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宇宙線研究中心入駐成都科學城
2月13日,天府宇宙線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四川天府新區舉行,標志著該中心正式入駐成都科學城。研究中心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設立,為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arge High Altitude Air Shower Observatory,以下簡稱LHAASO)提供技術支撐。據悉,研究中心設有宇宙線研究室、探測技術研究室、高海拔觀測及驗證實驗室,依托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建設,凝聚國內外的頂尖人才,深度開展物理研究。未來,這里將開展大量的學術交流會議,引領宇宙線研究領域發展,為我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同時,研究中心將是LHAASO合作組永久會址,來自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21家LHAASO合作組成員單位,將在這里開展實驗、交流、合作,利用LHAASO實驗取得的觀測數據進行科學研究,并形成最終發表的成果。自2019年1月成立至今,研究中心得到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四川省發展和改革......閱讀全文
天府宇宙線研究中心入駐成都科學城
2月13日,天府宇宙線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四川天府新區舉行,標志著該中心正式入駐成都科學城。研究中心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設立,為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arge High Altitude Air Shower Observatory,以下簡稱LHAASO)提供技術支撐。據悉,
磁場管“宇宙弦”可能阻止了宇宙的自我毀滅
大爆炸理論較為科學地解釋了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但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如果按照這個理論,時至今日我們應該并不存在。這是因為創建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它們之間只會互相泯滅。不過現在物理學家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論來解釋這個奧秘,并概述了我們如何找到它的直接證據。 我們的周圍以及我們主機都是由物質組成的。另一方面
解密“宇宙最冷處”
11月8日,中國空間站夢天實驗艙主要科學載荷之一——超冷原子物理實驗柜(簡稱超冷柜,CAPR)順利完成首次自檢,接下來將開展相關平臺任務。 這是中國首個空間微重力超冷原子物理實驗平臺,也是繼美國后,全球第二個空間站超冷原子柜。這個超冷柜有哪些巧妙構思和精巧設計,它能達到什么樣的溫度極限,到太空能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1965年,美國貝爾電話實驗室的彭齊亞斯(Arno Penzias,1933-)(左一)和威爾遜(R.W.Wilson)(左二)無意中發現了大爆炸理論預言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他們本想要使用一根大型通信天線進行射電天文學的實驗研究,但因不斷受到一個連續不斷本底噪聲的干擾,使得實
宇宙或可循環:數十億年后新宇宙代替舊時空
標準模型以及希格斯玻色子,后者被認為賦予了宇宙中物質以質量 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2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們表示,在對希格斯玻色子的性質進行研究之后,他們將有望揭開宇宙的最終命運。一種被稱作 “真空不穩定性”的理論指出,在經過數十億年之后,現在的宇宙內部會產生出一個新的宇宙并最終
科學發現宇宙曾受到其他宇宙撞擊 沖擊致不對稱
據國外媒體報道,歐洲空間局的普朗克探測器通過超高靈敏度的緊密儀器繪制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各向異性圖,揭示出宇宙存在神秘的“時空漣漪”現象,科學家發現早期宇宙中存在不明特征的大尺度結構,如圖中所示,在灰色線條右邊出現了宇宙溫度分布極為不均勻的現象,波動的尺度比左邊更大,科學家猜測這些信息是否隱藏了
《元宇宙改變一切》作者:誰最有可能構建元宇宙?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幾乎所有人都聽說過元宇宙,但幾乎無人能確定元宇宙是什么。是蓬萊仙境、海市蜃樓,還是可以實現的藍圖呢?為什么美國社交媒體巨頭臉書、游戲巨頭Roblox以及微軟均斥巨資構建元宇宙呢?元宇宙是關于游戲、虛擬現實,還是區塊鏈和比特幣?元宇宙有望最先在哪里成為現實?元宇宙商業之父馬修???鮑
宇宙神經網絡:高度相似的神經網絡與宇宙星系
作者:羅輯科學??????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人類大腦神經元網絡和宇宙的星系網絡之間存在驚人的結構相似性!這項研究結果由意大利天體物理學家Franco?Vazza和神經外科醫生Alberto?Feletti以題為“The?Quantitative?Comparison?Between?the?Neur
宇宙神經網絡:高度相似的神經網絡與宇宙星系
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人類大腦神經元網絡和宇宙的星系網絡之間存在驚人的結構相似性!這項研究結果由意大利天體物理學家Franco Vazza和神經外科醫生Alberto Feletti以題為“The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Neuronal Netwo
前后方“打配合” LHAASO項目背后的合作新模式
5月10日,位于四川稻城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順利通過國家驗收。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由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以下稱成都分院)與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擔建設,建設周期4年。LHAASO主體工程于2017年動工,于2021年全部完成建設。LHAAS
“調研”宇宙“化工廠”
星際空間中復雜有機分子與恒星形成、生命起源等重大問題息息相關。因此,開展宇宙復雜有機分子研究,對富含有機分子的熱核進行觀測,是研究天體化學、大質量恒星形成及宇宙生命起源的基礎。近日,由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劉鐵牽頭的“大質量恒星形成區3毫米觀測(ATOMS)”項目組,通過分析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亞毫
“她”力量閃耀宇宙蒼穹
萬眾期待之中,截至北京時間11月7日20時28分,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先后從天和核心艙節點艙成功出艙。那一刻,中國航天史上誕生了一個新紀錄,王亞平成為中國首位出艙行走的女航天員,太空漫步的人類歷史進程中,終于第一次出現了中國女航天員的靚麗身影。 為了邁出這一步,我國為女航天員做了哪些準
破解宇宙“煙花”的秘密
當某些類型的恒星演化至生命末期,發生劇烈的高能爆炸,這種現象被稱作超新星。爆炸的光芒通常可以照亮整個星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王曉鋒將其形容為“一場宇宙的‘煙花’”。王曉鋒想象過,如果人類能夠站在宇宙的邊緣,將會看到宇宙空間中此起彼伏的“煙花”綻放,而他就是追逐“煙花”的人。 在過去的一年,利用
中法合作高能宇宙線和宇宙中微子探測望遠鏡投入運行
作為目前國內工作在最低頻率(頻率50-200MHz)的大型射電望遠鏡陣列,21CMA利用其獨特的技術優勢和地理位置,在主攻首要科學目標“宇宙第一縷曙光探測”的同時,探索在低頻射電波段觀測宇宙射線繼而捕獲宇宙τ中微子的可能性,近期建成了國內首個低頻射電高能宇宙射線和中微子
成都中科唯實與成都南光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根據成都唯實公司整體戰略規劃,為了加快在真空領域的發展,積極拓展真空產品市場,成都唯實公司與成都南光機器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合作雙方在充分發揮各自特長的基礎上,本著互惠互利、長期合作、共同推進真空業務領域發展的原則,在生產制造、新產品研發方面開展合作,聯手開拓真空產品
成都將建80公里環城綠廊 凈化成都空氣
通過新建大型湖泊濕地、塑造親水宜人的生態景觀、生態區的建設,使繞城高速成為成都的天然生態屏障 從凈化空氣、減少熱島效應、利于空氣流通這三個方面,“六湖八區”為這座城市帶來更優質的生態環境 環城生態區 由繞城高速兩側各500米范圍及周邊七大楔形地塊內的生態用地和建設用地構成成
窺探宇宙最古遠的星河
星空下的郭守敬望遠鏡。陳穎為攝138億年間宇宙化學組成的演化示意圖。資料圖片 浩瀚星河中,有類金屬含量極低的恒星——貧金屬星,它們如同宇宙的化石,攜帶了早期的宇宙信息;對它們的研究,被稱為恒星考古。 日前,我國科學家利用郭守敬望遠鏡的巡天數據,挑選出一萬余顆金屬含量不到太陽百分之一的貧金屬星候選
探尋美麗星空,揭示宇宙奧秘
今年6月,“慧眼”衛星迎來在軌運行5周年。按照設計,它的壽命只有4年,由于它的運行狀態一切正常,各項性能依舊良好,所以科學家們召開衛星延壽會議,決定讓它再干兩年。目前,衛星平臺星載燃料可以滿足多次軌道提升,預期衛星還可以穩定運行數年。 “慧眼”衛星全稱是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是我國的第一顆X
宇宙中有4000億億個黑洞
宇宙中究竟有多少個黑洞?這是現代天體物理學和宇宙學領域最緊迫的問題之一,科學家們現在終于給出了答案!意大利國際高等研究院(SISSA)等機構的科學家在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志》上撰文稱,他們首次對恒星級黑洞的數量進行統計,計算出了其在整個宇宙中的分布情況,并據此計算出目前可觀測宇宙中黑洞
“中國天眼”:向宇宙邊緣瞭望
近日,有“中國天眼”之稱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又有新發現。中國科學家日前利用“中國天眼”對致密星系群“斯蒂芬五重星系”及周圍天區的氫原子氣體進行成像觀測,發現了1個尺度大約為200萬光年的巨大原子氣體結構,尺度比銀河系大20倍。這是迄今為止在宇宙中探測到的最大的原子氣體結構。
“中國天眼”:向宇宙邊緣瞭望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142.shtm 近日,有“中國天眼”之稱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又有新發現。中國科學家日前利用“中國天眼”對致密星系群“斯蒂芬五重星系”及周圍天區的氫原子氣體進行成像觀測,發現
“中國天眼”:叩問宇宙亙古之謎
宇宙從哪里來,將要到哪里去?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能看到宇宙邊緣嗎? 以南仁東為代表的老一代天文學家20世紀90年代提出設想后,“中國天眼”歷經論證、立項以及艱苦建設,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進入調試期。2020年1月11日,“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正式
元宇宙是風口也是虎口
元宇宙席卷一切,科技巨頭紛紛表態,但依然跳不出著眼于自身業務領域的投射,如同看一場又一場盲人摸象。 元宇宙呈現的是什么,還處在比拼想象力的階段。元宇宙是不是值得倡導的未來科技方向,眾說紛紜中唯一的共識是,它不會一蹴而就,這場持久戰需要科技界及產業鏈各環節共同努力。 聚焦人類未來的兩大爭論
宇宙首批恒星爆炸“灰燼”現身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154.shtm
宇宙首批恒星爆炸“灰燼”現身
法國和意大利科學家攜手利用歐洲空間局的甚大望遠鏡,首次發現了宇宙中第一批恒星爆炸后留下的“灰燼”。他們探測到3個遙遠的氣體云,其化學成分與科學家對第一批恒星爆炸的預期相匹配。最新發現有望幫助科學家進一步揭示第一批恒星的奧秘。相關論文發表于3日出版的《天體物理學雜志》。 宇宙中形成的第一批恒星與
宇宙“胖子”有了高清照片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1月17日專門更新了一張照片,讓人們進一步看清天文學家在2012年發現的巨型星系團ACT-CLJ0102-4915。該星系團是迄今人類所觀測到的最大、最熱、最明亮的X射線星系群。天文學家親切地稱呼它EL Gordo,這是西班牙語中對胖子的昵稱。 2012年,歐
日本火箭成功施放“宇宙煙花”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9月2日說,當天晚上發射的一枚火箭順利完成了短暫的科學觀測使命,火箭在下落時分3次施放出細碎的鋰,形成紅色的“宇宙煙花”。?據日本媒體9月3日報道,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參與發射的一枚火箭于當地時間9月2日19時20分(北京時間9月2日18時20分)從日本南部鹿兒島的內之浦宇宙
震驚!“歐幾里得”如何揭秘宇宙謎團?
據報道,歐洲空間局的“歐幾里得”空間望遠鏡計劃于7月1日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旨在幫助解開宇宙中兩個最大的謎團:暗能量和暗物質。 這兩種“黑暗”成分占宇宙總質能的95%以上,但人們看不到它們,對其組成也知之甚少。天文學家依據人類可見物質的行為推斷出暗物質的存在,其就像某種額外的
在早期宇宙時間過得更慢
根據對古代天體的觀測,時間似乎在宇宙年輕時過得更慢,這些天體的進化速度似乎是今天的五分之一。相關論文近日發表于《自然-天文學》 時間在過去似乎更慢的想法聽起來很奇怪,但這是自大爆炸以來宇宙膨脹的直接結果。這種膨脹意味著來自古代宇宙事件的光必須經過越來越長的距離才能到達地球,因此需要更多的時間。
最大規模宇宙觀測-超靈敏相機助望遠鏡“看透”宇宙星際
美國《大眾科學》雜志25日消息稱,伴隨望遠鏡的重磅升級,天文學家計劃“一眼看透”宇宙星際氣體。其技術核心是世界上最靈敏的毫米波極化相機,完成后將聯合大型毫米波望遠鏡展開迄今為止最深遠、最大規模的宇宙觀測。 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與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天文學家,目前正在開發這種被命名為托爾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