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的病因分析
原發性結核病是結核桿菌首次侵入機體所引起的疾病。結核桿菌有4型:人型、牛型、鳥型和鼠型。而對人體有致病力者為人型結核桿菌和牛型結核桿菌。我國小兒結核病大多數由人型結核菌所引起。結核桿菌的抵抗力較強,除有耐酸、耐堿、耐酒精的特性外,對于冷、熱、干燥、光線以及化學物質等都有較強的耐受力。濕熱對結核菌的殺菌力較強,在65℃30分鐘,70℃10分鐘,80℃5分鐘即可殺死。干熱殺菌力較差。......閱讀全文
小兒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的病因分析
原發性結核病是結核桿菌首次侵入機體所引起的疾病。結核桿菌有4型:人型、牛型、鳥型和鼠型。而對人體有致病力者為人型結核桿菌和牛型結核桿菌。我國小兒結核病大多數由人型結核菌所引起。結核桿菌的抵抗力較強,除有耐酸、耐堿、耐酒精的特性外,對于冷、熱、干燥、光線以及化學物質等都有較強的耐受力。濕熱對結核菌
小兒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的簡介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或稱急性粟粒型肺結核,是原發感染惡化的結果。1978年我國新修訂的肺結核分類法將其列為第Ⅱ型,是肺結核病中最嚴重的病型,是全身血行播散性結核病在肺部的表現,90%發生在原發感染后1年內。多見于3歲以下的嬰幼兒,在北京兒童醫院收治住院的病例中也曾見于新生兒。春季發病較高。
怎樣預防小兒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
1.控制傳染源,減少傳染機會 結核菌涂片陽性病人是小兒結核主要傳染源,早期發現和合理治療涂片陽性結核病人是預防小兒結核病的根本措施。嬰幼兒患活動性結核,其家庭成員應作詳細檢查(攝胸片、PPD等)。對小學和托幼機構工作人員應定期體檢,及時發現和隔離傳染源,能有效地減少小兒感染結核的機會。 2.
治療小兒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的相關介紹
1.全身治療 注意加強營養,合理的給予維生素和蛋白質,體質較差并伴有貧血者,可少量多次輸入新鮮血,以增強機體抵抗力。 2.抗結核藥物化療 一般可應用鏈霉素(SM)+異煙肼(INH)+利福平(RFP)+吡嗪酰胺。
簡述小兒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的臨床表現
多數起病較急,中毒癥狀重,一般以發熱為首發癥狀,多為高熱(稽留熱),少數起病緩慢。有的病兒除高熱外兼有頭痛、嗜睡,很快出現腦膜刺激癥狀等,即腦膜型,多見于嬰幼兒,約占53.9%;有的病兒呼吸系統癥狀較為突出,以咳嗽、發憋、發紺等為特征,特別是肺部聽診出現濕性啰音時易誤診為肺炎,即肺型約占31.5
亞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的簡介
亞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是結核分枝桿菌 ( 以下簡稱結核菌 ) 一次或反復多次進入血液循環 , 造成肺部病變以及相應的病理、病理生理學改變和臨床表現者稱為血行播散型肺結核 , 造成全身多臟器病變時則稱血行播散型結核病。血行播散型肺結核是一種危重結核病,由原發型肺結核發展而來,也可由其它結核干酪樣灶
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的相關介紹
血行播散型肺結核是結核分枝桿菌 ( 以下簡稱結核菌 ) 一次或反復多次進入血液循環 , 造成肺部病變以及相應的病理、病理生理學改變和臨床表現者稱為血行播散型肺結核 , 造成全身多臟器病變時則稱血行播散型結核病。血行播散型肺結核是一種危重結核病,由原發型肺結核發展而來,也可由其它結核干酪樣灶破潰到
實例分析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的合理用藥
?? 1 病歷摘要:??? 患者,男,70歲。乏力、干咳、持續高熱2周。胸片見雙肺滿布粟粒樣細結節陰影,大小、分布、密度均勻一致。5個單位的PPD試驗(一)。痰涂片及培養均陰性。血沉110mm/h。無其他慢性病史,肝腎功能正常。??? 2 診斷:??? 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結核。??? 3 處方:???
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的發病原因分析
早在1882年,德國細菌學家科赫(Robert Koch,1843-1910)就已證明結核菌是結核病的病原菌。對人體有致病力者為人型結核桿菌和牛型結核桿菌。結核桿菌的抵抗力較強,除有耐酸、耐堿、耐酒精的特性外,對于冷、熱、干、燥、光線以及化學物質等都有較強的耐受力。濕熱對結核菌的殺菌力較強,在6
關于亞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的影像學介紹
X線顯示兩肺有大小不一、密度不等、分布不均的結節狀陰影,多數散在兩肺上中部,有的病灶屬增殖性,較陳舊,有的病灶屬浸潤性,較新鮮,可發生病灶周圍炎甚至融合溶解,出現空洞。此外可見纖維索條狀陰影和代償性肺氣腫。本型預后較好。治療后多數病灶可吸收、硬結或鈣化,但如有廣泛纖維硬化現象,則對兒童心肺功能有
簡述亞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的臨床表現
1、概念 亞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乃結核菌少量多次地進入血循環,同時患者有相當的免疫力,故發病比較緩慢,過程比較遷延。多見于10~12歲以上年長兒童。發病時原發病灶多已硬結鈣化,因此是屬于繼發性肺結核的內源性復發類型。 2、臨床表現 臨床上可有慢性結核中毒表現,多有長期低熱,有些病人
治療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的相關介紹
1. 全身治療 急性和亞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是重癥結核病,應給予合理的營養(選用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注意休息。 2.抗結核化學治療 抗結核藥物應用的原則和方案見第五章“結核病的化學治療”。急性和亞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強化期3個月,采用異煙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及鏈霉
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的相關介紹
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大多伴隨于原發性肺結核,兒童較多見。在成人,原發感染后隱潛性病灶中的結核菌破潰進入血行,偶爾由于肺或其他臟器繼發性活動性結核病灶侵蝕鄰近淋巴血道而引起。
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的疾病護理介紹
患者及家屬掌握痰的處理方法和簡便易行的消毒隔離措施,養成不隨地吐痰的習慣,患者盡量不到公共場所。生活起居要有規律,根據病情至少全休3-6個月,病情穩定后可適當安排工作。加強營養,調節免疫,避免受涼。每天保證8-10小時睡眠。家人要督促患者按時服藥。
關于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的預后介紹
多數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經規律、合理、全程的抗結核治療后都能治愈。但因血行播散型肺結核合并癥多,尤其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常合并結核性腦膜炎或腦膜腦炎時,部分出現頑固的高顱壓、持續的腦膜炎的患者可能預后不佳。
關于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的分類介紹
根據進入血液循環中結核桿菌的數量、毒力、途徑、次數、間隔時間和機體的免疫狀態的不同,在臨床上分三個類型: ①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一次或短時間內多次大量結核菌進入血流) ②亞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多次小量結核菌進入血流) ③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在較長時間內多次小量結核菌進入血流)。在小兒
關于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的概念介紹
本型肺結核發生于免疫力極度低下者。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常伴有結核性腦膜炎和其他臟器結核。當少量結核菌間歇性多次入侵血道或機體免疫力相對較好時,則形成亞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病變局限于肺或其一部分,臨床上比較少見。因結核菌少量多次地進入血循環,同時患者有相當的免疫力,所以,發病較緩慢,病程遷
關于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的輔助治療介紹
1、免疫治療 血行播散型肺結核患者常常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重癥患者提高細胞免疫功能,提高吞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對消滅結核分枝桿菌有積極意義。目前研究最為活躍且比較成熟的兩類免疫制劑有細胞因子制劑如干擾素-γ(IFN-γ)和白細胞介素-2(IL-2)和母牛分枝桿菌菌苗等。 2、中醫藥治療 中醫
關于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的癥狀介紹
1、臨床癥狀 可見:一般發熱、盜汗、乏力,中毒癥狀較急性粟粒性肺結核為輕,呼吸系癥狀可能較明顯,但亦可能僅有胸片改變而無明顯癥狀。體征雙肺上中部或有輕度濁音與濕羅音;血沉增快;痰結核菌陽性或陰性; 2、X線顯示 雙肺上中野有大小不一,密度不等,分布不均的結節陰影。病灶有呈增殖性;有呈浸潤性
關于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的飲食注意介紹
飲食要富于營養,宜吃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要多食含維生素多的蔬菜和水果。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動物類食品,如雞、鴨、鵝肉,瘦豬牛羊肉等;植物類食品,如面粉、豆類食物及大豆制品,食用時要煮熟煮爛,切忌生硬不易消化,不利于人體吸收。忌食辛辣。盡量少吃或不吃海鮮,因為抗癆藥有增高血尿酸的副作用,而海鮮會
關于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的輔助檢查介紹
(一)X 線胸片 : 早期呈彌漫網織狀陰影 , 發病兩周后出現細小結節狀陰影 , 大小形態基本一致 , 兩肺廣泛分布 , 多數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表現為典型的“三均勻”即大小、密度、分布均勻的粟粒結節,部分伴有斑片狀、條索狀及/或空洞陰影 。 (二)肺部CT: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表現為直徑1-
簡述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的臨床表現
1、癥狀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是結核菌引起的敗血癥,起病急,常有明顯的結核中毒癥狀。常為高熱呈稽留熱或弛張熱型,部分患者有盜汗、消瘦、乏力、納差、全身不適等表現 ; 呼吸道癥狀常有咳嗽、咳痰、部分患者有咯血、胸痛等表現。消化道癥狀表現為納差、腹脹、腹瀉、便秘等 , 此外,女性患者尚有閉經等表現
關于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的鑒別診斷介紹
多數血行播散型肺結核臨床表現不典型,容易出現患者自我延誤和臨床誤診。 1.傷寒 血行播散型肺結核常高熱、有明顯中毒癥狀、而呼吸道癥狀不明顯、疾病早期( 1~3 周)胸部 X 線檢查可無異常發現或僅顯示肺紋理粗亂及網織樣改變, 尤其是嬰幼兒血行播散型肺結核更應與傷寒加以鑒別。傷寒是傷寒桿菌引起的
關于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的疾病診斷介紹
1.易患人群: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糖尿病、結締組織病、分娩、長期使用激素或抗癌 藥物、臟器移植等患者具有易患因素。 2.臨床有明顯的結核中毒表現 , 畏寒、高熱、盜汗、虛弱、有呼吸道癥狀及體征。 3.部分患者有腦膜刺激征、肝脾大、類白血病反應等表現。 4.x 線胸片兩肺見典型粟粒陰影 。
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的相關內容簡述
1.血行播散型肺結核臨床表現不典型,容易誤診。 對于發現肺內粟粒結節的患者,以下情況者應高度警惕血播肺結核的可能: ①反復發熱,抗生素治療效果欠佳; ②高危人群出現結核中毒癥狀或發熱和/或呼吸道癥狀 ③頭痛、嘔吐伴或不伴呼吸道癥狀; ④發熱伴全身多組淋巴結腫大; ⑤不明原因的肝脾腫大;
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的發病機制及病理改變
此病屬于原發后結核病 , 嬰幼兒、兒童及青少年往往是原發結核病愈合后殘留的干酷壞死灶引起。可發生于原發結核病的近期 , 也可數十年后發病 , 成人亦可見于繼發性肺結核病基礎上。 在免疫力低下時如糖尿病患者長期血糖控制差、臟器移植術后、長期抗腫瘤化療、長時間使用激素、妊娠、流產等情況下,結核菌一次
小兒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的病因分析
本病為單相病程,癥狀和體征數日達高峰,與病毒感染有關,尤其麻疹或水痘病毒。發病數周后神經系統功能障礙改善或部分改善。用腦組織和弗氏完全佐劑免疫動物可造成實驗動物模型EAE,具有與人類MS相同的特征性小靜脈周圍脫髓鞘及炎性病灶,推測為T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認為ADEM是急性MS或其變異型。
小兒急性粟粒型肺結核的病因分析
原發性結核病是結核桿菌首次侵入機體所引起的疾病。結核桿菌有4型:人型、牛型、鳥型和鼠型。而對人體有致病力者為人型結核桿菌和牛型結核桿菌。其中人型是人類結核病的主要病原體。結核桿菌的抵抗力較強,在室內陰暗潮濕處能存活半年。有耐酸、耐堿的特性,濕熱對結核菌的殺菌力較強,在65℃下30分鐘,70℃下1
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的病因
??? 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是因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種(如狂犬病疫苗或牛痘)所致機體產生針對中樞神經系統堿性蛋白特異性序列的細胞免疫應答,導致血管周圍神經免疫性應答,并引起腦和脊髓彌散性炎癥。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又稱感染后腦脊髓炎、預防接種后腦脊髓炎,是指繼發于麻疹、風疹、水痘、天花等急性出疹性疾病
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的病因
ADEM是少見病,年發病率為0.2-0.8/10萬,80%的患者發生在10歲以下的兒童,成人可發生,但罕見。70-93%的患者發病數周前有感染或疫苗接種史。Torisu等報道15歲以下的兒童發病率為0.64/10萬,平均發病年齡5.7歲,男: 女為2.3: 1。Tselis 等報道疫苗接種后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