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衰竭的鑒別診斷
(一)急性與慢性肝功能衰竭的鑒別診斷 1、急性肝功能衰竭的診斷主要根據 (1)無慢性肝病史及臨床表現。 (2)發病快,發現肝病到肝性腦病出現所歷時間較短。 (3)存在不同程度上述臨床表現及相應輔助檢查異常。 2、慢性肝功能衰竭的診斷主要根據 (1)有多月或多年發展慢性肝病史及臨床表現。 (2)存在復發性肝性腦病、進行性代謝紊亂(低蛋白血癥、血鈉減低、酸中毒、高膽紅素血癥、低血糖癥等)、門脈高壓加劇及其危及生命的合并癥(靜脈曲張出血、腹水、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血液學異常(凝血障礙、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貧血)、內源性激素和藥物代謝改變的發生等。 (3) Child-Pugh分類是為評估慢性肝功能衰竭程度的重要指標。......閱讀全文
怎樣預防肝功能衰竭?
肝衰竭的預防,首先強調病因的預防: (1)對于存在慢性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應做到每年定期檢查肝功能和乙肝病毒復制狀態,發現肝功能異常,在專科醫生指導下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措施。,慢性肝炎患者一旦出現黃疸就要及時住院,警惕肝衰竭; (2)已經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的患者,不可擅自停用藥物,一旦停藥會造
肝功能衰竭的基本介紹
肝臟作為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因其具有合成、解毒、代謝、分泌、生物轉化以及免疫防御等功能,故又被稱為“加工廠”。當受到多種因素(如病毒、酒精、藥物等)引起嚴重損害時,造成肝細胞大量壞死,導致上述功能發生嚴重障礙或失代償,進而出現以凝血機制障礙和黃疸、肝性腦病、腹水等為主要表現的一組臨床癥候群,稱之
肝功能衰竭的臨床診斷
肝衰竭的臨床診斷需要依據病史、臨床癥狀和輔助檢查等綜合分析而確定。 1、急性肝衰竭 急性起病,在兩周內出現以下表現者。 (1)極度乏力,并有明顯厭食、腹脹,頻繁惡心、嘔吐等嚴重消化道癥狀和或腹水。 (2)短期內黃疸進行性加深。 (3)出血傾向明顯。 (4)有不同程度的肝性腦病(A型)
肝功能衰竭的病理生理
組織病理學檢查對肝衰竭的診斷、分類及預后判定具有重要價值。肝衰竭(慢性肝衰竭除外)以不同程度的肝細胞壞死、殘留肝細胞再生為主要表現,壞死的部位和范圍因病因和病程不同而不同。而慢性肝衰竭除分布不均的肝細胞壞死外,主要為彌漫性肝纖維化以及異常結節形成。
肝功能衰竭的發病機制
肝衰竭的發病機制非常復雜,并且多種因素可相互影響,具體機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認為造成肝衰竭的機制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各種因素對肝細胞的直接損傷,如藥物、病毒等對肝細胞的直接破壞作用,造成肝細胞不同程度壞死;另一種則為免疫機制,例如通過細胞因子或內毒素等介導的免疫損傷。
肝功能衰竭的鑒別診斷
(一)急性與慢性肝功能衰竭的鑒別診斷 1、急性肝功能衰竭的診斷主要根據 (1)無慢性肝病史及臨床表現。 (2)發病快,發現肝病到肝性腦病出現所歷時間較短。 (3)存在不同程度上述臨床表現及相應輔助檢查異常。 2、慢性肝功能衰竭的診斷主要根據 (1)有多月或多年發展慢性肝病史及臨床表現
暴發性肝功能衰竭的肝功能支持治療
(1)人工肝支持治療 人工肝支持治療對于這些患者可延長生存期直至供肝到來。另外由于暴發性肝衰竭是一種有潛在可逆性的疾病,人工肝支持治療可幫助患者度過危險期進入恢復期,甚至有人認為人工肝支持治療生存率達到55.2%,可取得與肝移植相似的療效。 (2)肝移植治療 ①原位肝移植 原位肝移植是目前治療
如何診斷暴發性肝功能衰竭?
暴發性肝衰竭的診斷應依據臨床上有黃疸、肝臟縮小及腦病表現,生化檢查有高膽紅素血癥、轉氨酶活力升高、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V等凝血因子的極度降低來作出。腹部超聲檢查可觀察肝臟大小及結構改變,有無慢性肝病的征象或占位性病變,以及血管和膽管的情況。病原學診斷應根據詳細的臨床分析及血清學和毒理學實驗,最終還
肝功能衰竭的發病原因
目前在我國,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仍然是肝炎病毒(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約占80-85%),其次是藥物或肝毒性物質(如酒精、化學制劑等);而在歐美國家,藥物是引起急性、亞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酒精則常導致慢性肝衰竭。另外妊娠急性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寄生蟲感染等也可導致肝衰竭的發生。 兒童肝衰竭
急性肝功能衰竭中醫適宜技術
? 急性肝功能衰竭系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急性大量肝細胞壞死,或肝細胞內細胞器嚴重功能障礙,致短期內進展至肝性腦病的一種綜合征。病情兇險,發病后12~24小時發生黃疸,2~4天后昏迷,并有出血傾向,見于暴發性病毒性肝炎、對乙酰氨基酚中毒、氟烷麻醉中毒、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病死率高達80%~90%。本病
肝功能衰竭的臨床表現
疾病癥狀 極度乏力、嚴重消化道癥狀(腹痛、腹脹、惡心、食欲不振、嘔吐)、皮膚黏膜黃染進行性加深、尿色進行性加深、嚴重凝血功能障礙(皮膚粘膜出血、鼻出血、牙齦出血、消化道出血、尿道出血等)為主要共同臨床特點,還可有低熱、各種并發癥相應的表現等,具體臨床表現因肝衰竭的不同分類存在一定差異。 (1
簡述肝功能衰竭的疾病預后
肝衰竭的預后取決于肝細胞壞死程度和再生能力之間的“較量”,如肝細胞大量再生超過壞死,則疾病逐漸恢復,反之,則病情惡化,預后較差。但由于肝衰竭誘因、病因、臨床類型、病程、并發癥及臨床干預措施等的多樣性及個體化差異,目前尚無統一的評估預后的指標。目前公認的凝血酶原活動度(prothrombin ti
肝功能衰竭有哪些癥狀起因
1、病毒性肝炎 以乙型或丙型最常見,甲型、丁型、戊型也可發生。也可見兩種或兩種以上肝炎病毒合并感染。 2、其他病原體感染 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EB病毒、惡性瘧、立克次體等。 3、藥物 醋氨酚、氟烷、異煙肼、甲基多巴、四環素、鎮靜及抗癲癇藥等。 4、急性中毒 毒蕈、黃曲霉素、磷及細
肝功能衰竭的診斷流程
首先,確定有無慢性肝病史及臨床表現;其次,注重發現肝病到肝性腦病出現所歷時間的長短;最后,關注大量功能性肝細胞的喪失及由其所導致的多系統癥候群。
肝功能衰竭的臨床表現
主要癥狀是健康狀況全面衰退、顯著乏力、嚴重消化道癥狀、黃疸進行性加深,出血傾向明顯、焦慮和煩躁、低熱、出現肝臭等。 1、健康狀況全面衰退 表現為虛弱、高度乏力,體重下降,嚴重時起床活動也感困難,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2、嚴重的消化道癥狀 食欲極度減退,厭油,上腹部悶脹不適,可出現惡心嘔吐和
肝功能衰竭病因的鑒別診斷
1、病毒性肝炎 目前,仍是我國引起肝功能衰竭的主因,確診依賴血清肝炎病毒學檢測(主要有甲、乙、丁、庚、戊四類)。 2、中毒性肝炎 是歐美引起肝功能衰竭的主因,常見有酒精、撲熱息痛、異煙肼、鹵化麻醉劑、苯妥英、磺胺藥、誤服毒蕈等。診斷根據職業、化學藥物接觸及服用史,必要時需毒理學檢測。 3
肝功能衰竭者的飲食注意
由于肝衰竭患者食欲減退伴隨明顯消化道癥狀,吸收和消化不良較為普遍,加之肝衰竭時對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素代謝紊亂,營養不良的狀況尤為突出,通過臨床工作中對各類肝衰竭患者的救治,我們發現合理、有效的營養支持可滿足機體能量所需、促進肝細胞再生、改善肝臟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和對感染和毒素抵抗力、降低
關于肝功能衰竭的鑒別診斷
2006年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肝衰竭與人工肝學組、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重型肝病與人工肝學組頒布的《肝衰竭診療指南》適用于各種病因(病毒、藥物、酒精等)引起的肝衰竭,診斷標準: (1)急性肝衰竭:急性起病,2周內出現Ⅱ度及以上肝性腦病,黃疸可小于正常值上限10倍,短期內黃疸進行性加深;查體或超
肝功能衰竭的手術治療介紹
(1) 人工肝支持治療:包括種類很多,目前臨床最為常用的是血漿置換,其原理是通過將肝衰竭患者血漿與新鮮血漿進行置換,達到清除有害物質,補充機體必需物質,改善內環境的作用,暫時替代衰竭肝臟部分功能,為肝細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復創造條件或等待機會進行肝移植。人工肝治療也是內科綜合治療的一部分,選擇適宜的
暴發性肝功能衰竭的病因分析
暴發性肝衰竭的病因多種多樣,根據病原可分為感染性、毒素性、代謝性、浸潤性、自身免疫性、缺血性、放射損傷性及原因不明性。 1.感染性 病毒感染,尤其是病毒性肝炎是我國暴發性肝衰竭最常見的原因,其他病毒也偶有發現。 (1)肝炎病毒 目前發現的肝炎病毒有7種,依次分別為甲型肝炎病毒(HAV)、乙
暴發性肝功能衰竭的鑒別診斷
1、精神病 以精神癥狀為惟一突出表現的肝性腦病易被誤診為精神病。因此,凡遇精神錯亂而原因不明的患者,應警惕肝性腦病的可能。 2、代謝性腦病 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低血糖、尿毒癥、高鈉血癥、低鈉血癥等。根據相應的基礎疾病病史,結合相關實驗室檢查、血氣分析有助于鑒別。 3、顱腦病變 各種腦血
關于肝功能衰竭的藥物治療介紹
內科基礎治療原則: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針對不同病因采取相應的綜合治療,并積極防治各種并發癥,為肝細胞的再生贏得時間。 ① 一般支持治療:臥床休息、嚴格消毒隔離、保證每日能量和液體供給、維持內環境穩定、動態監測肝功能、血生化、凝血項等變化。 ② 針對病因和發病機制的治療: a 病因治療:對于
肝功能衰竭的常見疾病有哪些
病毒性肝炎、中毒、妊娠急性脂肪肝、Reye綜合征、肝血管閉塞、 budd-Chiari綜合征、肝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等。
肝功能衰竭的并發癥的介紹
葛宗成等回顧性分析437例肝衰竭患者中,急性肝衰竭、亞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并發癥發生率不同,肝性腦病發生率分別為70.7 %、41.3%、37.3%,腹水發生率分別為51. 2%、58.6%、88%,電解質紊亂發生率分別為65.8%、54.8%、81.5%,腦水腫發生率分別為70.7 %、35
關于暴發性肝功能衰竭的生化檢查
(1)肝功能檢查 血清膽紅素水平常有明顯升高,有的病人可呈迅速上升,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谷草轉氨酶(AST)明顯升高,ALT/AST
暴發性肝衰竭的肝功能支持治療
(1)人工肝支持治療 人工肝支持治療對于這些患者可延長生存期直至供肝到來。另外由于暴發性肝衰竭是一種有潛在可逆性的疾病,人工肝支持治療可幫助患者度過危險期進入恢復期,甚至有人認為人工肝支持治療生存率達到55.2%,可取得與肝移植相似的療效。 (2)肝移植治療 ①原位肝移植 原位肝移植是目前治療
簡述暴發性肝功能衰竭的臨床表現
1.原發病的表現 根據病因的不同,可以有相關的臨床表現。如在慢性肝病或肝硬化基礎上發生的暴發性肝衰竭可有肝病面容、肝掌及皮膚血管蜘蛛痣等,由中毒引起者可有相應的中毒表現,由Wilson病引起者可有角膜K-F環,由腫瘤浸潤引起者可有原發腫瘤的表現。 2.肝功能衰竭的表現 黃疸在短期內迅速加深
暴發性肝功能衰竭的預后和預防簡介
預后 暴發性肝衰竭的存活率因患者情況和病因不同而異,在年輕病人由對乙酰氨基酚中毒或甲型肝炎引起者存活率可達50%,在40歲以上的病人及由某些藥物引起的肝炎,存活率可低于10%,進行原位肝移植后病死率降到了20%~30%,1年生存率達55%~80%。 預防 暴發性肝衰竭的預防首先應從病因開始
暴發性肝功能衰竭的輔助檢查的簡介
(1)B型超聲波檢查 觀察肝臟大小并排除膽管梗阻及膽囊疾病。 (2)腦電圖 波形與臨床相一致,隨病情的加重波幅增高,頻率減慢,共分為A~F六級,A級為正常腦電圖,患者神志清醒,B~D級腦電圖波幅增高頻率減慢,神志為迷糊(B級)、木僵(C級)、昏迷(D級),D級呈肝性腦病的三相波,為高電壓、
暴發性肝功能衰竭的血液學檢查介紹
(1)血常規 可根據血紅蛋白下降的速度判斷出血的程度及止血治療效果,白細胞計數及分類在暴發性肝衰竭時常明顯升高,血小板檢查也有助于對病情的判斷。 (2)凝血酶原時間及活動度 是反映肝臟損害程度最有價值的指標,在嚴重肝細胞損害時血中凝血因子迅速下降,引起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及活動度下降。 (3)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