,全年航天發射次數達55次,位居世界第一,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年發射次數達48次,創歷史新高。據統計,202
4月完成關鍵技術驗證 中國空間站將全面建成
“建造空間站是全年宇航任務重中之重。”2月9日,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1年)》(以下簡稱《藍皮書》)發布會上,航天科技集團宇航部副部長馬濤表示,2022年,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將實施6次重大發射任務,完成在軌組裝建造,全面建成中國空間站。 2022年是中國空間站建造的
2023年計劃安排60余次宇航發射任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780.shtm 1月18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布《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2年)》。《藍皮書》顯示,航天科技集團2023年計劃安排60余次宇航發射任務,發射200余個航天器,開展一系列重大
“一箭三星”發射成功 中國航天三天三連發
記者張蕾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27日7時50分,長征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隨后以“一箭三星”方式將試驗十六號A星、B星和試驗十七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隨著長征六號火箭成功發射,中國航天實現3天3次發射,完成月發射8次紀錄。9月26日,長征二號丁
自主研制的亞軌道運載器重復使用飛行試驗獲得成功
8月26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升力式亞軌道運載器重復使用飛行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這是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6日的消息。據悉,飛行試驗采用的運載器,經健康檢測維護后,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再次點火垂直起飛,按照設定程序完成亞軌道飛行,平穩水平著陸于阿拉
中國成功發射“實踐六號”03組空間環境探測衛星
10月25日9時15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實踐六號”03組2顆空間環境探測衛星送入太空。?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來的數據表明,“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飛行約11分鐘后,“實踐六號”03組A星與火箭分離;繼續飛行約1分鐘后,“實踐六號”03組B星與火箭分離。2顆衛星均成
我國成功發射實踐六號兩顆衛星
北京時間10月6日8時49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一箭雙星,成功將“實踐六號”04組兩顆空間環境探測衛星送入太空。 星箭點火升空飛行約11分鐘后,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來的數據表明:“實踐六號”04組A星與火箭分離;繼續飛行約1分鐘后,B星與火箭分離,兩顆衛星均成
神舟七號飛船今天出征
符合工程總體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出廠放行準則要求 人民網北京7月1日電 (記者蔣建科)在紀念建黨87周年之際,神舟七號飛船以及承擔飛行任務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神舟七號飛行試驗大隊飛船研制隊伍,今天在北京航天城舉行出征儀式。 此前,神舟七號飛船完成了技術流程規定的全部工作,飛船的功能和性能滿
中國成功發射“實踐十一號02星”
7月29日15時42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實踐十一號02星”送入太空。 “實踐十一號02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負責研制,主要用于開展空間科學與技術試驗。 用于發射的“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
實踐二十三號衛星發射圓滿成功
1月9日6時00分,長征七號A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托舉實踐二十三號衛星直沖云霄,隨后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中國航天實現2023年宇航發射“開門紅”。 實踐二十三號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抓總研制,主要用于開展科學試驗、技術驗證等。 長七A火箭由中國航
我國成功發射“天繪一號02星”
5月6日15時1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繪一號02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天繪一號02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研制,主要用于科學研究、國土資源普查、地圖測繪等諸多領域的科學試驗任務。衛星獲取的遙感信息和試驗結果,
長三甲火箭成功發射第七顆北斗導航衛星
?? 12月18日4時2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第7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 今日(12月18日)凌晨4時20分,以“金牌火箭”著稱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火箭飛行832.1秒后,成功將第七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
我國成功發射"遙感衛星七號"
新華社酒泉12月9日電 9日16時4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地將“遙感衛星七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 這次發射的“遙感衛星七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空間技術研究院為主研制。衛星主要用于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
我國成功發射“遙感衛星十二號”
北京時間11月9日11時2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十二號”送入太空。同時,成功搭載發射了“天巡一號”衛星。 “遙感衛星十二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負責研制生產,衛星主要用于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
我國成功發射遙感衛星十二號及天巡一號衛星
11月9日11時2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十二號”送入太空。同時,成功搭載發射了“天巡一號”衛星。 “遙感衛星十二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空間技術研究院負責研制生產。衛星主要用于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 搭載的“
我國成功發射“遙感衛星十一號”
9月22日10時4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十一號”送入太空。同時,搭載發射了浙江大學研制的兩顆“皮星一號A”衛星。衛星發射的成功,為中秋佳節增添了喜慶氣氛。 這次發射的“遙感衛星十一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為主研制。
我國成功發射遙感衛星十三號
北京時間11月30日凌晨2時50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將“遙感衛星十三號”成功送入太空。 “遙感衛星十三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負責研制生產,主要用于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將對中國國民經濟發展
我國成功發射遙感衛星十四號
10日15時6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十四號送入太空。同時,成功搭載發射了天拓一號衛星。 遙感衛星十四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空間技術研究院負責研制生產,主要用于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將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發揮積極作
2022年宇航領域十大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發布
11月21日,2022年中國航天大會/2022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在海南海口拉開帷幕。開幕式上,受中國航天大會學術委員會委托,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究發展部部長王巍發布了最新評選出的10個宇航領域熱點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 2022年宇航領域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包括:宇宙物理動
中國空間站艙段“問天”計劃7月發射 “夢天”完成正樣熱試驗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12日消息,當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建造任務穩步推進,其中,問天實驗艙計劃本月發射,夢天實驗艙已完成正樣熱試驗。 據悉,前不久,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對空間站組合體發出調相指令,為問天實驗艙的來訪做好準備。按計劃,問天實驗艙將于本月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 迎來問天實驗
擔綱首秀重任 長二丁為何被稱為“金牌火箭”?
北京時間1月17日10時35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簡稱:長二丁),成功將試驗十三號衛星發射升空。 “托起”中國航天2022年開門紅發射的是“金牌火箭”長二丁。就在2021年12月29日,它剛結束上一年度的任務,休息了半個多月,馬上又開始“新年太空征程”。 工齡:30
《藍皮書》揭秘|中國航天今年發射任務將超60次或創紀錄!
1月18日消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今日發布《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2年)》。《藍皮書》顯示,航天科技集團2023年計劃安排60余次宇航發射任務,發射200余個航天器,開展一系列重大任務,有望再次刷新紀錄。據介紹,載人空間站工程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空間站轉入常態化運營模式,將完成1次貨運飛船、2
我成功發射第16顆北斗導航衛星
10月25日23時3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一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升空并送入預定轉移軌道。 新華社記者 劉潺攝 2012年10月25日23時33分,我國第16顆北斗導航衛星在長征三號丙火箭的有力托舉下呼嘯升空。隨著它在太空棋盤上的最后落定,北斗
今年我國宇航發射次數將保持“30+”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楊保華29日在京透露,長征五號遙三火箭計劃在2019年7月中下旬完成復飛,遙四火箭將于年底發射嫦娥五號。 記者從航天科技集團當日舉行的發布會上獲悉,繼2018年成功書寫37次宇航發射紀錄后,該集團將繼續開啟“30+”模式,計劃2019年實施30余次宇航發射,
虹云工程技術驗證衛星成功發射
12月22日7時5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將虹云工程技術驗證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 這顆衛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系統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 據介紹,這次成功發射的技術驗證衛星是虹云工程首發星,后續將以此衛星為基礎開展低軌天基互聯網試驗與
我國成功發射實踐十二號衛星
6月15日9時39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實踐十二號衛星”送入太空。 “實踐十二號衛星”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為主研制。衛星主要用于開展空間環境探測、星間測量和通信等科學與技術實驗。 “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
2021 中國航天有看頭
??剛剛過去的2020年,中國航天捷報頻傳——長征五號B、長征八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驚艷亮相,嫦娥五號奔月取土任務成功,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閃耀開通,“天問一號”開啟火星之旅……中國航天強國建設邁出堅定步伐。 新的一年里,中國航天依然好戲連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近日表示,2021年將安排超過40
中國成功發射“遙感衛星十號”
8月10日6時49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地將“遙感衛星十號”送入預定軌道。 這次發射升空的“遙感衛星十號”和“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為主研制的。衛星主要用于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
我國成功發射“資源一號”02C衛星
12月22日11時26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資源一號”02C衛星送入太空。至此,2011年共實施了19次航天發射任務。 火箭點火起飛約13分鐘后,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來的數據表明,星箭分離,衛星成功進入高度約770公里、傾角約98.55度的太陽同步圓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