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梭狀芽孢桿菌性肌壞死的基本介紹
1.手術治療 確診后緊急手術,清創引流。清創時,應廣泛、多處切開,徹底清創。肢體廣泛感染壞死并出現嚴重毒血癥癥狀者,應進行截肢,以挽救生命。術后敞開傷口,用氧化劑濕敷。 2.藥物治療 大劑量使用抗生素。 3.高壓氧療法 可在短時間內提高組織間的氧含量,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細菌毒力和活力也受到抑制,可作為輔助治療手段。 4.支持療法 糾正水、電解質平衡失調,給予高蛋白、高熱量的營養支持,鎮靜、退熱,必要時少量輸血。......閱讀全文
治療梭狀芽孢桿菌性肌壞死的基本介紹
1.手術治療 確診后緊急手術,清創引流。清創時,應廣泛、多處切開,徹底清創。肢體廣泛感染壞死并出現嚴重毒血癥癥狀者,應進行截肢,以挽救生命。術后敞開傷口,用氧化劑濕敷。 2.藥物治療 大劑量使用抗生素。 3.高壓氧療法 可在短時間內提高組織間的氧含量,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細菌毒力和活力
梭狀芽孢桿菌性肌壞死的簡介
梭狀芽孢桿菌性肌壞死又稱為氣性壞疽或梭狀芽孢桿菌性肌炎,是由梭狀芽孢桿菌引起的進展迅速而嚴重的厭氧菌感染。表現為大面積肌肉壞死,可有氣體或無氣體產生,伴嚴重的毒血癥。此病是一種進展迅速的嚴重急性感染,通常發生于開放性骨折、肌組織廣泛損傷、傷口內有死腔和異物或血供不良的患者,偶爾也發生于下肢、結腸
梭狀芽孢桿菌性肌壞死的病因分析
此病主要為梭狀芽孢桿菌感染所致,也可與其他化膿性細菌引起混合性感染。梭狀芽孢桿菌為革蘭陽性厭氧桿菌,污染傷口后一般不會致病,但如果條件適合,細菌就會在局部生長繁殖并分泌多種外酶和毒素。這些酶具有強大的分解糖和蛋白質的作用,會產生大量氣體,使組織壓力增高,影響局部的血液循環,有利于細菌生長,從而造
關于梭狀芽孢桿菌性肌壞死的檢查方式介紹
1.實驗室檢查 紅細胞計數減少、血紅蛋白減少;白細胞計數升高,但一般不超過15×109/L。 2.傷口滲液涂片檢查 可見大量革蘭陽性粗大桿菌。 3.細菌培養 可見到產氣莢膜桿菌。 4.X線檢查 可見肌間隙內有透亮的氣體陰影。
梭狀芽孢桿菌性肌壞死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介紹
1、診斷 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是關鍵,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如傷口周圍觸診有捻發音,傷口滲液涂片見大量革蘭陽性粗大桿菌,X線檢查見軟組織積氣是早期診斷的主要依據。細菌培養見產氣莢膜桿菌可明確診斷。 2、鑒別診斷 應注意與厭氧性鏈球菌和脆弱類桿菌感染所致的蜂窩織炎相鑒別。與梭狀芽孢桿菌性肌壞死不
簡述梭狀芽孢桿菌性肌壞死的臨床表現
潛伏期一般為1~4天,但也可短至6小時,長至3~6周,多數在傷后3日發病。 1.局部表現 (1)患處劇痛,為早期癥狀,疼痛呈脹裂樣,一般鎮痛藥無效。 (2)患部腫脹明顯。皮膚蒼白,緊張和發亮,很快轉為紫紅色,最后變成灰黑色。 (3)傷口內可有漿液性或血性液體滲出,伴有惡臭
概述梭狀芽胞桿菌性肌壞死的治療方案
1.立即給予抗生素,如大劑量青霉素1000萬U/d和甲硝唑0.5g,2/d,靜脈滴注,或選用氯霉素、氯林可霉素和第3代頭孢菌素等。 2.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飲食,必要時多次少量輸新鮮血,糾正水與電解質紊亂。 3.手術治療 (1)診斷確定后,應立即進行急診手術治療,手術過程中,不可用止血帶。
梭狀芽胞桿菌性肌壞死的相關介紹
氣性壞疽的病變是由于各種氣性壞疽桿菌侵入傷口后引起的廣泛性的肌肉壞死的一種迅速發展的嚴重性感染。各種氣性壞疽桿菌侵入傷口后引起的廣泛性的肌肉壞死的一種迅速發展的嚴重性感染。伴隨著肌肉廣泛性壞死,可有氣體或無氣體產生,伴隨著嚴重的毒血癥,通常發生于開放性骨折、深層肌肉廣泛性挫傷,傷口內有死腔和異物
治療非梭狀芽胞桿菌肌壞死的相關介紹
1.手術引流 這是最關鍵的決定性治療手段。病變部位積氣是明確的手術指征。手術必須徹底清除壞死組織,注意保留尚未壞死的肌肉組織和重要的神經、血管,以降低致殘率充分敞開傷口以利引流減壓和術后觀察。一旦肌肉組織進一步壞死應立即再次清創清除壞死組織。 2.病原治療 (1)抗生素厭氧消化鏈球菌對羧噻
梭狀芽胞桿菌性肌壞死的癥狀體征
創口突然發生劇烈脹痛,創口周圍突然腫脹或傷后早期出現毒血癥癥狀,如高熱、神志不清、煩躁、水腫、水皰、組織間氣腫、皮膚變色(呈蒼白、暗紅或紫黑色)、組織壞死及創口內大量尸臭味的漿液樣血性分泌物、高熱、神志不清、衰竭、黃疸等嚴重毒血癥表現。
關于梭狀芽胞桿菌性肌壞死的概述
主要致病菌是梭狀芽胞桿菌為革蘭氏染色陽性厭氧桿菌,有許多種,但往往以產氣莢膜菌、惡性水腫桿菌和腐敗菌為主要,其次為產芽胞桿菌和溶組織桿菌等,通常是兩種以上致病菌的混合感染。故以前稱為氣性壞疽,目前稱為梭狀芽胞桿菌性肌壞死較為適當。
關于梭狀芽胞桿菌性肌壞死的診斷檢查介紹
1.對有大血管損傷、大塊肌肉壞死、開放性骨折、深部穿入傷及有異物存留的盲管傷,應高度警惕發生氣性壞疽的可能。 2.注意創口突然發生劇烈脹痛,創口周圍突然腫脹或傷后早期出現毒血癥癥狀,如高熱、神志不清、煩躁等。特別對上石膏繃帶的患者,更應密切觀察,必要時拆除石膏,檢查創口。 3.局部檢查要注意
梭狀芽孢桿菌的概念
梭狀芽孢桿菌是一大群革蘭陽性、厭氧或微需氧的粗大芽孢桿菌的總稱?。梭狀芽孢桿菌屬是厭氧芽孢桿菌的唯一菌屬,現有157個種。該菌芽孢圓形或卵圓形,直徑比菌體寬。梭狀芽孢桿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人和動物腸道以及腐敗物中,多數不致病,只有少數細菌致病,致病菌株一般均能產生外毒素和侵襲性酶。臨床常見的致病菌有破
梭狀芽孢桿菌的簡介
梭狀芽孢桿菌是一大群革蘭陽性、厭氧或微需氧的粗大芽孢桿菌的總稱。梭狀芽孢桿菌屬是厭氧芽孢桿菌的唯一菌屬,現有157個種。該菌芽孢圓形或卵圓形,直徑比菌體寬。梭狀芽孢桿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人和動物腸道以及腐敗物中,多數不致病,只有少數細菌致病,致病菌株一般均能產生外毒素和侵襲性酶。臨床常見的致病菌有
關于梭狀芽胞桿菌性肌壞死的護理簡介
1.按接觸隔離常規護理,用過的敷料應予焚毀,用過的衣服、被褥均須高壓蒸氣滅菌,方可再用,傷口愈合后或創面清潔、無壞死組織、分泌物厭氧菌培養3次陰性,且全身癥狀消失時,即可解除隔離。 2.對截肢患者,應作好解釋安慰工作,及時將氧化劑滴入創口內,注意皮膚牽引的效果。 3.如有高熱,則按高熱常規護
關于酪酸梭狀芽孢桿菌的基本信息介紹
酪酸梭狀芽孢桿菌為酪酸梭菌活菌(芽孢)制劑,能耐受胃酸進入腸道,分泌腸粘膜再生和修復的重要營養物質酪酸(丁酸),修復受損傷的腸粘膜,消除炎癥,營養腸道。并能促進雙歧桿菌等腸道有益菌生長,抑制痢疾志賀氏菌等腸道有害菌生長,恢復腸道菌群平衡,減少胺、氨、吲哚等腸道毒素的產生及對腸粘膜的毒害,恢復腸免
梭狀芽孢桿菌的主要危害
一些菌種如腐化梭菌分解蛋白質和氨基酸,產生H2S、硫醇、甲基吲哚(糞臭素)等具有惡臭味的腐敗產物,在乳中生長時可使乳中酪蛋白完全胨化,在熟肉上生長使肉變黑,在罐頭中生長時,因產氣使罐頭發生膨脹。肉毒梭菌在食品中增殖時可產生肉毒毒素,當人們食入含有該毒素的食品時,可發生毒素型食物中毒,早期癥狀為全身無
關于非梭狀芽胞桿菌肌壞死的簡介
化膿性肌炎或肌肉壞死大多由厭氧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引起,但也可由消化鏈球菌引起,前者稱為梭菌性肌壞死,后者則稱為非梭狀芽孢桿菌肌壞死。局部病灶表現為肌肉內蜂窩織炎和肌肉間隙內蜂窩織炎,故又稱厭氧鏈球菌性肌炎。該病變較為局限壞死肌肉與尚有生機的肌肉常混合存在。徹底清除壞死組織,敞開傷口充分引流,是
關于非梭狀芽胞桿菌肌壞死的檢查方式介紹
1.實驗室檢查 (1)白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增高伴核左移。 (2)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可有紅細胞減少和血紅蛋白的降低。 2.細菌學檢查 (1)分泌物涂片取病灶分泌物涂片染色,鏡檢見大量革蘭陽性球菌,有助于初步病原學診斷。 (2)熒光法和酶染法檢測具有快速簡便敏感特異等優點,并且對不同的厭
關于非梭狀芽胞桿菌肌壞死的診斷標準介紹
1.外傷史 診斷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并結合病原體檢查。 2.臨床表現 好轉的傷口腫脹劇烈疼痛,有血漿樣液體滲出伴惡臭。 3.病原體檢查 分泌物涂片可見大量革蘭陽性球菌。 4.鑒別診斷 氣性壞疽壞死面積大,分泌物涂片發現大量革蘭陽性帶莢膜的大型桿菌提示梭菌性肌炎。
梭狀芽孢桿菌的形態特征簡介
簡介 梭狀芽孢桿菌是一大群厭氧或微需氧的粗大芽孢桿菌的總稱,只有少數種可在大氣條件下生長,但在大氣中不形成芽孢。 形態特征 梭狀芽孢桿菌革蘭氏染色均為陽性,芽孢呈圓形或卵圓形,直徑大于菌體,位于菌體中央、極端或次極端,使菌體膨大呈梭狀,形態屬于桿菌,故稱其為梭狀芽孢桿菌。
關于酪酸梭狀芽孢桿菌的藥品信息介紹
一、藥品名稱: 通用名:酪酸梭菌活菌膠囊 成份:本品每粒含酪酸梭菌活菌數不低于6.3×106CFU.輔料為淀粉、葡萄糖。 性 狀:本品為膠囊劑,內容物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間有灰黃色色斑。略帶特殊氣味,味甘甜。 作用類別: 本品為消化類非處方藥藥品。 規格:每粒420毫克,含酪酸梭菌活菌
關于非梭狀芽胞桿菌肌壞死的病因分析
厭氧鏈球菌性肌炎的致病菌是消化鏈球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人、畜口腔、腸道和泌尿生殖道和皮膚的正常菌群之一,故屬于條件致病菌。它有9個種屬,在外科感染中重要的是厭氧消化鏈球菌、微小消化鏈球菌、不解糖消化鏈球菌和大消化鏈球菌。它們常和需氧菌(如B族鏈球菌腸桿菌、葡萄球菌等)或其他厭氧菌(如類桿菌
治療艱難梭狀芽孢桿菌小腸結腸炎的簡介
初步診斷后應立即停用抗菌藥物,如病情需要則應該用很少誘發本病的抗菌藥物。輕癥病例停用抗菌藥物后可自愈病情較重,大便中有假膜者則宜用萬古霉素,500~2000mg/d,分4次口服。甲硝唑適用于缺乏萬古霉素或萬古霉素治療后的復發病例,用法:600~1200mg/d,分2~3次口服,療程均為7~10天
簡述酪酸梭狀芽孢桿菌的臨床應用
1、冷涼瀉、啤酒瀉、緊張瀉、清晨瀉 2、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 3、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 4、慢性腹瀉、消化不良 5、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及偽膜性腸炎的預防和治療 6、長期慢性腹瀉,吃其他藥無效 7、與三聯方聯用根除HP,提高根除率、降低三聯方副作用 8、腫瘤放化療后腹瀉、提高免疫力,分
關于酪酸梭狀芽孢桿菌的注意事項介紹
1.本品為活菌制劑,切勿將本品置于高溫處。 2.病史長、癥狀重的患者可延長用藥時間。 3.避免與抗菌藥物同服。 4.兒童、孕婦及哺乳期婦女請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嬰幼兒服用時可將膠囊內容物用溫水或溫牛奶沖服。 5.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6.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7.
簡述非梭狀芽胞桿菌肌壞死的臨床表現
1.發病時間 一般在創傷或手術后2~3天發生。 2.局部癥狀 (1)腫脹、劇痛,漿液樣滲出好轉的局部疼痛重又趨于加重患者覺患部腫脹劇烈疼痛,有血漿樣液體滲出并有惡臭。 (2)水皰形成若感染的肌肉表淺,皮膚可有水腫、蒼白甚至出現漿液性水皰,否則局部僅有壓痛和輕度腫脹。 (3)捻發音與需氧
關于蠟狀芽孢桿菌的基本介紹
蠟樣芽孢桿菌(學名:Bacillus cereus),又稱仙人掌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菌,β溶血性的桿狀細菌 。經常在土壤和食物中被發現,有些菌株會引起食物中毒,例如"炒飯綜合癥"(Fried Rice Syndrome);另外一些菌株則對其他動物有益。蠟樣芽孢桿菌是兼性厭氧性。與其他芽孢桿菌相
簡述酪酸梭狀芽孢桿菌的藥理作用
本品對大鼠免疫性潰瘍性結腸炎有顯著治療作用,能抑制IL-8、TNF-α等致炎癥因子的過度異常表達,抑制抗結腸抗體IgG的過度表達,降低B淋巴細胞轉化率,提高T淋巴細胞轉化率,糾正腸免疫紊亂,恢復腸免疫耐受力,消除炎癥、潰瘍,有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同時酪酸梭菌在腸道內產生酶和維生素類有益物質,促進
梭狀芽孢桿菌的生理特性和分布范圍
生理特性 該菌對不良環境條件具有極強的抵抗力。該屬菌對營養的需求因菌種不同而異。可耐受2.5%-6.5%NaCl濃度的滲透壓,對亞硝酸鈉和氯敏感。 分布范圍 廣泛分布于土壤、下水污泥、海水沉淀物、腐敗植物、食品、人和其他哺乳動物的腸道內。