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實現鍶光鐘絕對頻率測量

    2022年舉辦的第27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通過“關于秒的未來重新定義”決議——將利用光鐘實現時間單位“秒”的重新定義,計劃在2026年第28屆CGPM大會上提出關于“秒”的重新定義的建議,并在2030年第29屆CGPM大會做出最終決定。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NTSC)擔負著“北京時間”的產生和發播任務。日前,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的鍶光鐘研制取得了重要進展——國家授時中心成功研制了頻率不確定度5.1×10-17、頻率穩定度6.6×10-16 (τ/s)-0.5的鍶光鐘NTSC-Sr1,并通過守時氫鐘溯源至國際原子時(TAI),實現了在現行時間單位“秒”定義下的鍶光鐘絕對頻率測量,測量值不確定度4.1×10-16。上述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計量權威學術期刊《計量學》(Metrologia)上。盧曉同特別研究助理為文章第一作者,常宏研究員和武文俊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面向國家需求和世界科學前沿,在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閱讀全文

    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實現鍶光鐘絕對頻率測量

    2022年舉辦的第27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通過“關于秒的未來重新定義”決議——將利用光鐘實現時間單位“秒”的重新定義,計劃在2026年第28屆CGPM大會上提出關于“秒”的重新定義的建議,并在2030年第29屆CGPM大會做出最終決定。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NTSC)擔負著“北京時間”的產生

    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實現鍶光鐘絕對頻率測量

    2022年舉辦的第27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通過“關于秒的未來重新定義”決議——將利用光鐘實現時間單位“秒”的重新定義,計劃在2026年第28屆CGPM大會上提出關于“秒”的重新定義的建議,并在2030年第29屆CGPM大會做出最終決定。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NTSC)擔負著“北京時間”的產生

    光晶格冷原子鍶光鐘實現閉環運行

      近日,由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張首剛、常宏團隊研制的光晶格冷原子鍶(87)光鐘(以下簡稱鍶光鐘)成功實現閉環運行。自比對技術的初步測量評估顯示,其輸出頻率穩定度為6×10-17@800s,單邊極化鐘躍遷譜線線寬為3.87赫茲。  鍶光鐘是目前世界上頻率穩定度和頻率不確定度性能最高的原子鐘,實現的頻率

    國家授時中心鍶光鐘研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主任張首剛帶領的量子頻標研究團隊在光頻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團隊的鍶光鐘研究組在研究員常宏指導下,通過直接對光學頻率梳(簡稱光梳)的模式進行選擇和放大,成功通過光梳產生了單模窄線寬激光光源,并應用于鍶光鐘裝置系統,實現了鍶原子的窄線寬冷卻和鐘躍遷頻率測量。研究成果以題

    鍶原子光鐘鐘躍遷譜線探測中的程序控制(二)

    3.2 磁場的時序控制磁場的控制涉及梯度磁場與誘導磁場的產生與控制兩個方面。磁場與光場的時序控制有所區別,主要體現在磁場梯度的控制。在二級寬帶冷卻中,為了壓縮冷原子團的大小,要將磁場梯度線性增大,需用相同形狀的時序信號來進行觸發和控制;但磁場在關斷時會產生一個較大的自感電流,為了消耗該電流以保護磁場

    鍶原子光鐘鐘躍遷譜線探測中的程序控制(一)

    任潔1, 劉輝1, 2, 盧本全1, 2, 常宏1, 張首剛1????摘要: 為了實現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研制的鍶原子光晶格鐘鐘躍遷的自動化探測,設計了完整的自動控制系統。該系統主要由延遲精度與同步精度在μs 量級的時序控制系統和滿足要求的激光頻率掃描系統組成。兩個控制系統均通過LabVI

    鍶原子光晶格鐘:35億年不差一秒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對于兩千多年前的古人來說,時間就是晝夜交替。對于今天的科學家而言,時間是原子的“跳動”。 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有一種特殊的計時設備——鍶原子光晶格鐘。它以鍶原子的躍遷頻率作為時間計量標準。而且,可以把時間測量的準確度提高到35億年不差一秒。

    我國首臺“鍶鐘”數據被國際采納

       9月14日,國際計量委員會(CIPM)頻率標準聯合工作組(CCL-CCTF WG FS)在巴黎召開會議,公布了最新的用于二級秒定義和米定義實際復現的標準波長(頻率)推薦值列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研制的鍶原子光晶格鐘數據被采納:其絕對頻率測量值被用于鍶87原子光晶格鐘5

    授時中心--用鍶原子光晶格鐘觀測弗洛凱準粒子干涉效應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研究員常宏帶領的實驗團隊與重慶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張學鋒帶領的理論團隊合作,利用光晶格鍶原子光鐘實驗平臺,首次觀測到弗洛凱準粒子的干涉效應。  根據弗洛凱理論(Floquet),當一個量子系統被周期性驅動時,會出現弗洛凱準粒子激發。當其按兩種模式同時驅動時,則相對相位有可

    時間停止|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李天初逝世

    據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消息,2022年12月2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杰出的計量科學家、我國國家時間頻率體系建設領軍者,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李天初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7歲。以下為訃告正文訃告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杰出的計量科學家、我國國家時間頻率體系建設領軍者,中

    鐘南山:方舟子說中醫不科學太絕對

      鐘南山出席廣醫荔灣醫院新病區揭牌 大談對中醫看法:  治急性病、重病是西醫的特長,比如細菌感染發熱,用西藥退熱快。但熱退了之后,用中醫藥對免疫功能進行調節能起到好作用,一些慢性病的防治也是如此。  “方舟子說中醫不科學,只有中藥還可驗證,他可能講得太絕對了。我認為中

    我國鍶原子光鐘關鍵技術研究獲進展

    “高準確度原子光學頻率標準儀的研制與開發”課題通過驗收   近日,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共同承擔的“高準確度原子光學頻率標準儀的研制與開發”課題,順利通過了國家質檢總局組織的專家驗收。該課題建立了鍶原子塞曼減速器和激光冷卻囚禁裝置,研制了寬帶鈦寶石飛秒光梳和鉺光纖光梳,完善了多個

    常宏等在鍶原子光頻標研制領域獲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研究員常宏帶領的鍶原子光頻標研究小組與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武海斌聯合發布有關鍶原子四種天然同位素組間躍遷頻率的精確測量值,以及利用光頻測量實現的對原子束橫向速度分布的精確測量結果。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美國物理聯合會學術期刊AIP advances。   鍶原子的組

    新型多離散頻率光聲顯微鏡

      光聲(聲光)感應通常采用時域中納秒光子脈沖實現的瞬態能量照射。然而,高能短光子脈沖的產生需要復雜的激光技術:其施加脈沖重復頻率(PRF)低并限制同時可用于光譜成像的波長數量。為了規避在時域中受到的限制,本文開發了頻域光聲顯微鏡(FDOM),其中光強度受到多個離散頻率的調制。本文將FDOM集成到具

    光的頻率與波矢什么有關系

    光的波長和介質有關系。由波長的公式λ=v/f,其中v是光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f是的頻率。而v是由介質決定的,在不同的介質中光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而f則是由振源的振動頻率所確定的。所以,光的波長和介質有關系。

    光散射實驗需要在絕對的“暗室”中進行嗎?

    ? ? 光散射實驗需要在絕對的“暗室”中進行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于樣品、測量類型以及周邊環境,最好是隔斷激光光束在實驗室照明條件下測量一下散射光強,通常來說,黑暗的或者光線很暗的房間,檢測器會產生<250Hz的“暗”信號,而非常明亮的房間可能會產生多達15千赫的“暗”信號。? ? 通常情況下,你要

    光學時鐘“升天”助力精準導航

       科學家們對于精準時間的追求從未停止,目前世界上最準的時鐘當屬光學時鐘。雖然早有研究人員提出將光學時鐘應用到衛星上,以提升衛星定位的準確程度,但如何保持光學時鐘在太空中與地球上一樣穩定發揮,一直是爭論的焦點。  1小時由60分鐘組成,1分鐘由60秒組成,那么1秒鐘有多長?它是時鐘上秒針的一格,也

    中國計量院首席研究員李天初榮獲2015年度何梁何利獎

      11月4日,何梁何利基金2015年度頒獎大會在京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出席頒獎大會并致辭。何梁何利基金信托委員會主席、評選委員會主任朱麗蘭作工作報告。中國藥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桑國衛,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乙曉光等出席并為獲獎人頒獎。此次共有47位科學

    中國計量院李天初院士榮獲2015年度何梁何利獎

      11月4日,何梁何利基金2015年度頒獎大會在京舉行。47位科學家獲獎,其中中國計量院李天初院士榮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出席頒獎大會并致辭,何梁何利基金信托委員會主席、評選委員會主任朱麗蘭作工作報告,中國藥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桑國衛,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中

    我國開展光頻原子鐘研究

      今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獲悉,該所已開始從事光頻原子鐘研究。  光頻原子鐘是近年來快速發展的研究方向。相對于傳統微波原子鐘,它利用原子(離子)在光學波段的躍遷輻射,穩定度、不確定度明顯提升,可以預期光頻基準鐘和守時鐘的發展將對下一代導航定位、時間保持等應用方向產生深遠影響,將整體提升

    日本高精度光晶格鐘成功測定海拔差

      日本研究人員16日宣布,成功利用160億年誤差只有1秒的鍶原子光晶格鐘測定了相距約15公里的兩個地點的海拔差,今后這一技術可以用于監視火山活動等。   2015年2月,東京大學教授香取秀俊等人發明了精確度極高的鍶原子光晶格鐘,160億年才產生1秒誤差。這是在實驗中確認的迄今世界最高精確度的光

    我國鈣離子光頻標測量結果成為國際秒定義“候選者”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精密測量院)獲悉,國際計量局網站日前更新了國際秒定義候選躍遷頻率的推薦值,精密測量院研究員高克林團隊研發的鈣離子光頻標所測得的躍遷頻率首次入選。  秒是時間的基本單位。1967年,國際計量大會通過了基于銫原子躍遷的新的秒定義,但隨著光頻

    研究首次對比3個頂級原子鐘精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5005.shtm 原子鐘的心臟? ? ? 圖片來源:新加坡國立大學 三維量子氣體原子鐘? ? ?圖片來源:G.E. Marti/JILA ?用原子鐘尋找暗物質? ? ?圖

    我國首臺“光鐘”研制成功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高克林研究員領導的囚禁離子研究組,經過10年努力,突破了系列關鍵技術,成功研制出我國首臺基于單個囚禁鈣離子的“光鐘”,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此項技術的國家。   時間頻率標準是人類生產和科學活動的基本條件。高克林介紹說,每一次時頻精度的提高,都使人們在更深的

    日本開發出60萬年僅誤差一秒的計時器

      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近日宣布,該所研究人員在世界上首次利用鐿原子開發出光晶格鐘,這種光晶格鐘運轉60萬年僅誤差一秒。   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日前發布新聞公報介紹說,所謂原子鐘就是以原子中電子的振動為振子的時鐘,其中以電子振動非常迅速的光波段振動為振子的時鐘稱為光鐘。光晶格鐘是光鐘的一種。

    中國計量院2017年度十大科技事件

      1月30日,中國計量院2017年度工作總結暨表彰大會在和平里院區召開。三類14項院科技成果獎,科技創新團隊、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在大會上受到表彰。讓我們跟隨表彰獎項和中國計量院2017年度工作總結,看看中國計量院2017年度十大科技事件吧!  “超痕量物質精密測量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2017年國

    華人物理學家葉軍:做出世界上最準的鐘

    葉軍是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物理學教授、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局(NIST)與科羅拉多大學聯合建立的實驗天體物理實驗室(JILA)研究員。2006~2007年,他的研究小組做成一臺世界上最準確——每7000萬年僅誤差1秒——的鍶原子光鐘 (optical atomic clock) ,精度超過了目前存放于美國

    溶液中鍶的測定

      鍶只能用火焰法。沾點鍶溶液在火焰上燃燒看是否為紅色,如果是紅色證明是鍶離子

    原子鐘可模擬研究磁體內部電子的量子行為

      據《新科學家》雜志網絡版近日報道,世界上最精準的計時器原子鐘又添了一個新功能:科學家可將它用作量子模擬器,來研究磁體內部電子的量子行為,以更深入地了解量子世界的奧秘。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   物理學中有許多難以解答的問題,因為它們的基本行為受錯綜復雜的量子力學規則支配,比如

    全球最準確時鐘美國問世 兩億年誤差不足一秒

    綜合媒體報道,美國華裔科學家葉軍領導一個研究小組成功制造出全球最準確的時鐘,兩億年誤差不足一秒。?它是一個鍶(strontium)原子鐘,比銫(caesium)原子噴泉鐘更要準確得多,估計將可大大促進不同的電訊網絡的發展,以及使全球各地的船只導航變得更為準確。?此鐘時針根據數千顆存于雷射柵極的鍶原子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